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厦门市疟疾发病动态,探索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策略和措施。方法对厦门市1950—2015年疟疾发病和蚊媒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经过几代人60多年努力,厦门市受疟疾威胁人口减少,疟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上消除了恶性疟和间日疟在本地流行,疟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999年起连续17年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发病率1/10万以下)。2002年起连续14年只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2002年起未捕到疟传主要媒介微小按蚊。2015年取得消除疟疾达标市。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输入性疟疾病例,有效控制疟疾传染源;加强传播蚊媒综合防制阻断疟疾传播,可有效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三明市疟疾发病动态,评价防治效果并进行消除疟疾可行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2001—2010年10年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36243人,检出疟原虫感染者17人,感染率0.12‰,年均发病率〈0.1%,70%为输入性病例;Io年间共捕获按蚊18799只,未发现主要的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结论随着人们卫生行为的改变、农药的施用和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传疟媒介孳生环境发生变化,疟原虫感染者大幅下降,为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巩固其防治成果。方法收集1994--2007年湖北省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结果疟疾发病例数从1994年的4527例下降至2007年的1769例,下降了60.92%,但14年间疟疾疫情出现不断的波动起伏,时有局部暴发点出现,中华按蚊疟区平均年发病率0.13/万,嗜人按蚊疟区平均年发病率1.991万,80%以上的疟疾病例集中在占全省总人口26.37%的嗜人按蚊疟区。结论湖北省疟区分布及流行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嗜人按蚊疟区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高疟区经过大规模综合性抗疟措施后,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已基本消灭,疟疾传播已大大减少。但野栖性的重要传疟媒介巴拉巴按蚊在高疟山区仍普遍存在,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未能将其消灭。目前,在有巴拉巴按蚊存在的山区,疟疾传播仍较多,疟疾发病率尤其是恶性疟发病率仍较高,对当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相当的影响。因此,在找到更为有效的防治巴拉巴按蚊的方法之前,如何加强综合性措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疟疾发病率,进而消灭当地的疟疾,乃是当前海南岛疟疾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5.
2005年福建省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5年度全省疟疾疫情,更好地开展疟疾监测和管理工作。[方法]对2005年全省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及各地一年来疟疾监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当年全省报告病例44例,发病率0.13/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莆田、宁德和泉州。对55个村(点)传疟媒介调查和复查,捕获按蚊2915只,未查到嗜人按蚊。[结论]我省疟疾疫情依然保持稳定,发病率比上年下降了30.2%,但不可放松警惕,应继续有效控制传播媒介,以防蚊媒密度过高引起疟疾暴发。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以来,石家庄市由于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从未开展过传疟媒介专项调查,仅在西柏坡宾馆偶然采集到中华按蚊标本,已记录于《石家庄市主要媒介生物名录》[1],其后未开展调查。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要求,我们于2012年选择平山和藁城县开展传疟媒介按蚊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2002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掌握湖北省 2 0 0 2年疟疾流行情况 ,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 2 0 0 2年全省疟疾疫情 ,对重点地区进行居民带虫率及蚊媒种类和密度调查 ,分析全省疟疾流行现状和流行程度。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 5 0 4 1例 ,发病率 0 .85 /万 ,比去年上升 1 .5 7倍 ;嗜人按蚊疟区 1 8个县 (市 )报告疟疾 4 795例 ,占全省病例的 95 .1 2 % ,发病率 2 .92 /万 ,比去年上升 1 .74倍 ;5个县市出现疟疾局部暴发流行 ,暴发点内中华按蚊密度高达 6 7只 /帐、居民带虫率平均为 4 .5 9%。中华按蚊疟区 6 3个县 (市 )发病 2 4 6例 ,占全省病例的4 .88% ,发病率 0 .0 4 /万 ,比去年上升 1 4 .95 %。结论 全省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 ,目前疟防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嗜人按蚊疟区的 1 2个重点县 (市 )。  相似文献   

8.
1997~2001年我们对儋州市的南丰镇、兰洋镇等7个地区进行按蚊调查,并对不同按蚊分布区疟疾的发病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旨在发现不同按蚊对疟疾发病率的影响及规律,为制定防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明市人群疟疾感染现状,评价防治效果。[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和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2001—2008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检出率0.015%(17/116 387),年平均发病率小于1/100万,70%为输入性病例;8年间共捕获按蚊15 693只,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结论]随着群众卫生习惯的改变、农药的广泛施用、综合性防治措施的实施,传疟媒介栖息场所生态改变,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基本灭绝,疟原虫感染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2003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湖北省2003年疟疾流行态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03年疟疾疫情,对重点地区进行居民带虫率及蚊媒种类和密度调查,分析全省疟疾流行现状。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5344例,发病率0.89/万,比去年上升0.06%,嗜人按蚊疟区发病4785例,占全省病例的89.54%,发病率3.03/万,比去年下降4.53%;3个县市出现局部暴发流行。中华按蚊疟区发病559例,占全省病例的10.46%,发病率0.13/万,比去年上升69.91%。结论 全省疟疾疫情与2002年基本持平,但流行范围向鄂西北扩散。疟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老河口市和嗜人按蚊疟区的12个重点县(市、区)。  相似文献   

11.
和春桐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70-4671
[目的]摸清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主要传疟媒介,制订科学有效的防疟措施。[方法]于1994~1995年在不同场所以定时定点的方式对独龙江河谷地带按蚊相、人房成蚊密度及季节消长、按蚊幼虫密度及季节消长、人房按蚊栖息习性、按蚊幼虫孳生习性、传疟作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按蚊2亚属5种,多斑按蚊为优势按蚊种,占按蚊捕(捞)获总数的91.5%;疟原虫自然感染率为0.05%;间日疟、恶性疟原虫人工感染率分别为53%和60%;密度与当地(独龙江河谷地带)疟疾流行程度呈正比。[结论]经过较全面系统的检查研究证实多斑按蚊是独龙江河谷地带的主要传疟媒介,并提示了有效控制当地多斑按蚊传疟机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的监测方案. [方法] 病原监测开展四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媒介监测每年开展蚊相调查,发现嗜人按蚊及时扑灭. [结果] 四热病人血检351 873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73例(0.08%),从疟区回归的人群阳性率为最高(2=6 723.18,P<0.01),病例主要感染于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布区.外地输入病例是当地感染病例的21.0倍.1992年后未捕获到嗜人按蚊.[结论] 三明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防成果巩固.今后还应继续加强对原嗜人按蚊分布区和流动人群的监测,巩固和发展抗疟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北省间日疟(plasmodium vivax,p.v.)流行区间日疟发病与传疟媒介按蚊的关系,为防止输入性疟疾引起二代病例及消除疟疾验证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2005-2009年5个疟疾监测点疟疾疫情和蚊媒监测的历史资料,按月统计间日疟发病数和蚊媒密度,采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2005-2009年间日疟发病高峰日、高峰期和流行期分别为7月28日、5月26日9月28和3月27日11月28日,高峰期和流行期天数分别为126 d和246 d;媒介按蚊活动的高峰日、高峰期和传播期分别为7月30日、6月2日8月29日和5月1日10月26日,高峰期和传播期天数分别为90 d和176 d。蚊媒密度平均角单独检验有统计学意义(F=14.84,P<0.001);各年间日疟发病平均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P<0.001)。结论湖北省间日疟发病及媒介按蚊活动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由于受环境改变,气候变化,生产生活方式变化,间日疟发病季节性与蚊煤季节性特征一致性比早期...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龙陵县是以间日疟、恶性疟为主的老流行区,传疟媒介以微小按蚊为主,次为昆明按蚊。1970~1990年间历经疟疾由爆发到基本控制以至基本消灭的全过程。龙陵县位于云南省最西部,1971年部分地区出现疟疾爆发和流行,全县疟疾发病率达22492/万。1...  相似文献   

15.
疟疾是舟山市常见寄生虫病之一,中华按蚊为唯一传疟媒介.50年代至70年代初出现4次疟疾暴发.流行,均因多种因素导致媒介按蚊大量孳生和蔓延所致.1987年全市基本消灭了疟疾.为巩固灭疟成果,预测疟疾发病趋势,于1992~1996年对传疟媒介进行了纵向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眉山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后期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眉山市2006-2011年疟疾疫情报告和防治工作年报表材料;对全市发热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监测点采用IFA检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按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2006-2011年血检发热居民320 948人,检出疟疾患者130例,年发病率为0.01% ~0.06%.46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以东坡区最多,占全市的80.43%,彭山和洪雅县无本地感染病例,全市已连续2年未检出本地感染病例;84例输人性病例,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分别为38、44和2例,以青神县最多,占全市的48.81%.外出人员以到云南省疟区的感染数最高.监测点人群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中华按蚊为当地传疟媒介的优势蚊种.结论 眉山市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对降低本地疟疾发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疫情逐步稳定和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特别是外出返乡人员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尽快建立“早期诊断,迅速治疗和减少人蚊接触”的疟防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1994至2003年疟疾发病与媒介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传疟媒介在湖北省的分布规律及范围以及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各县(市)疟疾发病情况及当地传播媒介种类和分布规律。结果湖北省疟疾流行的媒介有单纯中华按蚊疟区以及兼有嗜人按蚊疟区,通过人血指数调查,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平均高出中华按蚊的44.47倍。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数的81.38%~93.84%。结论湖北省疟疾近10年流行主要是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波动大,有些已形成顽固的疫点,目前防制重点应放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属非稳定性中低度间日疟流行区,1963年以前曾有恶性疟、三日疟流行,通过几十年的防治,特别是五省疟疾联防开展以来,全省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消除了恶性疟[1],49个县(市、区)达到了卫生部颁布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2].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频繁发生,全省输人性疟疾疫情渐成上升态势[3].2009年1-12月荆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了4例输人性疟疾,其中2例为恶性疟,均系出国务工人员感染,现将其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五通桥区1987~1997年疟疾防治措施与效果报告如下:l疟疾流行概况五通桥区位于)I怖边缘,面积474.03Km’,年平均气温17.4C,年降雨量1390.06mm’,适宜媒介按蚊革生繁殖和疟疾流行。流行病学调查共发现按蚊11种,属嗜人按蚊和中华接蚊兼有的复媒介区,其季节消长与疟疾发病变化相一致。据记载建国后发生4次间日疟及恶性疟大流行:第一次1951~!954年发病率1915.59/10万,第二次1956年发病率3941.56/10万,第三次1963年发病率818.59/10万,第四次1975年发病率936.11/10万,曾有10年流行一次规律。自1987年开始加强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1-2009年本地间日疟流行现状和趋势,讨论在湖北消除疟疾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湖北省2001-2009年的疟疾网络疫情报告数,采用计数资料相对数分析法,依据世卫组织消除疟疾标准,以县(市、区)为单位,分析湖北省疟疾流行现状、趋势、和病例分布以及病例分布的规律。结果截至2009年底,全省年平均发病率在1/10000以下,整体发病呈下降趋势,1/10000以上的县(市、区)仅存2个,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增加到41个。中华按蚊疟区84个县(市、区),连续三年以上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18个;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复媒区18个县(市、区),连续三年以上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为零。结论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湖北省整体疟疾疫情现状已进入消除阶段,但以县(市、区)为单位来分析,疫情分布极不平衡,嗜人按蚊区疟疾流行极不稳定,5年内在嗜人按蚊区消除疟疾难度极大,需加大落实综合性技术措施的力度和完善贯彻落实技术措施的外围配套体系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