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南省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纳入海南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1 01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户籍、民族、医疗保险形式和并发症情况,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总体血压控制率为46.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民族、户籍、是否患有并发症和医疗保险形式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户籍(OR=1.94,95%CI:1.46~2.57)、男性(OR=1.43,95%CI:1.10~1.86)和患有并发症(OR=2.65,95%CI:1.95~3.6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农村户籍、女性和无并发症的患者,汉族(OR=0.36,95%CI:0.22~0.58)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与少数民族相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南省社区高血压患者总体血压控制效果较好,但应加强农村、女性、无并发症和汉族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规范化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嘉兴市王江泾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心医院和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或复诊且35周岁的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随访服务调查表》的要求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共调查7 197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4 224例,达标率为58.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快(OR=1.014,95%CI:1.006~1.023))和吸烟(OR=2.713,95%CI:1.929~3.815)是血压控制达标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OR=0.375,95%CI:0.303~0.464)和服药依从性好(OR=0.175,95%CI:0.126~0.241)是保护因素。结论王江泾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58.69%,血压控制达标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和心率快,保护因素是体育锻炼和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高血压患者开展社区规范化管理后血压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2007-2009年筛查并建立高血压专项档案的>18岁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管理,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对管理前、后的血压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0 261例高血压现患病人,管理前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为(142.9±17.8)mm Hg,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为(84.1±10.5)mm Hg,管理后SBP、DBP分别为(136.2±16.2)mm Hg、(79.8±7.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高血压患者经社区规范化管理后的血压控制率为3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压控制率受年龄(OR=1.282,95%CI:1.2651.294)、居住地(OR=0.685,95%CI:0.6520.752)、合并心血管病史(OR=1.304,95%CI:1.2801.325)、吸烟(OR=0.897,95%CI...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增高,自我管理的辅助治疗作用日益受重视。本研究旨在了解泸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况和影响因素,评价社区干预效果,为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04-01-2016-04-01在泸州市抽取大山坪和莲花池两个社区35~69岁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后,对照组实行一般健康管理,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健康干预,拟合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因素,采用群体比较的方法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420例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总及格率为29.3%,饮食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日常活动及情绪管理及格率分别为41.7%、43.6%和3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与性别(OR=2.60,95%CI为1.54~4.40,P0.001)、文化程度(OR=1.40,95%CI为1.09~1.79,P=0.009)、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OR=0.52,95%CI为0.32~0.85,P=0.008)、高血压患病时间(OR=1.47,95%CI为1.14~1.90,P=0.003)、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OR=2.08,95%CI为1.27~3.39,P=0.004)有关。经过1年社区干预,干预组自我管理及格率上升了3.41%,对照组下降了1.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93。结论泸州市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总体情况较差,应根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长期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完善社区高血压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象山县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效果。方法纳入象山县社区随访的1 500例≥35岁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接受情况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597例高血压患者接受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率为39.80%;患者均接受了≥1次/年的血压测量和用药指导服务,分别有84.00%、84.47%、78.27%和77.67%的患者接受过膳食指导、身体活动指导、戒烟/限烟指导和戒酒/限酒指导。接受规范化管理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42.20%,高于非规范化管理患者的31.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OR_(初中)=0.86,95%CI:0.78~0.95;OR_(高中及以上)=0.76,95%CI:0.68~0.85)、腰围超标(OR=0.93,95%CI:0.89~0.97)、肥胖(OR=0.66,95%CI:0.47~0.93)、接受膳食指导(OR=0.73,95%CI:0.56~0.95)、接受身体活动指导(OR=0.89,95%CI:0.81~0.98)和接受规范化管理(OR=0.74,95%CI:0.62~0.88)是血压得到控制的促进因素;年龄大(OR=1.29,95%CI:1.08~1.54)、男性(OR=1.12,95%CI:1.02~1.23)、居住在农村(OR=1.09,95%CI:1.03~1.15)和收入高(OR=2.01,95%CI:1.31~3.08)是血压得到控制的阻碍因素。结论为高血压患者提供规范化管理服务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淮安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患者血压控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10月通过筛查并建立高血压专项档案的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管理,截至2009年4月共陆续管理高血压患者17559名。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886例高血压现患病人,管理前患者的平均收缩压(SBP)为(155.99±16.00)mmHg,舒张压(DBP)为(94.57±9.63)mmHg,管理后SBP、DBP平均值分别为(138.08±12.15)mmHg、(84.81±7.66)mmHg,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经社区规范化管理后的血压控制率为43.84%(3457/7886)。其中,男性血压控制率为43.41%,女性为44.26%,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压控制率受年龄(OR=1.070,95%CI:1.023~1.120)、体质指数(超重OR=1.156,95%CI:1.047~1.276;肥胖OR=1.342,95%CI:1.155~1.560)、血压级别(OR=1.366,95%CI:1.281~1.456)、吸烟(OR=3.446,95%CI:1.093~10.868)、口味(OR=7.188,95%CI:3.472~14.885)、甘油三酯(OR=9.631,95%CI:4.161~22.289)的影响。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社区基层医生应结合体重、血压水平、生活方式、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5+1”分阶段糖尿病管理模式(SDTM)对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DTM管理模式,对参与南京市宁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小屋”管理的36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管理,从SDTM 平台导出数据,对管理对象的干预前后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管理前后,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均数及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指标均数也有显著差异(P < 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OR=2.36,95%CI=1.37~4.07)、高密度脂蛋白未达标(OR=1.66,95%CI=1.04~2.66)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结论:“5+1”分阶段糖尿病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情况。糖尿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兰  郭艳强 《华南预防医学》2024,(3):227-230+235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及其交互作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共体社区随访管理的11 25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21年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血压控制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对血压控制的影响,以及采用相乘和相加模型分析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对血压控制的交互作用。结果 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39.63%,合并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0.41%、58.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OR=0.694)、血脂异常(OR=0.900)均为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均P<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且血脂异常者血压控制仅为非超重/肥胖且血脂正常者的0.664倍(95%CI:0.596~0.738);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0.228(95%CI:-0.289~-0.167)、-0.500(95%CI:-0.626~-0.374)、1.721(95%CI:1.244~2.381),超重/肥胖与血脂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高血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需双方的角度出发了解四川省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9家乡镇卫生院的建档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目前血压控制情况使用描述性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同时对乡镇卫生院参与高血压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记录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四川省农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50.3%,民族(OR = 4.823,95%CI:1.413~22.313)、性别(OR = 0.463,95%CI:0.266~0.796)、距离卫生院的距离(OR = 2.394,95%CI:1.205~4.847)和患病时间(OR = 2.312,95%CI:1.132~4.844)可能是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访谈发现影响乡镇卫生院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管理的主要因素有基本药物配置不足、健康教育效果甚微、卫生人力资源缺乏和患者健康意识的缺失。结论 四川省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较低;乡镇卫生院应合理优化卫生院人力资源和基本药物目录,设计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血脂谱情况,分析糖尿病患者影响血糖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社区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居民体检,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管理患者400人、糖尿病非管理患者116人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管理患者432人三类,比较三类人群血糖、血压、体质指数和血生化指标,通过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糖达标率的因素。结果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患者血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尿酸指标与非管理糖尿病患者有差异(P0.05);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OR=2.313,95%CI:1.715~3.118)、年龄(OR=0.958,95%CI:0.940~0.976)、甘油三酯(OR=1.246,95%CI:1.074~1.446)、高密度脂蛋白(OR=0.615,95%CI:0.395~0.957)、尿酸(OR=0.997,95%CI:0.995~0.998)和收缩压(OR=1.009,95%CI:1.001~1.017)是糖尿病管理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针对目前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还需要不断优化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西南某地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高血压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以西南某地446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完整数据集分析、多重插补法处理缺失数据,构建基于频率logistic回归的血压控制情况模型,探索血压控制相关因素。此外,使用贝叶斯的方法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结果2020年该地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54.3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济中等县(OR=0.189,95%CI:0.123~0.291)、经济较不发达县(OR=0.590,95%CI:0.383~0.910)、日均食盐摄入量≥6g(OR=0.722,95%CI:0.535~0.974)是血压控制达标的危险因素。年龄不小于55岁(与年龄<55岁相比,55~<70岁OR=1.806,95%CI:1.225~2.662;≥70岁OR=2.016,95%CI:1.305~3.115)、规则服药(OR=3.604,95%CI:2.314~5.612)、接受健康教育和指导(OR=2.716,95%CI:1.703~4.330)、接受心肺听诊检查(OR=1.464,95%CI: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迁安市某乡镇卫生院在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推行的免费药物干预项目的效果。方法 从卫生院免费药物管理系统中调取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的全部高血压患者数据,并结合2011年至2015年新农合报销系统中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数据,以血压控制率和住院率为主要指标,对免费药物干预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患者累计血压控制率为55.38%,干预时间、首诊收缩压(SBP)与首诊舒张压(DBP)是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干预时间的OR值为1.012(1.004~1.019);首诊SBP的OR值为0.964(0.958~0.970);首诊DBP的OR值为0.986(0.976~0.997)。干预后患者SBP累计下降了(25.05±20.47)mm Hg,DBP累计下降了(13.58±12.15)mm Hg。近5年推行免费药物干预乡镇的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率低于其余乡镇,且在2015年出现明显下降,提示该免费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结论 该农村社区推行的免费药物干预项目对高血压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坚持推行可以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血压偏高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参加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河南省7~18岁学生共39 675人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9—10月收集其血压、身体发育相关指标,描述并比较男女、城乡各年龄组血压偏高检出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压偏高总检出率男生为20.8%,大于女生的12.4%(χ2=504.706,P<0.001),城市学生为16.2%,略小于乡村学生的17.0%(χ2=5.294,P=0.022);超重肥胖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5.4%,大于体重正常或消瘦学生的13.7%(χ2=734.088,P<0.001),所有学段均为超重肥胖学生检出率大于体重正常或消瘦学生;血压与腰围、体重、BMI均呈现正相关,收缩压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6、0.555、0.461,舒张压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0.390、0.326,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7~9岁年龄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常规随访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纳入上海市及周边4个乡镇的17个社区的1511例年龄≥35岁的高血压患者。结果大约50%的患者每年到社区卫生中心就诊≥4次。血压水平和血压控制的改善与门诊随访次数相关。在调整了混杂因素之后,门诊随访次数与血压水平和血压控制的改善相关。对于4~6次/年、7~12次/年以及>12次/年的门诊随访次数,优势比(odds ratios,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1.628(1.141,2.322)、1.472(1.008,2.271)以及1.790(1.154,2.778)。抗高血压药物依从性与门诊随访次数呈显著正相关(OR=1.747,95%CI:1.484,2.056)。结论增加门诊随访频率有利于改善血压水平和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宁波市鄞州区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鄞州医疗大数据平台高血压管理系统,选取3042名新纳入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满5年的高血压患者,对实施管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主要指标为高血压控制率。结果纳入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5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达71.5%,吸烟率、饮酒率均降低,锻炼人群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BMI、文化程度、吸烟情况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75岁组:OR=3.368,95%Cl:1.660~5.593)、低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2.988,95%Cl:1.573~5.245)、超重及肥胖(BMI≥24.0:OR=2.437,95%Cl:1.439~4.846)、缺乏锻炼(OR=1.673,95%Cl:1.195~3.168)、吸烟(OR=1.673,95%Cl:1.525~5.036)是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结论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明显的帮助,社区医生应结合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和体质量指数分别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进一步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评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并探讨其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全区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参与者,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计调查高血压患者456人,平均年龄65.68±9.41岁,男性233(51.10%)人。血压正常组216(47.37%)人,血压异常组240(52.63%)人;血压正常组的症状管理效能(7.35±2.13分)和疾病共性管理效能(6.63±2.64分)均高于血压异常组(6.63±2.64和6.98±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压正常组的认知症状管理(1.41±0.95分)和与医生沟通(2.49±1.06分)均高于血压异常组(1.13±0.92和2.10±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管理效能(OR=0.877,95%CI:0.781~0.986,P=0.028)、疾病共性管理效能(OR=0.885,95%CI:0.784~0.999,P=0.048)、认知症状管理(OR=0.671,95%CI:0.489~0.919,P=0.013)和与医生沟通(OR=0.706,95%CI:0.555~0.900,P=0.005)均为血压控制的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与血压控制间存在关联,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可以更好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的相关因素,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糖尿病健康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随机抽取福州市6个城区各1家基层医疗机构,对抽中机构在2020年所有参与体检和随访并登记建档的2型糖尿病患者8 653例均纳入分析,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成控糖理想组(4 868例)与控糖非理想组(3 785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体检指标、生化指标等。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χ2检验。以FPG水平为因变量,社会人口学特征、生化指标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控糖非理想组男性比例、中心性肥胖检出率、收缩压≥130 mm Hg和舒张压≥80 mm Hg检出率、吸烟率、超重检出率、服药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 U/L)检出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 U/L)检出率、总胆红素(Tbil≥17.10 μmol/L)检出率、血尿素氮(BUN≥7.5 mmol/L)检出率、甘油三酯(TG≥1.7 mmol/L)检出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男≤1.0,女≤1.3)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控糖理想组(t/χ2 = 4.817, 24.340, 115.841, 53.839, 3.984, 17.425, 158.991, 69.284, 28.750, 6.702, 24.506, 9.442, 69.528, 均P<0.05/P<0.001),病程明显长于控糖理想组(t = 5.381, P<0.001),而控糖非理想组尿酸(UA,男≥420,女≥360)检出率明显低于控糖理想组(χ2= 15.518,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11个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未使用降糖药(OR = 0.468,95%CI: 0.404~0.542)、UA男性≥420 μmol/L或者女性≥360 μmol/L(OR = 0.757,95%CI: 0.688~0.833)与糖尿病患者控糖非理想均呈负相关,中心性肥胖(OR = 1.314,95%CI: 1.159~1.492)、收缩压≥130 mm Hg(OR = 1.415,95%CI: 1.289~1.553)、舒张压≥80 mm Hg(OR = 1.369,95%CI: 1.199~1.528)、病程≥10年(OR = 1.740,95%CI: 1.585~1.909)、ALT≥40 U/L(OR = 1.647,95%CI: 1.397~1.942)、TBil≥17.10 μmol/L(OR = 1.207,95%CI: 1.061~1.373)、BUN≥7.5 mmol/L(OR = 1.441,95%CI: 1.213~1.713)、TG≥1.7 mmol/L(OR = 1.109,95%CI: 1.013~1.214)、HDL - C男性≤1.0 mmol/L或女性≤1.3 mmol/L(OR = 1.473,95%CI: 1.334~1.627)与糖尿病患者控糖非理想均呈正相关。结论 本调查筛选出11个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应加强对患者这些因素的监测,并精准干预,以降低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空腹血糖受损人群2年后自然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9年武进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时发现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2年后再次进行健康体检,健康体检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计14 790空腹血糖受损者完成2年后的体检,其中6 285(42.49%)人血糖转归正常,5 697(38.52%)人血糖仍为空腹血糖受损,2 808(18.99%)人发展为糖尿病患者。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OR=1.13,95%CI:1.02~1.24)、高血压(OR=1.36,95%CI:1.24~1.50)、FPG(OR=12.65,95%CI:10.63~15.05)、TG(OR=1.07,95%CI:1.04~1.11)和BMI(OR=1.05,95%CI:1.04~1.06)是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饮酒(OR=0.82,95%CI:0.72~0.94)、体育锻炼(OR=0.80,95%CI:0.73~0.87)、HDL-C(OR=0.62,95%CI:0.58~0.6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血压患者膳食纤维摄入与其血压控制的关系,为高血压患者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3—10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高血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运用3 d饮食日记收集患者日常饮食情况,并通过营养软件计算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量;收集患者的3 d血压,取其平均值。结果 高血压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水平较低,膳食纤维摄入量为(10.17±4.38)g/d,远低于膳食纤维最低推荐量(25 g/d)。调整混杂因素后,膳食纤维摄入量是高血压患者收缩压(B = - 0.362, P<0.001, OR = 0.696, 95%CI: 0.606~0.799)和舒张压(B = - 0.132, P = 0.016, OR = 0.876, 95%CI: 0.787~0.976)控制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膳食纤维与血压关系的宣教,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从而帮助控制该人群的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