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保留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MA)血管鞘清扫253淋巴结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15例。将行术中打开IMA血管鞘患者(68例)设为对照组,行保留IMA血管鞘患者(47例)设为保留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253淋巴结清扫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淋巴结的清扫总数、253淋巴结总数及阳性数、吻合口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及乳糜漏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保留组253淋巴结清扫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总数、253淋巴结清扫总数、253淋巴结阳性数术中输血、吻合口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及术后乳糜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IMA血管鞘清扫253组淋...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39-4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4月于我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病例137例,根据是否行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不保留LCA组和保留LCA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75例患者不保留左结肠动脉,62例患者保留左结肠动脉。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不保留LCA组患者术中未见结肠残端缺血而追加切除肠管,保留LCA组患者术中未见因吻合口张力过高而追加行脾曲游离和高位结扎。术中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与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与高位结扎是相当的,并可同样彻底地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进展期直肠癌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和区域性淋巴廓清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分析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的D3式淋巴廓清术69例和同期行非根部结扎根治术直肠癌56例。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66.7%,明显高于非根部结扎的根治术者(48.2%)。结论:对下部直肠癌加行侧方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尤其对pT3和pT4期患者,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56-59+6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0 例,按LCA 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观察组术中保留LCA,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对照组术中不保留LCA,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病理结果(包括TNM 分期及第3 站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清扫效果满意且不会增加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41-144+封三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肠系膜下动脉(IMA)和Riolan动脉弓的显示能力,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了解IMA和Riolan动脉弓的三维影像解剖特点对手术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且术前行肠系膜动脉MSCTA的患者72例。采用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对IMA及其分支、Riolan动脉弓的交通支进行重组,观察IMA的分型及Riolan动脉弓的显示情况,测量Riolan动脉弓直径;将术前IMA的分型与术中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MSCTA显示IMA-Ⅰ型47例(65.28%),IMA-Ⅱ型12例(16.67%),IMA-Ⅲ型13例(18.06%),IMA-Ⅳ型0例。IMA-Ⅰ、IMA-Ⅱ、IMA-Ⅲ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72/72)、94.44%(68/72)、94.44%(68/72),灵敏度分别为100.00%(47/47)、100.00%(8/8)、76.47%(13/17),特异性分别为100.00%(25/25)、93.75%(60/64)、100.00%(55/55)。术前MSCTA与术中观察对IMA分型的一致性较好(K=0.892,P=0.000)。Riolan动脉弓在TSMIP图像上完整显示13例,平均直径为(1.50±0.20)mm,不完整显示18例。VR不能显示动脉弓吻合部。结论 术前MSCTA能很好地显示IMA及Riolan动脉弓的解剖结构,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聆宇  李文忠  罗仕云  何家杰  李毅 《西部医学》2021,33(11):1694-1697
目的 分析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伴D3淋巴结清扫术与高位结扎治疗直肠癌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5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低位结扎组和高位结扎组,前者行IMA低位结扎伴D3淋巴结清扫术,后者行高位结扎。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机体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结果、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 低位结扎组手术时间长于高位结扎组(P<0.05),术后通气时间短于高位结扎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高位结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结扎组D3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总数目与高位结扎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位结扎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高位结扎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高位结扎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及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IMA低位结扎伴D3淋巴结清扫术与高位结扎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相近,但IMA低位结扎伴D3淋巴结清扫术更能够减少吻合口瘘发生。  相似文献   

7.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L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或直肠上动脉,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左结肠动脉,于其分叉下缘切断肠系膜下动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吻合口张力、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个数及病理情况,观察术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15~75 ml.平均25 ml.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个数为4~8个,平均6.2个,术后病理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4例直肠上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发生,1例术后7月局部复发.结论 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直肠癌病人,腹腔镜下町以清晰解剖显露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三维重建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49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A三维重建,评估肠系膜血管解剖结构,并与实际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另选择同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前仅进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行MSCTA三维重建),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有46例(93.88%)患者术前以MSCTA三维重建结果制订的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相同,kappa一致性检验k=0.81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TA三维重建可明确肠系膜血管解剖结构和结直肠肿瘤位置,可指导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与高位结扎并根部淋巴结廓清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Dixon术的7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不同的肠系膜下动脉结扎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高位结扎组32例,低位结扎组38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位结扎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为(44.17±8.37)h,低位结扎组为(34.24±6.28)h,高位结扎组高于低位结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尿潴留及肠梗阻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性功能障碍或尿失禁发生情况低位结扎组9例(23.7%)高于高位结扎组2例(6.2%)(P<0.05)。结论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时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机率更低;低位结扎时术后通气时间更短;低位结扎组性功能障碍或尿失禁发生率高于高位结扎组,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成2组,保留LCA组患者26例,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高位结扎组26例。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在回肠造口例数、游离脾区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排粪失禁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保留LCA组与IMA高位结扎组在回肠造口例数、游离脾区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排粪失禁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MA高位结扎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80±0.52) d,术后发生吻合口瘘6例,而保留LC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4±0.44) d,无吻合口瘘发生,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保留LCA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临床疗效与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相当,保留LCA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吴国聪  李俊  徐威  郭策  许峰铭 《西部医学》2021,33(7):1035-1038
【摘要】目的 察吲哚菁绿显像在预防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吲哚菁绿显像观察吻合口肠段血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B级和C级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吲哚菁绿显像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王文元  徐丽阳 《包头医学》2012,36(4):200-201
目的:探讨保留直肠上动脉中高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68例中高位直肠癌病人行保留直肠上动脉的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及直肠上动脉,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直肠上动脉,于其分叉下缘切断肠系膜下动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吻合口张力、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个数及病理情况,观察术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6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40min。术中出血60~200ml,平均130ml。术中无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无直肠破裂穿孔。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个数为4~8个,平均6.5个,术后病理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6例直肠上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发生,1例术后8个月局部复发。结论:临床分期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直肠癌病人,清晰解剖并显露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行保留直肠上动脉的Dixon手术,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保留直肠上动脉,可以给术后化疗提供更好的血供通道,化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4例患者根据患病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4例)。观察组采用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照组采用IMA高位结扎术及根部淋巴结廓清,治疗后3年随访93例,5年后随访110例,比较两组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直肠癌复发率、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淋巴转移率、复发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优于IMA高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间因诊断腹部大血管病变行MSCTA检查的病例共50例,其中出现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狭窄或闭塞者13例,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血管添加技术(add vesse,AV)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观察IMA狭窄或闭塞后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采用AV技术行血管重建后13例IMA狭窄或闭塞患者均可观察到Riolan动脉弓。结论 MSCTA能准确评价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后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D3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将研究对象分成低位组(51例)、高位组(51例),低位组行IMA低位结扎+D3淋巴结清扫术,高位组行IMA高位结扎,比较两组基础指标、淋巴结清扫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结果:低位组手术时间长于高位组,术后通气时间短于高位组(P<0.05);两组D3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低位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高位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QLQ-C30分值均低于术前,且低位组低于高位组(P<0.05)。结论:IMA低位结扎+D3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吻合口瘘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伊川县人民医院低位直肠癌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腹腔镜组(51例)与开腹组(5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淋巴漏、吻合口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可促进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总结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操作难点和关键点有指导价值的术前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的观测指标。方法对27例拟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三维重建获得相应CT内窥镜( CTC)和CT血管成像( CTA)图像。根据手术的难点和关键点,重点观察肿瘤定位、回结肠动脉(IC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的行走关系、右结肠动脉(RCA)及其与结肠中动脉(MCA)的走行关系、胃结肠静脉干( GTH)组合分型,测量RCA、MCA、GTH相关血管根部的距离,指导手术操作并于术中验证。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前CTC能准确定位肿瘤,与术中探查一致,符合率100%;术前MSCT能准确显示ICA与SMV的行走关系、准确显示RCA的类型及其与MCA的走行关系,与术中探查一致,符合率100%;术前MSCT对GTH主干显示较好,显示率为70.4%(19/27),对GTH属支显示欠佳,准确率仅为52.6%;MSCT能提供相关血管根部的测量长度,RCA与MCA共干平均长(32±4.7)mm,MCA主干平均长(33±9.2)mm, GTH干平均长(14±2.9)mm,分别与术中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其ICC值(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80,术前测量和术中测量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术前MSCT三维重建能为术者提供较全面的信息,重点观察肿瘤位置、ICA与SMV行走关系、RCA的类型及其与MCA的行走关系、GTH的组合分型,并测量RCA与MCA共干、MCA和GTH主干的长度,有利于指导手术操作,解决操作难点,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预防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7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其中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47例,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60例。结果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1%,平均住院时间为(16.1±0.2)d;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3%,平均住院时间为(24.2±0.1)d,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防性横结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对保留男性盆腔植物神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普外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Dukes B、C期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结扎组46例行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的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植物神经,另外17例(Dukes B、C期)行单纯直肠癌根治术为对照组.结果 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总发生率分别为8.6%(4/46)、41.2%(7/17);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2.6%(15/46)、82.3%(13/17);术后射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1.7%(10/46)、64.7%(11/1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组和对照组的局部复发率为6.5%(3/46)和11.8%(2/1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能够有效地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功能,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6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1例,直肠癌行Dixon术16例,Miles术6例。结果 44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3例中转开腹,l例因盆底静脉出血,1例因输尿管周围炎症纤维化术中无法辨识,1例因肿瘤晚期(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广泛转移,无正常解剖血管)。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12颗。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漏2例,均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不仅技术上安全,可行,而且具有比开腹根治术更好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