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我们在做好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同时,更要重视其心理护理,如何解决好病人的恐惧、焦虑、疼痛、异常感觉心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是每一个心血管内科护士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在我院治疗且安全出院的14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心理护理。以艾森克个性问卷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心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院外心理护理,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136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SEP异常62例(45.6%),轻度异常57例,中度异常5例。SEP异常主要表现为N_3波潜伏期延迟,N_1、N_2、P_3波波幅不对称。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神经机能障碍。SEP可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病人神经系统异常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中国心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状况。方法选取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共52家三级甲等医院为合作研究中心,于2005年6月1日-2005年9月31日将在各医院心内科所有符合冠心病诊断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连续入选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例3513例。未确诊为糖尿病的对象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判断糖代谢状况。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52.9%,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24.0%,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6.9%。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有87.4%的糖调节异常患者和80.5%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结论中国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并且需要通过OGTT及时准确地发现这些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老年慢性患者心理异常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科疾病患者的多项调查发现,人们在患内科疾病期间,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情感异常。如,80年代美国的一项调查(采用DSM-Ⅲ测查)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约占47%(其中20%为轻度,27%为重度)。梁志坚等在对80多名冠心病患者的精神检查中发现, 93. 75%的患者存在焦虑,34%有抑郁的表现[1]。癌症患者中发生心理障碍的占 45- 48%,而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达 54.8%[2]。这种躯体疾病伴发心理异常的现象,在老年患者中往往更为普遍,其中尤以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多。这些…  相似文献   

6.
陈凤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16-49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4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护理干预,主要针对心理护理。观察比较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68.2%,复发率为31.8%;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90.9%,复发率为9.0%。结论单纯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并有效降低复发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不能忽略患者的心理变化,医护人员应该多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避免不良心理因素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采用SAS、SDS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SAS、SDS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心理护理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护理内容在临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行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学调查,心理护理,客观评价,观察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择行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患者入科后第2天及完成术前访视时的焦虑水平。以匿名问卷调查方式于术后调查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水平,出院前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方法:对88例冠心病患者和35例正常人进行BAEP检查;结果:冠心病患者组的异常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20%(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脑功能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0.
罗碧云 《广州医药》1994,25(2):18-19
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广东肇庆卫校(526040)罗碧云本文从冠心病的心理护理方面说明护理工作在临床及社会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一、冠心病者的心理反应对冠心病者的心理护理,是对患者心理的了解,观察和搜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对待疾病自然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116例冠心病患者作血流动力学检测,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流速度异常及频谱形态变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另对冠心病脑血管流速增高或减低,以及频谱形态异常进行了讨论,认为TCD在冠心病患者也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男女冠心病患者听神经和脑千听传导路的损害,检测了42例男性和3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显示,男性冠心病组v波潜伏期及Ⅰ~v、Ⅲ~v波峰间期明显延迟;女性冠心病组1、Ⅲ、v波潜伏期明显延迟,但各波峰间期正常。在男、女冠心病组,1波异常率分别为54.8%、42.1%;波峰间期异常率分8tI为11.9%、17.8%。提示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的听神经和听传导路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ABI)异常率,探索冠心病患者ABI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2007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ABI测量,ABI<0.9可诊断为外周动脉疾病(PAD),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伴随疾病等相关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ABI异常率分别为48.84%、28.75%;ABI异常与冠心病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心肌梗死和颈动脉斑块有关;70岁年龄组ABI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ABI异常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12.89,P=0.003 5). 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ABI异常的发生率较高,70岁高龄、糖尿病、高血脂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为冠心病ABI异常(合并P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芸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667-667
冠心病属于心身疾病,据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激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因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治疗非常重要,现将2007年7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崔慧玲  刘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52-115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认识冠心病各种异常的心电图及其演变规律,对于临床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136例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类型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通常都合并患有糖尿病,也可以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和病情进展与糖尿病有着密切关系。其实,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其血脂和血糖水平长期处于异常状态,才是导致其发病的真正原因。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强化降脂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改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琼  赵丽楠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68-2569
冠心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容易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冠心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并直接影响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抑郁症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独立的危险因素,在对不稳定心绞痛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中,并进行心理干预,为探讨心理干预不稳定心绞痛(UA)伴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双心"异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实现心血管和精神心理的"双心"康复是冠心病心脏康复的目标。将针灸"治神"的概念进行引申,提出"治神"在冠心病心脏康复中的重要性。冠心病心脏康复需要医者"治神"和患者"治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导循证护理在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多因素的护理研究,减轻或消除患者患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住院患者160例,分实验组(循证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实施传统的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引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了解住院治疗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针对其负性情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出院时发放问卷调查.统计患者患病时的心理状态、对冠心病危险因素、治疗的依从性和健康生活行为的认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患病时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心理等,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了解、治疗的依从性和健康生活行为的认识.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能促进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对冠心病患病治疗中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改善或消除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延缓病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轴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变化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39例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与冠心病病情联系密切的血脂治疗靶。结果TG-HDLc轴异常为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主要表现,并且与病情的发展关系密切。结论调节冠心病患者血脂TG-HDLc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