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不寐》“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  相似文献   

2.
庞德湘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909-910
失眠在中医学属“不寐”范畴,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素问·逆调论》中云:“胃不和则卧不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中亦有“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张景岳阐述了不寐的病因:“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多虚”。连建伟教授在临床上治疗失眠症,有独到的经验,临床颇多验案,现特选数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失眠症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联庆  苗萌  王路平 《陕西中医》2005,26(3):287-288
失眠症即中医的不寐 ,轻者入寐困难 ,或寐而不酣 ,时寐时醒 ,醒后不能再寐 ,严重者可整夜不能入寐 ,使人精神不振 ,工作效率下降。早在《素问·逆调论》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 ,《金贵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说 :“虚劳虚烦不得眠”。可见其发病原因不外乎虚实两种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 ,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 ,盖寐本乎阴 ,神其主也。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扰 ,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 ,无邪者皆虚”。失眠症原因很多 ,情志所伤 ,劳逸失调 ,房劳过度 ,病后…  相似文献   

4.
失眠论治     
失眠轻者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憩,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可出现整夜不能入睡,烦躁不安,其苦状莫名,其后果甚为不佳。张景岳说:“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神不得安是失眠的根本原因。其中“邪气之扰”致使神不得安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气、火、痰、湿、瘀均为人体致病因素,亦是导致失眠的“邪扰”因素。本文试据何任教授治失眠医案谈对此症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从痰热内阻治疗失眠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跟随导师学习的过程中,对失眠的辨证治疗颇有感触,现将之小结,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病因有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其病机总的来说是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不宁,可分为虚实两类。如《景岳全书·不寐》说:“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然而,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笔者认为该病在临床上主要为痰热内阻所致,多侵犯少阳和阳明两经,为多火多痰之疾。究…  相似文献   

6.
许军  许泱 《四川中医》2000,18(7):33-33
春季失眠是指春季以“不能眠”、“不能卧”、“目不瞑”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近两年来,笔者对春季失眠36例采用疏风镇静、养心安神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中,女性患者26例,男性10例;年龄20~30岁6例,40~60岁20例,60岁以上10例;病程短者1周,长者数月,其中有16例服用过安定或舒乐安定及谷维素,疗效不佳转为服用中药治疗。2 治疗方法《景岳全书·不寐》中说:“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本病的特点是受…  相似文献   

7.
张喜  张育红  李冠英  张志宝 《河北中医》2009,31(9):1360-1361
不寐,又称失眠,古代文献称之为“不得眠”、“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轻者不易入眠而易醒,或时眠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眠,重者整夜不眠,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症状。《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指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由此可以看出,不寐的主要病因分因虚而致和因实而致。《景岳全书·不寐》篇中对不寐的病因病机论述有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多虚”,从中可以看出,虚证多由阴血不足,而实证则多由肝郁化火,痰热内扰,扰及神明而引起。  相似文献   

8.
王占玺是中医研究院一名老中医,早年从师于已故名医岳美中。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酸枣仁汤颇有独到之处。他认为,失眠证多见于内科杂病之兼证,单纯运用酸枣仁汤效果不佳,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病因,治其主病配合酸枣仁汤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景岳曰:“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准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其所以神不安者,一由邪气所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多虚,……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  相似文献   

9.
失眠证治验     
失眠证治验河南450002河南省中医院张登峰,宋红湘主题词失眠证/中医药疗法失眠中医称做不寐,是临床常见病证。其原因虽多,但不外虚实两端,实者多为邪扰,虚则由正馁,正如张景岳说:“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不寐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明 《河北中医》2002,24(11):838-838
不寐又称失眠 ,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 ,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其轻者入寐困难 ,寐而易醒 ,醒后不能再寐 ,亦有时寐时醒等 ;其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景岳全书·不寐》曰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 ,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等归属中医学不寐范畴。 1 999~2 0 0 1年 ,笔者运用针刺治疗不寐 80例 ,并与西药治疗 68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48例均为门诊患者 ,诊断依据《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制定的标准[1] ,随机分为 2组。治…  相似文献   

11.
顽固性失眠系因神经衰弱症、脑动脉硬化及某些精神功能障碍等所致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吕同杰教授根据心主神明、肝藏魂、肾藏精等理论拟定了辨治五法,每获良效,谨介绍如下。1 补气养血 和营安寐法《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脾气亏虚,经年不寐”,《景岳全书·不寐》又曰:“盖本乎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由营气之不足耳。”吕老师认为心主血脉,心藏神,久病失养,阴血亏虚,阴不敛阳,神不守舍而致失眠,治拟补气养血、和营安寐之法,适用于气血虚弱证。证见失眠,头晕,神疲乏力,易惊心悸,纳呆,畏寒肢冷,时有肢…  相似文献   

12.
汪勤  邓悦 《吉林中医药》2007,27(4):62-63
《类证治裁·不寐》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在《景岳全书》中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不寐的病机大致可分为外感和内伤。由外感引起者,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中;由内伤引起者,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引起[1~6]。本文就失眠证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1治疗方法1·1从火论治田令群[7]认为,不寐病在心神,其发生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治疗方面除心神失养属虚当从补虚着手外,因心神受扰所致不寐的病机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阳盛或阳…  相似文献   

13.
肝心合治失眠三案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孙云霞,胡铁城《景岳全书·不寐》云:“寐本乎阴,神为其主也,神安则交睫人寐,神不安则不寐”。心主神明,故失眠与心密切相关。实者泻心火、清痰热;虚者补心血,滋肾水,此乃常法。然我们于临床治疗中不能忽视肝的病理...  相似文献   

14.
从肝俞穴论治失眠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中医谓之“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早在《素问·逆调论》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宋·许叔微论述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认为肝邪致魂不守舍可导致失眠。肝郁犯脾,  相似文献   

15.
平肝补肾化瘀以宁神:不寐证整体辨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临床所见,失眠症殊多,考古今文献,对该病的论治,各有所得。有不寐责之于心,有责之于肝,有责之于胃。笔者考诸临床,觉得应该强调从整体论治,分清主次,才不失偏颇。一、病理探讨关于失眠症的病理研究,古圣今贤论述颇多,而古今方书对失眠症的辨治则有各家之长。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这是不寐责之于胃;《景岳全书·杂证谟》载"寐本乎心、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心为神扰则神动,神动则不静,是以不寐",这是不寐责之于心;而近人又强调不寐从肝论治(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年10期、1995年7期),这是不寐责之…  相似文献   

16.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睡,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不寐的病因时说:“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现举不寐从肝论治验案三则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中医将不寐的病位责之心,认为人之寤寐皆由心神所控,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过度等因素,都会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而致不寐。情志,又称为五志,即喜、怒、悲、思、恐,泛指精神、情绪、思维等心理现象和过程。情志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状态,是人正常的精神活动,是机体对外界的  相似文献   

18.
中医重视情志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七情”变化是中医病因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志改变即可以是部分情志相关疾病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也可以成为一些疾病的诱因 ,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现将临床常见的几种病证 ,按其发病顺序分列如下。1 不 寐不寐 ,即失眠 ,包括入睡困难或眠后易醒是临床常见病。导致不寐的原因很多 ,属于器质性疾病的原因极少 ,绝大多数不寐的病因为情志因素所致。主要的情志改变有恼怒、惊恐 ,思虑三种因素 ,其病机与心 ,脾 ,肝 ,胆有关 ,尤其与心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其心主神明 ,“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相似文献   

19.
失眠证治     
失眠,又称“不寐”,在古医书中尚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名称。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夜难入眠,或睡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通宵达旦,不能人寐,经年不愈,殊甚苦恼。心为全身之主宰,为精神所藏处,《灵枢·邪客篇》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之功能正常,神能守舍,则夜寐自宁。若肝气抑郁,久而化火,上灼于心,忧思伤脾,化源不足,心失  相似文献   

20.
《名医类案》中记载有这样一则医案。绍兴癸丑,予待次四明。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不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经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