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刘群  芮长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619-1620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的特殊致伤原因和损伤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 长时间下蹲位导致的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与健侧相比患侧腓深神经或腓浅神经电位波幅变化明显,波幅下降均在50%左右,最大降幅88%.EMG表现损伤神经所支配肌肉有自发电位、募集减弱等.结论 长时间下蹲致腓总神经损伤是较少见的损伤原因.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为腓总神经损伤提供较明确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群  芮长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19-1620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的特殊致伤原因和损伤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 长时间下蹲位导致的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与健侧相比患侧腓深神经或腓浅神经电位波幅变化明显,波幅下降均在50%左右,最大降幅88%.EMG表现损伤神经所支配肌肉有自发电位、募集减弱等.结论 长时间下蹲致腓总神经损伤是较少见的损伤原因.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为腓总神经损伤提供较明确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下肢牵引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牵引是临床上治疗下肢骨折的一种常用方法 ,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 ,腓总神经常因膝部外伤而造成损伤 ,而下肢牵引治疗下肢骨折的过程中发生腓总神经损伤亦非罕见。因此 ,下肢牵引的病人在预防褥疮、呼吸系、泌尿等并发症的同时应注意预防腓总神经损伤。我科 1988- 1998年接受下肢牵引治疗的病人 45 2例 ,其中 12例出现腓总神经损伤 ,占下肢牵引病人总数的2 .6 5 %。经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在 2~ 6周内得以恢复。1 临床资料12例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48~ 6 9岁 ,股骨粗隆间骨折 5例 ,股骨颈骨折 4例 ,股骨干骨折 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临床解剖学特点、病理生物力学改变。方法对25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临床外固定(石膏、小夹板固定及骨牵引)不当是导致腓总神经卡压伤的主要原因,腓骨小头处骨折是造成该神经损伤的直接因素;肌腓骨上管的解剖学特点是其损伤的解剖学基础;腓总神经损伤的程度与受压的力量及时间有关。结论及时调整外固定或手术减压,解除腓总神经压迫,避免腓总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收住院的30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手足口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疱疹,口腔溃疡,部分伴有发热、口腔疼痛等,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前入托小儿为主,传染性强,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带菌者,并发肺炎患儿最多,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并发肺炎较多见,有一定的并发症,应对此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给予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153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8年4~8月我院收治的153例手足口病患儿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皮疹主要发生在手、足、口腔等部位.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患儿经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均痊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及早治疗可防止严重并发症及本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营养神经药物最佳的给药途径.方法 4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注射组(20例)将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以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为进针点,通过穴位注射的方式给药,肌肉注射组(20例)将相同药物以臀大肌肌肉注射的方法给药,治疗15d、1个月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患侧肢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 穴位注射组对感觉障碍恢复、提高肌力、改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臀大肌肌肉注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肌肉注射,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临床治疗中注意规范操作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从佛山市中医院2019年1—12月诊治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中针对性抽取采用常规静滴和口服西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性抽取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和CMAP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和CMAP波幅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西泮肌内注射后造成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以减少误诊和后遗症.方法:对该患者进行专家会诊,肌电图检查,待确诊为"左腓总神经损伤"时,给予其中西药物和穴位针灸、按摩、局部理疗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患者预后良好,无肢体畸形、无肌肉萎缩等后遗症.结论: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刺激不留针针法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为两组,分别为强刺激不留针治疗组与口服弥可保(甲钴胺片)药物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每组患者肌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及症状改善评分。结果强刺激不留针针法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恢复情况,其肌电图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评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刺激不留针针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郭妍 《中国医药科学》2012,(15):187+189
目的对妇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相关临床处理进行总结。方法对某医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妇产科围术期发生的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患者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20例临床痊愈,3例基本痊愈,1例进步。腓总神经损伤6例,经过3个多月恢复治疗,均临床痊愈。臂丛损伤患者,经过4个多月恢复治疗,均临床痊愈。结论妇产科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非常有可能会引发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一旦出现神经损伤,想恢复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对周围神经损伤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加以重视,特别是臂丛神经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腓总神经损伤患者2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电针刺激及西药促神经生长药物和甲钴胺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方。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方辅助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郭丙杰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0):102-103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解剖学的特点及病理生物学改变。方法对68例腓总神经卡压伤患者的诊治作一回顾性总结。结果夹板、石膏及牵引不当是致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肌腓骨上管处的解剖特点是其受损伤的解剖学基础。腓总神经损伤与受压的力量及时间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及时调整外固定,解除腓总神经压迫,避免造成腓总神经卡压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876例手足口病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病情观察等方法,实施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发热护理、静脉输液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病情观察及相关治疗护理,治愈率提高,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会降低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外固定不当致腓总神经损伤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解剖学的特点及病理生物学改变。方法对56例腓总神经卡压伤患者的诊治作一回顾性总结。结果夹板、石膏及牵引不当是致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肌腓骨上管处的解剖特点是其受损伤的解剖学基础。腓总神经损伤与受压的力量及时间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及时调整外固定,解除腓总神经压迫,避免造成腓总神经卡压伤。  相似文献   

17.
薛扬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100-101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院的13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其临床特点,并采取临床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手足口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特点以发热、手、足、口腔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患者均可达到临床治愈,预后良好.结论 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及时识别,积极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军 《中国处方药》2014,(5):99-100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差异,为临床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予以普通钢板治疗,试验组34例予以锁定钢板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行Mazur评分,比较总优良率、骨折愈合程度、踝关节的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普通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Mazur评分总优良率分别为91.18%、94.11%和97.06%,较对照组对应总优良率85.29%、88.24%、88.24%,三个时间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普通钢板组患者并发4例腓总神经损伤,而锁定钢板组并发腓总神经损伤1例,所有患者予以营养神经、功能锻炼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等优点,且恢复快,不良反应少,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52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且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超声表现。结果: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52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49例经高频超声确诊,3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4.23%;52例患者经高频超声诊断,36例位于上肢(其中肘部以上5例,肘部以下31例),8例位于下肢,8例位于颈部;创伤性神经瘤38例,卡压性损伤11例,周围神经完全断裂3例;臂丛神经损伤7例,正中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14例,桡神经损伤19例,坐骨神经损伤3例,腓总神经损伤3例,腓浅神经损伤1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神经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有效明确患者的损伤部位、损伤节段及损伤类型。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8,(8):1423-1425
目的:评价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0例资料,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口腔疼痛好转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患者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