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增强人们对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全面认识。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CI和CNKI数据库,对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对纳入研究的文献年份分布、作者、语种、文献类型、药物类型、耐药机制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726篇,文献数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从文献发表语种和作者来看,英文文献数量最多(466篇),同时中文文献近年来增长迅速(197篇),国内相关研究整体水平偏低但也不乏亮点。所纳入文献中研究涉及最多的药物是唑类药物(357篇),其中以氟康唑耐药机制相关的文献数量为最多(236篇)。关于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外排泵表达变化及药物作用靶酶结构变异或含量变化等方面。结论:唑类药物耐药仍是白念珠菌耐药研究领域的重点,其主要的耐药机制是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增加和药物作用靶酶结构变异或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970-2011年三大数据库(Pubmed、Embase、ISI)收录的生物被膜(biofilm,BF)相关文献,了解BF的研究进展,为我国抗感染领域科研工作者确定研究课题、利用和探索文献提供参考.方法:以biofilm作为检索字段,检索三大数据库中全部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文献的发表年限、作者、语种、文章类型、感染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2557篇,文献量逐年递增.17439篇研究型论著申以体外实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最多的菌种;人体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研究论著4969篇,研究最多的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道;研究最多的感染性疾病依次是肺炎及气管支气管灸、口腔根管疾病和申耳炎.有121篇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表.结论:国际对于BF相关研究的重点有从基础向临床转化的趋势,BF相关体内模型的建立仍是BF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解热镇痛药药理学浓度的阿司匹林与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在体外的联合作用.方法:采用96孔板培养真菌生物被膜,银染法鉴定生物被膜,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测定.结果两性霉素B(125μg.ml-1)组与相应的阿司匹林高剂量(200μg.ml-1)联合用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生理浓度的阿司匹林(200μg.ml-1)可增强两性霉素B(125μg.ml-1)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生物被膜,白色念珠菌,阿司匹林,两性霉素B ,体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单个病例数据Meta分析(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 analysis,IPDMA)引用情况,以期了解目前IPDMA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 获取IPDMA文献引用的相关信息。用VOSviewer 1.6.10软件对纳入研究的共被引期刊、作者和文献进行提取,并生成作者合作网络图和期刊密度图。采用CiteSpace V软件生成共被引文献网络图,并进行共被引文献的突发性检测。 结果:共纳入IPDMA研究552篇,共被引次数最多的期刊为Lancet (1 192次),前20个期刊中,6个来自英国,14个来自美国,前10位期刊中,有7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大于18.000。共有12 950个共被引作者,Higgins JPT是共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但只有3.28%的作者共被引次数超过5次。主要共被引作者形成6个合作团体,且各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合作紧密。前10位共被引的文献大部分为IPDMA方法学论文,其中Higgins JPT等2003年发表于BMJ论文共被引次数最高。结论: 期刊的共被引次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高被引的期刊数量较少。虽然共被引作者很多,但缺乏突出贡献的作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与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和综述。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讨论棘白菌素类药物对宿主机体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并按照机制进行分类阐述。结果 棘白菌素类药物通过干扰β-1,3-葡聚糖的合成起到抗真菌的作用,同时通过对Dectin-1受体、Toll样受体及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等位点进行调控,激活宿主的固有免疫反应,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杀灭真菌的效果。结论 棘白菌素类药物与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机制使其可以有效的治疗真菌侵袭性疾病,这种药-菌协同作用机制为寻找其他更加有效的药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曾颖  ;关焯梅  ;黄婷婷 《中国药房》2014,(32):3038-3041
目的:系统评价棘白菌素类对比非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的治愈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有关棘白菌素类对比非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后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合计2 1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4,95%CI(1.11,1.62),P=0.002]。结论: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疗效较好。由于纳入研究较少,该结论有待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棘菌素类抗真菌药物靶向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具有独特的抗真菌效应。该类抗真菌药物如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和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对念珠菌属、曲霉菌属以及某些对唑类药物耐药的真菌菌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本文主要综述棘白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了解抗真菌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英文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文检索Sino Med关于抗真菌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的文献,检索时间为1985年–2014年。利用End Note X5及人工双重进行分类整理,用Excel表对最终纳入的文献建立评价数据库。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作者、期刊、影响因子、研究机构、被引频次和研究方法,归纳文献涉及抗真菌药物与处理措施。结果:共检索出英文文献359篇,中文29篇。英文数据库检出文献:Pub Med 76篇,Embase 224篇,SCI 59篇;中文数据库检出文献:Sino Med 29篇。经End Note X5和双人手工去除重复文献,按入排标准,最终得到226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220篇,中文文献6篇。2004–2014年文献量增加较快,近年来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真菌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也逐渐引起重视。纳入研究的文献类型有论著、综述、回顾性分析、病例分析、会议等。结论:由于抗真菌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大和联合用药时易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国内外已对抗真菌药监测加大了关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棘白菌素抗真菌药致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2000年—2022年6月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致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归类整理与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14篇,报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共2 870例。其中,报道卡泊芬净所致药物不良反应1 407例;米卡芬净所致药物不良反应734例;阿尼芬净所致药物不良反应729例。以引起消化系统、全身性反应、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多见。结论 临床注意合理选用棘白菌素抗真菌药,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N2系列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方法 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化合物N2系列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在菌丝和被膜诱导条件下考察N2化合物对白念珠菌菌丝和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结果 N2化合物对临床常见条件致病真菌白念珠菌有明显抗真菌活性;N2化合物可以明显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生长和被膜的形成;N2化合物可以通过损伤白念珠菌细胞膜和细胞壁发挥杀菌作用。结论 N2化合物具有较为广泛的抗真菌谱,能起到明显的体外抗真菌效果,对真菌菌丝和生物被膜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认为N2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潜力,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指导进一步改造。筛选获得了具有抗真菌活性的N2化合物,为抗真菌药物研发和解决真菌耐药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7,(23):3174-3179
目的:了解国内外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初步探讨其研究热点及发展规律。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借助Go Pub Med文献分析工具,以"Metabolomics"为主题词,检索Pub Med数据库截至2016年7月31日的所有文献,对相关文献按发文量、国家和城市、期刊来源、研究主题、核心作者和作者合作网络等信息进行排名并分析。以"Metabolomics""Metabonomics"为主题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截至2016年8月1日的所有文献,利用其被引频次排序功能,分析2007-2016年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结果:共检索得到国内外代谢组学相关文献15 449篇,其中我国研究者发表2 189篇,发文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15 449篇文献分布于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中国、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为核心发文国家,发文总量为12 847篇(占83.16%);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4 288篇,占27.76%),其次为中国(2 189篇,占14.17%);发文量最多的城市是伦敦(467篇),上海和北京分列第2、3位。文献共涉及期刊2 168种,刊均载文量为7.1篇;发文量最多的20种期刊均来自于欧美国家(4 377篇,占28.33%)。出现频次最高的前3个主题词分别为代谢组学、代谢组和代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过程、代谢通路、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组和基因组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质谱法和磁共振波谱法。主要涉及6个作者群,以Nicholoson JK、Holmes E、Lindon JC等研究者为主;核心作者及作者群中未见我国研究者。高被引文献主要涉及代谢与疾病的相关性、代谢组学数据库简介、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及与疾病预测有关的生物标志物等内容。结论:代谢组学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其中代谢通路和生物标志物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研究者在代谢组学方面的总发文量较多,但缺乏高质量的期刊载体,且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较少。我国应鼓励各研究机构间的交流合作,紧紧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促进我国代谢组学研究的多元化和深层次化。  相似文献   

12.
白色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已成为临床长期用药治疗的一个突出性问题,目前认为白色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的变异和高表达、多药耐药蛋白对真菌胞内药物浓度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气管插管、支架、静脉留置管、人工瓣膜等植人性材料的运用及介入性检查的日益频繁,这些技术在给医患双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日渐增多.在关注细菌生物被膜的同时,研究也发现,近10年来白色念珠菌感染与生物医学材料的大范围使用呈平行上升趋势.尤为惊人的是,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在导管相关感染中居第三位,在条件致病菌感染中居第二位,并且有很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IL)抑制剂类生物制剂在斑块状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 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IL抑制剂类生物制剂在斑块状银屑病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利用CiteSpace5.8.R3软件进行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等文献关键特征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分析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及前沿。结果 共纳入文献2 056篇,近10年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共计104个国家/地区的545个机构参与了IL抑制剂类药物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研究,其中美国发文量805篇,占总发文量的39.15%居首位,且与德国、英国、瑞士、加拿大等有密切合作,发文最多的机构是瑞士诺华制药,发文最多的作者是德国汉堡艾本多夫医学中心的Reich K,被引频次第一的作者是加拿大Prob Med公司的Papp KA,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为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为生物制剂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基丁酸联合卡泊芬净抗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的协同作用。方法利用白色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SC5314,采用生物被膜形成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氨基丁酸单用组、卡泊芬净单用组、氨基丁酸联合卡泊芬净组,对比各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采用XTT还原法测定氨基丁酸、卡泊芬净单用以及氨基丁酸联合卡泊芬净对成熟生物被膜细胞代谢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YNB培养基菌丝形成实验,考察氨基丁酸与卡泊芬净合用是否具有协同抑制菌丝形成的作用。结果卡泊芬净0.1μg·mL-1联合氨基丁酸0.1μmol·L-1对白色假丝酵母菌SC5314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XTT还原法测定氨基丁酸6.25μmol·L-1联合卡泊芬净0.1μg·mL-1时降低被膜细胞代谢活性的效率能够达到约15%。采用YNB培养基形成菌丝,氨基丁酸6.25μmol·L-1联合卡泊芬净0.1μg·mL-1对白色假丝酵母菌SC5314菌丝形成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氨基丁酸联合卡泊芬净表现出显著的体外协同抗白色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SC5314生物被膜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9,(15):2101-2104
目的:分析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发展现状,为药物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18年12月,收集以"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主题的学术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发表期刊、发表机构、文献作者、合作发表、被引文献、关键词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文献1 197篇,最早的文献发表于1993年,2015年全年发表数最多(104篇),文献来源于289个期刊,其中《中国药房》发表文献数量最多(123篇),第一作者来自619个机构,最多的为中国药科大学(124篇),文献共有作者2 352名,923篇由两位作者及以上完成,合著率为77.1%;作者总人次为3 480人次,合作度为2.91。截至2019年4月19日,975篇文献有被引记录,被引率为81.4%、篇均被引频次为5.83次、H-index为29。文献共有关键词1 922个,出现频次排前三名依次为药物经济学(805次)、成本-效果分析(209次)、药物经济学评价(98次)。本研究结果提示我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文献发表较早、分布较为广泛、研究内容覆盖全面、部分文献具有较高影响,但是文献总数偏少、分布尚不均衡、核心作者数量不足,相关研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等数据库,查阅有关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文献,记录联合使用这两种抗菌药后的活菌数,并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作比较,纳入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结论:大环内酯类与喹诺酮类抗菌药联用可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等数据库,查阅有关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文献,记录联合使用这两种抗菌药后的活菌数,并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作比较,纳入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结论:大环内酯类与喹诺酮类抗菌药联用可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卡泊芬净引起严重可逆性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泊芬净(caspofungin)是第一个批准用于抗真菌的一线药物,也被称作棘白菌素。近来被FDA批准其用于治疗曲霉属真菌和念珠菌病的感染。通过阻断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分β—(1,3)—D—葡聚糖的合成来抑制念珠菌属真菌的生长。与两性霉素B相比,卡泊芬净的副作用更轻。但是由于其安全性数据是从总数不足1000例的服用单或多剂量卡泊芬净的患者中统计获得,因此临床医生对其进行持续的用药后监测就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谱抗菌药的广泛使用、化疗、器官移植手术以及AIDS和免疫缺陷患者增多,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真菌耐药性的产生也日益严重。念珠菌是人类主要的真菌病原体,引起黏膜及深部组织感染,研究表明,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真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新型抗真菌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耐药、抗念珠菌生物被膜药物、以及新的抗真菌治疗方法(包括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抗菌的有效成分、使用银纳米粒子,抗念珠菌抗体,以及光动力治疗等)几个方面分析和总结抗念珠菌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