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e,SCI)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手术治疗可解除脊髓受压等原发性损伤,但无法改变已经损伤脊髓的缺血缺氧、炎症等病理变化。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能够减少SCI继发性损伤,最大限度地保留受损脊髓残存的结构和功能,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综合治疗SCI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1]。现就HBO治疗SCI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低钠血症是急性颈椎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患者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达45%~100%。其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因此治疗较困难且容易被忽视[1]。由于低钠血症可能导致内环境紊乱、细胞水肿,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急性重度低钠血症而加重神经系统损伤[2]。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本院收治的326例急性颈椎SCI患者的治疗方式及结果,探讨颈椎SCI伤低钠血症的早期治疗方式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后发生神经源性异位骨化(neurogen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NHO)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采集并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150例,利用高频超声检查髋关节是否出现NHO,将患者分为NHO组和非NHO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痉挛、压疮、血浆α2-HS糖蛋白、血清骨成型蛋白、血清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清钙离子含量、脊髓损伤节段及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髓损伤后发生NHO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6例(37.33%)患者发生NHO。单因素分析示,两组间年龄、血浆α2-HS糖蛋白、血清骨成型蛋白、血清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钙离子水平、压疮和脊髓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HO组患者的α2-HSG浓度较非NHO组显著降低,OR值为0.929(95%CI:0.887,0.973)。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血浆α2-HSG浓度下降是发生NHO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α2-HSG浓度越低,越易发生NHO。  相似文献   

4.
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患。早期、全面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对减轻脊髓损伤程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急性SCI存在两种机制:机械压迫导致的初次损伤和其后多种生物机制导致的二次损伤[1],受伤当时的暴力性质决定初次损伤的程度,随后启动包括自由基损伤、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二次损伤,其具体分子机制、如何减轻并逆转二次损伤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踝关节炎约占踝关节炎总量的70%,且多发生在年轻的、活动较多的患者中。临床症状主要是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病理表现为透明软骨进行性改变,软骨下骨的硬化。发病机制为创伤引起关节内损伤以及关节囊和韧带损伤,从而造成了异常的关节负荷,引起关节内液压减少、关节软骨功能失调、软骨下骨增厚、刺激产生蛋白酶和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对于关节软骨的损伤,导致进行性的软骨退行性病变,最后形成创伤后的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普遍得到共识。据统计,脊髓损伤患者82%为男性,大部分在30岁左右,正处于性活跃期。ED的发生严重的影响患者和配偶的生活质量,因此,SCI性ED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对男性勃起的神经支配、SCI性ED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作了综合慨述,并对病因治疗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定义和发病机制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正常情况下,非钙化组织发生新骨形成、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板层状骨的现象. HO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它不同于创伤后肌肉损伤形成的骨化性肌炎或者继发性炎症,对其发病机制至今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步行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及其他神经系统损伤性疾患的主要表现,步行能力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的社会、职业、休闲娱乐活动参与能力不同程度下降。因此,提高肌肉骨骼系统的运动控制、恢复步行功能是SCI康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1]。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下肢康复机器人逐渐应用于神经损伤如脑卒中、SCI的康复治疗中,笔者对下肢康复机器人及其在SCI康复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SCI)致死率高、预后差,常导致患者终身瘫痪,可引起系统性神经源性免疫抑制综合征(SCI-IDS)[1]。SCI后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易感性,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高。近年,国内外SCI的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证实,SCI可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因子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引起免疫功能障碍[2-3],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由于免疫系统可由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交感神经系统(SNS)和副交感神经系统(PNS)进行调节,所以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可引起免疫相关的神经功能受损,进而引起免疫抑制,同时亦可造成内分泌功能障碍,间接引起免疫功能障碍[4-5]。明确SCI导致机体防御系统受损的相关机制及脊髓平面、损伤程度等相关因素对发生SCI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治疗SCI、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HPA、SNS与SCI后的免疫抑制的可能关联、产生的适应性免疫抑制的相关机制及与其相关方向的治疗前景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关节内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15例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关节内截骨治疗。显露原始骨折线,骨折未愈时经原始骨折线插入骨刀,劈开骨折块行关节内截骨;骨折已愈时在畸形最明显处打入2枚平行的克氏针,沿克氏针行关节内截骨。截骨块翻开后,骨刀插入软骨下骨撬拨,恢复胫骨平台高度,骨缺损区植骨,支撑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19.1±26.3) min。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9.3±3.1)周。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平均(89.9±4.6)分,优良率93.3%。均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内截骨术能够有效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整性、重建下肢力线,在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