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鲁荣华  杨群  杨列永  李苓 《肝脏》2012,17(4):254-255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HBV DNA阳性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 HBV DNA阳性(>103拷贝/mL)的HCC患者122例,随机分为TACE+恩替卡韦治疗组(60例)和TACE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V DNA定量、实体瘤体积变化和2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1年及2年后,治疗组HBV DNA定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x2=26,34,P<0.05;x2=14.69,P<0.05),Child-Pugh积分较对照组降低(7.15±1.25与8.34±1.66,7.40±1.52与9.89±1.63),治疗组和TACE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7.1%( P<0.05),实体瘤缩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x2=0.02,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可改善HBV相关性HCC患者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病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病毒联合TACE治疗7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单独行TACE患者81例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肝功能Child-Pugh积分及HBV DNA定量的变化。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实验室检查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治疗1、2年后,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01),肝功能Child-Pugh积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66.67%和59.2%、36.67%(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TACE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CC的患者,可抑制HBV复制,保护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将活动期肝硬化和静止期肝硬化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12月;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给予拉米夫定100mg/日,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HBeAg阴转和病毒变异等。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Ch ild-pugh评分缩短(P<0.05),HBV DNA下降(P<0.05),HBeAg阴转率升高(P<0.05),血清转换率及病毒变异率无统计学意义。失代偿期肝硬化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可改善肝功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病毒变异率低,未见严重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肝颗粒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HCC)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HBV DNA〉10^3IU/ml的HCC患者126例,均予核苷类似物药抗病毒治疗,并随机分为TACE联合健肝颗粒的治疗组(62例)和TACE治疗的对照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VDNA定量、实体瘤体积变化和两年生存率。结果:治疗两年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治疗组患者两年生存率比对照组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体瘤缩小和HBVDNA定量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肝颗粒联合TACE治疗可改善HCC患者的肝功能,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HBeAg/HBV DNA阳性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只接受一般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治疗104周。结果在治疗104周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ALT从135.6±22.5U/L下降到30.9±10.7U/L,TBIL从58.6±16.2μmol/l下降到28.2±18.4μmol/l,HBV DNA转阴率为86.7%,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够快速抑制HBV复制,显著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血清HBV DNA阳性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89例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采用选择性断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和对照组41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常规检测肝功能、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在术后1 m和3 m时,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5.79±1.78) lgcopies/L和(4.24±1.61) lgcopies/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0±1.83) lgcopies/L和(6.46±1.43)lgcopies/L,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ALT和总胆红素较对照组降低,白蛋白升高;治疗组1 a生存率为93.75%,3 a生存率为75%,对照组患者1 a生存率为87.92%,3 a生存率为68.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以促进HBV DNA阳性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和预后的价值。 方法 将62例HBsAg阳性的中、晚期HCC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α1b(IFN-α1b)联合TACE治疗组31例,TACE组31例,对两组病例HBV DNA阴转率、临床疗效及肝内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TACE IFN治疗组31例患者中,17例(54.8%)患者治疗结束后HBV DNA阴转,而TACE组31例患者中,没有HBV DNA阴转;患者随访2年,TACE IFN治疗组1、2年的肝内复发率分别为16.1%、29.0%,明显低于TACE组38.7%、61.3%,x2值分别为3.97、6.51,P值均<0.05。而TAGE IFN治疗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9%、74.2%,明显高于TACE组61.3%、38.7%,x2值分别为3.97,7.94,P值均<0.05。 结论 在HBsAg阳性的HCC患者TACE后,联合应用IFN治疗,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减轻介入化疗后肝脏损害,降低肝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V与EB病毒(EBV)重叠感染在HBV相关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肝细胞癌(HCC)]中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确诊的487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EBV感染者194例(39. 8%)。分别按照EBV DNA拷贝数(≥400 IU/ml)、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及肝病进程分组(CHB组、肝硬化组、HCC组),比较组间的临床指标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 DNA拷贝数在CHB组患者中高于肝硬化和H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 417,P=0. 017; t=3. 258,P=0. 001),而EBV DNA拷贝数在HCC患者中有高于CHB和肝硬化患者的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161,P=0. 315); Child-Pugh分级排除肝功能影响后,A级患者HCC组EBV DNA拷贝数高于CHB和肝硬化组(t=2. 062,P=0. 041; t=2. 615,P=0. 010),C级患者肝硬化组EBV DNA拷贝数高于CHB组(t=2. 647,P=0. 072)。双重感染特异性临床变化指标有ALT/AST、Glb、淋巴细胞百分数。结论 HCC患者EBV载量升高,可能与HBV共同参与了肝脏疾病的进展,动态定量检测HBV感染者EBV DNA对早期干预肝病进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我国是肝细胞癌(HCC)高发区,其中大部分HC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有必要对其自然史和临床进程作大样本调查研究。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HBV相关HCC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中国北方地区321例HBV相关HCC患者作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行肝功能、甲胎蛋白(AFP)、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1例HBV相关HCC患者中,仅7.2%接受过抗病毒治疗;46.4%和25.5%分别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38.3%有饮酒史。21.0%的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62.3%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HBeAg阳性者合并肝硬化的比例和HBV DNA水平较高。84.5%的患者HBV DNA阳性,但其中仅42.6%HBV DNA≥5.0log10,HBV DNA高水平者合并肝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HBV DNA低水平者。无症状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分别占4.1%、24.1%、39.0%和32.9%。71.0%的患者AFP升高,但其中仅33.8?P≥400ng/ml。结论:本组HBV相关HCC患者中,HBeAg阳性和高HBV DNA水平者不多,但病情常较重。肝硬化是HCC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酒和肝癌家族史对HCC的发生有一定影响。血清AFP筛查有助于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治疗30例HBV引起的失代偿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HBV引起的失代偿性肝病的近期疗效。选择1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2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观察6个月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病毒学指标、Ch ild-Pugh记分及HBV DNA变化情况。提示拉米夫定能迅速有效地改善多数HBV引起的失代偿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使患者HBV DNA阴转,可提高HBV引起的失代偿性肝病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