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氨基酸腹膜透析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效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40例,依据不同的腹膜透析液分为氨基酸腹膜透析组和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每组各20例。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应用1. 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进行透析,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接受0. 491%氨基酸腹膜透析液进行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Ch)、转铁蛋白(Tri)、高密度脂蛋白(HD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一般生化指标、血肌酐(Ccr),透析液尿素-肌酐(R-Ccr)、腹膜-残余肾总尿素(Kt/v)等透析效能指标和前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等营养状况指标。结果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Tri、HDL、CO2-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Ch、Tri水平高于治疗前(P 0. 05);但治疗前后的HDL、CO2-c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相较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在治疗后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Ch、Tri水平均明显较低(P 0. 05)。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Ccr、R-Ccr、Kt/v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P 0. 05)。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Alb、TF、PA分别为(38. 7±6. 8) g/L、(2. 53±0. 36) g/L、(461. 4±70. 3) g/L,治疗后Alb、TF、PA分别为(41. 5±3. 8) g/L、(2. 86±0. 13) g/L、(479. 6±75. 2) g/L;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Alb、TF、PA分别为(37. 7±4. 6) g/L、(2. 50±0. 46) g/L、(460. 1±76. 3) g/L,治疗后Alb、TF、PA分别为(38. 6±5. 7) g/L、(2. 40±0. 52) g/L、(351. 6±52. 4) g/L。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Alb、TF、PA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治疗后的TF、P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的Alb、TF、PA水平均显著高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P 0. 05)。结论氨基酸腹膜透析能够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一般生化指标、透析效能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维生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为合理的营养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长海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的共2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检测所有患者各族维生素水平及部分临床化验和检查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维生素水平、相关化验和检查指标,计算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维生素水平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组血肌酐水平(t=-6.989,P<0.001)、尿素氮水平(t=-2.044,P=0.042)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t=-2.048,P=0.042)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组维生素A水平(t=-2.629,P=0.009)、维生素B1水平(t=-2.115,P=0.035)、维生素B9水平(t=-2.250,P=0.025)低于非老年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维生素A水平(r=-0.223,P=0.036)、维生素B6水平(r=-0.270,P=0.011)呈负相关,血红蛋白水平与维生素C水平(r=0.421,P<0.001)、维生素E水平(r=0.265,P=0.013)呈正相关,三酰甘油水平与维生素B9水平呈正相关(r=0.218,P=0.042),铁蛋白水平和维生素B水平呈正相关(r=0.217,P=0.043)。老年组维生素A(χ^(2)=5.826,P=0.016)、维生素B2(χ^(2)=20.823,P<0.001)、维生素B12(χ^(2)=8.150,P=0.004)的缺乏率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存在普遍的维生素缺乏现象,维生素水平与部分临床化验和检查指标存在相关性,有必要监测老年患者的维生素水平并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24例规律腹膜透析12个月以上的患者,测定患者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水平,计算残肾功能,记录透析龄,根据患者血脂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比较2组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发生率,并以超滤衰竭与否分组,比较2组的血脂水平、肾功能、Glu、ALB、Hb的差异;结果血脂异常组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08);超滤衰竭组的透析龄长于超滤正常组(t=7.93,P=0.000);超滤衰竭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超滤正常组(t收缩压=7.360,P收缩压=0.000,t舒张压=4.51,P舒张压=0.000);超滤衰竭组的T-Ch、TG水平明显高于超滤衰竭正常组(tT-Ch=3.450,PT-Ch=0.001;tTG=6.760,PTG=0.000),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超滤正常组(t=-7.53,P=0.000);血脂异常组低转运水平发生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21);多因素分析显示透析龄长、低水平的HDL为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透析龄长=0.034、P低水平的HDL=0.048)结论①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异常是超滤衰竭发生的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患者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发生与高TG、T-Ch水平、低HDL-C水平有关;②血脂异常患者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可能是通过降低腹膜转运能力而发生的;③透析龄长、低水平的HDL为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不同腹膜初始转运状态磷清除率对血磷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调查单中心规律随访超过3个月的患者,收集透析初始月血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及腹膜平衡试验,对不同转运功能之间血磷、腹膜及尿磷清除率及临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共调查504人,高转运患者透析初始月血磷低于低平均(F=5.452,P=0.020)及低转运患者(F=9.441,P=0.003)。腹膜磷清除率与4小时肌酐D/P(r=0.280,P<0.001)、透析剂量(r=0.452,P<0.001)呈正相关,与尿磷清除率(r=-0.205,P=0.020)、血磷(r=-0.332,P<0.001)、肾小球滤过率(r=-0.229,P=0.004)呈负相关。ROC曲线示腹膜磷清除率预测高磷血症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95%CI:0.584~0.723,P<0.001),截断值为28.75L/W,低及低平均转运患者nPCR预测高磷血症AUC为0.660(95%CI:0.577~0.742,P=0.001),截断值为1.026g/(kg·d)。COX生存模型示:高龄(OR=1.055,95%CI:1.003~1.193,P<0.001),透析初始月低白蛋白(OR=0.907,95%CI:0.871~0.945,P=0.001)是所有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尿磷清除率(OR=0.430,95%CI:0.213~0.866,P=0.018)仅对腹膜转运功能较低的患者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转运功能越低,腹膜磷清除率越低,血磷越高。低尿磷清除率是腹膜低及低平均转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腹膜血管形成对腹膜透析失超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失超滤的患病率及有关因素。方法 比较失超滤患者和非失超滤患者在透析龄、腹膜透析平衡试验 (PET)结果、腹膜炎、外周血白蛋白 (Alb)、高糖累积量及腹膜血管变化的差异。结果 失超滤患者的透析龄、腹膜通透性、高糖累积量及腹膜毛细血管的生成均高于非失超滤患者 ,但Alb相对较低 ;腹膜炎的患病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尿毒症环境、葡萄糖累积量的增多可能导致腹膜毛细血管的生成、腹膜的高转运 ,与腹膜透析的失超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与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开始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并规律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共266例。根据基线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血尿酸组,分析两组患者SUA水平与营养状况指标血清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标准蛋白分解率、尿素氮等及透析充分性指标周尿素清除指数和周肌酐清除率、残余肾功能等的关系。结果基线时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血尿酸组相比,前白蛋白[(367.076±75.734)mg/L比(344.644±72.750)mg/L,t=2.428,P=0.016]、总蛋白[(62.713±8.223)g/L比(59.807±6.916)g/L,t=3.058,P=0.002]、白蛋白[(33.671±4.307)g/L比(31.025±4.812)g/L,t=4.678,P0.001]、血肌酐[(728.096±271.527)μmol/L比(647.550±242.555)μmol/L,t=2.525,P=0.012]、尿素氮[18.000(14.300,22.450)mmol/L比14.850(12.150,18.200)mmol/L,Z=-4.205,P0.001]、三酰甘油[1.805(1.285,2.537)mmol/L比1.475(1.129,2.382)mmol/L,Z=-2.241,P=0.025]、血磷[1.545(1.288,1.803)mmol/L比1.335(1.130,1.530)mmol/L,Z=-4.519,P0.001]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析12个月时患者SUA水平显著下降[(410.335±86.769)μmol/L比(387.966±79.638)μmol/L,t=4.640,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与男性(β=28.473,P=0.011)、体质量指数(β=3.903,P=0.015)、收缩压(β=0.882,P=0.010)、白蛋白(β=3.205,P=0.013)、血磷(β=42.248,P=0.005)呈正相关,与年龄(β=-0.966,P=0.011)、糖尿病史(β=-25.427,P=0.047)、尿素清除指数(β=-21.214,P=0.019)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8.354,95%CI 2.854~24.465,P0.001)、糖尿病病史(OR7.258,95%CI 1.741~30.268,P=0.007)、高尿酸血症(OR 3.368,95%CI 1.181~9.602,P=0.023)、体质量指数升高(OR 1.481,95%CI 1.244~1.762,P0.001)、血红蛋白下降(OR 0.971,95%CI 0.947~0.996,P=0.025)及残余肾功能下降(OR 0.275,95%CI 0.178~0.425,P0.001)与腹膜透析不充分显著相关。结论 PD可有效改善高尿酸血症,SUA水平与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密切相关,较高的SUA表明PD患者营养状态较好,同时高尿酸血症又与透析不充分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方法 检测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ESRD患者非透析组、腹膜透析组和对照组的CRP、IL-6、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血肌酐(Scr)水平.根据CRP水平将膜透析组分为CRP≤6mg/L组和CRP>6mg/L组.并比较两组IL-6、Alb、Hb、TF、Scr的水平. 结果 腹膜透析组CRP、IL-6水平明显高于非透析组(P<0.05)和对照组(P<0.01),腹膜透析组CRP、IL-6分别与Alb、Hb、TF呈负相关(r=-0.543~-0.379,P<0.05),与Scr无相关关系(r=0.258、0.245,P>0.05). 结论 ESRD腹膜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CRP、IL-6是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较好的预测指标,并可反映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寻找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速率(peritoneal solute transport rate,PSTR)增快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且做过2次腹膜平衡试验的成年(年龄≥18岁)终末期肾病患者。按2次PSTR的变化分为PSTR增快组和PSTR减慢组,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透析方案、用药、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输入法)筛选与PSTR增加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选80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PSTR增快组48人(60%);PSTR减慢组32人(40%)。PSTR增快组与PSTR减慢组相比:透析龄更长(Z=-2.642,P=0.008),基线PSTR更低(t=-3.215,P=0.002)、采用持续腹膜透析模式的比例更高(χ2=3.879,P=0.04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龄(OR=0.975,95%CI:0.959~0.991,P=0.002)、基线PSTR(OR=21 455.039,95%CI:43.218~10 651 164.48,P=0.002)对PSTR增加有独立的影响,是否持续透析(OR=2.442,95%CI:0.734~8.130,P=0.146)不是PSTR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透析龄、低PSTR、采用持续腹膜透析模式的患者更容易出现PSTR的增长。但是,持续腹膜透析模式不是PSTR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免疫组化技术,分析透析前腹膜微血管密度(腹膜透析置管术时)与腹膜基线溶质转运间的关系,以探究基线转运的可能形态学基础。方法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新入非糖尿病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时留取壁层腹膜标本,以CD34为血管内皮标志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开始透析4~6周后行标准腹膜平衡试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计算存腹4h的肌酐腹腔引流液/血浆比值(D/Pcr),;前1日收集24h腹膜透析液,测定蛋白质总量(peritoneal protein excretion,PPE)。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以D/Pcr=0.65为界,分为高/高平均转运组(19例)和低/低平均转运组(13例)。研究期内无急性腹膜炎发作。在对体表面积、残余肾功能、平均动脉压、降压药使用情况、2.5%葡萄糖透析液使用频率、PET当天的血红蛋白、血浆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校正之后,前者腹膜MVD值显著高于后者(F=10.470,P=0.004);腹膜MVD值与D/Pcr呈显著正相关(r=0.432,P=0.035),但与PPE无显著相关性(r=0.079,P=0.683)。结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前腹膜MVD与其小分子溶质基线转运率正相关,与24h腹腔蛋白丢失量无关,可能蛋白质的漏出更多受制于微血管的内在通透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内表达,并探讨其在腹膜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40g,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②实验方法:将2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20mL生理盐水;低糖透析液组腹腔注射20mL1.5%葡萄糖透析液;高糖透析液组腹腔注射20mL4.25%葡萄糖透析液,均为1次/d。4周后,向大鼠腹腔注射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20mL,4h后于大鼠右下腹缓慢插入带有多个侧孔的10号静脉留置针,缓慢低位引流腹透液,量取引流液。③实验评估:取大鼠壁层腹膜组织,以苏木素-伊红染色,镜下测量腹膜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腹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纤连蛋白。结果:2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糖透析液组、低糖透析液组超滤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并且高糖透析液组超滤量明显少于低糖透析液组(P均<0.05)。②高糖透析液组腹膜明显增厚,表面粗糙,间皮细胞肿胀,脱落,间皮下有大量血管生成以及胶原纤维沉积,还可见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与其他组比较,腹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③高糖透析液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纤连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组;低糖透析液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纤连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④大鼠腹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与纤连蛋白表达量、腹膜厚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6,0.83,P<0.05)。结论:葡萄糖透析液可诱导腹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明显上调,腹膜转化生长因子β1高表达与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因伴随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21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所有腹膜透析患者,记录全部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调查手术的一般资料,对比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电解质,肾功能,血压等,记录有无手术并发症,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及透析方案。结果513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72例(占透析患者的14.0%)因各种伴随疾病需要手术96例次。最终71例次手术纳入分析,涉及到11个不同科室。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血红蛋白(t=3.436,P=0.001)、血清白蛋白(t=3.362,P=0.002)、二氧化碳结合力(t=4.205,P<0.001)降低,但均处于控制目标范围内。手术后收缩压(t=-0.303,P=0.763)、舒张压(t=1.494,P=0.140)、血钾(t=-1.352,P=0.183)较手术前无明显变化。与局部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相比,全身麻醉的患者有更高的概率(58.3%)在围手术期转为持续肾替代治疗或血液透析。18例次手术在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25例次手术操作使用碘造影剂。共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次,均为手术后腹膜炎。手术后1周内死亡1例。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手术及操作的风险较高,但经过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多可耐受手术。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尤其是透析方案的调整有助于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超声B线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诊的腹膜透析患者200例,随访至2022年6月30日。根据肺超声B线数量,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肺超声B线数量与收缩压(β=0.090,P=0.003)、舒张压(β=0.201,P<0.001)、超滤量(β=-0.010,P=0.017)、血红蛋白(β=-0.112,P=0.026)、血脑利钠肽(BNP)(β=0.008,P<0.001)及肺动脉收缩压(β=0.294,P=0.006)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线数量(OR=1.109,95%CI:1.019~1.208,P=0.017)、心功能分级(OR=4.290,95%CI:1.564~11.771,P=0.005)和BNP(OR=1.001,95%CI:1.000~1.002,P=0.003)是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截至随访终点,随访19(15,24)个月。轻度组(n=95)、中度组(n=68)、重度组(n=37)患者总生存期存在差异(χ2=16.384,P<0.001)。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肺超声B线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肺超声B线是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容量控制对于腹膜透析至关重要.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可以评估腹膜小分子溶质转动功能,对优化腹膜透析存腹时间提供依据,但是不能预测腹膜液体转运功能.所以,本研究使用计算机拟合对不同超滤功能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液体转运功能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研究患者包括每天使用3~4袋2.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超滤功能差组)和使用3~4袋1.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功能好组),两组患者在上述透析处方下都能达到足够的液体清除.所有入组的患者都要求详细记录自己每天的腹膜透析换液情况,以评估腹膜液体转运功能.结果 本研究包括了17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其中9名为超滤功能差组,8名为超滤功能好组.与超滤功能好组相比,超滤功能差组的患者每天更多的处于高葡萄糖(P<0.01)环境中,透析液/血浆肌酐比值(D/Pcre)更高(P<0.05),有更高的腹膜液体吸收率(Ke)(P<0.01). 结论 与超滤功能好的患者相比超滤功能差的患者的腹膜小分子溶质转运率更高,更为重要的是,超滤能力差的患者腹膜液体吸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的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RDW中位数分为低RDW组(RDW≤14.05%,n=52)和高RDW组(RDW>14.05%,n=52),比较2组患者人口统计学、生化及腹膜透析相关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APD患者RDW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104例患者,RDW为14.05(13.10,14.80)%,其中男性61例(58.7%),年龄(66.42±8.72)岁,腹膜透析龄32.65(15.71,57.73)个月。高RDW组患者年龄、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抵抗指数(EHRI)、白细胞介素-6(IL-6)、容量负荷(OH)分别为(68.28±8.57)岁、1.35IU、(35.57±7.12)ng/L、(3.77±0.88)L,显著高于低RDW组患者[(64.57±8.53)岁、0.86 IU、(31.21±7.98)ng/L、(3.20±1.01)L],血清白蛋白[32.00(30.25,34.75)g/L]显著低于低RDW组患者[35.00(33.00,36.7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PD患者RDW与年龄(r=0.226,P=0.021)、EHRI(r=0.270,P=0.006)、IL-6(r=0.239,P=0.015)、OH(r=0.321,P=0.001)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215,P=0.02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HRI(β=0.290,P=0.006)和IL-6(β=0.241,P=0.012)是CAPD患者RDW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CAPD患者RDW升高与年龄、EHRI、IL-6、OH、血清白蛋白等多项指标有关,EHRI、IL-6是CAPD患者RDW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进入腹膜透析人群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布,影响因素,及其对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新进入腹膜透析治疗的成人终末期肾病患者按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分为A组iPTH<150pg/ml;B组iPTH 150~300pg/ml;C组iPTH 300~600pg/ml;D组iPTH≥600pg/ml。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及化验资料;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筛选与基线iPTH相关的危险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共222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其中,基线iPTH<150pg/ml的患者占43.7%。这组患者的特点包括:年龄大(F=6.235,P<0.001),合并糖尿病比例高(F=16.277,P=0.001),合并症多(F=4.348,P=0.005),eGFR较高(F=5.699,P=0.001)。但经过元线性回归分析,仅年龄(β=-8.700,P<0.001)、是/否合并糖尿病(β=145.400,P=0.012)对基线iPTH有独立的影响。生存曲线显示不同基线iPTH组间总体生存率存在差异(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仅年龄(B=0.066,P<0.001)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iPTH(B<0.001,P=0.507)不能独立预测死亡。结论初进入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低iPTH的情况。但是,基线iPTH并不能独立预测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triphosphopyridine nucleotide quinine oxidoreductase,NQO1)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攀钢集团总医院进行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46例尿毒症患者作为透析组,37例新诊断的尿毒症患者作为未透析组,同时期2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对照。分别检测3组血清TNF-α、IL-6、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检测单核细胞Nrf2和NQO1m RNA和蛋白表达量,分析透析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AIb、TC、LDL-C、Hb水平及Nrf2、NQO1相对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透析组和未透析组血清TNF-α(t=6.937,P0.001;t=8.462,P0.001)、IL-6(t=8.068,P0.001;t=8.937,P0.001)、TC(t=2.301,P=0.024;t=4.338,P0.001)和LDL-C(t=4.489,P0.001;t=7.032,P0.00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清AIb(t=6.040,P0.001;t=4.266,P0.001)、Hb水平(t=3.859,P0.001;t=2.478,P=0.016)显著低于健康组;透析组血清TNF-α(t=2.205,P=0.030)、IL-6(t=2.327,P=0.022)、TC(t=2.123,P=0.037)、LDL-C(t=2.106,P=0.038)、Alb(t=2.357,P=0.021)和Hb水平(t=2.179,P=0.032)显著低于未透析组;透析组和未透析组Nrf2(t=9.525,P0.001;t=7.858,P0.001)、NQO1(t=7.517,P0.001;t=9.046,P0.001)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组;透析组Nrf2(t=2.612,P=0.011)、NQO1(t=2.523,P=0.014)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未透析组;透析组和未透析组Nrf2(t=7.345,P0.001;t=6.107,P0.001)、NQO1(t=6.247,P0.001;t=7.689,P0.00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健康组,透析组Nrf2(t=2.351,P=0.021)和NQO1(t=2.207,P=0.030)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未透析组。透析组患者血清TNF-α、IL-6与Alb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72,P0.001;r=-0.654,P0.001),与Hb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21,P=0.001;r=-0.537,P0.001),与T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4,P0.001;r=0.412,P=0.005),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18,P0.001;r=0.622,P0.001);透析组患者血清TNF-α、IL-6与Nrf2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726,P0.001;r=-0.732,P0.001),与NQO1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14,P0.001;r=-0.721,P0.001);Nrf2与NQO1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1,P0.001)。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内源性抗氧化能力减弱,机体处于炎症状态,与患者营养不良、脂代谢紊乱及贫血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基线腹膜转运功能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以及腹膜转运功能变化,探讨腹膜转运功能对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肾内科开始PD治疗且维持性PD≥3月的患者。根据腹膜透析液与血清的肌酐比值(dialysate/plasma creatinine,D/Pcr)进行腹膜转运功能分组,比较不同组的基线资料和预后以及腹膜转运功能的变化趋势。结果共32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低转运组70例,低平均转运组135例,高平均转运组101例,高转运组17例。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1.529,95%CI:1.003~2.330,P=0.049)和低白蛋白血症(OR=0.910,95%CI:0.869~0.952,P<0.001)是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的决定因素。高转运组患者累计生存率低于低转运组(χ^(2)=3.953,P=0.047)、低平均转运组(χ^(2)=4.355,P=0.037)、高平均转运组(χ^(2)=9.359,P=0.002);技术生存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991)。平均D/Pcr值在前5年保持稳定,第5年之后有轻微升高趋势。各组间腹膜转运状态随时间呈现向心性改变趋势,即高转运组下降,低转运组升高。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3,95%CI:1.026~1.082,P<0.001)、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s comorbidity index,CCI)(OR=1.630,95%CI:1.307~2.032,P<0.001)和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OR=3.280,95%CI:1.109~9.699,P=0.032)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1.851,95%CI:1.123~3.052,P=0.016)、C反应蛋白(OR=1.008,95%CI:1.001~1.015,P=0.025)和腹膜炎(OR=2.312,95%CI:1.430~3.739,P<0.001)是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和低蛋白血症是基线腹膜高转运的重要决定因素。腹膜转运功能在透析前5年保持稳定,随后逐渐升高,不同腹膜转运功能随PD时间延长呈现向心性趋势,即高转运组下降,低转运组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210名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肾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腹膜透析饮食知识问卷、慢性肾脏病饮食自我效能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PD患者饮食依从行为得分为(69.47±2.49)分,饮食知识得分为(14.71±1.66)分,饮食自我效能得分为(57.62±3.37)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4.25±2.4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124,P<0.001)、合并症个数(β=0.097,P=0.008)、文化程度(β=0.079,P=0.024)、饮食知识(β=0.373,P<0.001)、饮食自我效能(β=0.273,P<0.001)及领悟社会支持(β=0.329,P<0.001)均为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重视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促进其产生更积极的饮食依从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对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109例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腹部侧位X线平片检测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腹主动脉钙化分为钙化组、无钙化组。比较2组血清HO-1、HIF-1α、FGF23水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O-1、HIF-1α、FGF23水平对腹主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钙化组血清HO-1水平低于无钙化组(t=5.762,P<0.001),HIF-1α、FGF23水平高于无钙化组(t=8.176、9.382,均P<0.001、<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59,95%CI 1.048~1.763,P<0.001)、血磷(OR=1.994,95%CI 1.123~3.539,P<0.001)、HO-1(OR=0.857,95%CI 0.762~0.964,P<0.001)、HIF-1α(OR=2.211,95%CI 1.156~4.228,P<0.001)、FGF23(OR=3.916,95%CI 1.957~7.836,P<0.001)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HO-1、HIF-1α、FGF23及三者联合预测腹主动脉钙化的AUC分别为0.789、0.868、0.902、0.972。结论血清HO-1、HIF-1α、FGF23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均对腹主动脉钙化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