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周艺红 《河南中医》2012,32(6):709-709
目的:观察仙人掌外敷辅助治疗急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药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仙人掌丰面敷于患侧,若两侧腮部均肿胀,则需敷于两侧,日1次,每天更换至痊愈.结果:治疗组46例中痊愈43例,有效3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93.3%,对照组48例中痊愈42例,有效26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87.5%.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体温、腮部肿胀疼痛、实验室检查、治疗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腮腺炎在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仙人掌外敷,疼痛、漫肿症状消失较快,病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
腮腺炎中医称“痄腮”,是由风温时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西医称“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呼吸道疾病。本病发病急骤,以发热、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本病通过呼吸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冬春季节为流行高峰,儿童发病率高。1995年1月至12月通过对33例腮腺炎患者外敷蚯蚓配合病毒唑及抗腮腺炎病毒注射液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同时减轻局部肿胀及疼痛,降低医疗费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临床表现:66例患者均有腮腺炎患者接触史,在1周内起病。有发热(体温395℃以下),头痛,进食咀嚼时腮部疼痛,腮部以耳垂为…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君 《中国针灸》2005,25(5):314-314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笔者于2001年3月-2004年3月间,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腮腺炎患者3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本科自1994年起用消腮膏外敷治疗66例,效果满意,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均选自门诊患儿,并排除化脓性腮腺炎、腮腺脑炎及腮腺炎伴发胰腺炎.66例中男42例,女24例;2—6岁26例,6—12岁40例;发热者45例,一般在38℃—39℃之间,最高达39.8℃;腮部双侧肿大38例,单侧肿大28例;白细胞计数>10×10~9/L5例,其余的在5—10×10~9/L之间,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60%者3例.[治疗方法]消腮膏由七叶一枝花、银花、菊花按1:1:1比例组成.三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加适量米醋,调成药饼,外敷肿胀腮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两次.[疗效标准]三天内体温正常,腮部肿痛消失为痊愈;五天内体温正常,腮部肿痛消失为有效;五天以上体温不退,腮部仍肿痛为无效.  相似文献   

5.
民间方大黄加米醋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炎有痄腮、腮肿、温毒发颐等病名.本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其临床主要特征,可并发睾丸肿痛.本院自1995年至1999年6月收集门诊病例100例,单纯应用大黄加米醋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且多伴扁桃体炎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儿童。中医认为本病多以腮腺炎时邪壅阻少阳经脉,凝滞腮部为主要病机。重者可因热毒蕴结。窜睾入腹。引起内陷心肝之变证。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主,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本病属于中医“痄腮”范畴,西医认为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治疗主要以消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为主,疗效较差,远期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其独特疗效。且方法多样,临床远期疗效较佳。笔者应用仲景名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尹跃兵 《中医药导报》2004,10(10):13-14
目的 :探讨抗毒安腮汤加中药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6 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按轻、重型分型后再随机分为治疗组 82例与对照组 80例 ,治疗组用笔者自拟方抗毒安腮汤加外敷中药 ,对照组用病毒唑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97.5 6 %、10 0 % ;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80 %、91.2 5 %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抗毒安腮汤加中药外敷治疗流性腮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临床采用腮腺炎外敷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3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腮腺炎外敷方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为80.5%(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腮腺炎外敷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可以缩短腮腺肿胀的消退时间,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腮腺炎合剂辅以抗病毒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腮腺炎合剂,观察两组患者的消肿时间、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优于对照组的81.25%,两组间进行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退热时间与腮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更少,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炎合剂辅以抗病毒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更快,值得临床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医学咨询     
怎样防治流行腮腺炎一、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什么病,有何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夏季流行较少,在儿童集体托幼  相似文献   

11.
正流行性腮腺炎是由于感染了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临床常见疾病,尤以小儿常见。临床表现为耳下腮部弥漫性肿痛,伴有发热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易于流行。近一年来,接诊58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男30例,女28例,病程1~7天不等。经中药透皮技术穴位贴敷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运用中药透皮技术,采用中药透皮制剂消肿止痛贴配合中药组方穴位贴敷。组方用药:大黄9克,黄连12克,胆南星  相似文献   

12.
围刺为主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腮腺炎系由腮腺炎病毒借飞沫和接触传播.发病急、耳下腮部肿胀、痛为本病特征.该病多发生在儿童.患儿多痛苦,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慢,治愈需7~14天.笔者配合针灸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内服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腮肿消散汤内服配合武黄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采用内服腮肿消散汤和外敷武黄膏内外结合治疗.结果:治疗6天,热退腮肿消退者80例,占76%;治疗10天,热退腮肿消退者25例,占24%,总有效率100%.结论:运用腮肿消散汤加减配合五黄膏外敷能较快控制病情,治愈患者,故该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称为痄腮 ,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由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弥漫性肿胀伴疼痛为主要特征 ,严重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综合症 ,少数患儿并发睾丸炎。近年来 ,自拟中药清腮透毒汤及外用仙人掌捣泥外敷治疗 6 4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6 4例均来自门诊病例 ,其中 ,男性 4 4例 ,发病年龄 3~ 5岁 12例 ,5~ 9岁4 2例 ,9~ 16岁 10例 ,单侧发病 2 4例 ,双侧 4 0例。1 2 临床表现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全部病例均见耳下腮部弥漫性肿胀 ,边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毒安腮汤加中药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按轻、重型分型后再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与对照组80例,治疗组用笔者自拟方抗毒安腮汤加外敷中药,对照组用病毒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100%;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91.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毒安腮汤加中药外敷治疗流性腮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方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儿 34例 ,疗效满意 ,现将方法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7例患儿均符合《传染病学》中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年龄 2~ 14岁 ;发热 5 6例 ;一侧腮腺肿痛4 2例 ,双侧腮腺肿痛 2 5例 ;病程 1~ 2d。6 7例均未出现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将其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4例 ,男 18例 ,女 16例 ;对照组 33例 ,男 19例 ,女 14例。中医辨证 :风温病毒壅阻少阳、结于腮部。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抗病毒西药、对症、支持等治疗…  相似文献   

17.
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玲娜  高辉 《国医论坛》2010,25(3):25-25
<正>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易于流行,多发于3岁以上儿童。我们在临床中以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本病效果明显,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3年来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2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在2~14岁,其中2~5岁的7例,5~9岁的18例,9~14岁的3例;起病后无发热者19例,体温37.2~38℃6例,38~40℃2例,40℃以上者1例;一侧腮部肿胀者22例,两侧腮部均肿胀者6例;本组病例均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接触史,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压痛,腮腺管口红肿。1.2 治疗方法1.2.1 中药内服:板蓝根冲剂,1次10g,每日3次(5岁以下的药量减半)。…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之为“痄腮”,是一种因病毒所致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多发于儿童,临床以耳垂为中心的非化脓性腮部肿痛,发热等主证为特征。因其常出现睾丸炎、卵巢炎、心肌炎、脑膜炎等诸多并发症而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临床上将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及时治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作为人们探索的课题之一。笔者在1997~2000年冬春季腮腺炎流行期间,运用自拟三黄黑白散外敷治疗腮腺炎63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3例,其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最大者13岁,最小者2.25岁;病程最短者12h,最长者6d;单侧腮腺肿大者44例,双侧肿大…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腮腺炎祖国医学称“痄腮”,由于地区不同,别称“髭发、痄腮、鱼腮风、虾蟆瘟、时毒”。我院自1964年至1982年对本病用针刺治疗共1073例,均为单纯性腮腺炎,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