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颈椎过伸功能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前凸角度丢失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骨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58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49~85岁(平均64.8岁)。术前测量患者中立侧位X线片上的T1倾斜角、矢状面垂直轴(SVA),以及中立侧位、过伸位X线片的C2~C7 Cobb角。随访12~24个月,术后再次测量中立侧位X线片上的C2~C7 Cobb角。术前颈椎过伸功能测量值为术前过伸位X线片C2~C7 Cobb角度减去术前中立侧位X线片C2~C7 Cobb角。前凸角度丢失量为术前中立侧位片C2~C7 Cobb角减去末次随访时中立侧位片C2~C7 Cobb角。依据58例患者术前颈椎过伸功能均值(8.7°)分为两组,≥8.7°为A组,<8.7°为 B 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影像及临床资料,同时对5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25例患者年龄54~83岁,B组33例患者年龄49~85岁,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A组颈椎过伸功能(14.09°±4.75°)大于B组(4.62°±2.54°),A组T1倾斜角(17.00°±3.40°)小于B组(29.68°±6.34°),颈椎前凸角度丢失[1.10(-0.85,4.00)]小于B组[8.60 (7.70,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颈椎过伸功能与前凸角度丢失之间呈负相关(r=-0.965, P<0.01),T1倾斜角与前凸角度丢失之间呈正相关(r=0.954, P<0.01),颈椎过伸功能与T1倾斜角呈负相关(r=-0.900, P<0.01);SVA与T1倾斜角、颈椎过伸功能、术后前凸角度丢失均无相关性(r=-0.065、0.216、-0.202, P>0.05)。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过伸角度变化、SVA及T1倾斜角均无相关性(r=0.201、-0.034、-0.213, P值均>0.05)。A组术后JOA改善率为69%±23%,B 组术后JOA改善率为62%±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7, P>0.05)。术后Odom's分级评价A组优良率为88.0%(22/25),B组优良率为63.6%(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403, P<0.05)。结论 对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颈椎过伸功能与前凸角度丢失存在相关性,术前过伸功能越低,术后越易发生前凸角度丢失,可作为术前预判术后颈椎曲度变化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2.
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腰骶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肌力下降,间歇性跛行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且近年来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该病主要MRI表现为椎间高度下降≥40%,和/或至少以下2项改变:Modic改变Ⅰ型和/或Ⅱ型、椎间盘后高信号区、T2像暗/黑髓核[1]。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熟练,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相似文献   
3.
<正> 河南地处中原,约当北纬31°23′~36°21′,东径110°21′~116°39′之间。全省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自北向南分别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间有陷落盆地;中、东部为冲积平凉。河流多自西、西北向东、东北、东南呈放射状分流,自北向南分属于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水系。全省处于亚热带向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63例因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ACCF组31例,ACDF组32例.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T1椎体倾斜角(T1 Slope)、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植入物下沉、融合率、头尾端邻近节段骨化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痛、上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 随访时间为12~40个月.ACCF组出血量显著高于ACDF组(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T1椎体倾斜角、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均获得100%融合率,植入物下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ACCF组影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2组各影像学参数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两种颈椎前路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ACDF在出血量及改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等方面优于ACCF.两种颈椎前路术后影像学指标与临床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手术(topping-off)对腰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8月,31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接受腰椎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手术,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时测量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均获得显著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而骶骨倾斜角则显著增加(P<0.05).根据随访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3年以内组(A组)和3年以上组(B组),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呈轻度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骨倾斜角无显著变化(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骨倾斜角则显著增加(P<0.05).各临床疗效评分与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测量结果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腰椎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近中期疗效较为满意,手术对腰椎矢状面平衡有一定保护作用.未发现术后临床疗效与矢状面平衡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2岁。患支气管扩张近7年,常咯血、痰量多且有腥臭味、伴有胸痛。于1988年11月来诊。中医辨证:肺痈。处方:苇茎汤,其中方内瓜瓣(冬瓜子),在药店中偶然错抓成催叱的瓜蒂,2g水煎服一次顿服。结果病人呕吐较重,吐后病人反而精神爽快,而且咯血也止,咯痰量减少,胸痛消失。从1988年至今,一直未在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兴教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经X线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41例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19)与对照组(n=22),对照组患者采用肌腱线缝合修复三角韧带结合下胫腓螺钉固定;研究组患者采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内踝间隙;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OFAS评分[研究组(52. 39±7. 10)分、对照组(53. 01±5. 88)分]及VAS评分[研究组(7. 89±2. 01)分、对照组(7. 51±3. 05)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研究组患者的AOFA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为(85. 21±3. 11)分、(90. 12±2. 10)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2. 11±4. 27)分、(88. 58±7. 12)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术后3个月(4. 62±0. 99)分及术后6个月(2. 01±0. 32)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 01±1. 21)分、(2. 57±0. 87)分],但两组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 05)。研究组患者的内踝间隙术后3个月为(2. 21±1. 11) mm,术后6个月为(2. 33±0. 59) mm,均优于术前(6. 12±1. 11) mm;对照组患者的内踝间隙术后3个月为(2. 59±1. 51) mm,术后6个月为(2. 98±1. 09) mm,均优于术前(5. 98±1. 89) mm;对照组患者的内踝间隙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有增大趋势;两组患者术前的内踝间隙[研究组(6. 12±1. 11),对照组(5. 98±1. 89)]无显著差异(P0. 05);两组术后3个月的内踝间隙[研究组(2. 21±1. 01) mm,对照组(2. 59±1. 51)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术后6个月[研究组(2. 33±0. 59) mm,对照组(2. 98±1. 09) m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随访发现,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骨折延期愈合等不良事件。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下胫腓及内踝复位不良。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与肌腱线缝合修复三角韧带并下胫腓螺钉固定均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1977—1978年用几种青蒿素制剂,在我省对间日疟现症病人的疗效进行了验证,现将观察结果综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黄蒿素油剂,由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试制,于1977年7—9月份在郑州市郊区老鸦陈公社由郑州市防疫站进行观察。青蒿素油针剂,由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试制,于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e,SCI)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手术治疗可解除脊髓受压等原发性损伤,但无法改变已经损伤脊髓的缺血缺氧、炎症等病理变化。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能够减少SCI继发性损伤,最大限度地保留受损脊髓残存的结构和功能,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综合治疗SCI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1]。现就HBO治疗SCI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自1978年起,根据全省不同地理位置和疟疾发病情况,先后建立了19个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对疟疾的发病及流行因素的变动情况进行了连续的监测,现将1982年具有代表性的十二个监测站的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