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OPSI在脾外科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PSI(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在1985年武汉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脾外科和脾功能研讨会(以下简称脾会)上统一译为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在以后的历届脾会上是讨论热烈的话题,也是从事这方面专业医务工作者重视和研究的课题,因而至今仍有必要回顾有关OPSI的报道和研究,以引起更多学者的广泛注意。从1911年Kocher首先明确提出脾切除对机体没有危害后,脾切除是脾外伤的基本术式,其后的一些年间,  相似文献   

2.
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是一种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又极具危险的无脾综合征。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国内外均有一个过程。1911年Kocher提出“切脾无害论”以后,这一观点长期占据脾脏外科医生的思维,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OPSI才开始引起重视,此后,国内外有关报道不断增多,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
脾损伤外科处理原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脾脏有着多种重要功能。脾脏损伤时,在可能情况下尽量保留脾脏或脾组织已成共识,这也是脾脏损伤外科治疗的现代观念。保留脾脏,一方面保留了脾脏的正常功能,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因无脾而使机体容易招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尤其是儿童因脾切除后可致凶险性感染(OPSI)这一致死并发症: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外科的发展方向。符合微创观念和微创外科的要求,适应了“3W原则”,即无论做什么手术(whatever)。无论外科发展到何时(whenever),无论在外科哪个领域(wherever)都要始终将微创观念贯彻于外科操作中。  相似文献   

4.
50年代King等发现切脾后凶险性感染(OPSI)。70年代Najjar等发现脾源性Tuftsin因子(四肽激素)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以及免疫增强功能。脾脏这个外周最大的淋巴器官,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多种免疫功能的不断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脾外科观念,脾脏被视为不是随便可以切除的  相似文献   

5.
脾动脉栓塞成功治疗迟发性脾破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多数脾损伤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被发现,小部分为隐蔽性损伤伴有延迟性脾破裂。为了防止凶险性脾切除后感染(OPSI)的发生,尽可能术中保留脾脏或采用非手术治疗。近期介绍脾动脉栓塞(SAE)作为某些选择性脾钝性伤非手术疗法的一种辅助方法,作者报道1例延迟性脾破裂经SAE治疗成功的结果。病人为一53岁男性,因尖锐性持续中上腹痛并放射至下胸和左肩24小时而急诊入院,平卧后腹痛稍缓解。病人有出汗和心动过速。无腹部瘀斑、块物、搏动或腹膜刺激症。追问病史,病人在1月前有扶梯滑下史,发生左远端桡骨骨折,并作内固定术。其他检…  相似文献   

6.
倡导脾功能研究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和脾脏分泌免疫因子促吞噬素Tuftsin为主要特征的脾功能研究,改变了对脾脏的传统认识以及临床对脾脏相关疾病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发展现代脾脏外科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脾脏功能为衡量标志,看脾脏外科的发展,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最初阶段认为脾脏自人出生以后,即无值得一提的功能,脾脏可以随便切除,这便是历时二、三百年的传统切脾观点。自1952年King和Schmacker提出脾切除后病人容易发生严重的凶险性感染(OPSI),病死率极高,从而引起对脾功能的重视和研究,陆续发现脾脏的确具有不可忽视的抗感染,抗癌等免疫功能。国外自70年代,我国自80年代起外  相似文献   

8.
自体脾组织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脾切除后病人急性凶险性感染综合征(OPSI)的易感性显著增高,引起人们对脾脏功能的广泛重视。现代免疫学认为:脾脏是人体免疫器官之一,其所发挥的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功能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对异物的吞噬和清除,精确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及产生调理素等功能。脾切除后,则上述功能丧失殆尽[1~3]。因此,如何保护脾功能是近几年外科领域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仅就自体组织移植作一简  相似文献   

9.
外伤脾切除中应用自体脾移植45例,手术后1、2、6个月检测免疫指标、B超及核素锝扫描,显示移植脾成活,平均随访2年半,未出现脾切除后凶险性感(OPSI)。表明自体脾移植对于预防全脾切除后OPSI的发生及脾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脾外科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脏,这个深居在左上腹,正常时全在左肋弓所遮盖的脏器,很带一些神秘色彩,其患病时的表现,对其他疾病的关系和诊治作用,历来看法不一,使人捉摸不定。随着近年来研究不断深入,对脾的功能,自身患病和其他疾病的关系,不断有新的认识与发展,致脾外科形成一引人注目的领域,为此,漫述如下。一、外科进展沿革对脾脏及其功能的认识,可分4个阶段,最初阶段认为脾脏像阑尾、扁桃体一样,没有值得一提的功能,可以随便切除,称之为“脾脏无功能论”或“切脾无害论”。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均发现,脾切除后可引发严重的凶险性感染(OPSI),承认脾脏确有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