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经我院骨伤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一盘珠汤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肿痛青紫的效果卓著。为了探讨其治疗机理,我们从1986年迄今观察了55例下肢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肢体血流图变化,试图阐明软组织损伤与局部血液循环的关系,一盘珠汤对损伤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受检对象: 本组均在伤后48小时以内,局部肿痛,青紫,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者。其中单纯软组织损伤者31例;骨折初期合并软组织损伤者24例。均排除肿瘤、高血压、免疫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及周围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搽剂 1号对软组织损伤局部组织PO2 的影响。方法 :用大鼠建立软组织损伤实验模型 ,外用搽剂 1号治疗 ,以正红花油为阳性对照 ,观察该药对实验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组织PO2 的影响。结果 :搭剂 1号有明显的改善局部PO2 的作用 (P <0 0 1 ) ,其作用与正红花油基本相当。结论 :该药具有良好的促进软组织损伤局部修复的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跌打散局部外敷软组织挫伤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四肢,腰背部,胸部软组织损伤及头部损伤42例,软组织损伤合并骨折轻度移位8例,采用中药跌打散局部外敷后,观察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药跌打散局部外敷软组织损伤病人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中药外治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具有较丰富历史,中药膏贴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疗法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药膏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药膏贴能从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变、促进骨骼肌修复等方面影响软组织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强力接骨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耳家兔共3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狗皮膏药对照组、强力接骨散治疗组,每组10只动物。进行挫裂伤造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损伤部位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强力接骨散"具有明显改善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症状的药理作用,说明"强力接骨散"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局部病理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结论中药"强力接骨散"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损伤局部症状,促进局部病理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测黄虎喷雾剂局部外敷给药后对动物局部软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击伤法造成动物软组织损伤模型,观测供试品外敷给药后对动物局部损伤改善程度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黄虎喷雾剂具有减轻创伤早期出血和炎症性渗出,促进淤血及坏死组织吸收的功能.结论 黄虎喷雾剂对动物软组织损伤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翊 《中医正骨》2012,24(10):36-36,38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腰腿痛属中医学经筋病症的范畴,在现代软组织解剖学知识指导下,采用痛区肌肉附着处压痛点局部取穴针刺治疗,疗效满意,且取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痛区肌肉附着处压痛点局部取穴针刺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腰腿痛所依据的局部经筋失衡理论,与中医的整体观念并不相悖,与现代软组织损伤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8.
软组织损伤相当于中医学的筋伤,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慢性劳损、外邪侵袭等引起,以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外治法是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包括针灸、理筋手法、中药外用等,具有镇痛效果良好、可以避免口服西药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等优点。本文从针灸、理筋手法、中药外用3个方面,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神效跌打胶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410014)魏云,唐映红,熊新保神效跌打胶囊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提供,实验建立了家兔软组织损伤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观察了神效跌打胶囊的药理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损伤动物局部从外观看发现有肿胀,瘀血...  相似文献   

10.
踝舒对急性软组织损伤PGE2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建立家兔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分别在应用踝舒及对照药正骨水涂布患处治疗后第24、72小时取材并匀浆,采用放免法测量匀浆液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显示,踝舒能显著抑制家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受伤局部PGE2含量的升高(P<0.01).表明踝舒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之一是抑制受伤局部PGE2含量升高来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局部组织肿胀、疼痛及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自2003年10月~2004年10月运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软组织损伤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迈能MPET800红外/红光治疗仪,缓解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疼痛等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6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CQ-61型红外线治疗器,理疗14 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综合疗效及局部疼痛疗效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压痛、局部肿胀及功能障碍疗效有效率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本仪器可缓解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压痛、功能障碍、局部肿胀症状。  相似文献   

13.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损伤部位气血俱伤,局部发生红肿、疼痛和功能障碍,损伤后患者多采用推拿、局部热敷或烫洗治疗,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反而加重了损伤部位的再损伤,延缓了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治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自拟木鳖子软膏外敷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600例,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散瘀镇痛酊擦剂治疗软组织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瘀镇痛酊擦剂治疗软组织损伤河南省太康板桥医院(461400)李文生王春秋1软组织损伤是骨伤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疾患〔1〕,多为外界暴力钝性挫伤。主要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笔者从1996年4~6月采用正骨水作对照组,对河南省中医院黎君若主任医师配...  相似文献   

15.
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篮球运动员急性软组织损伤3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自强  张铭连 《河北中医》2008,30(10):1043-1044
在高强度对抗的篮球运动中,极易发生急性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损伤1~3日后局部出现新月征,或广泛性青紫血瘀斑.2007年,我们运用自拟经验方活血止痛散治疗篮球运动员急性软组织损伤3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筋舒止痛贴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筋舒止痛贴对动物软组织损伤的药理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软组织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药后进行软组织损伤修复实验。结果筋舒止痛贴能明显促进软组织损伤后肿胀恢复过程,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病理检查显示筋舒止痛贴可减轻局部组织的炎性渗出,促使皮下瘀血和水肿吸收及血管外膜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结论本研究为临床应用舒筋止血贴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浓度医用臭氧局部注射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7例符合要求的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5例,采用低浓度医用臭氧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采用自拟软组织损伤疼痛评分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软组织损伤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采用自拟标准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级。结果:①2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2,P=0.875;t=-0.187,P=0.852);②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73,P=0.125);③2组患者安全性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8,P=0.597)。结论:低浓度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与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外用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组织损伤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可限制功能活动。中医药方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具有较丰富历史,中药局部外用便是其中具有特色的疗法之一,临床疗效确切,但目前对这类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外用中药的发展,也不利于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软组织损伤为骨伤科常见病,属中医“筋伤”范畴,所谓软组织损伤就是指肌肉、韧带、筋膜、腱鞘、关节软骨、关节囊、滑膜囊等部位的损伤,这类损伤在高能量运动日益增多的今天呈现着上升的趋势。现代医学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包扎、局部封闭、理疗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家免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分别在应用清热化瘀中药浸渍及对照药正骨水外敷患处治疗后第24、72小时取材并匀浆,采用放免法测量匀浆液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显示,清热化瘀中药浸渍能显著抑制家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受伤局部PGE2含量的升高(P〈O.01)。表明清热化瘀中药浸渍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之一是抑制受伤局部PGE2含量升高来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