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多环芳烃(PAH)是污染环境的一大类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分布于环境之中。如废气,废水,香烟烟雾,飘尘,饮水,食物和土壤等环境样品中均检出了多环芳烃。已证明很多多环芳烃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其中苯并[a]芘是衡量环境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际上,样品中多环芳烃是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的,其组成主要取决于样品的来源。这类混合物中一般含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浓度范围差别很大的组分。这类化合物的定性和定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空气污染物,可以在大气、土壤、水体、食物等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被检测到,已有多种多环芳烃被证实有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的"三畸"性.现有研究表明,多环芳烃可以通过胎盘,对妊娠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进而导致不良出生结局甚至对子代健康带来长远的损害[1~3].本文对多芳烃暴暴露对子代健康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作者曾证实,浓度很低的多环芳烃在光作用下具有特殊光毒性,并认为多环芳烃的光毒性与致癌性直接相关。作者试用梨形四膜虫种(Tetrahymena pyriformis)的纤毛虫作纤毛虫光试验,使致癌多环芳烃及共转化产物的光毒性标准化,并借以建立多环芳烃致癌性的微生物学快速测定法。作者运用纤毛虫光试验法测试了具有不同致癌性的6种多环芳烃[苯并(a)芘、苯并(b)萤蒽、茚并(1,2.3-cd)芘、苯并(a)蒽、萤蒽和环戊烯并(cd)芘],这些多环芳烃的光毒性和致癌性之间有明显的平行关系。另外还利用该法研究了苯并(a)芘受紫外线照射  相似文献   

4.
多环芳烃的生物接触标志物与其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 (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 ,PAH)是指分子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石油、木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的不完全燃烧或热裂解。工业锅炉、家用炉灶、以及机动车等排放的废气 ,炼油厂、煤焦油加工厂、铝制品厂等排放出的废气和废水中都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 ,它们还存在于熏制的食物和香烟烟雾中。多环芳烃中有相当一部分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其中 ,苯并芘(BaP)最为典型 ,有很强的致癌性。目前 ,对PAH的研究集中在致癌作用上。多环芳烃可经呼吸道…  相似文献   

5.
环境中苯并(a)芘主要来自石油、化学、染料、橡胶、冶炼的工业过程以及石油、煤炭的燃烧。苯并(a)芘是多环芳烃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国际饮用水标准(1971)认为饮用水中致癌性多环芳烃的总量不应超过0.2μg/l,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1982)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资料已经证实,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和人类肺癌有关。但是,这些致癌性多环芳烃进入人体后,并不都是直接发挥作用的,而是在体内一系列酶的作用下,代谢成终致癌物与生物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从而干扰细胞的正常机能,引起恶性肿瘤。多环芳烃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通常所说的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和二相反应(结合反应),涉及多种酶,即可将多环芳烃转变成终致癌物,又可使其成为水溶性很强的产物排到体外。因此,各条代谢途径的平衡影响了多环芳烃中间产物的结构和含量,众多代谢酶的活性直接控制了终致癌物在靶点的浓度,从而影响了多环芳烃和生物大分  相似文献   

7.
焦炉工职业性多环芳烃暴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焦炉工职业性多环芳烃暴露特征。方法 个体采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作业环境中多环芳烃含量,以分析焦炉工职业暴露特征,并引入毒性当量因子概念,评价焦炉工职业性多环芳烃暴露的致癌潜能。结果 焦化厂炉顶工多环芳烃职业暴露水平明显高于炉侧工和炉底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炉工多环芳烃职业暴露中非致癌性物质所占比例>70%,致癌性物质中苯并(a)芘(B[a]Py)占总B[a]Py等当量浓度的65.5%-72.4%;多环芳烃职业暴露总量和B[a]Py及芘含量呈正相关(r2分别为0.84和0.94,P<0.05)。结论 焦炉工职业性多环芳烃暴露水平较高且具有一定的致癌潜能,致癌性物质以B[a]Py为主。  相似文献   

8.
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峰光  王朝霞  宫春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4,(11):1993-1995,1998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指2个或2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人类对PAHs暴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饮食,而植物油是饮食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本文对食用植物油中PAHs的来源和控制脱除方法进行了阐述。来源主要包括环境中多环芳烃的迁移;油料中灰尘、杂质的影响;加工时发生热解或热聚反应所致;加工时受机油、食品包装材料和溶剂等污染等。控制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精炼、活性炭处理、萃取法、氧化技术等,并就食用植物油中PAHs生产控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 多环芳烃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大气、水、土壤和植物中,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与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对哺乳类动物代谢的研究证明,哺乳动物的肝和肺是代谢外源性化学物质的重要器官,这种代谢经体内混合功能氧化酶(MFO)作用,将外源性化学物质一方面灭活,另一方面又代谢激活生成环氧化物或终末致癌物质。由呼吸道进入体内的多环芳烃化合物首先与肺上皮细胞直接接触,在混合功能氧化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并能通过呼吸、饮食、饮水、皮肤接触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关于多环芳烃的毒性研究已经涉及遗传毒性、肝脏毒性、生长发育毒性及致癌性等方面,该文综述了其遗传毒性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DNA损伤、染色体损伤以及遗传易感性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太原市新生儿多环芳烃暴露水平,探讨其与代谢酶CYP1A1、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及微核形成的关系。方法于2006年12月—2007年2月,在太原市某综合性医院随机调查了新生儿130名,采集脐带血,测定了血清多环芳烃水平,并进行CYP1A1MspI、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进行了脐带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上述新生儿母亲产前尿样中1-羟基芘(1-OH-Py)的含量;使用调查问卷收集母亲基本信息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探讨多环芳烃暴露水平的差异对微核率的影响及其基因多态性在多环芳烃暴露和效应中所起的作用。结果87.6%的产妇尿样1-OH-Py含量高于一般居民水平,新生儿血清中可检出多种致癌性多环芳烃;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1.26‰,尚处于正常成人范围;GSTM1和CYP1A1 MspI多态性位点与新生儿脐血清芘水平有关,具有GSTM1正常型以及具有CYP1A1 MspI限制性酶切位点的新生儿血清芘水平较高。不同基因型下脐带血微核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中的太原市母婴体内均有一定的多环芳烃存在,说明胎儿在宫内已经暴露于此类致癌性环境污染物;GSTM1、CYP1A1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在芘的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指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化合物,如萘、蒽等。多环芳烃是最早发现且数量最多的致癌物,目前已经发现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已超过400种。由于其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而被列入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受到国际上科学界的广泛关注。1976年美国环保局提出的129种“优先污染物”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有16种。  相似文献   

13.
大气飘尘中含有十多种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3.4-苯并芘(Bap)含量高、致癌性强。作者为建立能在短时间内测定多个飘尘样品中Bap的简易测定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分析方法中提取、分离、定性、定量各基本操作,将过去需用数十ml或者更多的有机溶剂的超声提取法,改良为仅用数ml溶剂,而且  相似文献   

14.
多环芳烃具有疏水性、生物难降解性和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物。本文就国内外食品中多环芳烃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对其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毒理学特征、分析方法、风险评估、膳食暴露及其控制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油页岩废渣的致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茂名油页岩废渣的致癌性,利用昆明种小鼠进行了慢性毒性实验。油页岩废渣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结果表明,油页岩废渣中多环芳烃含量很低,油页岩废渣提取液能诱发动物肿瘤,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6.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城市地区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到环境中的复杂混合物含有多种化合物,其中有3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常在污染的环境中检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硝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CDDs)、多氯联苯蒽类化合物(PCDFs)”。环境中常见的PAHs在近年的空气污染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因为有些PAHs具有高度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如研究得比较广泛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内燃机废气含有一些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多环芳烃类等化合物,所以内燃机废气的危害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注意。特别是其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已被国际公认为对人的致癌物。但内燃机废气的致癌性问题至今未能确定,国外在矿业、铁路、卡车司机和汽车修理等行业中进行过流行病学研究,但结果不甚一致,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近年随着化石燃料的加剧使用等,多环芳烃(PAHs)成为常见的环境污染物。胎儿对外界毒物较为敏感,妊娠期多环芳烃暴露可能对子代胎儿期及出生后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本综述从多环芳烃的暴露情况、妊娠期多环芳烃暴露对子代出生结局的影响、妊娠期多环芳烃暴露对子代出生后体格生长的影响、多环芳烃相关作用机制四个方面展开叙述,为后续开展相关队列研究及制订保护性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中苯并[a]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苯并[a]芘[Benzo(a)pyren,B(a)P]属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行业(冶金焦化、石油沥青等)作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是一种公认的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的有机物〔1,2〕。为了正确评价其污染情况,国家已制订空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3〕,并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方法样品预处理复  相似文献   

20.
多环芳烃(PAHs)是广泛分布于环境及职业场所的致癌性化合物,PAHs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准确反映人体对PAHs的内暴露情况,PAHs在代谢物中主要以OH-PAHs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存在,本文对尿中OH-PAHs的不同前处理过程与分析方法分别进行了比较与阐述。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