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 以小鼠为模型,探讨雌激素诱发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观察阴道内应用消炎痛对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设雌激素化小鼠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模型组(EI)和模型用药(消炎痛)组(Indo),另设单一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组(I)、单一雌激素化组(E)和空白对照组(C).在接种后4、7、14 d动态观察小鼠阴道灌洗液中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生长情况,并进行阴道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TGF-II、IL-2水平.结果 Indo组小鼠未见菌丝,仅见孢子,EI组见大量菌丝生长.雌激素可上调小鼠阴道组织TGF-βl表达及下调IL-2水平(E组比C组,均P<0.05),EI组和I组的TGF-βl水平显著高于C组(均P<0.01),而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后IL-2水平未见升高(均P>0.05).与EI组比较,Indo组在第4、7天阴道组织TGF-βl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IL-2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结论 雌激素能降低小鼠阴道局部免疫能力.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时小鼠阴道缺乏防护性的细胞免疫反应;消炎痛具有既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生长,又能调节阴道局部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新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种中药复方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MTT法评价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体外生长动力学,微量稀释法检测两种中药复方对白假丝酵母菌悬浮菌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以及药物包被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作用。结果:生物膜内白假丝酵母菌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两种中药复方对白假丝酵母菌悬浮菌的最低抑菌浓度50%(MIC50)分别为3.725、3.925mg/mL,对生物膜的SMIC50与SMIC80分别是3.725和7.725mg/mL,3.925和7.85mg/mL。两种中药复方包被浓度分别在3.322、2.269mg/mL以上时对其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有显著性。结论:两种中药复方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海南省人民医院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情况,分析该医院临床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对抗常见真菌药物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体外敏感性,为控制该菌感染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分离、鉴定临床送检标本,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白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用各个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并对这些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54株白假丝酵母菌,其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85.2%,98.1%,33.3%,22.2%,31.5%.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引起真菌性生殖道炎症的假丝酵母菌,并对主要致病菌进行9种抗真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方法常规培养并分离真菌,并鉴定到种,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53株菌,白假丝酵母菌占84.91%,白假丝酵母菌生物变种、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各占3.77%,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各占1.87%;47株白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克霉唑、5-氟胞嘧啶啶、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其中6种药物耐药率〉50%。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是真菌性生殖道炎症最常见的致病菌,且其对多种药物同时耐药。临床上应根据实验室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小鼠为模型,探讨雌激素诱发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观察阴道内应用消炎痛对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设雌激素化小鼠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模型组(EI)和模型用药(消炎痛)组(Indo),另设单一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组(I)、单一雌激素化组(E)和空白对照组(C)。在接种后4、7、14d动态观察小鼠阴道灌洗液中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生长情况,并进行阴道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TGF-β1、IL-2水平。结果Indo组小鼠未见菌丝,仅见孢子,EI组见大量菌丝生长。雌激素可上调小鼠阴道组织TGF-β1表达及下调IL-2水平(E组比C组,均P〈0.05),EI组和I组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C组(均P〈0.01),而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后IL-2水平未见升高(均P〉0.05)。与EI组比较,Indo组在第4、7天阴道组织TGF-β1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IL-2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结论雌激素能降低小鼠阴道局部免疫能力,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时小鼠阴道缺乏防护性的细胞免疫反应;消炎痛具有既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生长,又能调节阴道局部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新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苦艾洗液和洁尔阴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体外抑菌浓度. 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和培养检测法,对比观察两种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体外抑菌浓度. 结果 (1)苦艾洗液为原液时对白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2)洁尔阴洗液在相当于原液浓度的12.5%时对白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3)结果表明洁尔阴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体外抑菌作用优于苦艾洗液. 结论两种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洁尔阴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体外抑菌作用优于苦艾洗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致病菌种及检出率.方法:随机对220例门诊妊娠期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假丝酵母菌涂片、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为30.91%,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9.59%,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8.37%,克柔假丝酵母菌占2.04%.结论: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较非孕妇女高,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光滑假丝酵母菌是非白假丝酵母菌的主要菌种,其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鱼腥草素钠对临床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DAPI染色观察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核的形态;利用FITC-VAD-FMK染色观察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metacaspase活性;分别在JC-1染色和DCFH-DA染色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利用Annexin Ⅴ-FITC/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一定浓度的鱼腥草素钠作用下,临床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内ROS水平、生物膜细胞凋亡率、metacaspase酶活性明显升高,MMP水平明显降低,生物膜细胞核出现碎裂和皱缩。结论 鱼腥草素钠能够诱导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肉豆蔻挥发油体外抗病原微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2倍稀释法测定肉豆蔻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6种67株临床分离菌和白假丝酵母菌14株、非白假丝酵母菌1株临床分离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肉豆蔻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洛菲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等不同种属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肉豆蔻挥发油除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活性相对较低(MIC为4.25~8.50 mg/mL)外,对其余受试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为0.07~1.06 mg/mL);肉豆蔻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均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MIC分别为0.07~0.53mg/mL和0.07mg/mL。统计分析表明,肉豆蔻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IC明显低于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P〈0.0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明显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P〈0.01,P〈0.05),对其它种属细菌之间的抑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肉豆蔻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可用于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运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anl candidiasis,WC又称外阴阴道白色念珠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VVC 80-90%的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属条件致病菌,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才出现症状[1].VVC具有反复发作、用药后易产生耐药,不易治愈的特点.我院应用氟康唑胶囊和克霉唑阴道片联合治疗VVC,观察其疗效和抗复发性.  相似文献   

11.
六种中草药对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探讨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结果: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黄苓,大黄,五蓓子对上述两菌均具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6-42mm不等,这些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g/ml)分别为5.0,14.29,10.0,20.0,100.0,100.0;对新型隐球菌的MIC为:3.88,8.33,16.67,10.0,25.0,10.0。结论: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等六种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和新型孢球菌体外试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莲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最大,MIC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抗感染药物复方三黄酊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抑菌圈试验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试验研究。结果 两种工艺制备的抗感染药物复方三黄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敏感。结论 本院生产的抗感染药物复方三黄酊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116种中草药对白念珠菌的抑菌实验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用出芽实验和琼脂扩散法筛选抗白念珠菌中草药。同时作50%乙醇浸提液与水溶液对照试验,从116种中草药中筛选出对白念珠菌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共38种,其中前法筛选出有效药物31种,后法筛选出21种,两法均有效者14种两种浸剂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除少数药物外,50%乙醇沉剂与水溶液对白念珠菌的作用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一次性氧氟沙星滴眼液抑菌效力的检测及其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种市售一次性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细菌及霉菌的抑菌效力,阐明
未添加防腐剂的一次性氧氟沙星滴眼液仍具备合适的抑菌效力。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
10版(二部)抑菌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测定2种一次性氧氟沙星滴眼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和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的最小抑
菌浓度(MIC),采用菌落计数法记录药品对白假丝酵母菌[CMCC(F)98001]及黑曲霉菌[CMCC(F
)98003]作用不同时间(0、7、14和28 d)后的活菌数。以非一次性氧氟沙星滴眼液作为
阳性对照组。结果:2种一次性氧氟沙星滴眼液对黑曲霉菌作用7、14和28 d后,黑曲霉
菌数未见增加,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基本被抑制;2种一次性氧氟沙星滴眼液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MIC值均为5.9 mg?L-1。一次性氧氟沙星滴眼液与非
一次性氧氟沙星滴眼液抑菌效力相同。结论:随机选购的市售2种一次性氧氟
沙星滴眼液的抑菌效力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抑菌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中对标准
眼用制剂的要求,不添加抑菌剂的抗生素类滴眼液亦具备合适的抑菌效力。
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芦荟提取液抑菌效果和毒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动物试验对芦荟抑菌效果和毒性进行观察。结果体积分数5%的芦荟提取稀释液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20%的芦荟提取稀释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小鼠急性经口LD50值大于5000 mg/kg,芦荟提取原液对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指数为0.23,属于轻度刺激性。结论芦荟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属无毒、低刺激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4种用于外科手消毒剂进行杀菌性能实验,为临床外科手消毒剂的使用提供最佳的使用方法。方法:将4种外科手消毒剂采用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进行杀菌实验。结果:安尔碘、丹尼尔对4种致病菌有杀菌效果;健之素碘、洁芙柔消毒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杀菌效果显著,对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无杀菌作用。结论:临床上在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时应将传统刷手消毒方式和免洗刷手方式联合使用,既可以扩大消毒剂的消毒抗菌范围,也可以由于免洗消毒剂中含有护肤因子保护了医护人员皮肤,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使用一种消毒剂消毒不彻底带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龙血竭凝胶和麒麟竭凝胶的抗炎和抑菌作用,为血竭及其剂型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检测比较两种血竭凝胶抗炎作用效果,通过肉汤培养基比色法比较两种血竭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效果。  结果  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糠酸莫米松凝胶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度有抑制作用(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糠酸莫米松凝胶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糠酸莫米松凝胶、龙血竭、麒麟竭凝胶高、中、低剂量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4.44%、13.75%、4.44%、1.85% 36.67%、1.11%、0.08%。;棉球肉芽肿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糠酸莫米松凝胶组和龙血竭凝胶低剂量组(6 mg)对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有抑制作用(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糠酸莫米松凝胶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糠酸莫米松凝胶、龙血竭、麒麟竭凝胶高、中、低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8.26%、9.61%、4.44%、28.65%、36.67%、1.37%、13.40%。。两种血竭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麒麟竭凝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00 mg/mL,龙血竭凝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对痤疮丙酸杆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分别为100 mg/mL和50 mg/mL;对白色念珠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分别为100 mg/mL和200 mg/mL;对大肠杆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均为100 mg/mL。  结论  龙血竭凝胶和麒麟竭凝胶均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龙血竭凝胶在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和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方面效果优于麒麟竭凝胶;麒麟竭凝胶在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对抗白色念珠菌方面效果优于龙血竭凝胶,两种血竭凝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抗白念珠菌特异性IgY,并对其活性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自烧伤继发感染白念珠菌病人的创面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免疫蛋鸡,并对从该鸡产的蛋白中分离提取出的特异性IgY进行纯化及活性测定,同时用于烧伤大鼠感染白念珠菌的预防。结果:本实验制备的IgY有与白念珠菌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并能明显抑制烧伤鼠创面(痂下组织)继发感染白念珠菌。结论:抗白念珠菌特异性IgY有助于烧伤鼠预防白念珠菌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色念珠菌IgA抗体,评价其肿瘤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ELISA法和1-3-β-D-葡聚糖法对培养阳性确诊患者28例、培养阳性非确诊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人分别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确诊患者和培养阳性非确诊患者及健康对照者3组ELISA法检测Ig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00.0%(28/28)、3.3%(2/60)和0.0%(0/30);1-3-β-D-葡聚糖法Ig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00.0%(28/28)、1.7%(1/60)和0.0%(0/30)。ELISA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7.8%,与1-3-β-D-葡聚糖法的100.0%和9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怀疑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检测血清中IgA抗体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菌相白念珠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情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用佛波醇酯刺激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用酵母相、菌丝相及用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PEP)预处理的白念珠菌分别作用巨噬细胞1、2、4、8 h;另设空白对照组,AnnexinV-FITC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酵母相、菌丝相、PEP作用组的白念珠菌分别感染巨噬细胞1、2、4、8 h的细胞凋亡率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P〈0.01);各作用组均随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不断升高(P〈0.01);酵母相组和菌丝相白念珠菌组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均较PEP作用组明显增加(P〈0.01),并且菌丝相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酵母相组(P〈0.01).结论:白念珠菌可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其作用与其菌相及其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