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巨大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是否有糖尿病、临产前分析胎儿体重、产后处理.结果 本资料104例巨大儿中剖宫产分娩68例,阴道分娩36例,剖宫产率占巨大儿总数65.38%,其中明确以巨大儿为手术指征有41例,通过术中预防应用催产素、米索、以及必要时行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仅有1例产后出血,无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结论 加强巨大儿产前预测诊断,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做好孕期保健,有利于降低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使很多产科医生在决定巨大胎儿分娩方式时,由于担心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副损伤,从而大大放宽了剖宫产指征,甚至有的将产前估计可能为巨大胎儿,作为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本文对我院380例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巨大胎儿处理的合理性,以减少因处理不当对母婴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使很多产科医生在决定巨大胎儿分娩方式时,由于担心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副损伤,从而大大放宽了剖宫产指征,甚至有的将产前估计可能为巨大胎儿,作为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本文对我院190例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巨大胎儿处理的合理性,以减少因处理不当对母婴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曹开群 《当代医学》2008,(18):49-50
目的 探讨巨大儿发生原因、产前诊断、分娩方式及并发症,以期进行早期预防,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 选择我院近2年来分娩的139例巨大儿,对其分娩及产程情况、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明显增加,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阴道分娩较剖宫产易发生新生儿窒息(P<0.01).结论 巨大儿可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应积极进行早期预防,提高产前诊断正确率并采用恰当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巨大儿的妊娠及分娩结局分析,探讨对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和合理的产科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5年间我院收住的397例巨大儿的产前诊断符合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巨大儿的发生有逐年上升趋势,巨大儿的产前诊断符合率仅63.23%;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明显增高,顺产率明显降低;巨大儿组的产后出血、肩难产、新生儿重度窒息、软产道损伤、新生儿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死亡无明显差异。结论:应加强孕期保健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努力提高对巨大儿的产前诊断水平;适当放宽巨大儿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母婴损伤。  相似文献   

6.
巨大儿2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分娩246例巨大儿与同期单胎246例非巨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巨大儿组剖宫产、产后出血、肩难产、新生儿窒息均高于非巨大儿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巨大儿母婴并发症增加,为减少孕期巨大儿的发生应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产程中出现异常征象要予以及时处理,对可疑巨大儿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7.
丁秀萍 《四川医学》2007,28(6):668-670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减少难产的发生,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对我院430例巨大儿及同期出生的430例正常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宫高、腹围以及分娩方式、并发症等有关情况。结果孕妇分娩前宫高、腹围及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BPD)、股骨长径等参数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率远较阴道分娩率高。其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率明显增高。结论产前综合判断胎儿体重,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有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巨大儿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 ,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 2 3 8例巨大儿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初产妇剖宫产率高于经产妇 (P <0 . 0 5 ) ;②产后出血剖宫产产妇高于阴道分娩(P <0 . 0 5 ) ,两种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 ;③初产妇新生儿体重 >42 5 0g ,经产妇新生儿体重 >45 0 0g者 ,剖宫产率增高 (P <0 . 0 5 )。结论 :对无产前合并症、并发症及其它剖宫产指征 ,胎方位正常 ,且初产妇估计胎儿体重 <42 5 0g、经产妇胎儿体重 <45 0 0g者 ,可以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原因、产前诊断、分娩方式及并发症,以期进行早期预防,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来分娩的139例巨大儿,对其分娩及产程情况、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明显增加,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gt;0.05);阴道分娩较剖宫产易发生新生儿窒息(P&lt;0.01)。结论巨大儿可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应积极进行早期预防,提高产前诊断正确率并采用恰当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0年至2005年在太钢总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3046例(阴道分娩1621例,剖宫产1425例).其中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之间分娩的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高于后者。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产前宣传教育、产程中陪伴护理等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