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微生态学方法相结合来解决乳糖吸收不良及乳糖不耐受,建立此Coca-2体外细胞模型用以检测基因工程乳酸菌对乳糖细胞毒性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形态学及细胞增殖活性评价此细胞模型的质量。结果:牛乳中乳糖浓度(4.8g/100ml)及人乳中乳糖浓度(7.2g/100ml)均能引起Caeo-2细胞出现细胞毒性。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乳糖肠细胞毒性模型的建立为基因工程乳酸菌用于治疗乳糖吸收不良及乳糖不耐受效果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3.
牛奶不耐受的膳食改善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膳食改善牛奶不耐受的措施。方法采用氢呼气试验从38名受试者中筛选出8名有水样状腹泻的乳糖不耐受者,参加用正交实验设计的不同食物与25g奶粉搭配的饮奶试验;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健康大学生100名参加以不同方式摄入25g奶粉的饮奶试验,观察饮奶试验后出现的不耐受症状。结果受试者饮牛奶,同时摄入鸡蛋、馒头、锅魁、面包后氢呼气浓度比单独饮用牛奶均有降低(均小于1.786mg/m^3);正交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均表明:鸡蛋与牛奶混食者粪便乳糖和症状评分比馒头与牛奶混食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麦面包与牛奶混食者症状评分最高;不同饮奶方式引起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不同,早餐空腹饮牛奶者不耐受发生率27.6%(27/98),午餐或晚餐饮牛奶者13.7%(13/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物种类和不同饮奶方式对牛奶不耐受症状有明显影响,建议不要空腹饮奶,而在正餐饮牛奶,并注意与高蛋白膳食、固体食物搭配,不要与含膳食纤维高的食品(如全麦面包)一起食用。  相似文献   

4.
188名0~6岁汉族健康儿童在服用18/kg乳糖后,采用氢呼吸试验方法,测定乳糖吸收情况。结果表明4~5岁之间乳糖吸收不良的检出率增加最为显著(P<0.01)。而其他各年龄组间虽有差异,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5岁是乳糖吸收不良检出率变化最明显的年龄段。2岁以下儿童,乳糖吸收不良的检出率很低,反映这个时期绝大多数的小儿有足够的乳糖酶消化乳糖。3~5岁是一个重要的变化时期,乳糖吸收不良的发生人数从20%增加到7.0%,说明肠道内乳糖酶逐渐减少。到6岁时检出率接近成人水平,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5.
乳糖不耐受小学生饮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解决我国乳糖不耐受儿童的饮奶问题。方法在北京市郊募集10-11岁小学生106名,经筛查后选择乳糖不耐受小学生68例,采用交叉实验设计,应用呼气氢法研究了乳糖不耐受小学生饮用乳糖酶发酵型低乳糖牛奶、调配型低乳糖牛奶、酸牛奶后以及在随餐饮用普通牛奶时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经症状调查和口服25g乳糖后3h呼气氢的检查结果,儿童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80.2%;饮用250ml普通牛奶、经乳糖酶发酵型低乳糖牛奶、调配型低乳糖牛奶、酸牛奶及随餐饮奶250ml后,儿童的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21.1%(12/57)、0.0%(0/25)、6.1%(2/33)、8.6%(3/35)和13.6%(3/22)。结论饮用低乳糖牛奶和酸牛奶可有效降低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用氢呼气试验对健康成人乳糖吸收不良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氢呼气试验对健康成人的乳糖吸收不良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健康成人的乳糖吸收不良率(摄入25g乳糖)高达92%,中年人(30~50岁)的饮奶率和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青年人(18~22岁)(P<0.05)。摄入12g乳糖与摄入25g乳糖相比,其乳糖吸收不良率,症状发生率,乳糖不耐受率均显著降低(P<0.05)。多数健康成人(74%)能够耐受12g乳糖,揭示乳糖酶缺乏者仍然可以一次摄入250ml牛奶(相当于12g乳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初期空腹血糖(FPG)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单胎非孕前糖尿病孕妇277例,在妊娠初期(<19周)检测FPG、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在妊娠24 ~ 36周行100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OGTT结果进行分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2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23例,OGTT1 h高血糖(HG-1)组26例,正常组204例.结果 GDM组和HG-1组FPG、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4.58±0.36)、(4.58±0.38) mmol/L比(4.20±0.33) mmol/L,(9.4±1.1)、(9.3±2.1)U/L比(7.0±2.1) U/L,2.0±0.4、2.0±0.3比1.3±0.4,P<0.05],但GIGT组仅FPG[(4.45±0.36) mmol/L]高于正常组(P<0.05).控制年龄、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家族史、体育活动等因素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对危险度与妊娠初期FPG、空腹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有关(P<0.05).结论 妊娠初期FPG、空腹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对糖代谢异常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宇德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399-1400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的关系及去乳糖饮食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醋酸铅法检测粪便乳糖的含量;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分组治疗婴幼儿腹泻,观察疗效。结果婴幼儿腹泻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1.6%。其中〈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71.4%;〉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41.7%,二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VAg(+)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62.7%。RV(-)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59.1%,二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去乳糖饮食疗效明显高于常规西药治疗;对轮状病毒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去乳糖饮食疗效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结论婴幼儿腹泻中乳糖不耐受发生率比较高,以〈1岁婴儿为多见;对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给予去乳糖饮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广东青少年乳糖酶缺乏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广东省青少年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状况。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乳糖进行氢呼气试验。按广东省地理分布,选择广州,珠海,佛山,韶关等4个城市的7-18岁健康中小学生1100名,摄入25g乳糖后氢呼气试验阳性(乳糖酶缺乏)的811人中,随机选取乳糖酶缺乏的青少年进行牛奶氢呼气试验。结果 随着乳糖摄入量的减少(25g,12.5g,6.25g),乳糖酶缺乏的检出率均大幅度下降,分别为73.7%,19.7%,7.2%,乳糖不耐受的检出率亦有随着乳糖摄入量的减少而降低的趋势,检出率分别为32.9%,4.3%,2.1%。结论 广东省青少年乳糖耐受量为6.2g,每次饮用奶125ml,92.8%的饮用可以消化吸收,不致于出现不耐受症状。  相似文献   

10.
大肠菌群发酵法与快速荧光法对3类食品的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晓  张韶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979-980,983
目的:采用快速荧光法与乳糖发酵法对各类食品进行检测比较。方法:通过用两种方法(发酵法和快速荧光法)对21份冷饮、21份卤菜(熟食)、13份其它食品(共计55份)的检测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熟食,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而对冷饮(P>0.5)和其他食品(P>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糖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准确,快速荧光法简便,快速,适宜大批量样品大肠杆菌群检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归纳乳糖不耐受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回顾乳糖不耐受的流行现状、发病机制以及乳糖酶缺乏的基因多态性、诊断方法和治疗等,总结出目前我国乳糖不耐受研究尚缺乏大范围流行病学调查证据,人群相关突变基因尚不明确,且缺乏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应深入进行乳糖不耐受的早期预防和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我院体检的2962例健康体检者14种食物不耐受敏感度的现状。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食物不耐受成年体检者的2962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用t检验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在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为0.4%(蘑菇)~38.0%(鸡蛋)。鸡蛋、螃蟹、虾、牛奶、鳕鱼不耐受阳性率高(鸡蛋32.5%、螃蟹26.0%、虾19.8%、牛奶13.8%、鳕鱼12.0%)。小麦、猪肉、蘑菇的不耐受阳性率低(小麦0.8%、猪肉0.4%、蘑菇1.4%)。女性不耐受阳性率高于男性(女性9.4〉男性8.2)。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造成不同食物的不耐受差异与4种因素有关:性别因素、年龄因素、食物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应通过健康管理加强对普通人群的食物不耐受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maturation and quantity and different source of dietary protein on the evolution of intestinal lactase activity (LA) was studied in rats. The diets used were casein (12 and 20% protein) and rice and beans (12% protein) completed with vitamins, minerals, oil and starch (up to 100%) with or without lactose.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e offspring of rats fed these diets were studied at birth, at weaning and at 51 days of age.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the offspring were fed the same diets with or without lactose in different sequences. The parameters studied were small intestine LA and total LA in the intestinal homogenate. The data indicate that when lactose was present in the diet, the older rats exhibited low lactase specific activity but higher total LA than at birth.  相似文献   

14.
15.
青少年摄入不同剂量乳糖与氢呼气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广东青少年摄入不同剂量乳糖与氢呼气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乳糖进行氢呼气试验。选择广州、珠海、佛山、韶关 4个城市 7~ 1 8岁健康的中小学生 92 6名 ,摄入2 5 0 0g纯乳糖进行氢呼气试验 ,对检出为乳糖酶缺乏者 ,先后服用含乳糖 1 2 5 0、6 2 5g的奶粉 ,进行牛奶氢呼气试验。结果 广东省中小学生乳糖酶缺乏率为 73 7%。乳糖酶缺乏者出现最大呼氢峰值的年龄是 1 3岁 ,其中乳糖不耐受者出现最大呼氢峰值的年龄是 1 2岁。摄入乳糖 2 5 0 0、1 2 5 0、6 2 5g的呼氢峰值分别是 6 2 1 1、4 0 89、37 92mol/L ,差异有显著性 (U1 =1 6 76 3 5 0 ,U2 =5 739 0 0 ,P <0 0 1 )。摄入 2 5 0 0g乳糖受试组乳糖不耐受的呼氢峰值明显高于乳糖吸收不良者 (U =2 31 1 4 0 0 ,P<0 0 5 )。摄入 2 5 0 0、1 2 5 0、6 2 5g乳糖出现最大呼氢峰值时间分别是在摄入后 1、2、3h ,最高的乳糖酶缺乏检出率分别是在摄入后 2、2、3h。结论 氢呼气试验的呼氢峰值随乳糖摄入量的减少而降低 ,乳糖酶缺乏发生时间有随乳糖摄入量的减少而推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中医穴位敷贴治疗儿童百日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百日咳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乳糖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乳糖红霉素+自制中医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WBC、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制中医穴位敷贴治疗儿童百日咳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轮状病毒肠炎与其他腹泻病的乳糖不耐受发生率的比较;婴幼儿腹泻去乳糖饮食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尿半乳糖测定法判断有无乳糖酶缺乏。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粪便轮状病毒抗原(RV-Ag),判断患儿有无感染轮状病毒。分组观察婴幼儿腹泻去乳糖饮食的疗效。结果: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2.24%。其中≤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7.56%,>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Ag(+)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58.21%,RV-Ag(-)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4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去乳糖饮食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婴幼儿腹泻时乳糖不耐受发生率高达62.24%,随年龄增加而显著降低;②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高于其他腹泻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婴幼儿腹泻时继发乳糖不耐受可加重腹泻症状,是使腹泻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去乳糖饮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林琼  王叶红  徐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100-4101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腹泻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尿半乳糖测定试剂盒对600例儿童进行乳糖不耐受检测。结果:腹泻小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与健康小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在腹泻儿童中,0~1岁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均高于1~3、4~6及7~12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泻小儿易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特别是腹泻婴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果维康Vc含片中果糖、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Shodex AsahipakNH2P-50 4E,流动相:乙腈 水(82 18),流速:1.0 ml/min,检测器:Alltech ELSD-2000,漂移管温度:80℃。结果:果糖、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在1.0~6.0μg范围内呈线性(r>0.9982),回收率分别为:98.91%、98.03%、99.12%、98.17%、98.33%。结论:方法专属性强,简单可靠,可用于检测果维康Vc含片中五种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乔蓉  黄承钰  曾果  阴文娅  金珏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92-1793,1796
目的:为了解祖、父母、孙3代人饮奶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成都市3个幼儿园随机抽取的200名3~6岁儿童及其父母、祖父母616名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饮奶频率、时间、每次饮奶量等,得出每份儿童和成人间卷的饮奶量(Accumulative Cow’s Milk Intake,AWI)。结果:(1)儿童饮奶率为100%,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欢喝(占56.28%);成人饮奶率为78.01%,最主要的原因是有营养(占92.27%);(2)儿童AMI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P均〈0.000);(3)儿童CMI与其母亲的AMI呈正相关(P〈0.05);未发现儿童AMI与其父亲、祖父母的AMI有相关性;成人AMI与其文化程度有一定关系,高中、大学学历的人AMI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P〈0.01);(4)饮酸奶的儿童和成人饮奶量都明显少于鲜牛奶的人。结论:饮奶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儿童饮奶受母亲的影响较大。应大力提倡饮用酸奶,加强酸奶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