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性心理治疗(analrticallyorientedpsychotherapy),源于肝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但却比传统的精神分析更广泛应用。由于传统的精神分析耗时较长,且费用较高,而衍生出普遍而实用的分析性心理治疗。1分析性心理治疗基本原则“经由治疗者的指点解释(interpretation),协调病人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特别是潜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绪等”,使病人“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间接的解除精神症状,并促进人格的成熟”。由于治疗的要点在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戒除网瘾动机与行为改变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793名大学生被试,通过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测量和Young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筛查出网络成瘾大学生37人,运用网络成瘾大学生戒瘾动机问卷对其戒瘾动机特点以及戒瘾动机与改变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①网络成瘾大学生“问题认识”、“矛盾状态”、“行为改变”因子十分位分数在30分以下的分别占83.78%、75.68%、91.89%;②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③戒瘾动机总分与改变行为总分、借助外力因子分显著正相关(r=0.593,0.569;P<0.01);戒瘾动机总分还与自我监控因子分、回避网络因子分显著正相关(r=0.547,0.499;P<0.05).结论 网瘾大学生戒瘾动机水平比较低,激发戒瘾动机是网络成瘾大学生戒除网瘾行为改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在MDD患者的自杀意念形成阶段以及自杀“意念-行为转换”阶段,快感缺失各维度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访谈法以及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量表、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等评估277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并采用分层回归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中介模型构建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伴动机成分的消费性快感缺失可预测当前的自杀意念(β=-0.13, P<0.05),而伴动机成分的期待性快感缺失可预测最严重时的自杀意念(β=-0.17, P<0.05),并分别在抑郁程度到当前自杀意念和抑郁到最严重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快感缺失各维度均无法预测自杀行为,但自杀能力在自杀意念向行为转换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杀意念形成和自杀意念向行为演变过程涉及不同的心理机制,伴动机的快感缺失是MDD自杀意念形成的关键因素,但不是自杀意念向行为转化的关键因素。自杀能力是介导自杀“意念-行为转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中学生学业拖延和成就动机的现状,探讨中学生学业拖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221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①学业拖延总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学生干部方面差异显著(P<0.01);学习计划缺乏维度、学习状态不佳维度、学习行为迟滞维度和学习执行不足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学习状态不佳纬度、学习行为迟滞维度和学习执行不足维度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P<0.05);②追求成功动机和合成动机在性别和是否学生干部方面差异显著(P<0.05),合成动机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P<0.05);③中学生学业拖延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分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r=-0.303~-0.425),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137~0.273),与合成动机呈显著负相关(r=-0.342~-0.443)。结论中学生的学业拖延倾向和成就动机在性别、是否独生、是否学生干部和自评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学业拖延和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心理理论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它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心理状态(如:愿望、意图、信念、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做出因果性的解释和预测~([1])。错误信念是心理理论研究中,是否掌握错误信念被作为儿童是否获得心理理论的重要标志~[2]。错误信念即认识到他个体对某事或某物所持信念有不正确的可能性,并且能根据这种认识对个体行为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解释。研究表明4岁以上儿童能正确回答这类问题,即获得错  相似文献   

6.
<正> “筋出槽”一语是祖国医学学者对软组织损伤的一种理论解释,我国新医正骨学者,将这一理论作为解释某些皮神经与肌肉损伤的病因学根据。为了弄清“槽”的实质与“出槽”的机理,我们在尸体解剖中,观察了部分皮神经在走行中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作了摹拟实验。  相似文献   

7.
谎言判断的双加工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关于谎言的研究分为两个主要的方向,其中之一就是探究普通人在判断他人是否说谎时的心理过程,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早期解释谎言判断的心理学理论包括基本归因错误、分心假设和情境熟悉性假设,而近来双加工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动机、认知需求、判断时间、背景信息、探测效应和怀疑等方面的研究中得到了许多数据支持.目前对于谎言判断的研究存在许多争议,例如双加工是否是连续单维的过程,人们是否具有判断谎言的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讨“蚁族”的留京动机(包括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整合量表、需要满意度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对171名“蚁族”进行调查,使用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自主动机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受控动机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②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在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蚁族”的自主动机可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受控动机降低主观幸福感,这种影响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不同视角分析高中生问题行为的特殊性。方法: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分析形成高中生行为调查问卷,随机选取高中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正式调查。结果:①在对“是否问题行为”的看法上,学生更关注吸毒、自杀、偷窃等行为:家长更关注离家出走、偷窃、恐吓等;教师更关注作弊、学习没有动力和目标、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等。②三者都认为发生频率最高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担心成绩、很少做家务、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等。③学生自我报告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较家长高。结论:学生、家长、教师对“是否问题行为”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但对最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的看法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自我设限行为是一种策略性的行为计划,是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其动机往往是自我保护、自我提升或对他人进行印象管理。自我设限者在启用自我设限策略时会受到设限策略的代价与效果、任务呈现的情境、主体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近30年来的相关研究,总结了自我设限动机的相关理论,论证了其启用机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博弈论是指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传统的博弈论致力于将博弈高度抽象化,企图用高度精确的数据来解释博弈观点,忽略了社会心理对博弈的影响。心理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文章以博弈论中最为经典的理论“囚徒困境”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为例,论述了心理距离与“囚徒困境”博弈结局的反比例关系。借此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抛砖引玉,继而引起更多相关方面的学者进一步研究除心理距离以外的其他社会心理因素对博弈论的影响,以此来填补传统博弈论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内心里有什么想法,做过什么事,不说出来别人不会知道,而自己是最清楚的。但是,对自己的想法、行为和性格的评价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准确,那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认识和了解了。  相似文献   

13.
现实疗法矫正人际关系中的无益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Glasser所创立的一种兼具人本主义取向和行为疗法技术成分的心理治疗方法[1,2],其基本理论是:人有爱的需要和自我价值感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必须从环境、从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都是自己的选择,人的行为只有兼顾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才能现实地、有效地使自己的这一需要得到满足,这才是负责任的行为,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从而体验到“成功的统合感”。现实疗法针对需要受挫所致的心理困难即“失败的统合感”,帮助来访者分析其当前的行为是否有助于满足其需要,把选择和重塑有益、有…  相似文献   

14.
张朋云 《校园心理》2012,10(1):21-23
目的对大学生利他意愿和利他行为进行调查和比较。方法采用自编利他意愿和利他行为问卷,对8个专业学生进行整群施测。结果①大学生愿意在不同情境下帮助他人的比率很高(57.7%~89.3%);88%的大学生利他动机是纯粹利他性质的。②利他意愿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只是在F6(如果有人遇到危险或困难,周围很多人无动于衷,你愿意提供抢救或帮助吗?)这一巨大压力情境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P<0.05)。③在较大压力的情境下,党员的利他意愿显著高于非党员。结论大学生利他行为非常普遍,而且多数是纯粹利他性质的;大学生利他行为是否实施受到情境和个人特征的影响;党员比非党员更愿意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的自杀死亡者中只有63%的人患有各种精神疾病,而不像西方那样有90%左右。“中国式自杀”的特点无法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解释。换言之,西方的自杀更多地属于医学问题,而在中国,大量不是因为精神疾病自杀的行为使自杀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音乐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在精神卫生服务中创造性的结合,通过对综合的行为分析的理论和治疗的应用研究设计进行论证。方法音乐心理学是周用桓辫院模式的理论基础。“说书”是莱疗、教育、工疗和娱疗的新四结合治疗的灵魂。结果音乐心理行为治疗促进了病房秩序,方便了医疗工作的开展并有益于精神康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自信心,强化了正常行为。结论是公认的行之有效的行为康复治疗的方法之一。可帮助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正常社会生活和唤醒他们潜在的正常精神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强迫症是神经症中较难治愈的病症,心理治疗中单纯的解释、支持往往很难奏效。目前报导较多的是行为治疗和“领悟”疗法。本文报导一例强迫症应用某些心理动力学原理及认识“领悟”方法后较快治愈的过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入伍现状与意愿,为高校征兵宣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社会调查问卷及大学生入伍动机调查表对483名江西省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对3所学校的校武装部进行深度访谈。结果:(1)大学生愿意入伍的比率较低,愿意选择在上学期间入伍的大学生占25.26%,不愿意的大学生占45.76%,不确定的占28.99%;(2)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入伍意愿上有统计学差异(χ~2=9.392,5.983;P0.05);(3)对军人的职业态度、家人或朋友对参军的态度、入伍政策了解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在入伍意愿上有统计学差异(t=-9.240,-7.486,-3.754,2.054;P0.05);(4)大学生入伍动机总分为(73.18±11.69)分,在对军人的崇拜和向往、希望在军营里磨练自己、体验不同的生活、性格适合部队、从小受到的教育,认为参军光荣、希望到军营建功立业、英雄人物和事迹、尽义务,报效祖国、对军事武器感兴趣上存在显著差异(t=5.374,4.096,6.657,3.117,3.386,3.507,2.505,3.502,4.223;P0.05)。结论:愿意入伍的江西省高校大学生比率较低,大学生入伍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偷窃,在成人看来是一种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小偷,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让人痛恨之至。然而,当偷窃行为发生在年幼无知的孩子身上时,大人就要谨慎对待,莫慌“喊打”。因为小孩还处于人格、道德、品质的形成阶段,对道德的好坏缺乏判断力,他们偷窃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动机,这些动机可能正是,孩子年幼无知的表现,并不是出于损人的不道德目的。  相似文献   

20.
自杀的"压力不协调理论"初探(综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本文尝试提出一种全面、简明的关于自杀的理论,用以解释自杀行为发生前的心理机制。理论假设认为,在自杀之前个体经受了一种特殊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是由矛盾的和相互竞争的压力形成的。本文提出四种不协调的压力源:(1)相互冲突的价值观;(2)愿望和现实的不一致;(3)相对剥夺;(4)危机和应对危机技能的缺乏。在不协调的压力导致自杀行为的路径中受到了社会和心理因素的调节和心理病理学因素的干预或强化。该理论范式是建立在以往社会失范和压力概念系统之上,尽管Merton的越轨与犯罪行为的压力理论和Agnew的普通压力理论并没有把自杀作为解释对象。本文仅对自杀的“压力不协调理论”作了理论上的构建,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将此理论完整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