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既往研究已发现18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与成人DTC在临床病理学特征、远期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对其内部不同年龄段之间,特别是青春期前、围青春期和青春期之间的特征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组儿童及青少年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首次131I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6年7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6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春期前(0岁<年龄≤10岁)、围青春期(10岁<年龄≤14岁)及青春期(14岁<年龄≤18岁)3组,比较3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初始复发危险度分层、首次131I治疗后动态风险评估及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水平在首次131I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包膜侵犯、T分期、N分期及切除淋巴结阳性转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3.2%、42.1%和20.2%(χ2=16.839,P=0.000),高危患者分别占88.9%、60.5%和46.4%(χ2=12.447,P=0.009)。3组患者首次131I治疗后动态风险评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44,P=0.001),其中3组患者的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比例分别为10.5%、25.0%和38.1%;结构性疗效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比例分别为68.4%、52.8%和25.8%;生化疗效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比例分别为21.1%、13.9%和14.4%。63例患者接受了第2次131I治疗且TgAb低于40 U/mL,首次131I治疗后3组的中位sTg降幅分别为41.31%、38.02%和60.38%(H=4.642,P=0.098)。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中0~10岁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和高危复发风险最高,首次131I治疗后ER的结局最少,青春期前儿童DTC的发生、发展机制和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临床指导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拟初步探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DTC患儿的基因特征分布及其与临床特征及131I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状腺癌相关基因panel(ThyroLead®)对2020年12月—2021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儿童及青少年侵袭性DTC的原发灶进行测序,并回顾性收集患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31I治疗相关资料,分析其基因特征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31I疗效的关系。结果: 本队列纳入39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患儿,可及数据中所有患儿均存在淋巴结转移,侧方区受累率达91.4%(32/35),远处转移率达61.5%(24/39)。61.5%(24/39)的患儿检出甲状腺癌相关基因变异,其中以RET融合(38.5%,15/39)和BRAF V600E点突变(12.8%,5/39)最为常见。突变组与非突变组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中,91.7%(22/24)的患儿在131I治疗后仍呈结构性疗效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状态,其中9例患儿呈放射性碘难治(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RAIR)状态。RAIR状态患儿中88.9%(8/9)检出相关基因变异,其中NCOA4/RET融合占62.5%(5/8)。进一步将RET变异组患儿细化分组显示,与其他形式的RET融合相比,NCOA4/RET融合阳性者远处转移率更高(33.3% vs 88.9%,P=0.089),提示其具有更高的远处侵犯倾向。结论: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DTC患儿的基因突变以融合突变尤其是RET融合为主,其中NCOA4/RET融合阳性者似乎显示出更强的侵袭性,更易呈RAIR状态。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中可疑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增高但无明确结构性病灶者预后差异大,临床治疗决策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拟探究131I治疗及不同治疗剂量对于这类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并分析2007—2021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的138例DTC全切术后可疑Tg水平增高的患者,依据首次131I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为1.11 GBq)、中(1.11 GBq<剂量≤3.70 GBq)、高(3.70 GBq<剂量≤7.40 GBq)3组,观察不同剂量131I治疗后6个月的短期及后续未再行其他干预患者的长期疗效,并进一步观察经初始治疗评估为生化疗效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患者的临床转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测结构性疗效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和远处转移的刺激性Tg(stimulated Tg,sTg)的最佳界值点。结果: 低、中、高3个剂量组中分别有6.7%、13.5%、7.0%的患者短期疗效达到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3组间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02,P=0.60)。常规随访下3组患者的长期疗效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94,P=0.23)。经初始治疗评估为BIR的患者经常规随访和再次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24.5,P=0.15)。预测SIR和远处转移的sTg最佳界值点分别为27.5和61.7 ng/mL。结论: 可疑Tg水平增高的DTC患者复发率较高,以27.5 ng/mL为sTg界值点有助于尽早识别这部分患者。131I治疗有助于术后可疑Tg水平增高患者快速达到ER,但高剂量131I治疗未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增益效应;再次131I治疗对于BIR患者未显示出进一步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非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构建疗效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和131I治疗的42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131I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疗效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 选取75%的患者作为训练集(n=319),25%的患者作为验证集(n=103),训练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非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疗效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RAFV600E突变阳性、sTg/TSH≥0.05 ng/μIU、sTg/TgAb≥0.60 ng/IU、病灶最大径≥1.05 cm、淋巴结分期N1b、淋巴结转移率≥34.58%(P<0.05)。构建诺莫图模型,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5% CI:0.87~0.94,P<0.001)和0.86(95% CI:0.78~0.94,P<0.001)。结论 本研究基于非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疗效不满意的危险因素构建的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陈鹏  宋长祥  陆武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12):953-958
背景与目的:由于受到残余甲状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在首次131I治疗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尚有争议。该研究旨在探讨sTg在首次131I治疗前预测DTC患者颈部及远处转移的意义。方法:106例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术的DTC患者,首次131I治疗前1天测sTg水平,131I治疗后5~7 d行131I全身显像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根据是否存在转移,将所有患者分为无转移组(M0)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组(M1)和远处转移组(M2),比较组间sTg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通过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diagnostic critical point,DCP)评估sTg值预测转移的价值。结果:M0组、M1组和M2组的sTg值的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47~9.57、12.34~50.86和69.47~462.00 ng/mL。M1组、M2组与M0组的sT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1)。sTg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0.964,DCP分别为23.95和20.93 ng/mL,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8.42%、100%、92.31%和85.71%、100%、95.40%。结论:首次131I治疗前检测sTg值对DTC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是常见的甲状腺自身免疫炎性反应,本研究探讨其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放射性碘-131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2016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中低危DTC患者128例,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是否伴CLT分为CLT1组与CLT0组。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依据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效果反应体系对两组患者131I治疗的治疗反应进行评价,并对CLT与131I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CLT对131I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结果:CLT1组原发灶较小(P=0.028)且女性多见(P=0.011),而在年龄、多灶性、淋巴结分期、被膜外侵犯及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T1组与CLT0组患者131I治疗后疗效满意、疗效不确定、血清学疗效不满意、结构性疗效不满意率分别为72.7%(40/55) vs 68.5%(50/73)、14.5%(8/55) vs 13.7%(10/73)、3.6%(2/55) vs 6.8%(5/73)和9.1%(5/55)vs 10.9%(8/73),对比分析提示两组间治疗效果与短期预后未见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LT与治疗效果不相关(P=0.519)。结论:CLT不是影响DTC患者131I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reablative stimulated thyroglobulin,ps-Tg)阴性和131I显像阴性往往提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无病生存状态,然而临床上常遇到ps-Tg阴性伴131I显像示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ps-Tg阴性伴131I显像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5月—2018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首次行131I治疗的ps-Tg<2 ng/mL伴淋巴结转移的DTC患者130例,随访6~36个月,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分为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不确切(indeterminate response,IDR)、影像学反应欠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3组,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腺外浸润、T分期、术后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复发风险分层、131I治疗剂量、ps-Tg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等特征的差异,对有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亚组分析。结果:3组患者在N分期(χ2=11.274,P=0.024)、ps-Tg(H=9.579,P=0.008)和TgAb(H=11.632,P=0.00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χ2=0.559,P=0.756)、年龄(F=0.408,P=0.666)、原发肿瘤大小(H=1.834,P=0.400)、腺外浸润(χ2=1.345,P=0.510)、T分期(χ2=4.494,P=0.610)、淋巴结转移率(H=3.358,P=0.187)、复发风险分层(χ2=3.008,P=0.556)和首次131I治疗剂量(H=1.335,P=0.513)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分期N0组14例,100.00%(14/14)达到ER,N1a组18例,其中77.78%(14/18)达ER,22.22%(4/18)达IDR,N1b组98例,63.26%(62/98)达ER,18.37%(18/98)达IDR,18.37%(18/98)达SIR。IDR组的中位ps-Tg水平为1.85 ng/mL显著高于ER组的1.09 ng/mL(t=2.976,P=0.003)和SIR组的0.39 ng/mL(t=2.468,P=0.014),而SIR组的中位TgAb水平为713.10 U/mL,显著高于ER组的40.42 U/mL(t=3.409,P=0.001)和IDR组的39.02 U/mL(t=2.381,P=0.017)。结论:对于ps-Tg阴性、首次131I治疗后扫描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N分期、ps-Tg及TgAb水平可作为预测其临床转归的敏感指标。术后分期为N1b、ps-Tg水平很低但TgAb水平明显升高者更易出现治疗反应欠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辅助131I对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8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疗前注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的46例患者为实验组,131I疗前停用甲状腺素药物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注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后第1天、第3天和第6天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第三天的浓度最高。131I疗前两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t=2.362,P=0.023)。对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患者,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rhTSH注射第3天浓度(1.5±1.2 vs. 0.7±1.4,P=0.034)。131I清甲3~8个月后全身显像结果显示,实验组34例(84%)患者无放射性物,对照组例40例(87%)患者无放射性物,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0.277,P=0.599)。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131I再次清甲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875)。结论 在短期内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和停用促甲状腺激素对于131I清甲治疗在甲状腺清除、生化缓解、短期复发等结局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介导131I清甲治疗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肺转移但 131 I 全身显像(whole body scan,WBS)阴性的患者是否可从经验性 131 I 治疗中获益仍存在争议。探究经验性131 I 治疗对PTC伴不摄碘性肺转移患者的必要性。方法:经筛选纳入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9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的45例PTC仅伴肺转移患者,比较清甲成功后再行清灶治疗后全身显像(post-treated whole body scan,RxWBS)提示肺转移灶未摄碘的“经验性 131 I治疗”前后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变化,以及同一例患者在经验性 131 I治疗和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两阶段血清Tg变化速度及影像学改变。据影像学改变,观察这部分患者在仅TSH抑制治疗时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45例PTC患者在经验性 131 I治疗后血清T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01)。经验性 131 I治疗和仅TSH抑制治疗两阶段患者的血清Tg变化速度(P=0.123)及影像学改变(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TSH抑制治疗时患者的中位PFS可达到54.4(46.5,66.2)个月。结论:经验性 131 I治疗对于PTC伴不摄碘性肺转移患者的疗效甚微,并可能适得其反,宜及时终止经验性 131 I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57例,分为对照组(n=30)和联合治疗组(n=27),对照组单纯使用131I治疗,联合治疗组行131I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每半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靶病灶(Target lesions,TL)的基线直径变化情况及靶病灶浓聚放射性灶计数/本底计数(Concentration range count/background count,C/B)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随访结束后联合治疗组Tg水平(36.34±19.72 μg/L)较对照组(122.18±22.98 μg/L)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治疗组TL的直径均值(3.55±0.39 mm)较对照组(14.01±1.44 mm)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个月后,联合治疗组DCR和ORR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C/B值(2.98±0.54)较对照组(25.45±3.00)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治疗组阿帕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6例,高血压4例,皮疹2例,未观察到与阿帕替尼相关的Ⅲ级以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的缩瘤效果,达到较高的生化缓解率,同时副作用轻微可控,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腺癌患者不同样本EGFR基因检测结果的异同,以更精准地反映患者体内EGFR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Ⅲ~Ⅳ期经病理确诊为肺腺癌患者175例,175例均有血浆样本,其中119例同时有活检组织样本,12例同时有胸水沉渣细胞样本。采用突变扩增系统(ARMS)-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收集到的活检组织样本、胸水沉渣细胞样本和血液样本进行EGFR基因检测,分析不同类型样本间结果的差异,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联合检测的EGFR基因突变总阳性率较单纯血液样本阳性率提高了8.6%,较单纯组织样本提高了3.1%。EGFR突变在不同的性别(χ2=3.451,P=0.045)、肿瘤直径(χ2=8.911,P=0.002)、T分期(χ2=17.567,P=0.000)、淋巴结转移(χ2=18.511,P=0.000)、转移站数(χ2=3.341,P=0.047)和远处转移(χ2=10.874,P=0.001)组间的差...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指南首次提出治疗反应评估体系(response-to-therapy assessment system,RTAS)。该研究根据此评估体系,探讨低剂量(1 110 MBq)131I在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清甲治疗后短期内不同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166例中低危DTC患者资料,男性50例,女性116例,平均年龄(39.61±10.23)岁。首次清甲剂量为1 110MBq,取得清甲前及清甲后6~12个月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及诊断性全身显像(diagnosticwhole body scan,Dx-WBS),根据结果分为最佳治疗反应(excellent response,ER)组与非最佳反应(non-excellent response,NER)组。采用两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组间临床病理资料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清甲疗效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最佳界值。结果:ER组127例,NER组39例,ER率为76.5%(127/166)。治疗后短期随访ER组清甲治疗前sTg(preablative sTg,ps-Tg)明显低于NER组[1.5(0.04-30.57)ng/mL vs 17.6(0.04-21.52)ng/mL;U=2 479,P<0.05],且性别、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及年龄稍小者更易出现NER。多因素分析显示,ps-Tg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性别、年龄及多灶性均为影响清甲疗效的相关因素(OR:0.361~2.875)。ROC曲线分析显示,ps-Tg最佳临界值为2.0 ng/mL。结论:ps-Tg水平较低、病灶较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男性、年龄较小及单灶患者清甲治疗后短期内更易达到ER;且以ps-Tg值2.0 ng/mL为最佳临界点,对预测治疗后短期临床转归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