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判断两种术式对脑出血致残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脑外科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8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42例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微创手术组),另外42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功能恢复、影像学变化.结果 微创手术组死亡5例(11.9%),开颅手术组死亡7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0.287,P<0.05);存活7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评定,Ⅰ~Ⅱ级微创手术组多于开颅手术组(分别为23例,13例),Ⅳ、V级则相反(分别为4例,11例),微创手术组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503,4.363,P均<0.05),Ⅲ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软化灶体积开颅组(19.6±10.3)cm3,微创手术组(10.4±6.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936,P<0.05).结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为微创组;40例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为手术组。对比2组术前与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血肿量、脑疝情况、急性脑积水情况、手术时机及术后患者的病死率。结果:2组术后1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GCS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P0.05);微创组GC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前GCS、脑疝、手术时机为术后1月病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其中,术前GCS和手术时机是术后1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具有明显的短期疗效,手术时机和术前GCS是术后1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24-1525
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选取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观察组术后3、9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核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内镜组(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组(微创穿刺引流术)各39例。比较2组的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内镜组治疗后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微创组(P0.05);内镜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微创组(P0.05)。治疗前,2组的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内镜组的CSS评分为低于微创组(P0.05)。内镜组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杨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4):2478-2479
目的研究无牵拉技术辅助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64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82例)、观察组(82例)。观察组采取无牵拉技术辅助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取经颞叶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预后情况、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血肿残留量较对照组少(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无牵拉技术辅助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血肿残留量,还可改善预后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基底核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0例,按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微创组31例和保守组19例,分别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GCS)和血肿体积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与保守组相比,微创组患者入院1周后GCS评分明显升高,血肿体积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3个月后ADL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显著改善基底核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明显减小血肿体积。  相似文献   

7.
文奎 《山西临床医药》2012,(10):725-728
目的:探讨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穿刺组)与开颅手术组,每组91例,分别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平均住院日较开颅手术组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方体定向置管联合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内囊外侧血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内科保守组(内科保守治疗)、单纯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联合DTI精确定位穿刺微创血肿清除术),各30例。比较术后5 d各组血肿大小。入院时及术后第5天进行DTI检查,比较各组出血侧内囊锥体束的微小各向异性(FA)值。比较各组入院时、术后第5天和第56天的改良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m NIHSS)评分,比较术后第56天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的血肿大小、PT的FA值、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纯微创组和联合微创组的血肿体积较保守治疗组显著减小、PT的FA值显著增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且联合微创组优于单纯微创组(均P0.05)。结论:方体定向置管联合DTI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下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并采用立体定向辅助下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丘脑出血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血肿量15~30 mL;均采用立体定向辅助下穿刺置管,术后经引流管予尿激酶注入溶解血凝块,21例患者因合并脑积水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常规采用CT复查了解血肿清除效果;随访3~6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评分情况,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36例丘脑出血患者中,2 d内血肿基本消除者4例,3 d内8例,4 d内12例,5 d内10例,6 d内2例。随访3~6月,患者均存活。ADL Ⅰ级者8例,Ⅱ级20例,Ⅲ级6例,Ⅳ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是血肿量30 mL内的丘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ICH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前、术后3个月NIHSS、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HICH患者可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S100β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25例H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7例患者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微创组),68例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开颅组),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预后。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开颅组(P0.05);首次血肿清除率和血肿消失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 2组GC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及术后7、14 d 2组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预后良好率与开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MBI均较术后3个月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比较,CT引导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HCH能快速清除血肿,缩短治疗时间,术后恢复效果与开颅手术相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微创组(50例)和常规组(50例),微创组接受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接受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情况及随访1年期间并发症、再出血、血肿残留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切口直径、出血量、手术时间、出血清除率、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术后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血肿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Scale,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明显降低并优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明显升高并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合并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基底核区合并脑室出血患者85例,分为显微组50例和常规组35例,显微组行小骨窗显微镜血肿清除术,常规组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均置管脑室外引流。记录2组术后血肿消除情况及并发症,随访观察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显微组的血肿清除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血肿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显微组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小骨窗显微镜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术,能有效清除基底核区合并脑室血肿,减轻血肿复发,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12月某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开颅手术,观察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颅内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 d血肿体积小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7 d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患者WHOQOL-BR E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开颅手术清除血肿速度较快,但微创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好,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予以探究。方法纳入某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其中48例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6%,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死亡率2.08%,对照组患者术后死亡率8.33%,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俊峰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1):1893-1895
目的:探讨急诊床边行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并获同意后,随机分成软通微创组15例、硬通微创组10例、开颅减压组10例。治疗判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结合血肿的清除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软通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3.4%,硬通微创组总有效率为60%,开颅减压组总有效率为50%,统计显示软通微创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硬通微创组和开颅减压组(P0.05);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在治疗后第7和14天,软通微创组明显小于硬通微创组和开颅减压组(P0.05)。结论:急诊床边行改良-立体定向软通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具有疗效高、致残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定向软通道穿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T定向软通道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ADL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颅内感染率、肺部感染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定向软通道穿刺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患者耐受性高、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术后3 d及术后7 d血肿残余量,术前、术后15 d及术后30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7 d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5 d、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清除血肿,缩短康复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