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理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造模5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梗阻肾间质Ⅰ、Ⅲ、Ⅳ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T淋巴细胞浸润数;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梗阻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  相似文献   

2.
术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评价连续基础静脉注射(CBI)加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方法(PCA)用于术后镇痛的效应。方法:320例ASAⅠ~Ⅱ级病人术后按CBI速率分为四组,Ⅰ组:0.5ml·h-1;Ⅱ组:1.0ml·h-1;Ⅲ组:1.5ml·h-1及Ⅳ组:2.0ml·h-1。PCA指标设置:锁定时间5分钟,PCA剂量1.0ml,负荷剂量为3~5ml,所用药液为每毫升含10μg芬太尼及0.1mg氟哌利多混合液。观察期为术后24小时。结果:镇痛所用药物总剂量四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Ⅳ组的VAS评分及PCA使用次数均为0。与Ⅰ组相比,Ⅱ组及Ⅲ组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CA使用次数/无效次数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但Ⅱ组与Ⅲ组相比,以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保持平稳,未见其它副反应。结论:采用CBI加PCA方法静脉注射以上混合液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以芬太尼的负荷量、CBI量和PCA剂量分别设置为30~50μg、10~15μg·h-1和10μg,PCA锁定时间设为5分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澡注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缺血再灌注期ICAM-1mRNA、TNFα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缺血侧皮质TNFαmRNA在缺血后1小时开始显著升高,至缺血再灌注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高表达1周;ICAM-1mRNA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颈髓损伤后内皮素-1(ET-1)mRNA、内皮素受体-A(ETR-A)mRNA与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颈髓损伤后颈髓组织ET1mRNA、ETR-AmRNA表达,观察伤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变化。结果:伤后6~72h颈髓组织ET1mRNA、ETR-AmRNA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伤后6~72h颈髓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水含量呈不同程  相似文献   

5.
王强  范列英 《外科》1996,1(4):131-135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含有透明质酸钠和人体白蛋白的卡铂复合液对腹腔内化疗后腹腔粘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卡铂复合液对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组织I型和Ⅲ型胶原mRNA水平影响。结果: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后第21天和第48天大鼠腹膜组织中α1(I)和α1(Ⅲ)胶原mRNA水平明显低于卡铂液组(P〈0.01),其腹腔内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卡铂液组(P〈0.001)。原位杂交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4只大耳白兔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mRNA)表达及肺泡巨噬细胞(AM)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 创伤性ALI兔肺组织TNF-αmRNA表达及AM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Dex治疗后能显著下调TNF-αmRNA的表达(68%,P〈0.01),降低AM分泌TNF-α(P〈0.05)及IL-6水平(P〈0.01)。结论 Dex能缓解创伤性ALI的发生、发展。其机制与其对TNF-α、IL-6等炎性介质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增生性瘢痕(H)和瘢痕疙瘩(K)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了解其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斑点杂交分析检测H和K组织中Ⅰ、Ⅲ前胶原及TGFβ1mRNA稳态水平的改变;原位杂交检测TGFβ1mRNA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结果①K和H组织中TGFβ1mRNA稳态水平明显高于N组和S组;②K选择性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而H组织中Ⅰ、Ⅲ前胶原mRNA表达均增强。结论TGFβ1在H和K的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作用,K和H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8.
He L  Guo Z  Lu Y  Hao D  Chai J  Sheng Z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1):692-694
目的 研究烧伤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E-选择素(E-selectin)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实施休克期切痂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176只,30%Ⅲ度烫伤,收集不同时间点血清,采用逆转录PCR方法分别观察伤后不同时相点血清刺激内皮细胞ICAM-Ⅰ、E-selectin mRNA的表达的规律。结果 烫伤后血清可刺激内皮细胞ICAM-1、S-se  相似文献   

9.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胶原基因 …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检测增生性瘢痕(H)和瘢痕疙瘩(K)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了解其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 斑点杂交分析检测H和K组织中Ⅰ、Ⅲ前胶原及TGF-β1mRBA稳态水平的改变;原位杂交检测TGF-β1mRNA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结果 ①K和H组织中TGF-β1mRNA稳态水平明显高于N组和S组;②K选择性I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而H组织中Ⅰ、Ⅲ前胶原mRNA表达均增强。  相似文献   

10.
增骨Ⅲ号影响Ⅰ、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讨增骨Ⅲ号的作用机理。方法 取120只昆明小鼠造成桡骨1.5mm缺损骨折,随机分为2组:服药组及未服药组,各60只,在术后2周和4周,分别进行骨痂总RNA的分离提取,通过与Ⅰ、Ⅱ型胶原质粒探针(pMCol1a-1及pMCol2a-1)斑点杂交,比较Ⅰ、Ⅱ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Ⅰ型胶原mRNA表达在术后2周明显小于4周,Ⅱ型胶原mRNA表达在术后2周明显大于4周,提示Ⅰ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PCNA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升高而增高,T3加T4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加T2(P<0.01).G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G1加G2(P<0.001),PCNA增殖指数高者(Ⅲ加Ⅳ级)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60%(12/20)明显高于增殖指数低者(Ⅰ加Ⅱ级)22.2%(6/27)P<0.01。PCNA增殖指数Ⅲ加Ⅳ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35%(7/20),Ⅰ加Ⅱ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7.4%(2/27)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7.4%〔2/27),Ⅲ加Ⅳ级局部复发转移率为40%(8/20),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5年生存率为86.7%(13/15),Ⅲ加Ⅳ级5年生存率为35.7%(5/14)P<0.05。提示PCNA增殖指数与肾盂输尿管癌的病理分期,细胞分级有关,是低分化、侵袭性以及同时或相继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康宁克通在活体中对增生性瘢痕Ⅰ、Ⅲ型胶原合成及降解影响的机理。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6例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康宁克通3及7d后,Ⅰ、Ⅲ型胶原蛋白及相应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1)注射7d后,1型胶原蛋白量降低(P〈0.05),Ⅲ型胶原蛋白量未见明显降低(P〉0.05),而Ⅰ、Ⅲ型前胶原mRNA在注射后3d已被明显抑制(P〈0.01),至注射后7d,表达  相似文献   

13.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肺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I/R)对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分析ICAM-1表达与肺内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7组,左肺缺血90min,再灌注时间分别为0、1、2、4、8、16、24h。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ICAM-1mRNA及蛋白表达,测定各组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G)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DCCGmRNA及PCNA在33例大肠腺癌及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1)DCCGmRNA表达缺失率为61%,PCNA指数为3%~97%。(2)大肠癌组织DCCGmRNA表达缺失及及PCNA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  相似文献   

15.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表达刘娅卢义侠丁洁应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肾脏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R)mRNA表达情况,同时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以...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采用L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合成及RTPCR 技术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Ⅰ和Ⅲ型胶原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 TGFβ1 可促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3H脯氨酸掺入,且随着TGFβ1 剂量的增加,3H脯氨酸掺入量增加,胶原合成增多。TGFβ1 可促进Ⅰ和Ⅲ型胶原mRNA 的表达,且在TGFβ1 浓度2 ~10 ng/ml 时mRNA 的表达量与浓度呈现正相关;在6 ~48小时内与时间呈现正相关。结论 TGFβ1 可能通过促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及mRNA 的表达而参与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对术前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的47例胃及大肠癌组织标本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RNA基因(MDR1mRNA)表达水平,对其影响肿瘤细胞mdr-1基因表达的因素采用多因素电子计算机Logistic回归模型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胃及大肠癌细胞MDR1mRNA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大小、分沦程度及淋巴结转换无关;与肿瘤的生长部位、分期及局部组织浸润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5种多药耐药(MDR)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建立MDR的基因诊断标准。方法 用逆转录PCR、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组织中5种MDR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用MTT法检测抗癌药物对肝癌原代细胞的IC50值。结果 肝癌耐药涉及mdr1、MRP、LRP、GSTP1和TopoⅡα基因。mdr1 mRNA≥0.5、MRP mRNA≥0.6、LRP mRNA≥0.8、GSTP1 mRNA≥0.7T TopoⅡαmRNA≤0.4为耐药联合诊断标准,符合率为98.00%。结论 多重MDR是肝癌耐药的主要形式。用逆转录PCR方法联合检测5种MDR基因mRNA表达在肝癌化疗敏感性预测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Fang W  Yao Y  Shi Z  Yu Y  Wu Y  Lu L  Chang G  Sheng Z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5):271-273
目的 观察烫伤后机体主要脏器脂多糖受体CD14(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35%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12,24,48,72小时活杀动物,留取组织标本或分离腹腔巨噬细胞,检测组织或巨噬细胞CD14,TNF-αmRNA表达。结果 烫伤后肝,肺,肾,肠等组织CD14mR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分别于伤后12小时和48小时  相似文献   

20.
核酶对mdr1 mRNA的体外切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计算机对mdr1 mRNA二级结构进行模拟,设计针对mdr1 mRNA1959位GUC的锤头状核酶(RZ1)基因,定点克隆于质粒pGEMEX-1的BamH I和EcoR I位点上;将mdr1 cDNA864bp的片段亚克隆于pGEMEX-1的HindⅢ和EcoR Ⅰ位点上,在T3启动子作用下体外转录成RZ1和864nt的mdr1 mRNA,RZ1在体外将864nt的mdr1 mRNA切割成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