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群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群踝臂指数(ABI)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参加“青岛港健康研究”的人群中,挑选年龄大于55岁,既往无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病史共507人,进行颈动脉超声和四肢血压的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踝臂指数明显减低,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说明踝臂指数减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结论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高血压伴与不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用HDI 3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 36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病患者和 36例伴有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并与 2 8名健康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 :1 3组间空腹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及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 (P <0 0 1) ,且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 (P <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且伴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加重 ,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特征,探讨传统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研究病例来自全国25个省市41家三级甲等医院,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对资料完整且年龄≥18岁的12 42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为76.9%,颈动脉内膜(IMT)增厚率为54.3%,狭窄率≥70%的患者占7.0%,男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1),男女两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男性:β=8.550,P=0.012;女性:β=11.100,P=0.002),但男女两性间的差异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男女两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的共同危险因素,高LDL与男性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有关,心房颤动病史与男性颈动脉IMT增厚率密切相关,吸烟仅与男性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IMT增厚率有关。结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普遍存在,男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于女性,传统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03例NVAF病人,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34)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6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并进一步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房颤伴脑卒中组中75.4%的病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非脑卒中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比例为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CHA2DS2-VASc评分是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优于CHA2DS2-VASc评分。结论 在老年NVAF病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2DS2...  相似文献   

5.
踝臂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上海和北京地区10所医院的内科住院患者,测量踝臂指数并进行资料收集,对年龄在35~97岁之间的4 780例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70.29±10.01岁比65.89±11.87岁,P<0.001),且踝臂指数≤0.9的患者所占比例也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34.6%比20.9%,P<0.001)。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踝臂指数≤0.9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是踝臂指数>0.9组的1.55倍(95%可信区间为1.314~1.817)。将正常踝臂指数分为五层与踝臂指数≤0.9组相比,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危险随踝臂指数的升高而降低。结论低踝臂指数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踝臂指数可用于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  相似文献   

6.
黄红  周燕  李惠仙  李燕  张静  马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85-4887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血压晨峰组(136例),非血压晨峰组(124例),并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缺血性脑卒中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压晨峰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增加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 125例患者40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16例患者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4例患者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平均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P<0.05),并且随着平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升高.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踝臂血压比值异常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2例行颈动脉内膜测量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ABI测量。结果踝臂血压比值0.9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82.2%、特异度为67.7%、漏诊率为17.8%、误诊率为32.3%、阳性预测值为84.5%、阴性预测值为62.9%。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踝臂血压比值0.90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56例,非糖尿病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观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发生率高,易损斑块多,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动脉狭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OR=5.924,95%CI:1.176~2.468,P=0.00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LDL-C(OR=2.283,95%CI:1.108~4.276,P=0.009)、纤维蛋白原(OR=1.856,95%CI:1.287~3.095;P=0.01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重,危险因素多于非糖尿病患者;常规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和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易损性无疑是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永久性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致死首要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65岁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阳性率达78.7%,颈总动脉动脉内-内膜厚度(IMT)异常者达50.5%,说明老年人群中颈动脉IMT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很高,增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与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所以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无创性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微血管的存在和发展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价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意义。方法 根据临床和CT、MRI检查 ,在住院病人中随机选出 4 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梗死 ) ,对其行两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率明显增高 ,以软斑最多见 ,其次是硬斑及混合斑。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以颈总动脉分叉处 (BIF)最多见 ,其次是颈总动脉 (CCA) ,再其次是颈内动脉 (ICA)起始段。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的粥样斑块情况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2007年我院77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梗死组)、83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颈动脉内径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8.0%),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8%),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6.2%).斑块部位与缺血性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年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密切关系,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测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胱抑素C作为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反映肾功能受损的指标。目前,有研究认为胱抑素C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在血管损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近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递增,患病人群趋于年轻化,患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治疗效果有限,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极其重要,目前临床主要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就CAS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学基础,其导致的斑块脱落以及颅内外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诸多危险因素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新发现的可干预危险因素,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就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约70%~80%[1],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性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密切关系.颈内动脉狭窄越显著,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越高,重度狭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0%~90%[1-2].粥样斑块的性质、状态和动脉内膜表面的情况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通常认为当纤维帽很薄、不完整,有溃疡或炎性细胞浸润,坏死脂核较大或有斑块内血肿时,病灶易发生碎裂,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3].因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除管腔狭窄外,还应关注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影像学,尤其是近年来CT和MRI技术的进展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讲述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和MR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脑卒中为老年人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 ,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对及时有效地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的体质因素及与复发相关的中医诱因等危险因素。方法对5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性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98例)和非复发组(312例)。观察体质因素、中医诱因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在2组中的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复发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复发组瘀血质、痰湿质较非复发组分布比例增多,而气虚质、阴虚质比例减少,过逸致复、药复所致发病较非复发组明显升高,复发组年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体质指数(BMI)≥25 kg/m2水平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质、瘀血质、药复、过逸致复、年龄、高血压、BMI、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P<0.05)。结论中医体质因素中瘀血质、痰湿质和中医诱因中过逸致复、药复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我院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颈动脉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病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敏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情况,早期实施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入选EH住院患者404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非缺血性脑卒中组(n=230)与缺血性脑卒中组(n=174).对两组的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类型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