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收集我院食途癌放疗患者238例,其中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40例,分析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病部部有关;转移率与病变长度无关;与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局部外侵有关,放射治疗可使肿瘤缩小及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价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放射治疗的影响因素。总结分析了106例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放射治疗后的肿块退缩情况。结果发现消肿率为88.6%;直径大于3cm病灶(63.7%)的消肿率不如小于3cm的病灶(93.26%);第一次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消肿率(96.63%)明显好于放射治疗后复发再程治疗的病例(47.05%)。提示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应尽早进行放射治疗。而对较晚的病例也可使一部分肿瘤消退。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价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放射治疗的影响因素 ,总结分析了1 0 6例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放射治疗后的肿块退缩情况 ,结果发现消肿率为 88.6% ;直径大于 3cm病灶 ( 63.7% )的消肿率不如小于 3cm的病灶 ( 93.2 6% ) ;第一次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消肿率 ( 96.63% )明显好于放射治疗后复发再程治疗的病例 ( 4 7.0 5% )。提示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应尽早进行放射治疗 ,而对较晚的病例也可使一部分肿瘤消退。  相似文献   

4.
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3例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进行了病理分析。在23例病人中,胃癌7例,肺癌6例,食管癌5例。左锁骨上淋巴结肿瘤转移发生于手术前或手术后。8例左锁骨上淋巴结除实质内有癌组织外,输入淋巴管、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内含有癌细胞,2例左锁骨上淋巴结只在输入淋巴管和被膜下窦内含有癌细胞,而这些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内无癌细胞,这表明癌细胞是经输入淋巴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的。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0岁主因左食指外伤后经久不愈2年余,1年前又发现左锁骨上及左腋下多枚淋巴结肿大,行局部手术切除,病理报告:“左食指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近2月双下肢浮肿于2004年10月入院,查体:左锁骨上及左腋下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局部皮肤呈暗紫色。B超:双侧颈部、腋下、锁骨上、腹股沟区多发团块;胸片:右肺上野见2个类圆形高密度影,考虑为转移瘤,并见胸腔大量积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US)在胃癌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8例胃癌患者先后行左锁骨上窝行临床触诊、超声检查,并与细针抽吸细胞学对照。结果:细胞学病理证实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4(8.33%)例。临床触诊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患者7例,6例为转移性淋巴结,1例为反应增生性。超声检出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患者19例,其中超声诊断阴性2例,阳性17例,超声阳性结果中转移性淋巴结14例,3例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均明显高于临床触诊(100%、40%、84%vs 43%、0%、40%)。与临床触诊相比,彩超检查新增8例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病灶,对胃癌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显著提高胃癌患者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分期准确性,对胃癌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比较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55例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单纯放射治疗(以下称单放组)和放射治疗联合化疗(以下称综合组),单放组共31例,采用常规设野放疗,综合组共24例,放疗方法同单放组,化疗采用DF(顺铂十氟尿唠陡)方案.全部病例均随诊3年以上,失访4例,随访率为92.7%.结果 食管癌原发灶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综合组好于单放组,两组间差异显著,综合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29.1%、8.3%和41.9%、9.6%、O.综合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且无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张雨洁  朱烨 《中原医刊》2004,31(20):53-5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用电子直线加速器6MV-X线进行外照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用6MV-X线和9MeV—E线的混合线束照射治疗,总肿瘤荆量6000~7000cGy。结果:放疗结束时转移淋巴结均有所缩小,但未完全消退,1~3个月消退1例,4~6个月消退1例,7-12个月消退2例,其余病例在随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残留。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8/11)、60.00%(6/10)、57.14%(4/7),其中4例已生存6年以上占36.36%(4/11)。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进行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是十分有效且有价值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早期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者较少见,现有2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术后锁骨区淋巴结节转移放射治疗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后锁骨区淋巴结转移的30例患者行放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放射治疗后,锁骨区转移淋巴结例数、数量均明显减少,二维超声大小、收缩期峰值流速、动脉频谱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对乳腺癌术后转移淋巴结监测,能准确判断后续放射治疗的疗效,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女性患者,46岁。1983年10月因左乳癌伴左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肿大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乳腺单纯癌,肿瘤大小10×10cm,腋窝淋巴结转移39/40”。于当年11月至12月用电子线照射左锁骨上、内乳区、胸壁及腋窝,D_T50G_γ,左锁骨上淋巴结消失。1987年4月出现声音嘶哑,查体发现左侧声带麻痹,胸片及CT检查考虑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用X线照射纵隔D_T55G_γ后,声嘶症状消失,胸片基本正常。89年12月发现右乳内下象限有一2×3cm大小肿块,且右锁骨上,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予电子线照射右锁骨上、腋下60G_γ后肿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色素和癌细胞悬液注射、组织切片和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了胸导管的引流途径,探讨了左锁骨上淋巴结的肿瘤转移机理。研究发现,胸导管发出胸导管侧支,注入周围淋巴结、静脉或胸导管末端。与胸导管相连的淋巴结的出现率为64%,左锁骨上淋巴结29%,左颈深下淋巴结28%,纵隔后淋巴结46%。胸导管侧支、相连的淋巴结和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构成胸导管的侧副淋巴回流径路。胸导管内的淋巴自胸导管侧支流向相连的淋巴结。叶绿素和癌细胞顺淋巴流经输入淋巴管注入胸导管周围的淋巴结。胸、腹和盆部肿瘤的癌细胞可经胸导管的侧副淋巴回流径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万恒  罗德云  谢名瑛 《西部医学》2003,1(4):332-332
病例 患者,女,5 0岁,已婚。因“胸闷、气紧2 + 月,发现左锁骨上包块10天”入院。查体:左锁骨上扪及7cm×4 cm肿大淋巴结,质硬;右锁骨上扪及1cm×1cm淋巴结,质中等,鼻咽部、口腔、喉检查(- )。胸部CT示纵隔广泛淋巴结肿大,呈簇状,双肺未见异常。腹部CT示腹主动脉周围数个1.0 cm×1.5cm淋巴结,子宫右侧壁及子宫底前上份肌瘤,肝、胆、胰、脾、肾、胃、肠道均未见异常。左锁骨上包块活检示低分化鳞癌转移。考虑为上皮源性肿瘤,给CAP方案化疗3个周期,胸闷、气紧、右锁骨上淋巴结消失,左锁骨上淋巴结缩小为3cm×2 cm。复查胸腹部CT示上纵隔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以及影响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1993年12月至1996年2月收治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6例,均采用60cm外照射,食管DT60—70G,锁骨上DT50—66G。结果:治疗后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49.8%、10.5%、6.2%病变长度≤5.0cm、5.1—8.0cm、78cm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16.1%、3.3%、0(P<0.05);疗终X线表现基本消失与部分消失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3.3%、2.3%(P<0.05);锁骨上淋巴结<3cm和≥3cm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13.6%,0(P<0.05)。结论: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应积极治疗。淋巴结大小、食管病灶的长度、疗终X线表现放疗剂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5 1岁。 1999年 9月出现吞咽不顺 ,进食阻挡感 ,食管造影示胸中段食管充盈缺损 ,粘膜破坏 ,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 ,病理报告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纵隔淋巴结 4/ 12转移 ,术后 2 0d在当地医院给予病灶加中纵隔放疗DT 5 6 0 0cGy/ 2 8f/ 6w。放疗后 2 0d来我院复查 ,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约 1cm大小 ,质硬 ,固定 ,CT示上纵隔淋巴结转移 ,收入我院给予上纵隔加锁骨上区放射治疗 ,DT6 6 0 0cGy/ 33f/ 7w ,放疗期间出现肝区不适 ,治疗结束时复查CT示肝脏多发性转移瘤 ,未行处理。放疗后 1个月在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16.
1病案摘要 患者,女性,38岁,因出现咳漱、背部胀痛、胸闷不适一月余于2007年5月入院。查体:左锁骨上触及肿大淋巴结,约1.5cm×2.0cm大小,质地硬、活动度差。颈部彩超检查提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胸部CT检查提示: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外照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未控制和复发,其次是由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成为外照射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自1995年5月~2001年10月共收治42例食管癌放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但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病例,再次进行放射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对上述病例作一回顾分析,探讨其转移原因、治疗方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2例,均来自我院1995年5月~2001年10月食管癌放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4.39%)。本组病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1岁,中位年龄55.5岁;首次放疗时病变长度<5cm 11例,病变长度>5cm  相似文献   

18.
对50具成人标本的左锁骨上淋巴结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淋巴结的数目为3.88±1.36个(1~8个),左锁骨上淋巴结分布于左颈横动脉周围,沿其近端分布的淋巴结位于锁骨上三角内(58.24%),沿此动脉远端分布的淋巴结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与斜方肌前缘之间(41.76%)。有8例(8个)左锁骨上淋巴结直接贴于左静脉角。本文尚测量了左锁骨上淋巴结距周围结构的距离,并对有关的临床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1.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检查者面对病人(坐位或卧位),用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将示指与中指屈曲并拢,在锁骨上窝进行触诊。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提示腹腔内(食管下段、胃肠、肝、卵巢)有癌细胞沿胸导管向上转移之故。 2.健康人口腔无特殊气味,如有特殊气味则  相似文献   

20.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6,37(3):346-347
<正>锁骨上淋巴结是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主要部位之一。针对锁骨上淋巴结的活检手段主要分为开放活检及微创弹射式核心针穿刺活检两种。使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elite)旋切活检锁骨上淋巴结的手术方式尚未见到文献报道。现报道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评价此手术方式的优缺点。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左乳腺癌术后13月,发现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月"入院。患者13个月前因"体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