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骨骼肌功能障碍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的肺外效应之一,是其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能量代谢异常是骨骼肌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从线粒体代谢、炎症因子、瘦素等方面对COPD骨骼肌能量代谢进行综述,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痿症是以四肢软弱无力,久则筋脉弛缓,手不能握物,足不能任身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其治疗历来多以补益脾胃后天而立法遣方,所谓"治痿独取阳明".但临床实践并不仅然,总宜据病因、审病情而处理.笔者现就治痿独取阳明与寒湿致痿取治太阴两个方面,略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治痿独取阳明"既是历代医家论痿治痿的理论基础,又是后世临床各科治疗痿证所属范畴内各类疾病的基本法则。痿证与肺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发性肺纤维化属于肺系疑难病症之一,中医临床学者多从肺痿论治。故基于"治痿独取阳明"论治特发性肺纤维。  相似文献   

4.
"治痿独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大法。"治痿独取阳明"其一强调补益脾胃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其二补中寓清,清利湿热以调理脾胃;同时注意根据脏腑经络、病机证候,重视辨证论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属中医学"消渴""骨痿"范畴,而"骨痿"属于痿证之一。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从痿证的基本治则"治痿独取阳明"入手试论(治) DOP,以期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治痿独取阳明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杰  金军  陈尚杰  田琨  薄彤 《天津中医药》2009,26(6):468-469
为明确"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和临床应用.从"治痿独取阳明"并非专指脾胃,"治痿独取阳明"并非只取阳明,"取阳明"并非单用补法这三大方面来详细论述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说明阳明既包括脾胃,也包括阳明之热,也包括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还包括阳明的循行."治痿独取阳明"包涵的内容较广,不可偏颇,临床应随证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治痿独取阳明一直以来是治疗痿证的准则。"痿"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痿证,主要表现为肢体筋骨松弛,脉搏缓弛、肢体软弱无力。引起痿证的原因较多,如过度悲哀、过思房劳、以水为事等。主要病机为热盛津伤,或湿热蕴结,筋脉失养。《内经》记载,痿病病因大约有5种,一是外感湿这种邪气,二是燥热伤肺,三是五脏气燥热,四是脾胃虚,五是肝肾亏。痿病治疗有"治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6,(3):383-38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晚期合并外周骨骼肌萎缩的治则治法。方法:从肺胃经络相连、母子相及和共司水液代谢三方面对合并肌肉萎缩的COPD患者从脾胃论治进行了探讨。结论:根据祖国医学"治萎独取阳明"的理论,临床中在应用药物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同时,可重视调理脾胃,脾胃复健则可生养肌肉,以助于痿证的恢复,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治痿独取阳明”的临床运用430061湖北中医学院杨胜辉“治痿独取阳明”是《素问·痿论》论治痿证而确立的一个重要法则,笔者宗其旨,对多种疾病所致之“痿”,从脾胃而治,屡获良效。今结合四则验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运用,谈点体会如下。多发性神经炎张××...  相似文献   

9.
《内经》中明确指出了"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治疗法则,成为后世痿病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后世各个朝代医家对痿的认识与阐述都不太一致,甚而大相径庭,其次关于痿的含义、分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认识相较内经时代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创新。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对痿病的认识来阐述治痿独取阳明的局限性,从而来探讨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应用价值,对痿病的临床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15)
中医"治未病"思想可概括为"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预防措施,该文基于"治未病"思想,分别探讨这4个措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预防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COPD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整个过程都以"治未病"思想作为指导。于未病、欲病之时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祛除危险因素、扶正固本、欲病早调以预防COPD病理因素的生成并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时,对COPD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尽快阻截疾病的传播途径并固护好人体正气和还未受到病邪侵袭的脏腑,越早控制病情,就越早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深化和传变;瘥后则应积极调摄,做到除邪务尽,使气血达到平衡,使机体脏腑功能恢复正常,防止疾病复发。"治未病"思想是对预防医学理论的深度总结,为COPD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了不同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钟鸿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0):40-41
痿证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肌萎缩的一类病症,其证以下肢痿弱无力较多见.本证多见于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周期性麻痹、癔病性瘫痪、外伤性瘫痪等疾病.本人根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灵活应用"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总则,在针灸按摩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骨骼肌功能障碍(skeletal muscle dysfunction,SM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外效应的表现之一,也是加速COPD病情进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针对骨骼肌功能障碍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耐力,提高生存质量,而且能够延缓COPD的病情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SMD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临证指南医案·凡例》对于学习本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以凡例为指导,从"内伤致痹""因痹致痿"和"宣通治痹"三个方面解析《临证指南医案·痹》的特色,并附应用案例以说明。通过解析医案,分析了饮食失节致痹、烦劳太过致痹和营虚或血虚络涩等内伤致痹医案,从而强调内伤在痹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黄帝内经》等经典理论,凝练提出"因痹致痿"病机,并提出通痹治痿法,以上述认识为指导,解析《临证指南医案·痹》记载的痹痿同治医案,将医案体现的治法总结为温养通补和清热通补两法,将本篇提出治疗痹的宣通法细分为温阳利湿、清热利湿和甘寒和阳三法。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设专篇对痿证进行了论述,确立了"五体痿",即"痿躄(皮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并对病因病机治法都进行了深探,为后世治疗本病确立了"治痿独取阳明"的法则。本文从肺热叶焦、心气热、肝气热、脾气热、肾气热、气虚血瘀、阴虚血瘀、寒湿瘀滞筋脉、恶血留滞经脉、饮食情志、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等方面探讨痿证瘀血观,用活血化瘀学说丰富"治痿独取阳明"的痿证治则。  相似文献   

15.
阳痿之治,前贤或主张以补肾壮阳为主,或提倡以清热利湿是务,鲜有论及养胃者。笔者根据“治痿者,独取阳明”(《素问·痿论篇》)的理论,认为养胃亦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治痿独取阳明,以往认为只为足痿而设,实乃诸痿治疗通则,阳痿之治亦不例外。盖“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素问·厥论篇》)《临证指南》云:“阳明虚则宗筋纵,盖胃为水谷之海,纳食不旺,精气必虚。况男子外肾,其名为势,者谷气不充,欲求其势之雄壮坚举者,不亦难乎?”阳痿既源乎胃虚,其治必当养胃,使胃虚得复,精气  相似文献   

16.
痹证为临床常见病,古今中医学家对该病有诸多论述。《叶天士治痹经验的探讨》一文,笔者梳理总结了叶天士治疗痹证的一些观点和经验,如治疗上重视祛风、散寒、除湿,调和营卫,后期重视补肾;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重视奇经治络法。提出"阴虚风动"亦可为痹的观点。认为"久痹可成痿,久痿可成痹",两种疾病密切相关。可为临证治疗痹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肌无力又名假麻痹性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致肌肉无力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痿证”范畴,《素问·生气通天论》载:“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痿论》载:“治痿独取阳明。”笔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该病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痿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就有详细论述,而独取阳明被许多医家推崇为治痿之重要原则,但片面地理解其含义并非《内经》治痿之宗旨,笔者认为治痿要掌握辨证论治,充分发挥“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痿证中的独到之处,运用中药、针灸予以施治。  相似文献   

19.
马丽  付娟 《光明中医》2008,23(11):1797-1797
"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云:"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灵枢·根结>亦云:"故痿疾者,取之阳明",后世医家一直将其作为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沿用至今,然后,痿证是否该"独取阳明",又如何理解"独取",历代医家却有着不同的观点,笔者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徐成坤 《光明中医》2010,25(2):291-292
1.痿证不仅四肢百骸痿废不用,还可能并发各脏腑功能痿废不用。痿证的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外受湿热等邪,致阴精耗损,甚至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外邪易感,湿热侵入肾及脊髓可为痿病。其主为肾、脊髓、督脉,其次为心、肝胆、脾胃及其对应的经脉。"督脉为十二经之总督,"其分支与肾经、膀胱、心经、胃经等相连。故治痿非独取阳明,而应为督脉。2.从现代医学上讲,痿证是脊髓发生病变,或因先天遗传或因后天感染引发免疫反应皆与肾、脊髓密切相关。阳明胃虽主消化、吸收营养,脾胃病变并不会导致肢体痿废不用,它主肌肉,营养不良的结果只是肌肉萎缩,但不是痿废不用。它是痿病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阳明经虽和冲脉、带脉、督脉相连,但督脉是其主宰,痿病是督脉病变影响其它各经病变包括阳明胃经。从逻辑上讲,治痿独取阳明是不成立的,应该是治痿独取督脉。当时历史的原因导致认识的局限性,我们应该站在新的高度正确认识,给临床治疗以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