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髂总动脉与腹主动脉不同水平的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控制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置管时所受射线曝露剂量及子宫切除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63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分为髂总动脉组33例及腹主动脉组30例,剖宫产术前预置球囊导管于不同动脉阻断平面。髂总动脉组经双侧股动脉入路,预置球囊导管于双侧髂总动脉主干,腹主动脉组经单侧股动脉入,预置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肾动脉开口稍下平面)。待胎儿娩出后,立即充盈球囊阻断相应动脉血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24h失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子宫切除率。结果:63例剖宫产术前行髂总动脉与腹主动脉内动脉预置球囊导管均获得成功,两组患者透视时间和X射线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主动脉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24h失血总量低于髂总动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组仅需单侧入路放置球囊导管,操作时间短,胎儿及母体所受射线照射剂量明显减少,射线下暴露时间明显缩短。虽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术中失血量、24h失血总量低于髂总动脉组,较髂总动脉预置球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幼兔股骨头骨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幼兔股骨头骨骺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及病理科实验室完成。取1月龄左右健康新西兰兔48只,体质量(1.0±0.25)kg,雌雄不拘。正常组3只,其余45只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缺血4,8,12h组,每组15只兔。采用髂总动脉阻断-开放法建立幼兔股骨头骨骺缺血再灌注模型。分离髂总动脉,在两侧髂总动脉分叉处以下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侧髂总动脉,到达再灌注时间点后松开血管夹,分别记录缺血和再灌注时间。3组分别在缺血4,8,12h再灌注,每组在再灌注后即刻,4,24,72,168h分批麻醉下处死实验新西兰兔,每组每个时间点3只,正常组在实验条件下即刻处死动物取标本。实验中标本均取自实验侧。将标本分为2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骨骺的病理组织学结构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骨骺细胞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改变。结果:缺血8h组有1只兔死亡。缺血12h组2只兔死亡,1只兔1周后出现局部肢体缺血性坏死,原因不明,予以剔除并及时补充,进入结果分析48只。①缺血再灌注后幼兔股骨头骨骺形态结构逐渐紊乱,缺血4h组细胞核以肿胀为主,少量核固缩;8h组和12h组细胞核以固缩为主,细胞陷窝加深,部分细胞溶解消失。②缺血可造成幼兔股骨头骨骺少量细胞凋亡,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3组再灌注后4,24,72,168h和再灌注后即刻比较,其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0.3584±0.18,0.5832±0.07,0.7367±0.14,0.6172±0.06,0.1759±0.04;0.6948±0.05,0.7930±0.08,0.8867±0.06,0.8578±0.08,0.4751±0.12;0.7158±0.11,0.8082±0.06,0.9360±0.05,0.9367±0.04,0.5615±0.04,P<0.05),同一缺血时间下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细胞凋亡率上升,再灌注后72h细胞凋亡率最高,168h与7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加重幼兔股骨头骨骺的损伤,细胞凋亡可能是缺血再灌注早期股骨头骨骺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经腹主动脉灌注米诺环素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16只,随机分为A、B两组,各8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米诺环素组。静脉麻醉后气管插管,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直肠温度。手术暴露腹主动脉和双侧髂总动脉,经股动脉置一细导管至腹主动脉内距左肾动脉1.0cm处,于左肾动脉开口远端0.5cm阻断腹主动脉,同时阻断左、右髂总动脉,阻断即刻开始经导管向阻断的腹主动脉远端以12ml·kg^-1·h^-1的速度灌注实验药物0.5h,A组灌注常温生理盐水,B组为等容量米诺环素溶液(10mg/kg),30min后开放血管。于动物完全清醒即刻、再灌注后6、24、48h对双后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再灌注48h,取脊髓L3-5 3个节段制作石蜡切片,光镜观察并计数正常前角运动神经元。结果清醒即刻、再灌注后6、24、48h,B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再灌注48h,A、B两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0~2)、8(4~11)。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腹主动脉阻断期间动脉内灌注米诺环素可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病例25 1989年9月9日腹主动脉造影:于腹主动脉远端(两侧髂总动脉分叉部位)见一囊性瘤,约5×7.7cm大小。瘤壁不规则。瘤腔内造影剂密度尚均匀,但动脉瘤右侧壁见一宽度约1cm破口与下腔静脉相通,大量造影剂流入下腔静脉内,随之右心房显影。下腔静脉管腔增粗。提示:腹主动脉远端不规则囊性瘤形成,瘤体破裂,右侧壁与下腔静脉相通形成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经腹膜或腹膜后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有效入路。方法解剖10例成人尸体标本(男女各5例),对腰椎前主要的血管等解剖学参数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取20只家猪,分为腹腔镜下经腹膜和腹膜后入路两组,给予不同治疗,比较两种入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通过解剖尸体发现腹主动脉的分叉点相对变异较多,而髂总静脉的汇合点则相对稳定;女性腹主动脉分叉角度大于男性,分别为(59.0±1.6)°和(54.9±2.1)°;在髂总静脉汇合角度上,女性和男性为(64.9±1.8)°和(61.4±1.9)°;腹主动脉分叉点与L5椎体下缘的距离分别为男性(3.5±0.8)cm,女性(3.6±0.7)cm;髂总静脉汇合点与L5椎体下缘的距离分别为男性(2.2±0.6)cm,女性(2.4±0.4)cm;L5/S1椎间隙手术窗大小分别为男性(3.7±1.2)cm,女性为(3.4±0.8)cm。动物实验表明,经腹膜入路显露L6/S1较为满意,而显露L2~L5选择腹膜后入路较为满意。结论使用腹腔镜技术对椎间盘疾病进行治疗是可行的,要依据不同的椎间盘节段合理选用经腹膜或腹膜后入路。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超选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超选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实验动物为白色家兔,5%异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缓推麻醉后,经颈动脉将3F单弯导管置于腹主动脉分叉上方,同时于腹股沟韧带处夹闭双侧股动脉,灌注完毕后立即释放动脉夹,同时撤除主动脉内导管。结果成功制作该动物模型16个。血管造影示模型制作完毕后,髂内动脉开口远端所有动脉分支均未显影,髂内动脉显影清晰,未见痉挛、闭塞等。双侧髂腰动脉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关系,无法避开。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时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对大鼠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各40只),供体组再随机均分为经腹主动脉灌注组(A组)和经门静脉灌注组(B组)以获取供肝,应用改良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检测两组供肝切取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第1、4、7、10天的肝功能,术后一般情况及生存率等.结果:A组和B组的供肝切取时间分别为(30.0±3.0)min和(27.0±3.0)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0±0.5)min和(1.0±0.5)min;A组术后第1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均较B组高,而术后第7天的结果却相反.结论:对于非肝动脉化的大鼠肝移植手术供肝采用经门静脉灌注的方法操作较简单,供肝切取时间较短,热缺血时间短,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损害较小,但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院移植外科完成1例尸体供体多器官(肝、胰、脾、双肾)联合切取,并同时实施了1例原位肝移植、1例胰肾联合移植、1例肾移植手术均获得圆满成功,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下面就供体多器官综合利用介绍一下我们的初步体会。我们采用腹主动脉和门静脉插管UW液联合灌注肝、胰、脾、十二指肠和双肾整块切取的方法,大大缩短了热缺血时间。腹主动脉插管可避免肾动脉和肝动脉血管畸形而给灌注带来的困难,并能保证肾脏、胰腺及肝动脉的良好灌注。门静脉插管解剖简单,灌注更直接可靠,术者只需翻转肝十二指肠韧带即可在其后方暴露门静脉。我们此次联合切取于门静脉中段切开插管,这样既保证了供肝的灌注和供肝的门静脉血管长度,又保证了供胰灌注的流出道和供胰的静脉长度以备吻合。在肝脏和胰腺的动脉血管分配问题上,我们将肝总动脉和胃十二指肠上动脉所形成的动脉分支分配给肝脏以备肝动脉采用分支补片技术吻合,将带有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开口的腹主动脉片用来进行胰腺动脉吻合。这样既保证了肝动脉的吻合质量又不影响胰腺的血液供应。由于我国尚未通过脑死亡法,供体来源日趋紧张,器官联合切取利用是我国移植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正常犬行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变化,为在急救时临时阻断腹主动脉控制出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犬麻醉后气管插管。自制体外腹主动脉阻断装置将腹主动脉远段向脊椎椎体挤压至血流完全阻断,阻断时间30min。分别于腹主动脉阻断前、阻断后30min及开放阻断后即刻、开放阻断后30、120、240min各时间点由前肢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动脉开放即刻、30、120min血清SOD活力下降,与阻断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开放30、120min血清MDA值升高,与阻断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犬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30min,动脉开放后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限在短时间可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9岁.无意中发现腹部包块半年,肿块进行性增大并腰酸、双下肢酸痛,加重气短左下肢水肿一周入院.查体:左上腹膨隆,触及一15cm×20cm肿块,质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有明显膨胀性搏动感及震颤,无触压痛及反跳痛;听诊有明显血管杂音,与脉搏节律一致;腹壁无静脉曲线,未见肠形及蠕动波,无移动性浊音.超声检查:腹主动脉(AO)失常态,起始段内径1.7cm,腹腔动脉干水平内径1.6cm;自肠系膜上动脉水平至髂总动脉分叉处明显增宽,最大内径11.3cm,增宽段显示长度17.0cm;PW示动脉充填型湍流频谱Vmax 116.0cm/s,瘤样扩张近心端呈‘S'型屈曲,CDFI呈明亮高速五彩镶嵌状血流束,Vmax 261.9cm/s(图1).瘤样扩张远心端管壁可探及2.6cm×1.2cm低回声区(图2),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双髂外动脉起始段内径0.8cm;双髂总静脉内径2.4cm,呈五彩镶嵌状,盆腔探查子宫6.5cm×5.7cm×3.9cm内回声明显不均,肌层周边部可探及较多点、条状无回声.CDFI探及丰富静脉血流信号,最高流速16.0cm/s.超声提示:1.AO、髂总动脉瘤样扩张(自AO肠系膜上动脉水平至髂总动脉分叉处)并附壁血栓形成;2.髂总静脉增宽(外压性回流障碍);3.子宫肌层无回声考虑子宫静脉扩张(外压性回流障碍);AO选择性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腹部CT扫描均显示AO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