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初诊未治组(18例),难治复发组(20例),化疗缓解组(27例)。比较三组患者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差异。结果:初诊未治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LDH水平均高于难治复发组及化疗缓解组;难治复发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LDH水平均高于化疗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水平可有效反映急性白血病病情程度,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动态监测该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与乳酸脱氢酶 (LDH)的浓度变化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变化、疗效、预后中的监测作用。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 6 2例初发 /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α 羟丁酸脱氢酶(α HBDH)与乳酸脱氢酶 (LDH)浓度。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初发或复发时血清LDH及α HBDH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后达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者浓度下降 ,治疗前后血清LDH及α HBD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复发时血清LDH与α HBDH值较复发前有明显上升 (P <0 .0 1) ;外周血白细胞数与血清LDH含量呈正相关 (r=0 .4 2 ,P <0 .0 1) ;外周血白细胞数与血清α HBDH含量呈正相关 (r =0 .4 0 ,P <0 .0 1)。结论动态检查血清LDH及α HBDH的变化对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疗效、预后有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正常对照者和39例AL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2R水平.结果:AL患者治疗前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外周血白细胞、骨髓幼稚细胞百分数无直线相关关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后IL-2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血清IL-2R的测定在AL的治疗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纳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根据患儿不同疾病状态将其分为初诊组(128例)、缓解组(84例),并将同期在该院常规体检的20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同期收治的5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纳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对比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2、IL-10、TNF-α、WBC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根据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72例)与未复发组(140例),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TNF-α、IL-10、WBC水平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与对照组,IL-2水平低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IL-2水平明显低于缓解组,TNF-α、IL-10、WBC水平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2、IL-10、TNF-α、WBC水平与患儿年龄、性别及肝大等无关(P0.05),与患儿疾病危险程度分型有关(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血清IL-2水平降低,IL-10、WBC、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2水平降低,TNF-α、IL-10、WBC水平升高,以上指标水平变化能够反映出患儿免疫功能好坏,可作为疾病状态及预后的评估指标,判断患儿疾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SLC25A3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以2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实验组,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SLC25A38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23例实验组中SLC25A38蛋白阳性的有8例,阳性率34.78%,10例对照均未检测出SLC25A38蛋白;ALL患儿中SLC25A38蛋白阳性组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673±0.05344,阴性组为1.296±0.2517;蛋白阳性组较阴性组SLC25A38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蛋白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 =0.1097);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性别比例、免疫分型、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乳酸脱氢酶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25A38蛋白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蛋白,在初诊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过表达,有可能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新的分子标志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应用循环酶法、免疫射散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和生化法测定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group)化疗前、缓解后以及同期的46例健康儿童(CON group)血液中p-Hcy、hs-CRP、LDH和TSGF水平.结果: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时p-Hcy、hs-CRP、LDH和TS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后p-Hcy、hB-CRP、LDH和TSGD水平显著低于初治时水平(P<0.05),ALL患儿化疗前后p-Hcy与,TSGF成正相关(r=0.723,P<0.05),p-Hcy与LDH成正相关(r=0.818,P<0.01),p-Hcy与118-CRP成正相关(r=0.822,P<0.01).结论:p-Hcy、LDH、hs-CRP及,TSGF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病情监测、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ALL诊断及治疗的联合应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及IL-12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与乳酸脱氢酶 (LDH)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初治、复发AL组及缓解AL患者 15例 ,检测患者血清IL 12 (ELISA法)及LDH(酶法)水平 ,并与正常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初治复发AL组LDH显著高于缓解AL组及正常对照组 ,IL 12水平则显著降低。缓解AL患者血LDH降低 ,IL 12升高。结论 高白血病细胞负荷可抑制AL患者体内IL 12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AL)和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1例AL初发患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2例(分别是M14例、M2 4例、M38例、M44例、M512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和6例MM初发患者血清VEGF含量,并且检测10例获得完全缓解后的AL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留取41例AL初发患者和其中10例获得完全缓解后AL患者骨髓液涂片,进行瑞特染色后检测骨髓原始和幼稚细胞百分数.结果:血清VEGF在ANLL、ALL和MM中分别是(807.76±347.04)、(998.18±387.80)、(1 692.55±726.61)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61.43±127.05)pg/mL(P<0.01);ANLL和ALL之间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FAB分型血清VEGF含量没有差异(P>0.05);10例完全缓解的AL患者,其血清VEGF含量为(495.28±102.79)pg/mL明显低于初发时(1 263.44±490.39)pg/mL(P<0.01);AL组血清VEGF含量与其骨髓中原始幼稚白细胞百分数具有一定相关性(r=0.57,P<0.01).结论:血清VEGF在AL和MM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且AL组血清VEGF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E-cadherin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35例初诊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Akt、p-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收集22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骨髓作为对照。结果:B-ALL、T-ALL、AML组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在B-ALL中,中危组患儿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较标危组显著下降(P0.05);伴有脾脏浸润的患儿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而在T-ALL、AML患儿各临床指标分组中,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在B-ALL患儿中,免疫分型为Common-BALL的患儿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较其他B-ALL患儿显著升高(P0.01)。而在3种AL的FAB分组间均未见E-cadherin表达差异。基于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表明,B-ALL患儿中,随着E-cadherin表达水平的下调,初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有升高趋势(r=-0.419,r=-0.269),而初诊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呈下降趋势(r=0.335);在T-ALL患儿中,E-cadherin表达水平与LDH、初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0.567,r=-0.557);而在AML患儿中,随着E-cadherin表达水平下调,初诊WBC计数水平和初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呈上升趋势(r=-0.368,r=-0.391)。与对照组比较,3种AL患儿中E-cadherin表达水平下调(P0.001),而β-catenin、Akt则上调(P0.01),p-Akt、p-Akt/Akt表达量在T-ALL中上调(P0.01)。结论:E-cadherin基因表达降低或缺失是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不良相关因素,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和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的发生,并引起细胞的一系列恶性生物学行为,E-cadherin有望成为判断预后和指导个性化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在院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将53例AL死亡患儿分为早期死亡组(n=23)和非早期死亡组(n=30),分析2组患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早期死亡组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感染为主要死亡原因,非早期死亡组以感染和出血为主要死亡原因。细菌性败血症是2组患儿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且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1岁、高白细胞计数及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是儿童AL死亡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针对儿童AL死亡的高危因素如1岁、高白细胞计数及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早期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或可降低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变化,以探索其对AL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检测43例AL患者化疗前、完全缓解期sLDH。结果成人AL患者治疗前sLDH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完全缓解期恢复正常。治疗前sLDH升高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明显低于sLDH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DH水平可作为成人AL的病情动态观察和疗效、预后监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检测了52例急性白血病和4例正常骨髓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全部52例急性白血病中25例(48.1%)MDR1呈阳性表达,其中初治组MDR1阳性12例(43%),复发难治组MDR1阳性11例(78.6%),两组相差显著P<0.05,完全缓解期MDR1阳性2例(20%)。疗效分析发现MDR1表达与临床缓解率密切相关,MDR1阳性组完全缓解率(52.1%)明显低于MDR1阴性组(88.2%),P<0.05。本研究还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了P-糖蛋白(Pgp)的表达,两者结果的一致率为84.6%(40/52)。初步结果表明:对检测MDR1检测简便、敏感和特异,为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用ISH-SAG检测MDR1,可预测白血病对化疗的敏感性及预后,并为制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变化,以探索其对AL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速率法动态检测124例AL患者化疗前及完全缓解期的sLDH。结果成人AL患者治疗前sLD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时恢复正常,治疗前sLDH升高组完全缓解率、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sLDH正常组(P〈0.05)。结论sLDH水平可作为成人AL的病情动态观察和疗效、预后观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探讨LDH对AL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初诊的1 184例AL患者的2 170例次LDH水平,评估患者LDH水平随疾病进程的变化趋势并探究其与AL的预后和疾病进展的关系,同时分析LDH与血细胞、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白血病融合基因和流式细胞术分型等相关辅助诊断指标的关系。结果 AL患者不同病程阶段的LDH水发平不同,其中初发组及复发组LDH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组LDH水平有所减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LDH水平明显高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组(P0.05)。与其他AL诊断及预后相关指标比较,LDH与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数、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细胞免疫分型等都有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病程阶段、不同亚型AL患者的血清LDH水平有差异,血清LDH水平可作为AL诊断、疾病进程及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水平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意义.采用ECL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法分别检测60例初诊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化疗结束二周及巩固期外周血血清TK1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收集60例AML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表明,在60例AML中,获得缓解(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血清TK1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而未缓解者则无明显变化(P>0.05);处于完全缓解的AML患者血清TK1水平持续低表达,本病复发后则显著升高(P<0.05).TK1浓度与染色体核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初诊时是否伴有发热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监测血清TK1水平变化在AML的临床诊治、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以及复发风险提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TK1浓度降低提示治疗有效和肿瘤负荷减低,TK1浓度升高则提示预后欠佳和有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6.
We examined the results of discontinuing therapy in Japanese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Of the 209 patients in chemoimmunotherapy study, 120 (57.4%) had all chemotherapy stopped after 3 years of complete remission, and 72 (34.4%) reached the point of discontinuing immunotherapy after 5 years of complete remission. Of the 120 children removed from chemotherapy, 14 (11.7%) have relapsed, mainly in the extramedullary sites (5 testis, 5 bone marrow, 3 central nervous system, 1 bone); relapses occurred 1-23 months after cessation of chemotherapy (median 11 months). Boys had a higher post-chemotherapy relapse rate than girls (0.21 vs. 0.08, P less than 0.05). None of the 72 children removed from immunotherapy have yet relapsed. Long-term remission and possibly cure can be expected in approximately one half of newly-diagnosed Japanese patients. Moreover, the active immunotherapy could be of benefit to elimination of bone marrow relapses after cessation of chemo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儿WT1和bcl-2基因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探讨两者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5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12例对照患儿的WT1基因表达,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观察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5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38例WT1基因表达阳性,较对照组明显为高(P<0.01);在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WT1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96%和77.78%,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表达阳性患儿的完全缓解率(CR)低于表达阴性患儿(P<0.05)。40例ALL患儿中bcl-2高表达28例,较对照组明显为高(P<0.01);AML患儿的bcl-2表达与WT1基因表达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262);bcl-2高表达患儿CR低于低表达患儿(P<0.05);联合WT1及bcl-2表达情况将ALL患儿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组,其CR率分别为33.33%、72.73%和100%,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WT1基因和bcl-2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WT1基因及bcl-2的共同表达情况可作为预测ALL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5—2018年在我院及咸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AL)19例,多发性骨髓瘤(MM)2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8例。以同一时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患者初诊时、第一次完全缓解时(CR1)及复发时的LDH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L、MM和NHL患者初诊时的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MM和NHL患者CR1时的L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初诊时及复发时的LDH水平明显高于CR1时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可作为反映机体肿瘤负荷的一项重要指标,可判断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p16抑癌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用ABC法研究了61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p16抗原的表达和用多重PCR法研究了51例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的结构缺陷。结果发现白血病患者p16抗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又明显低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P<0.05);但在AML和ALL完全缓解组(CR)和未缓解组(NR),p16抗原表达均无差异(P>0.05)。在30例ALL中仅发现4例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子缺失,在21例AML未发现pl6基因的结构变化,说明p16基因的表达缺陷是急性白血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主要变化,而结构异常并不是其演变中的必需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和T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预测预后的作用。方法:4l例心肌炎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测血清cTnI和cTnT。结果:心肌炎患儿治疗前血清cTnI和cTnT高于对照组,治疗3周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伴心力衰竭者下降程度小。结论:血清cTnI和cTnT是心肌细胞损伤极敏感的指标.是诊断和预测心肌炎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