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讨黄连抗结直肠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及文献检索收集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利用PubChem得到其活性成分的结构信息。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在GeneC ards和Open Targets数据库检索结直肠癌疾病相关靶点,并与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作为黄连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导入Cytoscape构建黄连活性成分-结直肠癌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分析筛选黄连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药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应用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对核心治疗靶点进行GO生物学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连62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91个结直肠癌相关的疾病靶点,产生了134对化合物-靶点关系,其中黄酮醇类(如槲皮素)和生物碱类(如小檗碱)均发挥了中药作用,参与了体内细胞对化学压力的反应、氧化应激、磷酸化、蛋白激酶B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干预PI3K-AKT、蛋白聚糖、Ras、Rap1、ErbB、HIF-1、FoxO、VEGF、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结直肠癌的作用。结论黄连中的黄酮醇类和生物碱类等多成分,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的作用,CA1、CA12、CA2、CA9、AKT1、EGFR、PTGS2和SRC等可能是其核心治疗靶点,PI3K-AKT、Ras、Rap1和VEGF等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肿瘤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及其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验证所收集活性成分化合物结构,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反向分子对接预测苦参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DisGeNET、TTD、MalaCards数据库预测结直肠癌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 3.8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苦参-结直肠癌共同靶蛋白PPI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获得中药苦参活性成分45个,通过调控结直肠癌相关作用靶点54个,参与体内信号传导、蛋白质磷酸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调控癌症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中药苦参能够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白芍主要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为白芍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收集白芍的化学成分信息,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活性成分,并找出活性成分对应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提取作用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 3.6.1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获得山奈酚、儿茶素、芍药苷、β-谷甾醇、苯甲酰芍药苷等18个主要活性成分及与其相关的94个靶点,关键靶点有AKT1、PTGS2、TNF、JUN、VCAM1、CASP3、ICAM1、IL-6、MAPK8、MAPK1等,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关键基因主要参与分子功能正调节、细胞凋亡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细胞死亡调控、细胞增殖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关键通路包括癌症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前列腺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细胞肺癌、Ⅱ型糖尿病等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白芍药效物质基础及多维药理作用机制,体现了白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白芍再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究六君子汤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理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六君子汤中的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OMIM、TTD、Drug Bank四个数据库获取结直肠癌疾病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分析六君子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靶点;运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初步验证药物结合力。结果:筛选出六君子汤主要活性成分132个,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等;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277个;结直肠癌疾病相关靶点1 508个;二者共同靶点138个,核心靶点有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等。GO和KEGG结果分析表明六君子汤治疗结直肠癌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有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白细胞介素-17、T细胞受体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苜蓿毒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与PTGS2、过氧化物酶体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四二五合方治疗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获取四二五合方各中药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DRUGBANK、Gencards数据库筛选卵巢早衰主要靶点并整合,将四二五合方与卵巢早衰靶点取交集,利用Metascape平台分析交集靶点的生物过程及通路,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四二五合方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四二五合方治疗卵巢早衰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核心靶点有PTGS2、NCOA2、PGR、HSP90AA1、PTGS1等。四二五合方治疗卵巢早衰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IL-17信号通路、麻疹、细胞凋亡、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 四二五合方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卵巢早衰。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胰岛素抵抗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葛根生津止渴的潜在生物机制.方法:基于化学成分数据库检索并筛选葛根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GenCLiP3检索胰岛素抵抗的疾病靶点.交叉分析获取疾病与药物共同作用靶点,分析靶点组织分布,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富集作用靶点通路,阐述葛根生津止渴功效相关的潜在生物机制.结果:发现葛根活性成分43个,其中多数成分为异黄酮类;潜在靶点主要为EGFR、PTGS2、ESR1等,代谢通路主要为钙离子信号通路、胆汁分泌通路、缺氧诱导因子通路.结论:葛根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EGFR、PTGS2、ESR1等靶点,通过钙离子信号、胆汁酸分泌等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生津止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妙散治疗骨性关节炎(OA)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四妙散中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的活性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条件进行筛选,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通过TTD、Drugbank、CTD、Gencards、OMIM、PharmGKB、GAD、KEGG数据库获取OA的相关靶标,并进一步对药物和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四妙散治疗OA的潜在靶点,运用Cytoscape和STRING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筛选可能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成分及靶点,并对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知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结果:从四妙散中共筛选出活性成分67个,包括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汉黄芩素、非洲防己碱等,与骨关节炎相关的作用靶点524个,包括TNF、IL6、MAPK1、PTGS2、MAPK8等。四妙散主要通过调节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结论: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了四妙散治疗OA可能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及作用通路,体现了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陆小宇  罗慧  何鸳  胡鑫洁  周瑞  朱虹丽  李楠  陈梅 《陕西中医》2021,(12):1808-181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凤香洗液中“丁香-苦参”配伍治疗子宫内膜癌(EC)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对丁香-苦参的活性成分进行检索和筛选,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筛选EC相关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筛选到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构建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共筛选到31个潜在活性分子,690个中药成分靶点,1627个EC相关靶点,药物-疾病的共同靶点146个,共同靶点以多种方式参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595个生物过程,并参与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乙肝通路、癌症蛋白聚糖信号通路等115条信号通路。结论:丁香-苦参通过作用于PTGS2、Akt1、PTGS1、RELA、PRSS1、MAPK1等靶点调控癌症、PI3K/Akt、乙肝、癌症蛋白聚糖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干预EC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研究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多维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提取杜仲的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20%和类药性(DL)≥0.1筛选活性成分,通过该数据库提取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CTD在线分析平台挖掘靶点相关疾病,最后采用DAVID分析靶点关联的主要生物通路,获取杜仲的多维药理机制。结果:通过筛选获得绿原酸甲酯、原儿茶酸、桃叶珊瑚苷、槲皮素、羟基亚甲基丹参酮、表奎尼丁、β-谷甾醇、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等22个主要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作用于靶点219个,其中核心靶点有ESR1、CA2、DDP4等;这些成分可治疗乳腺肿瘤、高血压、炎症等相关疾病454种,涵盖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11大类疾病;这些成分可作用Pathways in cancer、Calcium signaling、Hepatitis B等30条通路。进一步发现杜仲中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来发挥治疗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作用。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预测了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多维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花蛇舌草主要成分的抗癌机制。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 Cards)预测和筛选白花蛇舌草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抗癌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应用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KEGG信号通路及GO生物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从白花蛇舌草中筛选出20种活性成分,作用于GAPDH、TP53、INS、AKT1、MAPK1、SRC、TNF、HSP90AA1、EGFR等276个癌症靶点,参与甾体激素介导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氧化还原过程、谷胱甘肽代谢等主要生物过程,调控细胞色素P450外源物代谢通路、化学致癌通路、癌症通路、前列腺癌通路、谷胱甘肽代谢通路、MAPK信号通路、Erb B信号通路、凋亡通路、癌症中心碳代谢通路、非小细胞肺癌通路、结直肠癌通路、甲状腺癌通路、Ras信号通路。结论本实验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白花蛇舌草主要成分抗癌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究虎杖-金钱草药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以TCMSP、TCMIP、BATMAN-TCM、HERB、GeneCards、OMIM、DisGeNET、TTD数据库为来源,获取虎杖及金钱草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肝癌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ape软件对共同靶点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获取核心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信号通路”网络。最后运用AutoDock Tools、PyMOL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经过筛选得到“虎杖-金钱草”治疗肝癌的潜在核心靶点17个。GO功能分析得到663条结果,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139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虎杖-金钱草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潜在作用靶点Akt1、Src、EGFR、HSP90AA1和ErbB2均能自发结合且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虎杖-金钱草可能结合多个成分和靶点,调控多条通路发挥靶向治疗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益母草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收录的益母草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活性成分,并找出活性成分对应靶点。构建益母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靶蛋白互作网络(PPI),运用DAVID平台进行靶点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发掘益母草主要活性成分14种,对应靶点216个(包括5个关键靶点AKT1、TP53、IL-6、CALM2、JUN),参与生物过程509个。KEGG关键通路包括催产素信号通路、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血小板活化、TNF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益母草药效物质基础及多维药理作用,可为益母草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及体内验证,探究鸦胆子Brucea javanica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鸦胆子的活性成分和对应的靶点以及结直肠癌相关的靶点,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出鸦胆子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成分-疾病的交集靶点以及可能的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能力。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鸦胆子活性成分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结果 在满足筛选条件的15个成分中共筛出鸦胆子苦醇、木犀草素、鸦胆子苷B、β-谷甾醇4个鸦胆子生物活性成分及32个鸦胆子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靶点,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是鸦胆子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靶点,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脑出血方对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并收集水蛭、虻虫、大黄、蒲黄、三七、石菖蒲、瓜蒌和龟板的所有化学成分,并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出活性化学成分。通过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筛选脑出血相关基因的靶标。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脑出血方活性化学成分48个,预测靶点705个,脑出血基因靶点3605个,交集靶点341个。PPI网络涉及292个蛋白质节点,核心靶点主要有MAPK1、AKT1、JUN、TNF、RELA、CXCL8、IL6、MAPK8、BDKRB2、PRKC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342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条目700个,分子功能(CC)条目77个,细胞组成(MF)条目145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脑出血相关信号通路14条(P<0.05),主要涉及HIF-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通过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初步验证并预测了脑出血方从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为未来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当归六黄汤治疗心律失常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运用网络数据库对当归六黄汤成分靶点和心律失常靶点进行检索筛选;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当归六黄汤治疗心律失常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经拓扑分析找出核心靶点,最后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生物通路及富集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当归六黄汤135个有效成分及其2 714个成分靶点;心律失常疾病靶点400个;药物成分和疾病的共有靶点153个;以大于平均Degree值2倍(14.78)进行拓扑分析,最终得到关键核心靶点4个:NR3C1、NOS3、ESR1、PTGS2;GO生物过程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该方治疗心律失常主要涉及375个生物过程,34条KEGG途径,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细胞质膜、质膜部分、离子束缚、细胞内信号级联、对有机物的反应、细胞增殖的调控等生物过程;其KEGG信号通路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钙信号通路、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信号通路传导。结论:当归六黄汤治疗心律失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主要通过对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来实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党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取党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预测和筛选党参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1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借助DAVID6.8数据库进行潜在基因的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党参21个活性成分,涉及27个作用靶点。GO分析结果显示,党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潜在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影响染色体结合,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类固醇结合,NF-κB结合,雌激素受体,RNA聚合酶II,半胱氨酸型内肽酶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党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潜在基因的通路主要涉及前列腺癌,细胞凋亡,TNF信号通路,结直肠癌,乙型肝炎,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党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过程,主要通过参与抑制炎性分子、NF-κB结合、细胞凋亡等发挥治疗CAG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王氏保赤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王氏保赤丸的潜在活性成分(OB≥30%,DL≥0.18),并分别采用Uniprot数据库校正化合物靶点名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补充靶点信息;与Gene Cards数据库获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王氏保赤丸治疗FD的潜在分子靶点。进一步使用Cytoscape软件系统构建"王氏保赤丸-活性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网络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使用R软件对王氏保赤丸的作用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得出:姜黄素、大黄素、槲皮素、β-谷甾醇、芦荟大黄素可能是王氏保赤丸治疗FD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的潜在靶点网络包含210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PTGS2、AR、PTGS1、GR、ADRB2等。对潜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营养水平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RNA聚合酶II特异性等分子功能相关的过程。进行KEGG富集通路分析主要通路有雌激素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NF-κB信号通路、c GMP信号通路、长期抑郁、胆碱能突触、钙信号通路、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上皮细胞信号传导等。结论王氏保赤丸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共同发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20,(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心脑宁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CVD)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及文献检索收集心脑宁胶囊所含化合物,通过类药五原则和生物利用度筛选活性化合物,采用Targetnet数据库及CTD数据库获得相关靶点及对应疾病。利用Cytoscape3.5.1网络可视化工具构建网络图。最终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库对关键靶点进行生物通路分析。结果:经筛选得到心脑宁胶囊中175个活性化合物,可通过作用于NOS2、NOS3、PTGS2及PTGS1等关键靶点调控VEGF、cAMP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对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及脑缺血等疾病发挥作用,表明心脑宁胶囊的多成分、多通路共同作用于CCVD的治疗。结论: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心脑宁胶囊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 数据库预测黄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核心 活性成分及靶点,并通过分子对接初步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提取黄芪的活性成分 及对应靶点,借助Uniprot 数据库对靶点进行规范化,通过GEO 数据库提取溃疡性结肠炎的差异表达基因,并 利用R 语言筛选药物与疾病的交集基因,分别通过DAVID 数据库、STRING 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富集分析 和蛋白互作分析;通过Cytoscape 软件构建黄芪“活性成分-药物靶点”网络、黄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 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及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成分及靶点,借助Auto dock Vina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 PyMol 软件绘制对接结果图。结果共获得黄芪16 个活性成分,对应189 个作用靶点;GEO 数据库提取获得 溃疡性结肠炎差异表达基因1 355 个;药物与疾病交集基因44 个;富集分析显示多与炎症相关;筛选得到核 心活性成分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和毛蕊异黄酮(Calycosin),核心靶点前列腺素G/H 合成酶2(PTGS2);分子 对接结果表明其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均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黄芪中的异鼠李素、毛蕊异黄酮等 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参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及生物功能作用于PTGS2 等疾病靶点,从而发挥治疗溃疡性结 肠炎的效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芪-山药药对活性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利用CTD数据库获得2型糖尿病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注释工具Matescape分析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结果筛选出黄芪-山药药对活性成分26个,预测获得与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223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靶点41个。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MAPK1、PTGS2、NCOA2、PTGS1主要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等生物学过程有关,可以作用于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内分泌耐药性、IL-17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结论黄芪-山药药对通过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机制对2型糖尿病起到直接或间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