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患者血清IL-17,IL-27 和IL-33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分期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predictedvalue,FEV1%pred)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0 例COPD 患者,分为稳定期COPD 患者(n=50)和急性加重期COPD 患者(n=50),同时收集健康者(n=40) 为正常组。测定各组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和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的表达水平;应用FeNO 检测仪测定FeNO 水平;应用肺功能仪检查各组肺功能指标FEV1%pred;分析血清IL-17,IL-27 和IL-33 表达水平与FEV1%pred 和FeNO的相关性。结果 COPD 组FeNO 及血清IL-17,IL-27,IL-33 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COPD 急性加重期组的血清IL-17,IL-27,IL-33 及FeNO 的表达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75,18.429,24.716 和31.143,均P<0.05)。COPD 组FEV1%pred 低于正常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FEV1%pred 低于COPD 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4.642,P < 0.05);COPD 患者血清中IL-17,IL-27 和IL-33 表达水平与FEV1%pred 呈负相关(r=-0.682,0.743 和-0.718,均P < 0.05),与FeNO 呈正相关(r=0.685,0.714 和0.695,均P < 0.05);COPD 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患者血清IL-17 与IL-27,IL-33 水平呈正相关(r=0.636 ~ 0.846,均P < 0.05);正常组血清IL-17 与IL-27及IL-33 无明显相关性(r=-0.237,-0.283,均P > 0.05)。结论 血清IL-17,IL-27 和IL-33 均参与了COPD 的发病过程, 可作为评价COPD 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外周血过氧化物酶6(PRDX6)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特征及频繁急性加重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寿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既往12个月内急性加重情况分为频繁急性加重组(n=42)和非频繁急性加重组(n=38)。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PRDX6水平及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稳定期COPD患者频繁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结果 频繁急性加重组的外周血PRDX6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低于非频繁急性加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09、4.302、5.755、4.907,P<0.05),BODE指数、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均高于非频繁急性加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1、9.212,P<0.05);稳定期COPD患者外周血PRDX6水平与FEV1、FEV1/FVC、FEV1/pred呈正相关(r=0.341、0.327、0.401、0.294、0.30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测定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到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分别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肺功能检查、FeNO和EOS%测定。予以患者ICS治疗4周复查以上指标,根据肺功能改善情况分为ICS有效组36例与ICS无效组74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eNO和EOS%测定ICS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4周,COPD患者FeNO、EO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速(PEF)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eNO、EOS%与ICS治疗后ΔFVC、ΔPEF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治疗后的ΔFEV1均呈正相关性(P<0.05)。ICS有效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FeNO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有效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EOS%与无效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ENO与EOS%评估ICS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547,阈值分别为30 ppb、3.14%,灵敏度分别为64.9%、57.8%,特异度分别为90.8%、58.1%。结论FeNO和EOS%与ICS治疗后FEV1改善量均呈正相关,但相比之下,FeNO预测ICS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典型哮喘(CA)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A患者40例(CA组)、CVA患者50例(CVA组)及健康人员30例(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NO、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R)等资料。结果CA组、CVA组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显著小于对照组,FeNO、痰EOR、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A组第1s用力呼气量(FEV1)、PEF均小于CVA组,FeNO、痰EOR、血清CRP水平均显著大于CVA组(P0.05);三组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对CA与CVA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5%、77.52%。结论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FeNO对CA与CVA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盲法选取13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的不同分为COPD稳定期组(n=52)、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n=44)和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组(n=40)。分析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过敏史、COPD病程、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肺部听诊及CT检查结果]、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并比较3组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总免疫球蛋白E(IgE)、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等实验室指标。结果ACOS组年龄高于COPD稳定期组、AE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S组首发症状为气促者、肺部干湿啰音者比率高于COPD稳定期组、AECOPD组,肺部仅有湿啰音者和肺部CT见肺气肿、肺大疱者比率低于COPD稳定期组、AE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肺部CT见肺气肿、肺大疱者比率高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S组FEV 1、FVC、FEV 1/FVC、pa(O2)低于COPD稳定期组、AECOPD组,FeNO、WBC、IL-6、TNF-α、CRP、总IgE、pa(CO2)高于COPD稳定期组、AE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FEV 1、FVC、FEV 1/FVC、pa(O2)低于COPD稳定期组,WBC、IL-6、TNF-α、CRP、总IgE、pa(CO2)高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FEV1、FVC、FEV1/FVC、总IgE是ACOS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或P<0.01)。结论COPD进展性疾病AECOPD、ACOS的临床特征与COPD稳定期具有一定差异,临床应重点关注COPD稳定期患者的年龄、肺功能情况,有效防控COPD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不同水平与炎症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呼吸内科接诊的北京市通州区153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完善FeNO水平检测、肺功能测定、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检测和诱导痰检测。分析FeNO水平与COPD临床特征、炎症表型的关系。结果:随着FeNO水平升高,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呼吸困难症状加重、炎症反应指标升高(P0.05)。不同FeNO水平COPD炎症表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性COPD患者Fe NO水平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性COPD患者[(35.61±7.18)ppbvs23.47±3.02)ppb,P0.05]。FeNO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炎性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肺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COPD患者FeNO水平偏高,FeNO是反应COPD气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静脉血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肺功能指标变化,分析其存在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10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危重四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其相关性。结果随着病情加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43、3.64、9.25,P均<0.05),随着病情加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EF75%pred)、MEF50%pred、MEF25%pred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23.43、25.29、15.10、24.96、21.79、13.28,P均<0.05)。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均与急性发作病情呈正相关(r分别=0.35、0.46、0.50,P均<0.05),肺功能指标均与急性发作病情呈负相关(r分别=-0.65、-0.61、-0.56、-0.64、-0.64、-0.56,P均<0.05)。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MEF50%pred、MEF25%pred均呈负相关(r分别=-0.24、-0.22,P均<0.0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r分别=0.58、0.44,P均<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MEF75%pred、MEF50%pred呈负相关(r分别=-0.25、-2.23,P均<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肺功能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评估哮喘病情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气道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OPD急性发作期组)、25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及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应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ELISA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分别检测痰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以及计数白细胞总数、计算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组FEV1.0%pred为(39.72±8.3)%,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的(59.36±3.37)%和正常对照组的(86.21±6.52)%(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上清液中IL-8和CRP水平分别为(25.39±6.77)ng.L-1、(8.39±3.82)g.L-1,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6.14±2.26)ng.L-1、(4.67±2.13)g.L-1]和正常对照组[(2.44±0.63)ng.L-1、(0.09±0.21)g.L-1](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8.7±6.9)×109L-1、(64.3±9.2)%),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5.2±4.8)×109L-1、(52.9±9.9)%]和正常对照组[(2.3±1.4)×109L-1、(28.6±7.9)%](均P〈0.01)。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气流受限、中性粒细胞以及炎症因子(CRP)和炎症细胞因子(IL-8)等随炎症反应程度的增加而加重,COPD应以控制感染性炎症为首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稳定期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氧化/抗氧化指标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主要指标,了解血清氧化/抗氧化因子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对肺功能的影响,探讨COPD稳定期肺组织慢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在呼吸科门诊筛查的COPD患者中选取80例,按照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分级,分成4组: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组.检测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清中氧化指标反应性氧核素(ROS)、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FEV1、FVC、FEV1/FVC、SOD、ROS、TNF-α、IL-8、GM-CSF水平在不同组别中存在差异(P<0.05),且ROS、TN F-α、IL-8、GM-CSF水平与FEV1、FVC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0.05),然而SOD与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OPD细胞炎症因子的持续升高及氧化加重可能是引起稳定期COPD肺组织慢性损伤、肺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对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ACOS)的诊疗意义.方法 连续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诊的老年ACOS、哮喘、COPD及慢性咳嗽患者共195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影像学、FeNO、肺通气功能及支气管舒张功能检测,分析四组患者间FeNO、FEV1/pred%、FEV1/FVC的差异,以及各组内FeNO与FEV1/pred%、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 ACOS组和哮喘组患者的FeNO值均显著高于COPD组及对照组[(30.9±27.8),(34.5 ±29.4) vs.(17.3±9.9,16.1±8.6),P均<0.05],ACOS组和COPD组的肺通气功能则显著低于哮喘组及对照组[FEV1/pred%,(52.9±8.4,53.5±9.6)vs.(81.1±5.9,85.7±7.1),P均<0.05; FEV1/FVC,(51.9±7.2,50.7±7.1)vs.(79.2±4.8,81.0±5.9),P<0.05];除对照组中FeNO与FEV1/pred%呈正相关外,其余各组内FeNO值与FEV1/pred%及FEV1/FVC值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ACOS组,r=0.115,-0.007 (P =0.464,0.963);哮喘组,r=0.038,0.045(P=0.772,0.733);COpD组,r=0.097,0.010 (P =0.498,0.944);对照组,r=0.315,0.091 (P=0.045,0.571)].结论 FeNO与肺通气功能联合应用有助于ACOS与其他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鉴别诊断;对于FeNO显著升高的老年COPD患者应注意有无ACOS可能,治疗上可使用吸人性糖皮质激素以降低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与炎症因子水平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江西省于都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其中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AECOPD)55例作为A组,缓解期COPD患者45例作为B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浆中MSP水平、肺功能相关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血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且分析MSP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指标、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血浆MSP、TNF-α、IL-6、IL-8、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VC、FEV1/FVC及FEV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浆中MSP、TNF-α、IL-6、IL-8、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而FEV1、FVC、FEV1/FVC及FEV1%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血浆中MSP水平均与TNF-α、IL-6、IL-8及CRP水平呈正相关(r=0.392~0.736,P 0.05),而与FEV1、FVC、FEV1/FVC及FEV1%呈负相关(r=-0.621~-0.349,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中MSP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并且MSP水平与炎症因子、肺功能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上辅助评估COPD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高莹  宋迪  张云  刘蕾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709-1711,1716
目的 分析不同分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IL)-25、IL-35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接诊的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初诊急性发作期35例(急性发作组)、治疗后缓解35例(临床缓解组).分析各组外周血EOS、IL-25、IL-35与肺功能FEV1的关系及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发作组患者外周血EOS、IL-25高于临床缓解组,IL-35、肺功能FEV1明显低于临床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EOS、IL-25与肺功能FEV1表达呈负相关(r=-0.301、-0.565,P<0.05)、血清IL-35与肺功能FEV1表达呈正相关(r=0.508,P<0.05).EOS+IL-25+IL-35+肺功能FEV1单独检测分别与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52、-1.556、-2.250、-2.795、P<0.05).结论 EOS+IL-25+IL-35+肺功能FEV1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准确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数,分析其与临床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关系。方法:采集29例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前、后的诱导痰液,检测痰液细胞分类计数和肺功能并记录症状。22例健康非吸烟者为对照。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痰液嗜酸粒细胞百分数(E%)明显高于非急性发作期和对照组(P均〈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痰液E%较前明显减低(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痰液E%和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百分数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呈显著负相关(r=-0.743、-0.652,P均〈0.05),与峰呼气流速变异率(PEF%)呈显著正相关(r=0.806,P〈0.01)。结论: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与临床病情、肺功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及Rho激酶(ROCK1)的表达及其与肺动脉高压和炎症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AECOPD)作为AECOPD组,另收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并分为低危组(肺功能分级为Ⅰ~Ⅱ级,n=36)和高危组(肺功能分级为Ⅲ~Ⅳ级,n=24),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ELISA法测定各组IL-1β、IL-6、IL-8、IL-18、TNF-α、CRP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p38MAPK、NOD2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OCK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低危组、高危组和健康人对照组相比,AECOPD组肺动脉平均压、IL-1β、IL-6、IL-8、IL-18、TNF-α及CRP均显著升高,而FEV1、FEV1%及FVC均显著降低(P0.05)。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低危组、高危组及AECOPD组p38MAPK mRNA、NOD2 mRNA及ROCK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COPD患者p38MAPK mRNA、NOD2 mRNA及ROCK1表达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而与肺动脉平均压、IL-1β、IL-6、IL-8、IL-18、TNF-α及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 p38MAPK、NOD2及ROCK1参与了COPD患者炎症进展,并与患者肺功能高压、肺功能等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COPD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加重期组(32例)和稳定期组(33例);另选择3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CTGF、TGF-β1水平,同时测定COPD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分析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CTGF、TGF-β1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急性加重期组COPD患者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CTGF、TGF-β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CTGF、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结果显示,急性加重期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值较稳定期组、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FEV1、FEV1/FVC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血清CTGF与肺泡灌洗液CT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血清TGF-β1与肺泡灌洗液TGF-β1的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血清中CTGF、TGF-β1水平呈正相关,肺泡灌洗液中CTGF、TGF-β1水平亦呈正相关;血清中CTGF、TGF-β1水平分别与FVC、FEV1、FEV1/FVC呈负相关,肺泡灌洗液中CTGF、TGF-β1水平亦分别与FVC、FEV1、FEV1/FVC呈负相关。结论 CTGF、TGF-β1表达水平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COPD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全身性呼吸操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身性呼吸操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全身性呼吸操进行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肺功能,对两组肺功能指标值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随意通气量(MVV)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之比值(FEV1/FVC)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MVV和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性呼吸操对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γ干扰素(INF-γ)]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EF、FEV1、FVC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较对照组83.67%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IL-4、IL-10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可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机体免疫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素(blood urea nitrogen, BUN)、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脑利钠肽(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15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相关指标(BUN、Hcy、BNP)、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和FEV1/FVC]水平,分析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BUN、Hcy、BNP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_2)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UN、Hcy、BNP水平升高,FEV1、FVC及FEV1/FV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PaO_2水平与BUN、Hcy、BNP水平呈负相关(P0.01),PaCO_2水平与BUN、Hcy、BNP水平呈正相关(P0.01),BUN水平与Hcy、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P0.01),Hcy水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BUN、Hcy、BNP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参与COPD急性发作期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阻肺评估测试(CAT)、6min步行试验(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在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中抽取76例作研究对象,按照肺功能分级标准可分成2组,中度慢阻肺组(n=38)、重度慢阻肺组(n=38),就2组患者的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结果以及三者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度慢阻肺组患者的6MWT距离、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重度慢阻肺组(P0.05),而CAT测试评分低于重度慢阻肺组(P0.05);CAT测试评分与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6MWT水平与FEV1、FVC、FEV1/FVC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均有重要临床意义,且三者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判定本病患者病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56例慢阻肺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慢阻肺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置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5例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甲强龙治疗,对照组不开展治疗方案,分别对两组进行FeNO检测,比较两组的肺功能和FeNO检查指数以及观察组内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和FeNO检查指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FVC、FEV1、FEV1/FVC低于对照组,FeNO高于对照组,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急性加重期患者FVC、FEV1、FEV1/FVC低于稳定期,FeNO高于稳定期,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和FeNO检查指数相比治疗前均有所改善,稳定期患者FVC、FEV1、FEV1/FVC高于急性加重期患者,FeNO低于急性加重期患者,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中性FeNO检测对了解患者病情改善和进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