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预防和有效的治疗心房纤颤以减少脑栓塞、心功能衰竭的发生。方法:对65例心房纤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心房纤颤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结论:心房颤动一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二是心房、心室发生重构,三是增加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栓塞,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积极有效的治疗心房纤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房纤颤患者的病因、临床类型和抗凝治疗现状.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7年3月共570例心房纤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房纤颤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各占19.8%、8.1%、72.1%.风湿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病因(61.8%),其次是高血压(11.1%)和冠心病(6.1%).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3.2%,其中风湿性房颤为非风湿性房颤的5.3倍.风湿性房颠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为88.6%,非风湿性房颤患者为23.1%,而37.3%的患者出院时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结论 风心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是房颤最常见的病因;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到抗凝治疗的重要性,以减少房颤病人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刘央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142-143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并发血栓栓塞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25例心房纤颤并发血栓栓塞术前行常规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与各种条件调查分析。结果:年龄、房颤类型及高血压是房纤颤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其他因素也比较多,相对比较独立。结论:对合并高龄、CPK峰值高、心功能差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心房纤颤患者,临床医师更应该加强认识,提高临床预防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心房纤颤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缺血性脑卒中.慢性心房纤颤经复律与维持窦律治疗无效者又称为永久性房颤.其治疗原则是控制心室率及抗栓治疗.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非瓣膜病慢性心房纤颤的抗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非瓣膜性慢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华法林2.5mg/日,另一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日,1年后统计其发生卒中及栓塞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华法林组血栓发生率5.0%,阿司匹林组25%,两组差异显著,两组病例不良反应为出血,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华法林在慢性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中能有效减少卒中及栓塞风险,价格便宜,掌握好药理特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仅次于早搏,居心律失常的第二位[1],房颤本身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其发作可以降低心功能,产生临床症状,如心悸、心功能不全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心房纤颤又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心房纤颤患者常发生栓塞[2],常见脑栓塞及肢体栓塞,显著增加致残致死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纤颤(A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的情况.方法:对我院近5年180例老年人心房纤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老年人心房纤颤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11.2%、17.5%、71.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56.67%),冠心病次之(47.22%),其他还包括老年性瓣膜病(23.89%),甲状腺功能亢进(6.11%).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P<0.01),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65.00%,华法令应用率为4.44%.结论:老年人心房纤颤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病,血栓栓塞是老年人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应得到临床医生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胡香金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585-585
心房纤颤或房扑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尽管房颤或房扑本身并不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心悸头晕等症状,持续时间过长还可形成心房附壁血栓,有发生全身血管栓塞的危险,引起心房肌电生理重构,故需及时有效地治疗。本院循环科近3年来应用可达龙成功地有效转复房颤及房扑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或房扑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尽管房颤或房扑本身并不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心悸头晕等症状,持续时间过长还可形成心房附壁血栓,有发生全身血管栓塞的危险,引起心房肌电生理重构,故需及时有效地治疗。本院循环科近3年来应用可达龙成功地有效转复房颤及房扑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志华 《微创医学》2005,24(3):319-320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心功能和心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62例,随机分成2组.在综合治疗1 w后,治疗组32例加倍他乐克+地高辛治疗;对照组30例,加地高辛治疗.2 w后观察心功能和心室率变化的情况.结果倍他乐克+地高辛治疗组改善心功能和控制心室率的疗效明显强于地高辛组(P<0.01).结论倍他乐克+地高辛能够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心功能,有效地控制患者较快的心室率,并且安全性高,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发病率高,目前我国已有房颤患者800~1 000万[1],心房纤颤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导致患者残疾或病死率增加。目前心房纤颤的治疗包括药物复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近年来,开展的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疗效逐渐提高,已成为房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冷冻球囊消融术成为治疗心房纤颤的新技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上也得到了证实,成功率更高,是一种安  相似文献   

11.
目前非心脏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 ,在大于 80岁的人群中 ,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已超过 1 0 %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的血栓栓塞并发症较无心房纤颤者增高 4~ 5倍 ,另外许多病人心房纤颤发作后有明显的心悸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常需及时有效的治疗 [1]。顿服负荷量普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的诊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清波  焦丽萍 《医学综述》2000,6(9):391-392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全部人群中占0.4%,65岁以上人群中占3%~5%,已成为当前临床和电生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房颤的诊治现状以“三个”规律的方式总结如下.1 房颤的三方面危害①房颤时心律不齐、心室率过快易造成心悸、乏力等症状或诱发、加重心绞痛,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②血流动力学损害:房颤时由于心房失去了对心室的辅助充盈作用,加之心室率过快,充盈期缩短,最高可使心排血量下降25%~30%,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存在舒张功能障碍时,血流动力学损害更为严重.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快速房颤,可能引起急性肺水肿.房颤长期存在,心室率未得到适当控制还会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③血栓栓塞并发症:血栓栓塞是房颤最严重、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大约是普通人群的5倍,若有高血压或心衰,这一数字增加到12倍,若为二尖瓣狭窄将增加到对照的17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43例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我科诊治的143例心房纤颤患者,对其心房纤颤类型、合并疾病、并发症、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持续性房颤105例,阵发性房颤38例,其中有高血压患者占50.3%。27例患者曾患脑梗死。进行复律治疗28例,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76例。结论心房纤颤病因中高血压和冠心病占主要地位,主要危害是血管栓塞,基层医院对其治疗需进一步规范,预防其危害。  相似文献   

14.
陈志华 《医学文选》2005,24(3):319-320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心功能和心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62例,随机分成2组。在综合治疗1w后,治疗组32例加倍他乐克 地高辛治疗;对照组30例,加地高辛治疗。2w后观察心功能和心室率变化的情况。结果倍他乐克 地高辛治疗组改善心功能和控制心室率的疗效明显强于地高辛组(P<0.01)。结论倍他乐克 地高辛能够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心功能,有效地控制患者较快的心室率,并且安全性高,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晶 《基层医学论坛》2016,(8):1101-1102
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早期研究发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5倍[1],其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卒中,给社会和家庭来了沉重的负担.抗栓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重中之重,除非为孤立性房颤或存在禁忌,所有房颤患者均应接受抗栓治疗.现将房颤的抗栓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杨铁勇  李霞 《新疆医学》2008,38(6):36-38
心房纤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损害、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增加血栓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心房重构,包括结构及电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关键环絒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改善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从而降低了AF复发和发生.我们观察了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复律后联合应用缬沙坦可明显减少房颤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药物治疗包括控制心室率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两种策略.控制心室率以改善患者症状为目的,不能改善房颤导致的心房功能丧失等病理生理变化,需要长期辅以抗凝治疗[1].因此,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日益受到重视.近5年来我们对180例房颤患者行抗凝治疗并进行随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现阶段我国高血压病患者达2.6亿,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约65%的老年人会发生高血压,而心房纤颤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年龄增长,心房纤颤发生率逐渐升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70岁的老年人心房纤颤发生率为9%,心房纤颤血栓栓塞事件及心功能恶化导致的致死及致残率严重威胁人们的  相似文献   

19.
周斌全  鲁端 《医学综述》1999,5(3):140-141
<正>心房纤颤(房颤)则是风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不仅影响心功能,而且使血栓栓塞率大大增加,但并不是所有伴有房颤的风心患者都有血栓形成。有些患者房颤仅发生半年便有血栓形成,部分患者房颤长达十余年之久而未发生血栓。为此作者对风心病房颤患者的经胸及食管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风心病房颤时左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的快速、不规则的激动,它可以导致运动耐力降低,促发心力衰竭,会引起脑卒中等血栓和栓塞事件,会增加基础心脏病的病死率,如何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复发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