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14.5例头面颈部烧伤并吸人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45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6~8h发生广泛小气道阻塞及支气管痉挛,两肺满布哮鸣音、干鸣,气道阻塞症状明显,气管内可见气道黏膜脱落及大量粉红色液体涌出,呼吸困难加重和低氧血症,即可诊断为重度吸入性损伤[1].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inhalation inju-ry)患者死亡率可高达45%~75 %,属特重烧伤,亦是影响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患者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其死亡率可高达90%[2].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患者换气及通气功能同时受损,由此引发的全身性病理变化,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
刘凤彬  张克川 《吉林医学》1999,20(4):199-200
为探讨轻度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及时机,对 5 例面颈部烧伤并发轻度吸入性损伤出现窒息行紧急气管切开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 例病人均在伤后 6h ~48h 内,吸入性损伤水肿期出现窒息,匆忙中施术,5 例病人均有并发症出现。说明:对于面颈部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尤其是肿胀剧烈,存在深Ⅱ度以上创面,且颈项粗短者,尽管吸入性损伤不重,也应及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 6h 以内为宜。对气管切开术指征掌握过严,会延误治疗,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7例于伤后2-48h内行气管切开术治愈60例,死亡7例,治愈率89.6%。结论特重烧伤合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越早,救治成功机会越大。适当扩大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加强术后气道管理,通过早期支纤镜灌洗,定时雾化吸入,喷灌气道以保持气道湿润,必要时机械辅助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重度烧伤特别是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为有效预防呼吸困难及窒息。气管切开是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但常因一些意外因素导致气管切开术后仍有再发呼吸困难情况出现,且一旦发生,病情危险。2001~2007年的7年中,我们对125例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治疗,11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再发呼吸困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在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烧伤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年龄、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1,2]。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时,呼吸道梗阻窒息是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而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随着对吸入性损伤研究的逐步深入,气管切开术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但对手术指征和时机存在不同观点。为此,我们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所有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气管切开术的合理应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于伤后早期接受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头颈部烧伤和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方法 共行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283例,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术中并发症11例(3.89%),术后并发症45例(15.9%),死亡7例(2.47%).结论 头颈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因颈部高度肿胀、切口大量渗液、解剖标志不清等因素增加了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因此术前应密切观察各项指标,争取在呼吸困难严重前手术,术后加强护理观察,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方法对52例头面颈部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2例病人均在伤后12~24h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于头面颈部烧伤特别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h内为宜.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1989年1月7日被异丙苯化物炎焰烧伤全身,伤后1 h入院,诊为特重烧伤总面积97%,深Ⅱ度7%,Ⅲ度90%,并严重吸入性损伤及烧伤休克。入院后立即行静脉切开补液及气管切开术。稳定后进行清创及四肢焦痂切开减张术。伤后24h内输液总量为14715ml,胶晶之比为1:3.3,尿量为2050ml。伤后48 h,出现呼吸困难,PaO_2 8 kPa,即用呼吸机辅助呼吸,X线胸片示有肺水肿,呼吸机持续应用30d,未发生肺部并发症。伤后5d开始切痂,3  相似文献   

10.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时机和指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后气管切开的时机和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0年12月间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入院后早期接受气管切开治疗。年龄10~70岁,烧伤面积3%~100%,死亡41例(23.6%)。伤后8小时内气管切开者102例,9~16小时27例,17~24小时21例,25~48小时10例,伤后49小时以上14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轻度损伤30例,中度损伤69例,重度损伤75例。结论 对密闭环境下头面部深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术的指征,伤后24小时内气管切开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下呼吸道黏膜大面积坏死及清除脓血痂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改良气管切开术抢救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12例。常规气管切开暴露颈段气管3~5环,以颈4环为中心,上下弧形切除少许气管软骨,长度不超出2个气管环,分别缝合同侧的皮肤与气管切口1~2针,插入气管套管。结果:改良气管切开术可随时取管,方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时清除下呼吸道阻塞物,预防发生再窒息,12例患者无1例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结论:改良气管切开术不仅解除了喉梗阻,而且可观察下呼吸道病变及能有效、安全的清除阻塞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会厌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3年收治的48例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均有咽痛。语言含糊不清21例,伴呼吸困难29例,会厌舌面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其中发生会厌脓肿2例,因喉梗阻而行气管切开1例。结论:咽痛是急性会厌炎的首发症状,间接喉镜检查是确诊的手段,抗感染、抗水肿和维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关键,必要时应建立人工气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1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B组65例,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A组气管切开术后3、7、14d痰液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均少于B组(P<0.05)。痰液细菌培养G-菌占78.28%,G 菌占21.7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结论: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相比,能明显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和持续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恒温湿化氧气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氧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吸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气管切开前均无肺部感染、无肺部慢性疾病、APACHE Ⅱ评分8分以上。实验组采用恒温湿化氧疗,对照组采用湿化瓶吸氧+间歇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气道湿化效果、痰痂形成、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心率、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湿化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恒温湿化氧疗湿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欣 《北京医学》2004,26(4):257-258
目的 总结气管切开手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并发症发生率及烧伤后气管切开手术时机的选择,提出手术安全性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发生11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8.9%.31例烧伤患者接受了气管切开手术,10例死亡,平均气管切开时间26.4h;存活21例,平均气管切开时间10.9h,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严格按解剖标志操作,使用新型材料,可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之烧伤患者,宜在伤后11h内完成气管切开手术.  相似文献   

16.
于勤 《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48-749
目的探讨早期救治成批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制定护理程序化管理方案,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吸入性损伤患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处理烧伤创面,加强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进入生命安全期。结论按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可提高护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9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87例,死亡5例;死亡主因:ARDS肺炎、MODF、败血症。结论及时气管切开、湿化气道(雾化、滴入、气道灌洗)、支气管镜应用及其他综合治疗,对吸入性损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瓦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17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新中 《海南医学》2004,15(7):55-56,41
目的总结瓦斯爆炸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70例瓦斯爆炸并发吸入性损伤、变化、以及伤情特点和治疗中的重点进行探讨。结果170例中爆炸复合伤142例(83.5%),出现呼吸功能不全108例(63.5%),并发肺部感染96例(56.4%),治愈124例(72.9%),死亡46例,死亡率27%。结论及时解除瓦斯爆炸致吸入性损伤的呼吸道梗阻,应用支纤镜清除呼吸道内吸入物,用呼吸机,维持有效气体交换,正确、及时复苏、治疗,连续血气监测、纠正低氧血症,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