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本文基于针灸标准化的各项因素对古今针灸领域所涉及到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探讨,全面分析了古代与现代针灸意外发生的趋势,阐述了针灸安全性发展史。并对现有的影响针灸安全性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展望。[方法]本文根据针灸标准化的基线,采用古籍研究与比较研究的方法,整理古籍以及现代文献中造成针灸危险临床经验的总结以及相关案例的记载,分门别类讨论造成针灸的危险状况的因素,加深对针灸的安全性的历史进展与现状的了解,以更加出色的规避危险。[结果]古今在腧穴的标准定位、针灸器械及针灸操作规范等标准化方面的差异影响着针灸安全性的发展。[结论] 回望古代,守望现代,展望未来,遵循既定的针灸标准,促进针灸标准化的建设,提升治疗有效性,推进器械操作创新,确保针灸安全性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灸目前已经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但是关于针灸有效性、安全性、高质量等方面证据不足,仍然是制约针灸发展的关键问题。结合针灸学科特色,采用注册登记研究方法,面向国际,基于真实世界收集临床数据,纳入具有临床意义的结局指标,能够挖掘真实世界针灸疗效和安全性,为验证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和补充。本文总结了基于真实世界进行国际性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的关键技术,以期指导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的设计、实施与评估。  相似文献   

3.
针灸研究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繁荣  唐勇 《中国针灸》2010,30(5):353-357
分析目前的针灸研究现状及学科特色,提出针灸研究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一是坚持中医理论的指导,重视从整体、功能切入进行研究;二是坚持基础与临床紧密衔接,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目的;三是重视古代文化对针灸的影响,发挥针灸学科的原创优势。今后的针灸研究应结合各自的研究目标,多学科参与,开展针灸学理、法、方、穴、术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定性研究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临床定性研究已经成为国外医学定性研究的关注点之一,迄今已有近百篇学术研究发表,内容涉及针灸疗效评价、患者对针灸治疗的感受及期望、针灸师对针灸本身的理解和经验等针灸临床中的各个关键方面。当前,对针灸整体性治疗模式和对针灸疗效评价的定性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外研究的焦点。相比之下,国内尚无相关文章发表。本文介绍国外针灸定性研究的发展概况、当前针灸定性研究领域的焦点和主要发展方向,分析在国内开展针灸定性研究的特点,对其在国内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灸临床研究规范(续1)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巍  庄鼎  刘炜宏 《中国针灸》1998,18(9):574-575
4.3 针灸的性质特点针灸是在东方哲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医的一个分支,这种哲学主张用整体的方法来调整身体的平衡。当然针灸存在着不同的学派,各自有自己的理论原则。在有关针灸的任何研究中,都必须优先考虑尊重这些理论原则。研究的针灸学派不同,这些原则也可能随之而有所不同。为达到这一目的,当策划、准备、实施研究项目时,研究人员应当充分地表达出针灸的传统知识与经验。一个好的针灸临床研究项目应当在理解并结合传统与现代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实施完成,传统与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都可以使用。4.4 临床研究(1)目的针灸可以用作:1一种治…  相似文献   

6.
肥胖症作为现代时髦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有损于女性的形体美。文献报道针灸通过调理脾胃和调节内分泌功能治疗肥胖症,具有价廉、效佳、安全性高等特点,已成为肥胖症治疗的首选方法。笔者通过对针灸治疗肥胖症的文献检索,对比研究中西医治疗肥胖症的疗效与方法,以期形成初步的综合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针灸的安全性自古以来颇受争议,2019年9月20日英国妇产科杂志(BJOG)发表的“妊娠期针灸的安全性: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一文的研究结论为针灸是一种无不良反应的安全治疗方法。该研究是第一个国家型的大型队列研究,其结论将令国际医学界对孕期针灸更多一分信任。作者主要结合针灸相关理论和妊娠期安全性相关标准并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就结局指标、暴露因素以及“妊娠禁穴”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妊娠期针灸的安全性研究提供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针灸文献研究是中医针灸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具有特异性和先进性。作者从针灸文献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三方面进行探讨及思考,认为针灸文献研究的目的是传承、发展、传播针灸学术,针灸文献研究的方法有保存性、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作者亦对针灸文献研究提出了建议。认为针灸文献研究应当有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其关键是要扬弃和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冲破单一局面,有效地进行古今针灸文献研究,并实现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一体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收集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进行质量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4.2.8.结果: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1 07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与常规药物治疗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RR(固定效应模型)=1.86,95%CI(1.51,2.29),Z=5.82,P<0.000 01];针灸治疗与常规药物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RR(固定效应模型)=1.58,95%CI(1.32,1.89),Z=4.94,P<0.000 01].结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对照常规药物可能有一定优势.但因纳入部分文献质量较低,结论尚不确定,尚需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优势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近年来,SCI源刊发表的影响影子5分及其以上的针灸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特征分析,了解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水平,为针灸临床科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检索Pubmed源数据库(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20日)中符合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疗法的临床研究,回顾分析2010年以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的影响因子大于5分的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并对上述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33篇,分别发表在16个综合性及专业性期刊上刊登;发表研究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英国;肿瘤、疼痛是研究关注最多的疾病;单纯针刺是报道最多的干预方式,而对照设置中假针刺组的设置占比最大。结论:从现有文献来看,针灸在科学研究中的研究病种在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从传统痛症为主向临床多学科拓展,而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是目前针灸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失眠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剧烈,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药治疗失眠近期疗效较好,但此类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不宜长期服用。针灸疗法为祖国医学瑰宝,具有安全、有效、绿色、经济和可长期应用等优势。综合近年来针灸疗法的临床运用,发现包括头针、体针、电针、腹针、针灸及药物结合等多种疗法均有良好的疗效,并指出针灸治疗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常见于中老年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检索并归纳近5年国内关于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文献。发现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改善震颤症状,缓解肌强直、运动障碍症状的作用,还可减轻帕金森病并发症,延长西药作用时间,安全无副作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颈肩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以局部选穴、远部选穴及直接针刺激痛点为主,辨证选穴应用不多,可能与MPS辨证分型尚不完备有关,因而针刺补泻亦无统一标准。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色针法有:"金钩钓鱼"针法,"董氏奇穴"针刺法,滞针法,阻力针法,排针刺法,管氏特殊针刺法等。亦有根据针刺时间治疗的方法有:根据就诊时间采用灵龟八法开穴,子午流注择时取穴。大多针刺后采用平补平泻法,个别穴位在针刺时会强调补泻,一些特殊针法操作时会有特殊补泻要求。笔者认为,应针对患者的年龄、体质等进行辨证选穴,并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此外,针刺后留针是针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不可小觑,针刺后留针时间从不留针到留针2 min、15 min、20 min、30 min、40 min等不尽相同。对于针刺激痛点后是否留针、留针多久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针灸教学质量,培养优秀针灸人才,成为国内各高等中医药大学关注的焦点。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从医50余年,其视野独特、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临床教学中成果卓著,培养大批卓有成就的针灸专业人才。笔者从科学教育理念与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与基地建设;注重临床技能培养及应用;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国外交流合作方面探讨石院士中医教育学理念,将对发展当代中医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循证针灸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繁荣  吴曦  李瑛 《天津中医药》2006,23(6):441-444
针灸学属于传统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是新兴的医学方法学,是经验医学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从事针灸学研究的工作者已开始吸收和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和原理,用于指导针灸临床研究与医疗实践,现在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针灸临床工作者采用和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从目前Cochrane图书馆发表的与针灸有关的系统评价来看,以往认为有效的针灸疗法却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有效,这与目前国内随机对照试验(RCT)质量不高直接有关。今后,发展并形成针灸临床研究专业化队伍和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针灸临床研究和评价的水平。同时,发展中国循证针灸学,应结合中国针灸学的自身特点,如重视古籍中的原始研究证据,开展高质量的单个随机对照试验,重视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20例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表、EDSS、MRI、复发次数等,以判定疗效。结果: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MS总有效率为80%,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肢体乏力、麻木、疼痛、头晕、头痛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残障得到减轻,日常运动、情绪、精神、睡眠、精力、工作影响等6个方面的积分(P<0.05)明显提高。结论: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MS在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症状、减轻残障,以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PD)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式,现多以左旋多巴替代疗法作为主要疗法,但存在长期使用会出现疗效降低和产生不良反应等缺点。目前,针刺治疗PD已取得一定进展,通过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对近10年针刺治疗PD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归纳,阐述各种疗法的应用及疗效,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为今后的科研及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刺镇痛作为针灸临床应用的精华一直备受关注,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研究层次也从临床实验观察深入到分子研究水平.重新评价针刺镇痛效果,从现代分子生物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全息、心理学、边缘频谱分析等多学科和中医传统理论角度探讨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趋势,明确研究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针刺镇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即人们通常说的老年性痴呆,其在临床上可出现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表现。目前,从中医学方面探寻有效的防治AD的方法已成为国内研究的主要趋势,其中针刺治疗又以其经济安全而疗效显著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多数医家认为,治疗AD当以补肾填精、养髓充脑为基本原则,故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益肾调督”法针刺治疗AD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探讨其治疗AD的作用机制,为今后针刺治疗AD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针灸医疗行为特点及对针灸医疗态度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并在合理行为理论基础上结合团队焦点访谈法收集数据.结果:老年人会根据自身经验初步判断所患疾病是否适合针灸治疗及针灸治疗带来的疼痛等不适是否可以接受;同时鉴于中华文化“亲情关系”影响,老年人会在一定程度上遵从管床医生或亲人的建议决定是否接受针灸医疗.结论:老年人针灸医疗行为及态度影响是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因素交叉影响结果,所以未来一方面应加大针灸在老年疾病中可能的临床优势病症研究及针对老年人的针灸操作手段研发,另一方面应加强针灸正面宣传,推广研究成果,从而推动针灸医疗在老年医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