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规范消化内镜消毒管理。方法:选取我市四家市县级医院进行了现场试验.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分组,对消化内镜相关样品HBsAg阳性率进行观察。结果:内镜钳道、附件HBsAg阳性率高于内镜表面;HBsAg阳性率随日诊疗病人数的增多而增加;随消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加强消化内镜钳道、附件的清洁消毒处理,减少日诊疗人数,保证消毒时间,可有效地提高内镜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2.
余义芬  晏中锦  卢丹萍 《重庆医学》2006,35(15):1400-1401
目的探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酸化水)消毒内镜及附件的应用价值。方法内镜使用后,分别采用自动清洗消毒法、水洗加酶洗加自动清洗消毒法、水洗加酶洗加2%碱性戊二醛消毒法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分时间段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自动清洗消毒法3min消毒合格率达100%,尤以加酶清洗效果更优;水洗加酶洗加2%碱性戊二醛消毒法7min消毒合格率达100%。结论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完全能够替代2%碱性戊二醛消毒法,且成本低廉,更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证实内窥镜清洗消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我们应用三槽式氧(酸)化电位水和三桶式2%戊二醛2种清洗消毒方法,将60例清洗消毒前后的管腔冲洗液送细菌培养。另将60例HBsAg和HBV DNA阳性患的血清注入内镜管腔后的内镜清洗消毒前后的冲洗液分送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2种消毒法对细菌、乙肝标志物HBsAg和HBV DNA的清除效果均好(P<0.01)。结论:尤以三槽式氧(酸)化电位水的清洗与消毒法似为更佳。  相似文献   

4.
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内镜治疗的不断开展,内镜及附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治检钳、注射针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需突破人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这些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氏菌及Hp的交叉感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内镜及附件的消毒十分重要。我院根据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设了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的设备亦分开。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毒时,除穿工作服,还戴渗透围裙、一次性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在诊疗、清洗消毒时,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管的内镜及所有附件进行灭菌处理。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接触的内镜.进行高水平消毒。内镜消毒灭菌后要定期做生物学监测。现重点介绍清洗、酶洗、消毒灭菌方法:内镜使用后,纱布擦拭外表面污物,反复送水、送气10s。  相似文献   

5.
李童  李忠万 《重庆医学》2012,41(27):2839-2840,2843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喉镜消毒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镜消毒质量。方法随机选取该院门诊进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的140例患者,将其使用的纤维鼻咽喉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条。对照组纤维鼻咽喉镜消毒流程采用常规方法处理;观察组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执行,采用患者的筛选、彻底有效的清洗方法、正确使用消毒灭菌剂及安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的消毒管理模式(消毒过程强化管理),观察两组纤维鼻咽喉镜消毒合格率、HBsAg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经强化管理后,纤维鼻咽喉镜消毒合格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还可显著地降低消毒后纤维鼻咽喉镜HBsAg阳性率。结论采用消毒过程强化管理,可有效地提高纤维鼻咽喉镜的消毒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临床上口腔齿科手机被乙型肝炎患者HBaAg污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并比较3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临床上污染后厦消毒后的齿科手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情况,比较蒸汽压力灭菌,2%戊二醛浸泡,2%碘酊75%乙醇抹洗3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己型肝炎患者使用齿科手机的HBsAg阳性率30.88%,蒸汽压力灭菌法,戊二醛浸泡法可破坏HBsAg抗原性。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sAg污染齿科手机严重;蒸汽压力灭菌是目前理想的消毒齿科手机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铁路地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的状况。方法:按照GB15982-1995、GB15981-1995、GB15980-1995和GB15979-1995的要求进行调查。结果:1997-2000年上海铁路地区医疗用品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2.59%、97.06%、99.00%和98.70%,环境物体表面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5.28%-100%,医疗用品HBsAg合格率均为100%,环境物体表面HBsAg合格率分别为93.10%、97.12%和100%,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空气细菌总数、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压力蒸汽灭菌器及福尔马林消毒箱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8.04%-100%、80.46%-90.91%、84.93%-100%、88.24%-100%和40.00%-80.77%。结论:上海铁路地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效果尚可,但需加强室内空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及福尔马林消毒箱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铁路地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的状况.方法按照GB15982-1995、GB15981-1995、GB15980-1995和GB15979-1995的要求进行调查.结果1997~2000年上海铁路地区医疗用品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2.59%、97.06%、99.11%和98.70%,环境物体表面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5.28%~100%,医疗用品HBsAg合格率均为100%,环境物体表面HBsAg合格率分别为93.10%、97.12%、100%和100%,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空气细菌总数、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压力蒸汽灭菌器及福尔马林消毒箱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8.04%~100%、80.46%~90.91%、84.93%~100%、88.24%~100%和40.00%~80.77%.结论上海铁路地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效果尚可,但需加强室内空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及福尔马林消毒箱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9.
内镜消毒剂有:洗必泰、84液、食具净333、酸化电位水、戊二醛等。为了预防或防止经内镜传播医源性感染,使内镜及附件达到有效的消毒目的。我院自1996年起应用了戊二醛浸泡法消毒内镜。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细菌培养,我们认为戊二醛是目前消毒内镜较理想的消毒剂。它既能有效地杀灭结核菌、芽胞菌,又能杀灭乙肝病毒,现将应用戊二醛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手机乙肝感染的调查及消毒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口腔科牙钻手机乙肝污染情况及评价不同消毒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使用中的门诊手机采用ELISA及PCR方法HBsAg及PCR方法检测手机污染情况。人工污染手机后,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评价对乙肝的消毒效果。结果 门诊手机的检出率分别为21.1%的HBsAg和28.7%的HBV—DNA。消毒效果以蒸汽高压灭菌。2%戊二醛及2.5%的稳定二氧化氯为最佳。结论 门诊手机存在乙肝污染。稳定性二氧化氯浸入是高效消毒剂可替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ntercept生物膜特效清洗剂与普通酶洗液在内镜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诊疗后污染的电子内镜80例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Intercept生物膜特效清洗剂对内镜进行清洗,对照组采用普通酶洗液对内镜进行清洗,比较2组喷嘴堵塞、清洗消毒效果以及清洗合格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喷嘴堵塞评分和生物学采样平均菌落计数分别为(0.25±0.07)分、(2.13±0.65)cfu/cm 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洗合格率为10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酶洗液比较,Intercept生物膜特效清洗剂在内镜消毒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清洗效果,可明显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呼吸机管道的消毒效果.方法连续使用7d的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共40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经济程序(方法一)和严格程序(方法二)消毒.消毒前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及细菌菌落计数.结果消毒前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100.00%,呼吸机管道细菌菌落数为(37500~75000)CFU/cm2,湿化器湿化水中细菌菌落数为20万~140万CFU/ml;消毒后方法一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5.00%,细菌杀灭率接近100.00%;方法二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零,细菌杀灭率为100.00%.两组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污染严重,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严格程序的消毒效果优于经济程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空气消毒净化器与紫外线灯照射用于供应室无菌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用空气消毒净化器和紫外线灯对供应室无菌室空气进行消毒,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暴露法于消毒前、后及无菌间使用后30 分钟、60 分钟、90 分钟作空气中细菌的杀菌率监测,根据消亡率判定消毒效果.结果:紫外线照射和空气净化消毒器消毒30 分钟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迅速下降,杀菌率分别为90.64%和94.28%.结论:使用空气净化器消毒优于紫外线消毒,即使是在动态情况下也未超过国家标准,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镜污染乙肝病毒(HBV)的清除破坏效果,确定被污染胃镜最佳消毒时限.方法 对血清HBsAg阳性的胃镜受检者用后的胃镜,进行消毒前,2%中性戊二醛消毒后1 min 、3min、5min分别在胃镜插入部前端6cm、活检帽、吸引孔道采样,用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其HBsAg,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100例血清HBsAg阳性患者污染的胃镜消毒前HBsAg阳性检出率为了36%,HBV-DNA检出率为25%,消毒5min后HBsAg和HBV-DNA均阴性.结论 乙肝病毒污染的胃镜经手工全管道清洗、鲁沃夫内镜专用酶浸泡5min、2%中性戊二醛机器灌流消毒5min可有效去除胃镜上污染的HBV.  相似文献   

15.
SF消毒巾对实验载体及旅客手消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防肝炎和肠道传染病而研究SF消毒纸巾的消毒效果。采用HBsAg酶标法,放免法,大肠 力及自然杂菌培养法检测SF纸巾对污染HBsAg或细菌的实验载体表面及旅客手的消毒,灭菌率。  相似文献   

16.
三种空气消毒方法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理想的空气消毒方法及不同消毒方法对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以微生物检验科无菌室中自然菌作为观察对象,用平板自然沉降法于消毒前及消毒后不同时段采样检测菌数并作细菌鉴定,用来比较紫外线、过氧乙酸和空气消毒洁净器对细菌室空气自然菌的杀菌效果。结果:三种消毒方法均能使空气细菌明显下降;过氧乙酸和空气洁净器消毒效果显著;空气洁净器能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持续消毒杀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对三种消毒方法均敏感。结论:空气洁净器是较好的空气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影响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灭菌效果因素 操作不规范,未达到彻底清洗消毒的目的:①内镜室护士未经专业培训,致操作不规范、清洗不彻底,残留有机物”。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②护士的责任心不够强,未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如内镜的吸引按钮及周围,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管道,活检钳的钳子杯刷洗不彻底、未行超声清洗。③内镜及附件的数量与医院规模和就诊病人数不相适宜,不能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要求。④未按要求对病人进行分诊。⑤内镜用后未及时清洗,因内镜上附着的污物形成凝块后不易清洗彻底而影响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宣武区医院内镜的消毒及管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加强管辖区内内镜消毒工作的管理水平,预防控制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引起的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方法:依据卫生部在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宣武区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6家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状况进行监测和调查。结果消毒后使用前胃肠镜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0,00%,放置1周未重新消毒的细菌总数严重超标,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率100%,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合格率87、50%。结论: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还应加强,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大监督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9.
医疗器械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解我市医疗器械消毒质量情况,我们于1997年6~10月对本市33家医疗机构(4个市级医院、6个中心卫生院和23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医疗器械消毒质量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对接受监测的单位均预先通知,监测的医疗器械均为消毒或灭菌后的有效期内。 对接触粘膜或进入组织的医疗器械表面用联苯胺法检测残留血(隐血试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计算残留血和HBsAg阳性率。 对接触皮肤或粘膜的医疗器械表面进行细菌总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MUNELLV80消毒剂与戊二醛对内镜消毒效果及人体危害性。方法:随机抽取200条内镜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条,两组内镜均执行初洗、酶洗、次洗、消毒、终洗、干燥5个步骤。对照组内镜消毒采用戊二醛,观察组内镜消毒采用IMUNELLV80消毒剂,对比两组内镜消毒效果、消毒费用及消毒人员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内镜消毒合格率100%,对照组为98%;观察组内镜平均消毒费用(7.4±1.1)元,对照组为(6.3±0.9)元,两组进行对比,t=7.087,P〈0.01;对照组消毒人员不良反应18例(52.9%),观察组为7例(20.6%),x2=6.326,P=O.01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4例(5.ooA),对照组患者为13例(16.3%),x2=4.212,P=O.040。结论:IMUNELLV80消毒剂对内镜消毒具有效果可靠,过程安全,对消毒人员、患者、环境的危害低,虽然内镜消毒平均价格高于戊二醛,但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