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了2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SFTS)感染病例,2名患者均具有典型的SFTS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腹泻为首发症状,血小板呈进行性降低。2例新布尼亚病毒S片段核酸阳性,其中从1例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对病毒进行体外培养并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颗粒。通过测序拼接得到病毒的S片段,S片段的进化树分析表明此毒株属于新布尼亚病毒C基因型C1分支,与安徽毒株(JQ670933.1)基因同源性最高,达到99.5%,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本文得到的S片段有10个碱基突变,并全部导致了氨基酸改变,其中6个突变位于NP基因,4个突变位于NSs基因。分离毒株表明SFTSV在安徽沿长江流域散发存在且毒株序列有相应变化,但病原学特征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病原学角度证实贵州省凯里市一起犬伤人致儿童死亡病例为狂犬病所致,了解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dFA实验初步检测犬和患儿脑组织狂犬病病毒抗原,以RT-nested 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测定狂犬病病毒N基因全长序列,根据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树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dFA与RT-nested PCR检测显示犬脑和人脑组织标本均为狂犬病病毒抗原和核酸阳性.经测序拼接均得到长度为1353 bp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犬脑组织(GZD)和人脑组织(GZH)检出的狂犬病病毒N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与我国各省已报道的狂犬病病毒基因1型流行毒株及疫苗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4%~99.6%和98.2%~100%,与我省往年报道的毒株N基因核苷酸和推到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此外,在与疫苗株的比较中,与CNT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进化树分析显示犬脑和人脑组织标本狂犬病病毒N基因亲缘进化关很近,同属于基因1型狂犬病病毒.结论 从病原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证实了贵州省一起犬伤人致儿童死亡病例为狂犬病所致,其病原为狂犬病病毒基因1型,与疫苗毒株中的CNT毒株的亲缘进化关系最近,该起病例可能为我省境内传播,因此,应加强我省狂犬病疫区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江苏省2015—2022年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特征进行分析, 阐明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2022年间江苏省地区流行的45株CVA10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基于CVA10全基因组、VP1、P1、P2和P3区序列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 运用DNAStar、MEGA7.0和Similarity plots3.5.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 分析同源性、基因重组情况和主要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 45株CVA10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3%~99.1%和97.9%~99.8%;各区段比对发现, P1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 为92.1%~100.0%;P3区段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大为84.7%~100.0%, 但相比于核苷酸序列的多样性, 各区段氨基酸序列均较为保守。基于VP1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将CVA10分为A~H共8个基因型, 其中江苏与其他国内大部分流行株均属于C基因型, 全基因组进化树和VP1进化树分析结果接近一致。基于基因组各区段序列的系统进化与Simplot重组分析结果显示, 江苏分离株GD...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不同年份分离的4株登革1型病毒(DEN-1)蛋白E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定及分子进化分析,了解各流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及进化关系,追踪其可能的传染来源.方法 应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各株病毒的蛋白E基因,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转化DH5α宿主菌,经PCR和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毒力位点分析,并绘制基因系统发生树.结果 4株DEN-1病毒E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485 bp,编码495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9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0%~99.2%.广州1995年流行的DEN-1和2002、2004、2006年流行株的毒力位点氨基酸存在差异.结论 通过对登革1型病毒E基因的进化分析,GZ01/95、GZ01/02和GZ01/04这3株同属于基因型Ⅳ,而GZ17/06属于基因型Ⅰ.1995年广州地区流行的DEN-1可能来源于印度尼西亚,而2002和2004年的流行可能与澳大利亚流行株有关.2006年广州又出现的DEN-1可能与泰国2002年的流行株输入有关.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近30年来云南省分离的19株乙脑病毒进行PrM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以确定病毒基因分型.方法乙脑病毒接种3日龄乳鼠,取发病濒死的乳鼠脑组织经研磨制成上清液,提取核酸,通过RT-PCR扩增PrM-C基因片段,用病毒PrM-C(456~695)区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不同年代分离的72株各基因型乙脑病毒相应序列作比较,用Woan-Ru Chen建立的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云南省分离的乙脑病毒均可引起3日龄乳鼠在78 h之内死亡;核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9株乙脑病毒中,17株属基因Ⅲ型,2株属基因Ⅰ型,其中M28分离自1977年;两株Ⅰ型病毒与17株Ⅲ型病毒问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大于15%.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宿主的Ⅲ型乙脑病毒核苷酸间仅存在3.8%~5.2%的差异.结论云南省广泛存在基因Ⅲ型和Ⅰ型乙型脑炎病毒流行,Ⅲ型为主要流行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2008年甘肃省新分离乙脑病毒的PrM和E基因区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明确新分离病毒的基因型别并对E基因序列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新分离乙脑病毒的PrM和E基因区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定序列.使用ClustalX2.09、MegAlign和Mega4软件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 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6株病毒均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并且与2001和2002年越南分离株、2004年日本分离株及2004年我国四川省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新分离株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相比,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7.5%~87.9%,氨基酸同源性为96.8%~97.2%.新分离株与疫苗株在E基因区段存在11处共同位点的氨基酸差异.结论 2008年甘肃省分离的乙脑病毒均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新分离株E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疫苗株相比有部分差异,但均不属于决定抗原性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7.
新疆出血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出血热病毒(XHF)分子流行病学,揭示其与相关病毒之间关系,分析XHF的流行来源和分布特点。方法RTPCR检测20012002年XHF患者和蜱标本中XHF病毒S基因,阳性标本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计算机软件进行S基因部分片段和S全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和S基因、M基因的种系发生树分析。结果不同年份人和蜱来源的病毒S基因部分片段核苷酸序列均显示较高同源性(97.3%~100%)。S基因进化树分析将病毒分成了欧洲、非洲和亚洲3组,其中亚洲毒株由中亚分离株和中国分离株组成,中国所有的XHF病毒S基因(同源性93.0%~99.5%)均集中在一个分枝下形成独立的一组,明显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81.40%~96.4%)。M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序列间差异不完全与病毒分离的地理区域相关。结论S基因分析显示XHF病毒蜱分离株与人分离株遗传背景接近,我国XHF病毒有共同的进化途径和基因结构特点,并具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分子水平鉴定海南省分离的两株甲病毒 (HBb17和M1病毒 )。方法 采用RT-PCR方法 ,分别扩增两株病毒基因组的 3′末端核苷酸序列 ,扩增产物经亚克隆 ,筛选重组子并测定核苷酸序列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HBb17和M1病毒分别扩增出约 1 6kb和 1 3kb的特异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在 3′末端非翻译区HBb17病毒与罗斯河病毒 (国际标准株T48病毒 )核苷酸同源性为99 % ,M1病毒与鹭山病毒 (SAG)同源性为 98% ;两病毒结构基因的E1区序列 ,HBb17病毒与罗斯河病毒核苷酸 (氨基酸 )同源性为 99% (99% ) ,M1病毒与鹭山病毒核苷酸 (氨基酸 )同源性为 97% (99% ) ,M1病毒与盖塔病毒同源性为 94% (98% )。结论 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岛分离的HBb17病毒属于罗斯河病毒 ,M1病毒可能是鹭山病毒或盖塔病毒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9.
我国分离的两株病毒为重组甲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明确我国分离的XJ-90260和XJ-91006病毒的分类地位、种系发生和遗传型。方法 特异引物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两株病毒的NSP4、E1基因区和3′端非编码区,测序,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3′端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分析,并结合同属其他病毒这些基因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种系进化分析。结果 两株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与西方马脑炎病毒的核种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具有西方马脑炎病毒3′端非编码区结构特征,其NSP4基因区与东方马脑炎病毒同源,E1基因区与辛德毕斯病毒同源,两株病毒均位于西方马脑炎病毒B组,与西方马脑炎病毒俄罗斯分离株进化关系最近。结论 我国分离的XJ-90260和91006病毒属于西方马脑炎病毒同一遗传型,均为重组甲病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因3型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为对照,分析我国分离的基因3型乙脑病毒E基因区段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分子特征.方法 从GenBank中获取相应乙脑病毒株E基因区段核苷酸序列,通过Clustal X(1.81)、DNAStar、GENEDOC(3.2)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位点差异分析.以蜱传脑炎病毒可溶性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进行乙脑病毒E蛋白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 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宿主分离的基因3型乙脑病毒与SA14-14-2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在96%和95%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5%和94%以上.在同一地域、同一宿主类型分离的毒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非常高.在E基因区段存在10处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在结构域Ⅰ(E160)、结构域Ⅱ(E123和E227)和两个未在结构域中的氨基酸位点(E441和E487)等5个位点在部分基因3型乙脑病毒中存在差异.结论 我国分离的基因3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E基因区段同源性高,存在5处基因3型乙脑病毒特异的氨基酸位点差异,但现行减毒活疫苗株理论上可以保护我国分离的基因3型乙脑病毒野毒株.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新分离3株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子特征鉴定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确定福建省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 (JEV)的基因分型及其E区段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并克隆新分离JEV(0 2 4 1、0 2 4 3、0 2 10 2 )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 ,测序后应用ClustalX软件做碱基配对和比较分析 ,种系发生采用PHYLIP软件包分析。结果 新分离的 3株JEV属于基因Ⅲ型 ,E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与减毒活疫苗株SA 14 14 2株的同源性均在 96 %以上 ,在关键结构域有部分氨基酸差异。结论 福建省新分离的 3株病毒属于基因Ⅲ型JEV ,E蛋白与疫苗株相比有部分氨基酸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分离株CQ11-66在PrM/C及E基因区的分子特征.方法 采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诊断的流行性乙脑患者血液及脑脊液标本,通过接种BHK-21细胞检测并分离乙脑病毒,并对其PrM/C及E基因区测序.使用Clustal X(1.8)、MEGA5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仅从儿童乙脑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命名为CQ11-66.CQ11-66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乙脑病毒分离株相比,PrM/C基因区总体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4.8%~97.4%及85.6%~98.7%,而E基因区总体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6% ~ 99.6%及94.8% ~99.6%;CQ11-66株与福建省乙脑病毒人分离株相比较,在PrM/C、E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很高.基于PrM/C及E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CQ11-66株属于基因Ⅲ型.结论 在重庆市儿童乙脑患者标本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CQ11-66,CQ11-66株在PrM/C和F基因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其他乙脑病毒分离株存在一定的差异,且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Q11-66株属于乙脑病毒基因Ⅲ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拟构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病例外周血各群白细胞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率的流式细胞检测方法, 为临床评估病例预后, 靶细胞和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新工具。方法建立检测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E6)和人单核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SFTSV感染率的流式方法, 并与定量反转录PCR(qRT-PCR)方法比较验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FTS病例外周血各亚群白细胞胞内SFTSV含量, 并与单细胞测序比较验证, 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与病例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qRT-PCR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一致, SFTSV感染后3 d内VERO-E6内病毒含量显著梯度升高, 而THP-1内病毒含量变化不明显。流式细胞技术在部分SFTS病例的B淋巴细胞检测出SFTSV阳性, 与单细胞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流式细胞检测胞内SFTSV, 相对于qRT-PCR更适用于混合细胞样...  相似文献   

14.
5株SARS-CoV部分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SARS CoV部分结构区的基因序列 ,了解其变异程度。方法 采用套式PCR法扩增各结构区基因 ,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 ,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了LC1株病毒的M、N、E和S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对LC2、LC3、LC4和LC5株病毒的M区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克隆。序列分析显示各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 18株序列的同源性在 99%以上。结论SARS CoV的基因序列较保守 ,有利于PCR诊断试剂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5.
新疆出血热病毒S基因片段的测序和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认识新疆出血热( XHF) 病毒不同分离株基因区别的本质,从分子水平揭示其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寻找传播及流行的原因。方法 对1965 年自我国首例病人及1984 年自蜱分离的两株XHF 病毒进行了S 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 两株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 .7 % ,与已经发表的1968 年分离自我国蜱(HY13) 和羊(C68031) 的两株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较高(96 .7 % ~99 % ) ;与其它CCHF 病毒相比S 基因同源性为77 .4 % ~92 .7 % 。结论 计算机绘出的系统发生树状图显示我国分离的4 株病毒形成一单个群体并进一步分为三组,提示流行源自我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鉴定天津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组2、4、5、6和10型,并分析其VP1区基因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提取45株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分离株核酸,利用RT-PCR法扩增其VP1基因并测序,然后根据VP1区基因核酸序列,进行肠道病毒型别鉴定和同源性分析,构建种系发生树.结果 45株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天津分离株分别为6株柯萨奇病毒A组2型(Coxsackie virus A2,CV-A2),14株CV-A4,3株CV-A5,8株CV-A6和14株CV-A10.柯萨奇病毒各型的株间核酸序列同源性均在80%以上,各型分离株与原型株的同源性均在71.2% ~ 85.8%之间.天津各型分离株在种系发生树上均聚集于各自相对独立的分支,与国内流行株处在同一分支内,而与国外原型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柯萨奇病毒A组2、4、5、6和10型成为天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原体,各型天津分离株株间核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呈现一定的区域聚集性.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唐河县分离到基因1型乙型脑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河南省唐河县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乙型脑炎病毒(JEV)并确定其基因分型及E基因区段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对2004年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乙脑病毒进行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3.1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S(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共采集3722只蚊虫标本,包括:库蚊、骚扰阿蚊、伊蚊及按蚊.从库蚊标本中分离到3株属于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E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6.9%~87.7%,氨基酸同源性为95.2%~97.0%,存在12处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从河南省唐河县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E基因与疫苗株相比有部分氨基酸差异,但现行疫苗株理论上可以保护新分离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8.
SARS患者咽拭标本中新分离呼肠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SARS患者中多病原感染状况,测定并分析新分离呼肠病毒基因组序列,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其分类学位置。方法 SARS患者咽拭子标本经处理后接种Hep-2细胞,提取分离到的病毒RNA,以随机引物逆转录PCR扩增,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将其核苷酸序列及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基因进行比较分析并建立系统进化树。结果 从4份SARS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3株呼肠病毒,部分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为同一病毒,其病毒基因与呼肠病毒1、2、3型有较高的同源性,尤其是与呼肠病毒1、3型,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82%~92%,推断相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4%~99%,而与其他病毒不存在有意义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新分离呼肠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呼肠病毒属,且可能为哺乳动物呼肠病毒中的新血清型。结论 SARS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存在呼肠病毒,新分离呼肠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呼肠病毒1、3型同源性最高,由于尚未得到决定病毒血清型的S1片段基因序列,故该病毒的确切分型有待进一步确定,与SARS患者病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国部分甲肝病毒流行株结构蛋白VP3-VP1区基因特点.方法 收集42份甲肝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经核酸提取、逆转录及巢氏PCR,测得结构-非结构蛋白VP3-VP1-2A区序列,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并分析其基因特点.结果 42株HAV病毒株在VP1-2A连接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1%~100%和97.3%~100%;在全长结构蛋白VP3-VP1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6%~100%和98.8%~100%.VP1-2A连接处序列相同的病毒株在全长结构蛋白VP3-VP1区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4%~100%,0~2个氨基酸位点不同.本实验所得序列在中和抗原位点处氨基酸序列均未变异.结论 42株病毒株均属于I型,40株是IA亚型,2株IB亚型.本实验所用HAV流行株在结构蛋白VP3-VP1区的核苷酸存在差异但是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且没有中和抗原位点处的变异.VP1-2A结合处核苷酸序列相同的分离株在全长结构蛋白VP3-VP1区核苷酸序列相同或相近,氨基酸序列保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中国部分甲肝病毒流行株结构蛋白VP3-VP1区基因特点.方法 收集42份甲肝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经核酸提取、逆转录及巢氏PCR,测得结构-非结构蛋白VP3-VP1-2A区序列,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并分析其基因特点.结果 42株HAV病毒株在VP1-2A连接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1%~100%和97.3%~100%;在全长结构蛋白VP3-VP1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6%~100%和98.8%~100%.VP1-2A连接处序列相同的病毒株在全长结构蛋白VP3-VP1区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4%~100%,0~2个氨基酸位点不同.本实验所得序列在中和抗原位点处氨基酸序列均未变异.结论 42株病毒株均属于I型,40株是IA亚型,2株IB亚型.本实验所用HAV流行株在结构蛋白VP3-VP1区的核苷酸存在差异但是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且没有中和抗原位点处的变异.VP1-2A结合处核苷酸序列相同的分离株在全长结构蛋白VP3-VP1区核苷酸序列相同或相近,氨基酸序列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