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智玲  徐德生  冯怡  林晓 《中国药师》2005,8(9):788-790
环糊精(cyclodextrin,CD)系淀粉经酶解环合后得到的由6~12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是良好的天然合成包合材料[1].已知环糊精有多种同系物,常见的是α-,β-和γ-CD,其中以β-CD在药剂学上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β-环糊精在药学应用上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β-CD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药物包合材料,β-CD亲水性的甲基化和羟丙基化环糊精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包合物后,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疏水性的乙基化β-CD与水溶性药物形成包合物后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1,2].环糊精种类很多,但目前仍以β-CD应用最广,因β-CD具有空腔内径大小适中,包力强,原料能大量生产,经济易得等优点.现将近年来β-CD在药学应用方面的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β-环糊精对普鲁卡因青霉素荧光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秀芬  张煜  查建蓬 《河北医药》2008,30(1):106-106
β-环糊精(β-CD)是淀粉经酶解环合后得到的由7个葡萄糖连结而成的环状低聚化合物,其分子形状略呈锥形的圆环,能作为"宿主"包结不同的客体分子,形成特殊结构的包结物.以β-CD作为荧光增敏试剂增强药物的荧光强度已有许多报道[1-7].普鲁卡因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与盐酸普鲁卡因有相同的结构成分,与β-CD形成包结物后其荧光强度似亦应明显增强.本文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β-CD对普鲁卡因青霉素的荧光增强作用,以及β-CD浓度变化对荧光增强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荣杰  赵岩  蒋洪  杨慧 《中南药学》2013,(5):349-353
丹参素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和甘西鼠尾草根的水溶性药用成分,属于酚性芳香酸类化合物,化学名为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D(+)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acid],分子式为C9H10O5。在丹参素的结构中,羧基α-位为手性碳原子,天然来源的丹参素为R构型,化学结构式见图1。  相似文献   

5.
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体系的Caco-2细胞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超分子体系对布洛芬细胞转运的影响.方法:运用相溶解度法考察超分子体的表观稳定常数(K);运用Caco-2细胞模型考察各类超分子体中布洛芬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以及跨膜电阻(TEER)的变化.结果:随HP-β-CD的浓度增加,布洛芬的溶解度不断提高;在0%~5%HP-β-CD的范围内,布洛芬的表观渗透系数随HP-β-CD的浓度增加逐渐下降;布洛芬三元体系表观稳定常数的变化趋势与布洛芬的表观渗透系数变化趋势相反.结论:布洛芬的细胞转运与体系中HP-β-CD浓度、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有密切关系.HP-β-CD浓度升高可显著增加布洛芬的溶解度,但过量的HP-β-CD不利于布洛芬的渗透转运;布洛芬、HP-β-CD通过与适量泊洛沙姆188(Poloxamer 188)、聚山梨酯-80(Tween-8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组成的三元体系,可影响布洛芬、HP-β-CD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布洛芬的表观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6.
利用氟脲嘧啶(5-Fu)和呋氟脲嘧啶(FT-207)与β-环糊精(β-CD)形成主—客包合物后~(19)F化学位移的变化研究了这些包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5-Fu和FT-207均与β-CD形成1:1包合物,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在40℃分别为17.0±1.7mol~(-1)·L和9.0±0.1mol~(-1)·L。研究结果还表明,与β-CD形成包合物后,5-Fu和FT-207的~(19)F化学位移的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异,提示了它们分子中的氟脲嘧啶环在β-CD疏水性内腔中的位置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沈睿娟  毛羽  舒莎 《药学研究》2016,35(5):249-252,271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环糊精[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 HP-β-CD)、二甲基-β-环糊精( DM-β-CD)]对藏药俄色黄酮进行包合,比较不同环糊精对俄色黄酮溶解度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俄色黄酮相溶解度;采用X-射线衍射法( 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 DSC)对俄色黄酮环糊精超分子进行表征。结果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均能提高俄色黄酮溶解度,增溶能力依次为二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β-环糊精。经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表明3种俄色黄酮环糊精超分子形成,形成超分子后俄色黄酮溶解度、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结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均能与俄色黄酮形成超分子,并能显著提高俄色黄酮体外溶解度。  相似文献   

8.
环糊精(cyclodextrin,CD)是 6个以上葡萄糖分子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聚合体,具有空腔结构,是良好的天然合成包合材料.近年来包合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应用较多的是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小分子药物与β-环糊精制成环糊精包合物后,能显著地改善药物理化性质,解决有些中药制剂生产中遇到的诸多困难,为药物新制剂、新剂型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温敬铨  崔文 《药学学报》1990,25(5):345-348
利用氟脲嘧啶(5-Fu)和呋氟脲嘧啶(FT-207)与β-环糊精(β-CD)形成主—客包合物后19F化学位移的变化研究了这些包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5-Fu和FT-207均与β-CD形成1:1包合物,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在40℃分别为17.0±1.7mol-1·L和9.0±0.1mol-1·L。研究结果还表明,与β-CD形成包合物后,5-Fu和FT-207的19F化学位移的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异,提示了它们分子中的氟脲嘧啶环在β-CD疏水性内腔中的位置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方法研究了新穿心莲内酯/β-CD包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抗增殖作用;采用微波辅助饱和溶液法制备了新穿心莲内酯/β-CD包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了包合物的平衡常数,通过DTA、IR和分子模拟技术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证。结果表明:新穿心莲内酯能够进入β-CD空腔形成包合物,新穿心莲内酯/β-CD包合物表现出与新穿心莲内酯不同的光谱特征和性质。包合物分子比例是1:1,新穿心莲内酯分子的五元内酯环从β-CD较宽的边缘被包合在它的空腔中。包合物的平衡常数为489.9918mol/L。通过包合处理,新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抗增殖活性亦显著提高。环糊精类包合是目前医药行业中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较成功的做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包合阿德福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计算机辅助模拟设计对环糊精的包合作用进行理论研究,从分子水平对β-环糊精(β-CD)包合阿德福韦(PMEA)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 受体β-CD结构取自剑桥晶体结构库中"HEGXUM"的晶体复合物,不同价态的配体PMEA在OPLAS2005分子力场下经过优化后,以对接方法研究包合作用.结果 在包合过程中,PMEA容易被β-CD包合,包合后容易形成PMEA-β-CD包合物;包合过程中以β-CD:PMEA=2:1包合较β-CD:PMEA=1:1包合更容易形成包合物;分子间的范德华作用能起主要作用,而静电作用能起次要作用;配体PMEA所带的价电荷数也会对包合作用产生影响,PMEA在中性或带正电时可能有利于β-CD单分子包合,带负电荷有利于双分子β-CD包合.结论 β-CD与PMEA容易形成PMEA-β-CD包合物,包合的模式受β-CD摩尔比例和PMEA的带电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番茄红素与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包合物,并考察其溶解度及化学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番茄红素-SBE-β-CD包合物,以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其进行物相鉴定,同时考察番茄红素经SBE-β-CD包合后,其溶解度以及化学稳定性的变化.结果:番茄红素经SBE-p-CD包合后,其溶解度显著增加,化学稳定性也有所提高.结论:SBE-β-CD可明显增加番茄红素的溶解度,并改善其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pH7.4缓冲液中的相互作用及热力学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法研究氯诺昔康与HP-β-CD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采用摩尔连续递变法测定复合物化学计量学特征,根据溶解度相图斜率及截距测定热力学参数。结果氯诺昔康在HP-β-CD中的溶解相图为AL型,△H=-5.9889kJ·MOl^-1,△s=7.6305J·Mol^-1·K^-1溶液中HP-β-CD影响氯诺昔康的紫外可见吸收特征,当其摩尔分数为0.5时,相同浓度氯诺昔康溶液的吸收度差异最大。结论HP-β-CD与氯诺昔康在溶液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复合物的化学计量学特征为1:1(摩尔比),作用力主要为Van der Waals-London分散力和疏水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木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木香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理化性质研究.方法 采用TLC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IR、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木香挥发油/β-CD包合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 包合物与β-CD及物理混合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木香挥发油/β-CD包合物属于分子间包合.  相似文献   

15.
目标 β-环糊精6位取代基链适当的”长度”及其较强的疏水性能提高其”内洞”与客体药物分子形成复合(包合)物的能力,使其药物分子能够得到充分保护.依据这种性能,化学合成了β-环糊精衍生物6-辛基胺基-6-去氧-β-环糊精盐酸盐(1).方法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实验,对化合物1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哌拉西林所组成的复合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哌拉西林分子中的β-内酰胺内核被嵌入化合物1分子的内洞中,从而使哌拉西林分子得到保护.结果 哌拉西林与化合物1合用前后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等9种细菌的抗菌作用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哌拉西林与化合物1合用前后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8μg/mL及4.0~8.0μg/mL.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哌拉西林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恢复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滕晖  向大位 《中南药学》2012,10(3):219-223
近来来,植物雌激素因对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及结肠癌具有潜在预防和治疗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主要包括异黄酮和木脂素两大类化合物[2].木脂素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由苯丙素单位(C6-C3)聚合而成,具有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化学结构,当其进入人体后可通过影响雌激素的合成、代谢,或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ER)及功能蛋白等,从而发挥相应的生理活性[3].然而,有研究发现,女性在月经周期时其尿液中存在酚类激素样物质肠内脂( enterolactone,ENL)与肠二醇(enterodiol,END),并发现乳腺癌患者尿液中END与ENL含量较正常人低[4].因此,有学者在总结大量已有研究之后[2-3],推测植物雌激素对于人体的各种生理作用并非来自植物木脂素本身,而是来源于其代谢产物-动物木脂素,其中又以END和ENL为主[4].目前,关于END与ENL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包括对其前体化合物与来源植物的研究、生物转化、分离鉴定、化学与生物合成、生理活性与药理作用、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等,其中又以生理活性与药理作用研究居多.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上世纪80年代首次报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的细菌以来,产ESBL细菌的广泛传播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革兰阴性菌鉴产ESBL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ESBL菌株感染能够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是导致治疗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2],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18.
薤白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丽梅  袁德俊  蒋红兰 《今日药学》2009,19(1):28-29,18
薤白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iemon或薤Allium chine-nse的干燥鳞茎,其主要成分为含硫化合物、甾体皂苷、含氮化合物、酸性化合物、氨基酸等成分.含硫化合物多存在于挥发油中,占挥发油的50%以上,这是Allium属植物具有特征性芳香气味的主要原因.挥发油中还含有噻吩、戊烯醛、烷烃化合物等[1,4].此外,薤白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钙、镁、铬、锰宏微量元素、大蒜糖、β-谷甾醇、胡萝卜苷及前列腺素A1和B1[5,6].薤白味苦、辛、温,有温中通阳、理气宽胸、还阳散结的功效,常与瓜蒌等配伍使用,广泛应用治疗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疗效显著.本文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前列腺素E1(PGE1)溶解度、溶出速率及化学稳定性的影响,为制备稳定的PGE1-HP-β-CD包合物固体以及溶液型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HP-β-CD对PGE1溶解度的影响;分别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圆二色谱法(CD)与红外吸收光谱法(IR)、X-射线衍射法研究PGE1与HP-β-CD在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及PGE1固体包合物的物相;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PGE1-HP-β-CD固体包合物并测定其溶出速度及化学稳定性;同时研究在不同pH值条件下HP-β-CD对PGE1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相溶解度法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PGE1的溶解度均随HP-β-CD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为A1-型;UV与CD法证实了PGE1与HP-β-CD在溶液中可形成包合物;IR与X-射线衍射法证明了PGE1包合物已形成一新的物相;PGE1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溶解速率及化学稳定性显著增加;在酸、碱性pH条件下,HP-β-CD可明显增加PGE1溶液的稳定性,但在中性pH条件下,HP-β-CD的上述稳定作用并不存在.结论HP-β-CD可明显增加PGE1的溶解度、溶出速率及化学稳定性.完全有可能制备一种稳定性良好的PGE1-HP-β-CD包合物固体制剂,但制备稳定性良好的PGE1-HP-β-CD包合物溶液型制剂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尽管HP-β-CD可明显增加PGE1水溶液的稳定性,但降解速率仍很快.  相似文献   

20.
叶茂  王群  黄桂花 《福建医药杂志》2022,(2):98-100,封2
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因其恶性度极高,故也名恶性黑色素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及黏膜,死亡原因主要是广泛淋巴系统转移和其他重要器官转移[2].原发于膀胱的黑色素瘤极其罕见,国内报道不足20例[3],国外报道约30例[4-5].我院于2020年2月7日收治膀胱原发性黑色素瘤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