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光电镜观察姚忠祥,蔡文琴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20038Pupnick等在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时,观察到内皮细胞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并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它们来源于不同节段的微血管。本研究取正常人足月产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第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人脑胶质瘤源性微血管内皮细胞(GDMEC)和内皮细胞样细胞ECV304三维培养血管生成特性,探讨GDMEC在血管生成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获得纯化的人脑GDMEC,以胶原为介质建立内皮细胞三维培养模型,比较观察GDMEC与ECV304细胞三维培养小管样结构(TLS)形成及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两种细胞TLS形成的诱导作用。结果所获GDMEC细胞纯度达98%,可连续传代培养。GDMEC的TLS形成数显著多于同数量、同时相点ECV304细胞的TLS形成数量。VEGF在体外对GDMEC有显著的促进TLS形成作用,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VEGF对ECV304细胞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诱导作用弱。结论GDMEC在体外保持了内皮细胞特征和活跃的血管生成特性,对VEGF的反应性较ECV304好,因而GDMEC更适合体外血管生成研究。  相似文献   

3.
瞬间热处理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哲绚  罗文鸿  李慧 《解剖学杂志》2004,27(5):571-573,i001
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使深入研究内皮细胞成为可能。目前人脐静脉、牛或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已被广泛应用,但存在价格昂贵,来源困难,及制作动物模型诸多不便的缺点。目前研究领域多采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因此进行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无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因其分离培养困难仍少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107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miR-107化学模拟物agomir转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CK-8细胞活性分析实验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变化,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内皮细胞成管能力的改变。结果内皮细胞转染miR-107化学模拟物agomir显著上调miR-107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agomiR-NC组)相比,miR-107过表达组(agomiR-107)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显著减少,体外成管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107能够抑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降低其体外成管能力。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是由肿瘤细胞或宿主的非内皮细胞分泌的特异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是最主要的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它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及诱导血管生成等作用。内皮抑素(ES)是胶原XⅧC末端降解片段,体内、体外实验表明内皮抑素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是一种特异性的目前为止作用最强的血管形成抑制荆。但其确切的抗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现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基因重组纤溶酶原 (Kringle 5, K5) 对小鼠的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 以体外 培养的小鼠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 利用划痕实验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重组 K5 对内皮细胞迁移、 黏附 能力的影响; 利用体外血管生成体系、 创伤愈合和鸡胚尿囊膜 ( chicken embryo allantoic membrane, CAM) 血管生成能力实验, 检测 K5 对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 结果 200 nmol / L K5 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 黏 附以及新生血管的生长长度。 并且 K5 在 2 ~ 18 mg / kg 浓度范围内对小鼠创伤愈合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 外, 6、 12 与 25 mg / L K5 显著抑制 CAM 血管生成, 25 mg / L K5 的抑制作用最强。 结论 K5 能明显抑制血 管生成, 为临床抑制血管生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背景: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体内储备丰富,体外增殖快速,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目前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促进血管生成。 目的:观察兔脂肪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取兔附睾处脂肪,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得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3代后加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分化,对诱导前后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 结果与结论:兔脂肪干细胞生长旺盛,第3代兔脂肪干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曲线呈“S”型,15代以内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Vimentin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表达阳性,CD31表达阴性;诱导后细胞CD31表达阳性,CD44表达阴性。第3代兔脂肪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21 d显微镜下呈铺路石样形态,血管内皮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细胞阳性,透射电镜下可见W-P小体。提示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可为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条件,模拟体内血管生成和血管新生过程,为研究新血管的形成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形成胚胎小体,将11 d的胚胎小体种植到胶原中诱发出芽性血管新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胚胎小体及其出芽向内皮细胞和功能血管的分化。结果胚胎干细胞在体外能自发形成胚胎小体,其内部含有血管样结构,并伴有平滑肌的分化;种植到胶原中的胚胎小体能再现出芽性血管新生。结论胚胎干细胞存体外不但能定向分化成内皮细胞,还能再现体内血管生成、血管新生及动脉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建立了体外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共培养体系 ,试图以这种体外共培养环境下了解乳腺癌细胞对正常内皮细胞的作用 ,模拟研究体内肿瘤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性质和行为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对乳腺癌细胞株MCF -7、MDA -MB -231与正常、新鲜脐带的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共培养的细胞比例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实验摸索 ,分别建立了体外乳腺癌细胞株MCF -7、MDA -MB -231与正常脐带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体系。以同期培养的正常脐带静脉内皮细胞为对照 ,对以上述体系共培养后的内皮细胞进行形态学研究 ,基因表达分析和血管新生状况进行缩时观察。本文所用的内皮细胞均以CD31免疫磁珠进行分选 ,并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所建立的细胞共培养体系条件能够使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 -MB -231与内皮细胞同步生长 ,并细胞比例和培养时间分别在1∶2、72h和1∶3、96h时达到最佳。经共培养后的内皮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均与同期培养的正常内皮细胞对照比较表现明显不同 ,其细胞形态有明显的不规则的变形和呈游走状。超微形态呈 (1)细胞核膨大、核胞比例增大、核仁增大 ,(2)细胞质内质网疏松、变形 ,(3)细胞表面纤毛减少 ,(4)细胞表面窗孔加深 ,(5)细胞间隙增大 ;与血管新生相关的基因ESM、IGFBP -3、ανβ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分别取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4和36h时间点的血清,用于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cDNA基因芯片检测3个治疗时点反搏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结果反搏前后比较,有10个基因(核转录因子、真核转录启动因子-4、平滑肌的肌球蛋白重链、α2-肌动蛋白、微管蛋白β肽链、组织相容蛋白G、黑色素黏附分子、神经介素B受体、蛋白激酶4K2、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在3个治疗时点上出现显著改变。在1h点均为上调,在24h、36h时点均为下调。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调效应,并随体外反搏治疗时间的增加早抑制其表达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一种创新性的体外内皮细胞培养装置,即基于血液动力学环境的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装置,介绍内皮细胞体外培养装置的研制与实验研究。方法运用血液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在课题组现有研究基础上设计并研制内皮细胞体外动态培养系统,其流动环境中切应力、正应力和张应力同时存在。并从装置的研制背景、结构与组成、设计原理、理论基础以及实验研究5个方面详细描述该装置的研制和实验研究。结果装置能够准确模拟正常生理水平下内皮细胞所处的力学环境,实现切应力、正应力、张应力分别在0~12 Pa、0~15. 96 k Pa、0~0. 5 MPa范围内的精确调控。结论装置能提供一个更接近人体生理条件的血液动力学环境,为深入探索血管内膜损伤机制提供更理想的实验环境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背景:体外震波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刺激近年来发现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组织修复的功能。 目的:观察体外震波对创面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新血管形成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治疗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和糖尿病组制作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建模后1 d治疗组创面用体外震波处理,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仅涂抹耦合液。观察创面的肉芽组织和新血管形成情况,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与糖尿病组比较,治疗组创面的闭合率增加。治疗后3 d开始,治疗组创面内毛细血管数量比糖尿病组增多,肉芽组织相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在3 d和7 d均降低,在7 d出现下降。经体外震波治疗后,各时间段表达均增高,在14 d出现下降。说明糖尿病创面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量降低和高表达时段缩短是其难愈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外震波治疗可增加糖尿病创面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强度,延长其高表达的时间,从而促进创面内新血管形成,最终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关键词:体外震波;糖尿病创面;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新生;愈合 缩略语注释: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5.019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微流控芯片上构建模拟人体血管的三维血管管道,实现管道间的物质交换,并形成有自主出芽功能的血管,为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等提供良好的平台工具。方法利用微流控技术,采用被动进样方式,使人体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在微流控芯片上自主贴壁生长形成三维血管管腔,构建体外仿生三维单管道血管和双管道血管芯片。在此基础上,开展对血管响应刺激因子出芽的功能的验证实验。结果体外仿生的双管道芯片的构建成功率达80%以上。在血管管道,内皮细胞无需借助外力支撑,在芯片上自主形成直径300μm±50μm,细胞分布均匀的、类似体内血管的三维血管管腔;物质通过模拟体内的扩散过程达到血管管道,使血管管腔响应物质刺激而出现功能性的血管出芽。结论体外仿生三维血管微流控芯片在体外实现了体内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模拟了体内物质扩散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可以用于生理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体外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细胞源性精氨酸氨基肽酶(Leukocyte-derived Arginine Aminopeptidase,L-Rap)在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分析L-Rap蛋白的功能。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L-Rap在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变化,建立L-Rap的三维蛋白结构图,分析L-Rap蛋白的功能。结果L-Rap的mRNA在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下降,L-Rap蛋白可能对血管生成因子、免疫炎症因子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作用。结论L-Ra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可以从血管生成因子、免疫炎症因子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这三个途径探索L-Ra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体外三维血管生成模型,观察肿瘤细胞分泌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该模型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分别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及小鼠内皮细胞SVEC4-10EE2包被于磁珠表面,与纤维蛋白原混合后接种于含有凝血酶的细胞培养板中进行培养,包被在磁珠上的内皮细胞在含有纤维蛋白凝聚物的三维空间中生长成脉管样结构,以建立体外血管生成的三维模型。在模型中分别加入肿瘤细胞(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小鼠髓样乳腺癌细胞E0771)共培养,观察肿瘤细胞在体外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影响血管生成的MCP-1和VEGF的浓度,并在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MCP-1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的拮抗剂以及VEGF受体的抑制剂司马沙尼(SU5416),观察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收集肿瘤细胞刺激后的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液,加入到内皮细胞HUVECs或SVEC4-10EE2单独培养的血管生成系统中,在加入或不加入CCR2的拮抗剂以及SU5416的情况下分别观察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在不加入任何影响血管生成的物质时,内皮细胞HUVECs和SVEC4-10EE2均能在体外培养基中形成多细胞组成的脉管样结构,即建立起体外三维血管生成模型;加入肿瘤细胞(MDA-MB-231和E0771)共培养,可显著促进脉管样结构形成(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上清液中MCP-1和VEGF水平显著增高(P0.05),MCP-1具有体外促进三维培养体系中脉管生成作用,而在加入MCP-1受体CCR2的拮抗剂以及VEGF受体的抑制剂SU5416之后,可显著抑制血管形成(P0.05)。条件培养液可促进内皮细胞体外脉管生成,而这一作用可以被CCR2的拮抗剂以及SU5416阻断(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体外三维血管生成模型,肿瘤细胞共培养可以显著促进内皮细胞脉管形成,机制可能与其分泌的MCP-1和VEGF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丽  于艳秋 《解剖科学进展》2009,15(3):338-342,346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起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可以向所有中胚层来源的细胞及部分外胚层来源的细胞分化,且MSCs具有来源广泛、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免疫原性低,移植后无免疫排斥反应和易于基因转染等特点。血管内皮细胞属于中胚层细胞,MSCs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构建成理想的血管移植物,用于心脏组织工程瓣、血管组织工程以及再生医学领域。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相关研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参照Loskutoff等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法加以改进,成功地进行了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由于猪主动脉取材方便,细胞获得量大、易于培养且可繁殖传代,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细胞。本法为在体外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特征,以及对研究循环疾病、出凝血机制等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调节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参与血管生成机制。方法从人脐静脉体外分离培养内皮细胞(HUVEC),采用形态学观察及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UVEC同源盒HoxB2及HoxD3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uEPO可明显上调内皮细胞HoxB2及HoxD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uEPO可调节内皮细胞HoxB2及HoxD3 mRNA表达,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促血管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共表达载体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植入大鼠体内,观察诱导新生血管情况,为移植组织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奠定基础。方法对质粒pIRES2-EGFP/VEGF,岱进行扩增、纯化,以脂质体法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并植入肾被膜下。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用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切取移植肾脏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实验组内皮细胞有特异性的EGFP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效率为13.06%。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胞核和胞浆中均有VEGF表达。RT-PCR显示实验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有人源化VEGF165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移植后14d,实验组大鼠肾被膜下可见成团的新生毛细血管网形成,而对照组及空白转染组尽管血管内皮细胞仍存活,但未形成明显血窦。结论转染VEGF是促进内皮细胞早期(14d内)形成新生血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鸡尾酒疗法使得HIV阳性病人面对的临床挑战从免疫缺陷转移到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然而,鸡尾酒疗法在生理性血管生长中的作用并不清楚。本文研究了鸡尾酒疗法骨干药物——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对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生长检测研究内皮细胞的凋亡、增殖和迁移,体内耳部和胶栓模型研究血管/淋巴管生成,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免疫荧光显微镜技术检测膜受体内吞。结果:药理浓度下,3种不同类型的NRTIs药物(TDF、AZT和3TC)在体内和体外都可以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抑制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相对应的,NRTIs显著抑制了血管内皮中VEGFR2和FGFR1信号通路以及淋巴管内皮中VEGFR3信号通路,并且NRTI对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信号通路的调控具有专一性。但是,3种NRTIs对RTK信号通路的负调控作用机制不同:AZT通过抑制RTK蛋白的成熟;而TDF和3TC则通过抑制RTK受体进入EEA1内吞小泡调控RTK的内吞。另一方面,我们发现NRTIs直接引起线粒体功能的紊乱,导致内皮细胞产生过量的线粒体来源ROS。线粒体ROS清除剂Mn TMPy P可以有效逆转NRTIs导致的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功能障碍。结论:NRTIs引起细胞线粒体中产生过量的ROS,从而损伤内皮细胞的RTK信号通路,最终负向调控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