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踩跷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采用踩跷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42例,显效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踩跷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踩跷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采用踩跷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42例,显效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踩跷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对67例病人进行以手法治疗。结果:67例病人中治愈51例。占76.12%;好转12例,占17.91%;无效4例,占5.97%;总有效率94.03%。结论: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传统按摩结合自创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30例病人中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9例,占63.3%;好转8例,占26.7%;无效3例,占10%。结论:在诊断准确的前提下,传统按摩结合自创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效果明显,其原理既可调整寰枢外侧关节和寰枢正中关节,也可调整寰齿侧间隙,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胸椎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胸椎关节紊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手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46例患者中,痊愈32例(69.57%),有效12例(26.09%),无效2例(4.34%)。对无效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手法治疗,效果理想,有效率达100%。结论:采用手法治疗胸椎关节紊乱症患者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小关节错缝,包括胸椎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失衡.胸椎周围软组织比较薄弱,发生小关节紊乱并不少见,胸椎小关节紊乱后复位也较困难.笔者运用推拿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3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膝顶旋提后伸搬肩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63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进行膝顶旋提后伸搬肩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63例患者均已临床治愈,治愈率为100.0%。结论:膝顶旋提后伸搬肩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确切,可使紊乱的胸椎小关节解除紊乱,恢复胸椎小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牵拉掌按复位法加郑氏伤科中药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牵拉掌按复位法配合郑氏伤科中药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43例患者。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后,治愈37例,好转6例,未愈0例。结论:牵拉掌按复位法配合郑氏伤科中药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40例,对照组40例。以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三步定位法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病灶进行精确定位,行手法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法组40例中,治愈19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87.5%,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掌交错推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和体会。方法:33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均采用双掌交错推压法配合基本按摩手法进行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痊愈2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双掌交错推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方法简便,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胸椎小关节即胸椎关节突关节,胸椎小关节解剖位置的改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乃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虽胸椎间关节面呈额状位,但由于日常生活工作因素,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并不少见,治疗之法也不少,如传统的胸椎对抗复位法。近年来,笔者以膝顶提扳法配合水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17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7年。  相似文献   

12.
王鹏  郭永昌 《河南中医》2014,(11):2158-2158
目的:观察三步整脊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运用三步整脊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步整脊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时间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小格 《北京中医》2008,(3):199-200
目的观察并比较踩跷法与常规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踩跷法,对照组用常规按摩手法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治疗组痊愈率为76%,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痊愈率为54%,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按摩手法。  相似文献   

14.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临床引起背痛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自2003年5月10日至2005年9月21日共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3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中20-40岁者11例,约占28.9%,40岁以上者27例,约占71.1%;棘突后突伴偏歪者21例,约占55.1%,单纯棘突后突13例,约占34.2%,棘突凹陷者4例,约占10.5%。其中痊愈3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对52例病人进行以手法复位为主的治疗。结果:52例病人中痊愈44例,占84.6%;有效6例,占11.5%;无效2例,占3.8%;总有效率96.2%。结论: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迅速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不同节段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80例,根据其病变节段分别施以扩胸牵引法(上段胸椎)、俯卧按推法(中段胸椎)、侧卧斜扳法(下段胸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上段胸椎者总有效率为96.00%,中段胸椎者总有效率为92.86%,下段胸椎者总有效率为96.30%。结论:分节段采用不同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手法推拿结合中药艾灸治疗运动员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胸椎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和肋横突关节损伤后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软组织及内脏器官的症状,常见于运动员。笔者在近10年的运动医学临床中,运用手法结合中药艾灸治疗16例运动员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痞满脾胃虚弱证临床症状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关系和观察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紊乱对痞满脾胃虚弱证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以符合痞满脾胃虚弱证诊断标准者为调查对象,统计调查对象中并发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机率,并对具有胸椎小关节紊乱局部体征者进行手法治疗,以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评价疗效。结果:在调查的100例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中,有32例具有胸椎棘突偏歪、后突和棘旁压痛或肌紧张等局部体征,占调查人数的32%;其中32例痞满脾胃虚弱证并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经手法整复其胸椎小关节紊乱后,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为87.5%。结论:痞满脾胃虚弱证与胸椎小关节紊乱有关,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紊乱可有效地改善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确切的治疗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热熨配合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1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诊断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合理选择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药物热熨配合手法整复对165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进行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65例,治愈95例(57.57%),显效47例(28.48%),好转17例(10.3%),无效6例(3,63%)。结论:热熨配合手法整复是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64例报告陈有昌(广西省南宁市第二医院530031)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指胸椎关节突关节及肋椎关节因外力作用错位而产生以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伤科疾病。近年来笔者在手法治疗本病中发现不少患者井无自觉外伤史及明显背部疼痛,而以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