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MMP-7、MMP-9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9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使用组织阵列仪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检测MMP-7、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腹腔微转移的关系。结果:CEA、CK20联合检测腹腔微转移率为32.7%(32/98)。MMP-7、MMP-9在伴有腹腔微转移的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和96.88%,明显高于无腹腔微转移结直肠癌表达率72.73%和68.18%(P<0.05,P<0.01)。结论:MMP-7、MMP-9可能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及腹膜返折以上直肠癌组织核转录因子(NF-k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与腹腔微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结肠癌和腹膜返折以上的直肠癌患者80例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肿瘤NF-kB、MMP-9蛋白表达情况;以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之间的连接特点.结果:1)CEA、CK20联合检测的腹腔微转移率为35.0%(28/80).2)结直肠癌组织中NF-kB、MMP-9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5;NF-kB阳性组和阴性表达组中腹腔微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40.7%(24/59)和19.0%(4/21),P<0.05.MMP-9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组腹腔微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39.4%(26/66)和14.3%(2/14),P<0.05;NF-kB与MMP-9之间不仅存在相关关系且为线性关系.3)腹腔微转移阳性患者的肿瘤细胞之间的连接以简单连接和接触连接为主,而阴性组细胞间存在较多的桥粒连接.结论:NF-kB、MMP-9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NF-kB可能通过上调MMP-9表达,而促进癌细胞脱落至腹腔形成微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p5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MP-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2/40)和82.5%(33/4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0、30.0%)。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MMP-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远处转移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p5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s’=0.3742,P=0.0069)。结论MMP-2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袭转移有关,p53基因突变后MMP-2表达增强。联合检测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评估结直肠癌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中MMP-7、VEGF-D、VEGFR-3和D2-40的表达,探讨三者的关系以及MMP-7对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结直肠癌和7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MMP-7、VEGF-D、VEGFR-3和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MLVD)的表达,比较两种组织中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7、VEGF-D、VEGFR-3和MLVD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黏膜组织(P〈0.001),MMP-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体积、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D、VEGFR-3和MLVD的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中MMP-7和VEGF-D、VEGFR-3、MLV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均P=0.01)。而且MMP-7和VEGF-D、VEGFR-3、MLVD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MMP-7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中的淋巴管生成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MMP-7、VEGF-D、VEGFR-3 MLVD的表达对判断其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50例结直肠癌和50例癌旁结直肠组织中Id-1和MMP-9的表达,并以D-240为标志物,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内LMVD值。结果 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和78.00%,而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和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中的LMVD值为(15.18±2.16),显著高于结直肠癌旁组织(5.24±1.09)(P<0.01);Id-1和MMP-9的表达及LMVD值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等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癌组织中Id-1阳性表达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癌组织中MMP-9阳性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且结直肠癌组织中I d - 1 与MMP- 9 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 Id-1和MMP-9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表达上调可能是诱导结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KAI1/CD82和MMP-7的表达与多原发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AI1/CD82和MMP-7在27例多原发结直肠癌及36例单发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多原发结直肠癌组KAI1/CD82阳性表达率为76.7%,单发结直肠癌组KAI1/CD82阳性表达率为5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原发结直肠癌组MMP-7阳性表达率为60.5%,单发结直肠癌组MMP-7阳性表达率为8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原发结直肠癌组和单发结直肠癌组KAI1/CD82、MMP-7的阳性表达率在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KAI1/CD82、MMP-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原发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与KAI1/CD82和MMP-7的异常表达有关,它们可能协同作用,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而促进多原发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VEGF和MMP-9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以明确其在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之肿瘤及切端结肠组织中VEGF、MMP-9 mRNA转录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MMP-9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组织VEGF、MMP-9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切端结肠组织(P〈0.01),肿瘤组织VEGF、MMP-9的mRNA转录水平分别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肿瘤组织VEGF、MMP-9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17/30)、73.33%(22/30),显著高于切端结肠组织(P〈0.01).肿瘤组织VEGF、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无论是在mRNA转录水平,还是在蛋白表达水平,肿瘤组织VEGF与MMP-9两基因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VEGF和MMP-9在结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者肿瘤易于侵袭、转移,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进程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151(CD15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结直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1和MMP-7的蛋白表达,阐明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CD151和MMP-7在大肠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1/20)和15%(3/2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39/50)和72%(36/50),CD151和MMP-7在大肠正常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86,P<0.05;χ2=18.811,P<0.05)。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无关联(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远隔器官转移、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直肠癌中CD151和MMP-7两种蛋白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rs=0.314,P=0.026)。  结论  CD151和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检测MMP-2和CK19在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淋巴结微转移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常规病理光镜检查证实无转移淋巴结902枚进行MMP-2及CK19的检测。结果:1)复发组477枚淋巴结中11枚CK19阳性(2.3%),来自32例患者中的8例(25.0%);8枚MMP-2阳性(1.7%),来自32例患者中的6例(18.8%),两种检测指标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未复发组425枚淋巴结中均无CK19及MMP-2阳性表达(0/425),该组32例患者中CK19及MMP-2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K19及MMP-2表达与病理类型及组织的分化程度均有相关性(P<0.05)。3)复发组32例患者中带瘤生存25例,死亡7例,且均死于癌症,其中6例患者盆腔淋巴结中的CK-19及MMP-2检测均表达阳性,微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淋巴结中CK19及MMP-2表达可检测出早期宫颈癌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显著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通过本研究证实MMP-2及CK19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检测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mRNA 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监测结直肠癌血液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RIzol法提取血液标本中的总RNA,将其反转录成cDNA,然后用RT-PCR技术检测血液标本中MMP-7 mRNA和hTERT mRNA表达,计算样本的△Ct值。结果 在18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hTERT mRNA表达阳性63例,阴性118例。MMP-7 mRNA 表达阳性61例,阴性120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MMP-7 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腺癌患者MMP-7 mRNA表达阳性率(43.9 %)较中高分化腺癌(27.8 %)增高(χ2=4.873,P<0.05)。Ⅲ、Ⅳ期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42.5 %)较Ⅰ、Ⅱ期患者(24.0 %)增高(χ2=6.591,P<0.05)。Ⅲ、Ⅳ期患者外周血MMP-7 mRNA表达阳性率(39.6 %)较Ⅰ、Ⅱ期患者(25.3 %)增高(χ2=4.014,P<0.05)。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53.3 %)较无远处转移的患者(28.7 %)增高(χ2=9.059,P<0.05)。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MMP-7 mRNA表达阳性率(46.7 %)较无远处转移的患者(29.4 %)增高(χ2=4.506,P<0.05)。CEA阳性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52.6 %)较CEA阴性的患者(30.1 %)明显增高(χ2=6.735,P<0.05)。CEA阳性患者外周血MMP-7 mRNA表达阳性率(60.5 %)较CEA阴性的患者(26.6 %)明显增高(χ2=15.490,P<0.05)。无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以hTERT、MMP-7 mRNA一项高于正常值范围为血液微转移表达阳性。检测后6个月微转移表达阳性组肿瘤复发转移率(36.58 %)与阴性组(7.14 %)比较增高(χ2=13.027,P<0.05);检测后12个月微转移表达阳性组肿瘤复发转移率(68.29 %)与阴性组(12.5 %)比较增高(χ2=31.948,P<0.01)。至检测12个月后,微转移表达阳性组41例患者中28例出现复发转移,微转移表达阴性组56例患者中7例出现复发转移。联合检测的敏感度80.00 %,特异度79.03 %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TERT与MMP-7 mRNA呈正相关(r=0.341,P=0.000)。结论 联合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MMP-7 mRNA的表达,对早期发现血液微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MP-7在大肠癌(CRC)中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P-7mRNA和其蛋白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和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7的原住杂交及免疫组化的结果大体是-致性,MMP-7在正常黏膜中的低表达和在腺瘤、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其表达呈上升的趋势;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组的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结论MMP-7在CR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MP-2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食管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MMP-2和E-cadherin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各项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18/4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8.10% (8/2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4.17%(1/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55.56%,15/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67%,3/18);有纤维膜浸润组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57%,17/35)明显高于无纤维膜浸润组(10.00%,1/10)。E-cadherin蛋白在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阳性表达为100% (24/2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89%(13/45),较前两组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与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χ2=4.615,r=-0.793,P<0.05)。结论:MMP-2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MMP-2与E-cadherin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kinase,ILK)、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10—09-01—2012-06-30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CIN)、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ILK和MMP-9的表达。结果:1)宫颈癌组织中ILK表达率为80.0%(48/6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黏膜上皮的0%(0/40),X2=61.54,P〈0.001;高于CINI~Ⅱ的30.77%(16/52),X2=27.27,P〈O.001;也高于CINlll的45.83%(22/48),X2=13.65,P〈O.001。而CINI~Ⅱ与CINHI之间IL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04,P=0.121。宫颈癌组织中MMP-9表达率为88.33%(53/6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黏膜上皮(0/40),YX2=75.18,P〈0.001;高于CINI~Ⅱ的28.85%(15/52),X2=41.33,P〈O.001;但与CINⅢ的79.17%(38/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9,P=0.194。MMP-9在CINⅢ的表达明显高于CINI~Ⅱ,X2=25.37,P〈0.001。ILK表达与临床分级、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O.05。MMP-9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2。ILK和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429,P〈0.05。结论:ILK、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均呈过表达,且两者的过表达可能在宫颈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唾液蛋白(BSP)与肺耐药蛋白(LRP)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正常乳腺组织及6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9、BSP与LRP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78.3%、68.3%。正常乳腺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7%、15.0%、10.0%。二者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乳腺癌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9、BSP与LRP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MMP-2、MMP-9表达的临床病理联系及直接阻断MMP-2、MMP-9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乳腺癌MMP-2、MMP-9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乳腺癌MCF-7细胞MMP-2、MMP-9的表达。MCF-7细胞接种于预铺BME的Tran-swell小室上室,与MMP-2、MMP-9的阻断剂CTT共孵育16h,观察阻断MMP-2、MMP-9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MCF-7细胞与CTT共孵育12h后,MTT法检测阻断MMP-2、MMP-9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MCF-7细胞与CTT共孵育24h后,PI染色流式法检测阻断MMP-2、MMP-9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48例乳腺癌组织有MMP-2表达者45例(93.75%),MMP-9表达者38例(79.17%),MMP-2和MMP-9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表达(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MMP-2和MMP-9的表达越显著(P<0.05)。明胶酶谱法检测:在MCF-7培养上清中检测到MMP-2、MMP-9的表达。在浓度为100μg/ml和200μg/ml时CTT对MCF-7细胞的侵袭抑制率达到39.5%和61.9%。在终浓度为50、100、200μg/ml时,CTT对MCF-7细胞的增殖率均无明显下降(P>0.05)。CTT处理组MCF-7细胞经流式法检测未见凋亡峰,细胞周期各期未见明显阻滞(P>0.05)。结论:MMP-2、MMP-9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阻断MMP-2、MMP-9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基质活检因子(MMP-7)mRNA 表达与食管癌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8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MP-7 mRNA表达。结果 82例食管癌患者中,MMP-7 mRNA 表达阳性率为37.5 %。MMP-7 mRNA 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28例复发患者中,15例接受动态观察,其中5例外周血中MMP-7 mRNA 表达阳性先于影像学3~6个月,8例同时阳性。结论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MMP-7 mRNA 表达阳性可作为食管癌转移、复发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中期因子(Midkine)、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胆囊癌和15例慢性胆囊炎中Midkine、MMP-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特征分析两者的表达,数据统计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Midkine、MMP-2在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胆囊癌组织中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组高表达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性别、肿瘤浸润程度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dkine、MMP-2共同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徙,临床上联合检测有利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判定胆囊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CXCR5及其配体CXCL13以及MMP-12、MMP-13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6例结直肠癌及其切缘正常肠黏膜组织以及62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XCR5、CXCL13、MMP-12和MMP-13蛋白表达。结果 (1)CXCR5、CXCL13、MMP-12、MMP-1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3.6%,41.5%、83.5%和80.5%均高于在切缘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4.2% 、5.5%、11.9%和13.1%)及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24.2%、17.7%、69.4%和64.5%)(P均<0.05)。(2)CXCR5、CXCL13、MMP-12、MMP-1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及复发呈正相关(P<0.05)。CXCL13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3)CXCR5与CXCL1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CXCR5、CXCL13蛋白表达分别与MMP-12和MMP-13呈正相关(P<0.05)。结论 CXCR5、CXCL13、MMP-12、MMP-13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复发, 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转移和复发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