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蜜蜂蜂毒过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2年6月至2012年2月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确诊的蜜蜂蜂毒过敏患者及同时期因过敏性疾病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无蜜蜂蛰刺过敏反应的相关临床病史,但蜜蜂蜂毒血清sIgE检测阳性的对照组患者资料;根据蜜蜂蜇刺后的过敏反应类型将研究组分为局部反应组、大局部反应组和全身反应组。分析蜜蜂蜂毒过敏患者生活地域、暴露类型等特点,比较各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IgE比活性(IgE specific activity,sIgE/T-IgE)。结果研究组44例,男女之比为31:13,平均年龄37(29,48)岁,48%(21/44)生活在市区,52%(23/44)生活在郊区。局部反应组30例、大局部反应组6例、全身反应组8例。全身反应组中II级1例、III级7例。蜂毒暴露类型构成比的研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5),全身反应组中50%(4/8)为养蜂者。局部反应组、大局部反应组、全身反应组及对照组sIgE/T-IgE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身反应组与对照组sIgE/T-Ig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1.19%,8.84%)vs.0.16%(0.09%,0.49%),P=0.001]。全身反应组中1例在首次蜜蜂蜇刺时为大局部反应,3个月后再次蜜蜂蜇刺出现II级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结论蜜蜂蜂毒导致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以职业性暴露最为常见,使用sIgE/T-IgE有助于正确诊断蜜蜂蜂毒过敏。  相似文献   

2.
1991~1993年,我们施行1340例CT增强扫描,其中870例(64.93%)用泛影葡胺,29例发生反应(3.33%);470例(35.07%)用优维显,5例发生反应(1.06%)。31例为轻度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面部荨麻疹、咳嗽喷嚏等;2例为中度,出现上述症状的同时,伴胸闷憋气、喉头紧迫感、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1例为重度,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及小便失禁等。31例均经及时抢救而获愈。我们的护理体会如下。 1.用药前一定详细询问病史及过敏史,严格掌握禁忌症,对碘过敏、甲亢、心肾功能不全者禁用。CT室的抢救物品及药品要固定放置,定期检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问(王志远):孕妇发生过敏反应,产后新生儿是否也遗有同种致敏源发生过敏反应呢?如果不可能,为什么被动转移过敏试验又呈阳性反应呢? 答(汤春生):过敏反应,是机体对于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蛋白质、药物等所引起反应性增高的变态反应。孕妇由于某种原因发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休克死亡。这是通过抗原——抗体机制,释放出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蜜蜂蜂毒致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蜜蜂蜂毒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蜇刺后各系统症状和体征分为Ⅰ~Ⅳ级严重过敏反应,分析患者生活地域、暴露类型等特点,初步探索变应原组分对鉴别蜜蜂蜂毒和胡蜂蜂毒交叉反应、双重过敏的临床意义。结果 30例蜜蜂蜂毒致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的男女之比为12∶18(2∶3),平均年龄35(27,38)岁。70.0%(21/30)来自京津冀地区,23.3%(7/30)生活在市区,76.7%(23/30)生活在郊区。各级严重过敏反应构成:Ⅰ级20.0%(6/30),Ⅱ级26.7%(8/30),Ⅲ级40.0%(12/30),Ⅳ级13.3%(4/30)。蜜蜂蜂毒暴露类型:自然性6.7%(2/30),职业性86.7%(26/30),医源性6.7%(2/30),其中养蜂者高达86.7%。30例患者i1(蜜蜂蜂毒)s Ig E检测结果为12.80(2.80,33.50)k UA/L,其中19例患者完成了蜜蜂蜂毒变应原组分i208(磷脂酶A2)s Ig E检测;在8例i1和i3(胡蜂蜂毒)s Ig E均为阳性的患者中,7例胡蜂蜂毒变应原组分i209(抗原V5)s Ig E0.10 k UA/L,仅1例i209 s Ig E为8.03 k UA/L,证实为双重过敏。33%(10/30)的患者在首次蜜蜂蜇刺后表现为大局部反应,3个月至1年后再次蜜蜂蜇刺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结论职业性暴露是蜜蜂蜂毒致严重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暴露类型,使用变应原组分检测有助于确诊蜜蜂蜂毒和胡蜂蜂毒双重过敏。  相似文献   

5.
传染病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表现,常具有一些共同特点:(1)直接侵犯CNS所引起的表现,常与病原体的亲神经特异性有关;(2)常先有一般中毒症状(意识障碍与精神症状),后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3)控制原发病及清除病原体后,神经系统表现可逐渐改善或消失,较少有严重后遗症。传染病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有中毒性脑病、菌血症或病毒血症、寄生虫的直接侵入或血管栓塞、过敏反应等。兹将临床上常见者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4例头孢他啶注射液过敏反应。方法 2010年6~9月1782例患者应用头孢他啶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4例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结果 4例过敏反应均为初次使用头孢他啶注射液,输液5~10 min后出现面色潮红,面、颈、手部不同程度皮疹,其中1例皮疹表现为全身风团样皮疹伴头晕目眩。结论使用头孢他啶前必须常规进行过敏试验,阴性方可注射,输液5~10 min后要密切观察反应,出现过敏及时抢救,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及时上报,配合药剂科监测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数10年中,鼻炎和哮喘的发病率增高。40%~75%的哮喘患者有鼻炎表现,而20%~30%的鼻炎患者出现哮喘,本文研究了鼻炎患者中引发哮喘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不但包括过敏的类型,而且包括吸烟史、哮喘家族史、血IgE总水平、血嗜酸细胞计数及非过敏性气道高敏反应(NAAH)等。 方法 117例成年鼻炎或鼻炎伴哮喘患者,男58例,女59例。其中,66例只有鼻炎表现,51例(43%)表现为鼻炎伴哮喘。87名患者做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分为3组,第1组42人,只有鼻炎而不伴有NAAH;第2组32人,鼻炎伴有哮喘和NAAH;第3组13人,患有鼻炎伴NAAH,但不伴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5例花椒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点刺试验、特异性IgE结果,并对花椒致敏组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统一问卷,收集所有花椒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用ImmunoCAP检测血清花椒籽和花椒皮特异性IgE。用Powerlook2100XL(UMAX)扫描和imageQuant TL软件分析花椒籽和花椒皮的SDS-PAGE蛋白电泳成分和免疫印迹结果。结果花椒过敏15例,男6例、女9例,就诊年龄28~59岁,均表现为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均发生于进食过敏食物后30分钟内;14例诊断为严重过敏反应,其中5例曾发生过敏性休克(2例伴有意识丧失),1例诊断为急性荨麻疹。14例起始症状为口咽部过敏反应。该组病例均伴有多种食物,如腰果、开心果、橘子、金桔、芝麻、杏仁、榛子、松子、芒果等过敏;15例均存在腰果和/或开心果过敏,但进食花生、黄豆均不过敏。食物过敏病程1~17年不等。10例过敏患者花椒籽点刺试验均为强阳性,2例为3+、8例为4+,2例出现全身反应,24小时内好转;花椒皮点刺试验1例为2+,2例为+,7例为-。3例健康对照者花椒皮和花椒籽点刺试验均为阴性。13例花椒过敏患者中,花椒籽特异性IgE,1例为2级,余12例均为3级以上;花椒皮特异性IgE,11例为0级,2例为2级。花椒籽与花椒皮特异性Ig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4)。花椒籽和花椒皮致敏组分蛋白免疫印记结果显示,7例患者中1例相对分子质量为11400~12400,3例为11400,1例为11300,1例为11400~12500,1例无结合条带。结论进食少量花椒即可能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花椒过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速发相和迟发相双相反应。花椒变应原来自花椒籽,而不是花椒皮。对花椒高度敏感个体,花椒点刺试验有可能诱发全身过敏反应。目前检测到的花椒籽变应原致敏组分蛋白的相对分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临床类型,常是脑梗塞的先兆表现,如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将发生脑梗塞。Milliken收集13组1282例未经治疗的TIA,随访10.6—180月,有2%~43%发生脑梗塞,2%~24%为致命性脑梗塞。TIA的发病率报导差异甚大,Evans州调查约13.8%,年龄>65岁者为18%。支加哥调查老年人中为63%,在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2008-2015年使用重组人胰岛素制剂过敏,而改用胰岛素类似物脱敏成功的9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重组人胰岛素制剂过敏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大部分人胰岛素过敏患者测得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升高,改用胰岛素类似物后过敏反应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重组人胰岛素过敏者可采用胰岛素类似物持续皮下输注(CSII)治疗。  相似文献   

11.
膜翅目(Hymenoptera)整刺引起全身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呼吸或心血管的症状和体征。作者报告1例黄蜂螫刺引起罕见的立刻全身反应,伴有突出的神经系表现和残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病例:男,37岁。臂部被三个黄蜂螫刺。片刻后,虚脱,全身抽搐一次,持续约30秒。呼吸困难,但无哮喘、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入院时血压150/90mmHg。右侧轻瘫和说话不清。6小时后发展成完全偏瘫。常规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头颅X线检查无异常。第9天行右侧逆行支气管和左侧颈动脉造影,结果正常。17天后能随意移动右侧肢体。遂出院,门诊理疗。症状继续改善。1年后,虽仍有部分偏瘫,但已恢复售货员工作。出院第7个月,曾有一次右腿Jacksonian(贾克森氏)癫痫,此后未再复  相似文献   

12.
药物在呼吸道引起的病理变化上呼吸道许多会引起肺Ⅰ型或Ⅲ型过敏反应的药物,大多亦会在鼻部发生类似反应,表现为流涕和鼻粘膜浮肿。脑下垂体吸入和萝芙木硷均会刺激鼻粘膜。对阿司匹林过敏发生哮喘的同时亦可发生鼻息肉。滥用大麻除可引起支气管炎外,还会引起鼻咽炎、副窦炎和悬雍垂水肿。药物引起的口腔变化主要有粘膜疹、溃疡和出血。由药物导致的嗅觉障碍亦不少,如青霉胺占25~30%;左旋多巴4.5~22%;麻黄苯丙酮(oxyfedrin)0.05%。吸入N-痰易净,可因过敏性咽喉痉挛而发生窒息,口服则不会发生。支气管系统药物对呼吸道最常见的病理反应是支气管痉挛,主要为Ⅰ或Ⅲ型过敏反应。作为细胞毒作用的Ⅱ型反应则很少见。β受体阻断剂的生理药理作用及药刺激毒性作用都  相似文献   

13.
短暂性脑缺血(TIA)和即将发生卒中一样是心肌梗塞的前驱症状。Dlaisdell报道1378例TIA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病而不是卒中。鉴于对TIA患者与冠心病相关的因素缺乏探讨,因此作者研究了在TIA患者中心肌梗塞(MI)与猝死(SD)的发生率,以及严重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继发心脏病变的关系。本文报道的390例患者均具有短暂性(<24小时)局灶性脑缺血症状:虚弱、面部或肢体部知觉丧失;构音或语言异常;一过性复视、单眼盲或偏盲。这些症状单独或合并出现。年龄37~82岁,平均61.7岁,55岁以下占24%,55~65岁占38%,65岁以上占38%。334名TIA患者症状局限于视网膜或脑半球,56名局限于椎基底循环。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常可导致脑梗塞。据国外观察,TIA第一次发作后五年内脑梗塞的发生率为25~40%。如果对已发生脑血栓者作回顾性分析,则病前有TIA者的脑梗塞发生率高达42~50%。国内王新德等对72例TIA进行5~20年随访,结果有25例(34.7%)发生完全性卒中,可见对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为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01-03辛集市第一医院发生发热反应的45例输血患者为发热组,发生过敏反应的39例输血患者为过敏组,无输血不良反应的71例输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输血前后的全血CRP水平。结果:1发热组和过敏组输血后CRP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热组和过敏组输血后CRP比较,发热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热组和过敏组输血反应前后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CRP显著升高,CRP可能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奥扎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学章  牛学才 《山东医药》2002,42(18):39-4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仍缺乏疗效肯定的药物。2 0 0 1年 2月~2 0 0 2年 2月 ,我们应用奥扎格雷治疗 TIA42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同期 TIA患者 82例 ,均根据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 TIA诊断标准确诊 [1 ] :1有突发性言语障碍及运动、感觉障碍或眩晕 ;2发作时间几分钟至几小时 ,不超过 2 4h;3反复发作。82例患者在治疗前及病程 2 4~ 48h经CT检查均未发现出血及缺血病灶。随机分为两组 :1治疗组 (4 2例 ) :男 2 8例 ,女 1 4例 ;平均年龄 5 6…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院对30例青霉素皮试阳性(60天内)的患者进行复测,结果发现真阳性者仅2例,余者使用青霉素后均未发生过敏反应。为此,就青霉素皮试谈几点体会。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过敏体质、  相似文献   

18.
对60例急性脑便塞(ACI)患者及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及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CI组的BEAM、EEG和MRI异常率分别为88.3%、63.3%和96.7%,在TIA组分别为56%、32%和6%。BEAM的异常率在ACI组高于EEG,但低于MRI,在TIA组则高于EEG及MRI。ACI组的BEAM与MRI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组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认为BEAM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及中风预测方面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检测抗神经元抗体 (anti neuronalantibodies,anti N)的细胞 ELISA方法 ,并评价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CNS 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 1%多聚甲醛固定的SK N MC成神经瘤细胞株为抗原 ,采用细胞 ELISA方法 ,检测 12 3份血清 (包括CNS SLE 2 8例 ,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LE 2 2例 ,其他结缔组织病 36例 ,正常血清 37例 )和 138份脑脊液 (包括CNS SLE 38例 ,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LE 2 9例 ,其他结缔组织病 12例 ,有神经精神症状的其他疾病 5 9例 )中anti N。结果 血清中anti N在SLE中阳性率为 6 2 0 % (31/ 5 0 ) ,特异性为 91 8% ;脑脊液中anti N在CNS SLE中阳性率为 47 4% (18/ 38) ,特异性为 89 7% ,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LE (non CNS SLE)阳性率仅为 10 3 % (3/ 2 9) ,且抗体水平低于前者 ,二者在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上差异存在显著性 (P均 <0 0 0 1) ;以意识障碍 /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CNS SLE脑脊液中该抗体阳性率最高 ,分别为 75 0 %和 72 7% ,显著高于其他类型CNS SLE (P =0 0 1) ;8例CNS SLE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中anti N水平分别为 0 47± 0 2 2和 0 2 2± 0 0 6 ,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中anti N对诊断SLE特异性较高 ;脑脊液中anti N是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制剂过敏的临床特征与处理--附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胰岛素制剂过敏的临床特点与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2004年7例胰岛素制剂过敏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皮肤试验法比较各种胰岛素制剂的过敏程度,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抗体IgE。结果胰岛素过敏,常在皮下注射2~5个月后发生,多为局部反应,很少有全身反应。部分人胰岛素过敏患者测得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呈中至重度过敏。1例患者使用胰岛素类似物Aspart治疗,过敏反应明显减轻。结论胰岛素制剂过敏的局部反应远较全身反应多见;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阳性对诊断有一定价值。对人胰岛素过敏者可考虑用胰岛素类似物Aspart和Lisp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