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用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结果:术后均随访1年,外固定支架组的复位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P〈0.01或P〈0.05)。结论:治疗组的复位及功能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骨折位置再失位程度也明显高于治疗组。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50-2952
目的回顾性分析动态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和一次性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8月诊治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68例,其中34例采用动态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小夹板组),34例采用C型臂X光机透视一次性复位、支架外固定(支架组),并于复位后当天、6w和12w行X线检查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复位后当天小夹板组和支架组在放射学评分上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6w、复位后12w,支架组在放射学评分上均优于小夹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6w、复位后12w疗效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夹板组在疗效评分方面均优于支架组。结论采用动态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好的腕指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方式包括石膏外固定、中医夹板,低温板材支具固定是新发展起来的外固定方法,与其他固定方式相比有无优势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低温板材外固定法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康复科假肢矫形中心2007-12/2010-01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低温板材超腕外固定组、中医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组、石膏夹板超腕外固定组,每组32例.各组均给予手法复位操作治疗以及适当的功能训练,并根据患者年龄、身体情况及损伤程度予以药物治疗.结果与结论:与低温板材超腕外固定组比较,中医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组、石膏夹板超腕外固定组的治愈率明显降低(P<0.05),并发症率、功能受限率均明显升高(P<0 05).提示手法整复低温板热塑板材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安全、有效,其效果优于传统的石膏固定和中医夹板固定,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竹塑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竹塑夹板固定45例和石膏固定37例,观察比较2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患者经2~10个月,平均6.3个月随访,按照Cartland-Werlley的腕关节评分标准,竹塑夹板组优良率为93.3%,石膏固定组为86.5%,竹塑夹板组疗效等同于或略优于石膏固定组,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竹塑夹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夹板组和手术组各50例,小夹板组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手术组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掌倾角、尺偏角与桡骨相对高度及疼痛程度。结果:小夹板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86.00%)明显高于手术组(68.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与桡骨相对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夹板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VAS评分均明显少于手术组(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在改善腕关节解剖结构方面具有相当的疗效,但小夹板固定治疗患者疼痛程度相对更轻,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可塑型夹板治疗80例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制作、固定方法及疗效。方法:预制可塑型夹板,对骨折进行复位后,上夹板固定,置前臂于屈肘功能位。结果:全部骨折三月内临床愈合。骨折无再移位,随访6月至4年,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塑型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塑型性好,结合纸压垫。固定可靠,有效防止骨折再移位,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又称Colles骨折,为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多发生于中老年.笔者2007-2009年采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塑性夹板轻度背伸位外固定治疗中老年Colles骨折6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肢骨折中常见的类型,约占骨科所有类型的16.7%,其中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较为少见,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1/10,多由暴力所致,临床表现为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并向背侧屈曲成角。目前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即采用传统正骨手法联合夹板固定,其中正骨手法大多为师承或有经验的医师从古籍中体会而成,无准确的描述也缺乏规范性,而复位后固定的效果也欠佳。本研究通过改良复位手法和夹板固定法,在临床治疗骨远端屈曲型骨折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方法。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夹板联合外固定62例,夹板固定45例,石膏固定39例,随访比较3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9.3个月,按照Dienst疗效评价标准,石膏夹板联合外固定组总优良率为96.8%,夹板固定组为84.4%,石膏固定组82.1%,前联合组比后2组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夹板联合外固定的疗效相对较好,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塑性弹力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09/2005-08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登封市骨科医院就诊的21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5例.对照组骨折整复后应用普通小夹板掌屈位固定,治疗组整复后应用塑性弹力夹板中立何固定.在就诊当日、1周、4~6周3个观察周期以病情变化总分评价病情轻重,观察周期结束后3个月按照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周末治疗组骨折冉移位、肢体肿胀、腕关节外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去除固定器后治疗组肢体肿胀和腕关节外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塑性弹力灾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早期对骨折再移位的预防明显好于普通小夹板,并且可以有效地缓解患部肿胀、改善外形.  相似文献   

11.
选取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对位情况、疼痛缓解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和GW评分等指标来评定其临床治疗效果。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患者的后掌倾角、尺偏角均有较好的改善,骨折愈合时间35-60(47±2.5)d,其中优58例(59.2%)、良33例(33.75%)、可7例(7.1%)。优良率达92.9%。肿胀消退时间5-15(10±1.5)d,疼痛缓解时间4-12(8±1.2)d。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临床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锁定加压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cm内的松质骨骨折,约占骨折患者的1/6,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对于简单稳定的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部分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和维持复位,从而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桡骨远端解剖型(T型)钢板,普通钢板加螺钉,骨外固定架,克氏针和或螺钉加石膏外固定。四种手术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结果:四种手术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式方法及随诊疗效差异显著。采用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方法固定牢靠,复位满意,可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恢复快等优点。普通钢板加螺钉治疗方法固定牢靠,复位满意,也可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缺点其本身厚度大置于桡骨远端背侧本组出现2例拇伸肌肌腱炎,对背侧移位难以整复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有一定的限制性。骨外固定架治疗方法固定相对牢靠,复位满意,缺点外固定器置于皮外影响生活,外固定针道易感染等并发症,需要长时间护理,本组出现2例针道感染。克氏针和或螺钉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方法,对于简单的易整复的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相对牢靠,复位满意。缺点固定制动时间长,不能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克氏针出现松动,旋转,骨折再移位和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且对于相对复杂的整复困难的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及整复有很大的限制性。结论:采用桡骨远端解剖型(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优良率达100%,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朱杭  乐军 《浙江临床医学》2005,7(5):478-478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对于桡骨远端移位不明显的关节内和关节外骨折,以及短缩不明显的稳定型嵌插骨折,可通过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但对部分关节内骨折(AO-B型)或完全关节内骨折(AO-C型),单纯用石膏外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和稳定的固定,进而造成桡腕及桡尺关节骨性关节炎.作者在2001年1月至204年2月采用AO斜T形支撑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2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桡骨远端骨折(包括桡骨远侧端3cm以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病人常不愿住院,而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并采取定期复查的方法就医。因此我院从2010年~2011年对来院的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手法复位,并予以夹板外固定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出疗效不佳的原因,合理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阳健骨汤+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2周及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中药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45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n=23例)和试验组(n=22例),对照组选用管型石膏进行外固定治疗,试验组选用可塑性夹板中立位进行固定治疗,分析其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优良率(95.45%)显著大于对照组(69.5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比对照组改善的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而言,采用可塑性夹板中立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可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操作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4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采用手法持续牵引复位,伸直尺偏位前后石膏夹板固定。骨折愈合后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改良Green和O'Brien临床评分系统评价关节功能。腕关节正侧位片进行测量桡骨长度、桡骨倾斜角、掌倾角、桡尺骨指数及关节间隙宽度。【结果】140例中,一次复位成功者109例,31例复位二次。102例腕关节无疼痛,34例偶尔有轻度疼痛,4例中度疼痛。患侧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达到健侧100%者12例/52例,75%~99%者124例/78例,50%~70%者4例/10例;改良Green和O'Brien评分优71例,良56例,可13例。最终桡骨短缩、桡骨倾斜角、掌倾角、桡尺骨指数明显纠正,与复位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共37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所有患者行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记录患者复位前后掌倾角、尺偏角、疼痛缓解情况、腕关节活动度以及PRWE(Patient-RatedWristEvaluation)评分,详细记录整个治疗期间出现的各项并发症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和最终结果。治疗方法采用局麻下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4—6周后去除小夹板,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锻炼。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恢复良好、腕关节掌屈、背屈、旋前、旋后得到明显改善,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应用模糊视觉评分法(VAS)进行满意度调查评分,满意率达91.89﹪;采用PRWE量表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81%。结论:应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甚高,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损伤。以往通过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治疗〔1〕,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以上闭合复位治疗方法难以有效固定,影响治疗效果〔2〕。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骨科对65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