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揿针配合中药为主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NIHSS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NIHSS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配合中药为主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耳穴揿针治疗,左右耳交替取穴;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每次1 mg,睡前口服。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30 d。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8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比治疗前低(P0.05),对照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及总分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睡眠时间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I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提高日间功能状态,降低失眠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周淑媚  盛建群  洪泉敏 《新中医》2020,52(23):133-136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揿针围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 128 例急性期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4 例。2 组均服用泛昔洛韦片、甲钴胺片、加巴喷丁胶囊、胸腺肽肠溶片、汉防己甲素片治疗,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揿针围刺治疗。2 组疗程均为 2 周。于治疗前与治疗 3 d、5 d、7 d、14 d 评定疼痛视觉模拟法 (VAS) 评分,治疗前与治疗 2 周后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 (AIS) 评价睡眠质量,应用皮损评分评价皮损变化情况,记录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2 组的临床疗效,并记录随访 3 个月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2 组治疗后 VAS 评分均逐渐降低 (P<0.05)。观察组治疗 3 d、5 d、7 d 及 14 d 的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组 AIS 评分和皮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观察组 AIS 评分及皮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加快 (P<0.01)。3 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 PHN 发生率 39.06%,对照组 PHN 发生率 60.9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和调节免疫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揿针围刺,可更好地减轻急性期带状疱疹产生的疼痛,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对睡眠的影响,降低 PHN 发生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郑兰珍  何静  陈俐 《新中医》2020,52(7):157-159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心肾不交证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采用揿针治疗,2组均予行为疗法等护理指导。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心肾不交证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PSQI评分和心肾不交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PSQI评分和心肾不交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揿针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心肾不交证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减轻临床症状,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针刺联合揿针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揿针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周期30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IS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常规针刺联合揿针及艾司唑仑片均可降低原发性失眠患者PSQI、ISI评分,提高睡眠质量,但针刺联合揿针的疗效更优。此外,针刺联合揿针还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调节心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揿针贴埋结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跖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治疗组全程采用揿针贴埋结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结合后期揿针贴埋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第3次治疗后和疗程结束后晨起足跟痛的SF-MPQ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第3次治疗后治疗组SF-MP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SF-MP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贴埋结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跖筋膜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耳揿针联合耳尖放血与口服西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差异,以及对患者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耳揿针联合耳尖放血,穴位选取耳穴肾、心、肝、神门、交感、内分泌和耳尖,两耳交替治疗,每3天更换1次;对照组口服西药艾司唑仑1mg,每日1次,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血清雌激素(E2)、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NE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血清5-HT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NE含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37/45,P0.05)。结论:耳揿针联合耳尖放血能够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其作用优于西药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选用改良浮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浮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采用VAS评分法、简明Mc Gill疼痛评分表(SF-MPQ)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疗效性评价和疗效判定。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并比较2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VAS和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观察组96.9%,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常规浮针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PH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9. 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 79%(P 0. 05); 2组VAS评分及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PHN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施海燕  祝文妹  丁慧红 《新中医》2020,52(13):145-148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配合中医情志干预对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失眠症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耳穴揿针配合中医情志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测定,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PSQI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总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5-HT、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5-HT、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揿针配合中医情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疗效优于艾司唑仑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针浅刺法配合通督调脊手法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诊治的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多针浅刺法配合通督调脊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SQI与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PSQI与ISI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PSQI、ISI评分较治疗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针浅刺法配合通督调脊手法能改善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PSQI与ISI评分,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揿针治疗失眠伴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失眠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8),治疗组予推拿头面部手法联合揿针治疗,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失眠和焦虑症状显著改善,PSQI评分和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头面手法结合揿针治疗失眠伴焦虑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疗法进行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3.
王娜  杨帆 《新中医》2014,46(6):194-195
目的:观察针刺血管舒缩区对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胆气虚型失眠症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体针加血管舒缩区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3.33%,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量表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PSQI量表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传统体针加血管舒缩区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采用传统体针针刺治疗的对照组,其治疗机理可能与调节大脑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浴足疗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7例心脾两虚型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加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耳穴揿针埋针联合中药浴足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方法的干预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两组疗效及PSQI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联合中药浴足护理改善心脾两虚型老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口服艾司唑仑片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文砚  武晓磊  简文佳 《河北中医》2023,(2):267-270+275
目的 观察黄帝内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后退出5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60例(后退出3例)予黄帝内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0%(49/5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44/5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F-MPQ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侧VA的Vm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双侧PI、RI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LVA的PI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揿针围刺配合悬灸与揿针围刺配合麦粒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揿针围刺配合悬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揿针围刺配合麦粒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停疹、结痂、愈合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并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停疹、结痂、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围刺配合悬灸与揿针围刺配合麦粒灸治疗带状疱疹均安全有效,揿针围刺配合麦粒灸相对起效快、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穴埋植揿针与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P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耳穴埋植揿针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一侧耳廓予耳穴埋植揿针。对照组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共观察30 d。运用PSQI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的质量情况,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所得分显著比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上得分显著比治疗前低(P0.05)。在降低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两方面,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延长睡眠时间上,对照组要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耳穴埋植揿针可能通过改善睡眠障碍和提高患者日间的机能状态治疗原发性失眠,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对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94例PH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P <0.05)。观察组治疗后色素沉着、疼痛、倦怠乏力、夜卧难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VAS、PSQI、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电针夹脊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PHN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急性PHN疼痛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宵宵  詹欢乐 《新中医》2022,54(5):197-199
目的:观察揿针在乳腺肿瘤切除术后失眠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乳腺肿瘤切除术后失眠患者按1:1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揿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8.00%,高于对照组46.00%(P<0.05).与同组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多导图睡眠图(PSG)监测睡眠结构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分值变化,探讨揿针结合磁疗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揿针内关穴结合磁疗涌泉穴疗法,对照组32例患者口服佐匹克隆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及PSQI分值变化,并于4周后进行随访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PSG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睡眠总时长、睡眠效率提高,睡眠潜伏期及觉醒次数下降,观察组变化的幅度更显著;PSQI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各项分值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疗效上:观察组有效率90.3%,对照组仅83.3%(P0.05)。结论:揿针结合磁疗能有效地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不破坏睡眠结构,临床效果明确,应用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