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同侧两根双J管引流在结石伴息肉导致输尿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伴息肉导致输尿管狭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腔内碎石术后同侧输尿管内留置两根双J管,对照组患者腔内碎石术后留置单根双J管。根据术中情况,双J管留置4~12周,平均8周。拔管后4周复查血肌酐和泌尿系超声,了解输尿管结石残留情况和肾积水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血肌酐、结石清除率和肾积水的变化。 结果拔管后4周,两组患者血肌酐下降和结石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肾积水均有明显的改善,肾积水下降值分别为(23.5±7.0)mm vs (20.1±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输尿管结石伴息肉导致输尿管狭窄的患者,输尿管腔内碎石术后同侧留置两根双J管短期引流效果优于留置单根双J管,但远期效果和机制需要大样本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禁忌证。 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80例PCNL患者临床资料,已排除脓肾结石患者,根据是否留置肾造瘘管分组:患者术后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同时留置肾造瘘管40例(传统PCNL组),术后只留置双J管,无留置肾造瘘管40例(无管化PCNL组)。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肾和输尿管结石位置和结石负荷、肾积水直径、总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等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VAS)试验组比对照组低(3.4±0.9 vs 5.6±1.4),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缩短(7.9±1.4 vs 8.8±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管化PCNL治疗非脓性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可行,且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治疗2~4 cm肾下盏结石的效果。 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和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三家医院从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治疗直径范围2~4 cm肾下盏结石167例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MPCNL 98例,RIRS 69例。 结果MPCNL组手术时间(84±28)min,短于RIRS组(116±23)min(P<0.001);MPCNL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5.2±1.6)g/L,明显高于RIRS组(1.9±0.4)g/L(P<0.001);住院时间(8.5±1.4)d,明显长于RIRS组(3.8±1.2)d(P<0.001);术后并发症率MPCNL组14.3%(14/98)高于RIRS组4.3%(3/69) (P=0.036);MPCNL一期清石率87.8%(86/98)高于RIRS组55.1%(38/69) (P<0.001);总清石率分别为93.9%(92/98)和91.3%(63/69),两者接近(P=0.506)。 结论MPCNL是治疗2~4 cm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手段,但为了更加微创、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RIR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手术时因管腔细小造成输尿管镜上镜失败的相关临床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同一术者行输尿管镜碎石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使用8/9.8 F输尿管硬镜,根据上镜成功或失败分组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比较。 结果输尿管镜碎石手术患者共102例,其中上镜成功91例,失败11例,一次上镜失败率10.8%。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发生率、术前ESWL史、自然排石史和输尿管镜操作史、结石纵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结石横径显著大于失败组[(7.7±1.4)mm vs (5.8±1.1)mm,P<0.001];上段结石患者失败率最高,为30%(9/30),显著高于中段3.7%(1/27)和下段2.2%(1/45) (P<0.001);而上段结石患者中,失败组横径显著小于成功组[(5.9±1.2)mm vs (8.4±1.4)mm,P<0.001]。进一步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结石横径(P=0.027)和结石位置(P=0.042)是上镜失败的危险因素。 结论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且结石横径较小预示管腔细小导致输尿管镜上镜失败的可能性大,术前应充分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日间手术模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于我中心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2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日间手术组141例,住院手术组156例。比较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指标。 结果两组性别、平均年龄、结石直径、体质量指数、术前置管、结石部位和肾下盏结石比例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1% vs 85.9%,P=0.84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 vs 5.1%,P=0.172)。日间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住院手术组[(13±4) h vs (44±25) h,P<0.001],日间手术组人均费用明显低于住院组费用[(14 946±2 302)元vs (15 568±2 364)元,P=0.022]。 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日间手术安全有效,显著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并加快医院床位周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术前预置双J管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起至2021年12月期间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VIP、CBM、WanFang Data数据库中关于输尿管软镜术前预置双J管对手术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单独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结果共纳入19项RCT, 包括1 062例预置组患者和1 113例未预置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RIRS术前预置双J管组的一次性置鞘成功率高于未预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11, 95%CI:4.44~11.38,P<0.001)。RIRS术前预置双J管组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高于未预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5, 95%CI:1.27~2.40, P=0.001)。RIRS术前预置双J管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未预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74, 95%CI:-10.43~-1.04, P=0.020)。RIRS术前预置双J管组的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低于未预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 95%...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取石术(PCNL)和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RIRS)治疗≤2 cm肾结石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6例≤2 cm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将其分为PCNL组42例和RIRS组54例。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碎石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清石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42例PCNL患者中,36例患者结石一次碎石完成,3例患者分2次碎石完成,3例患者残留结石。54例RIRS患者中,48例患者结石一次碎石完成,6例患者残留结石。PCNL组和RIRS组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8.57%(33/42)和57.41%(31/54),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2.86%(39/42)和88.89%(48/54)。平均手术时间PCNL组(70±15)min,RIRS组(54±13)min。平均碎石时间PCNL组(32±13)min,RIRS组(39±13)min。术前准备时间PCNL组4(2)d,RIRS组3(2)d。术后住院时间PCNL组5(4)d,RIRS组1(1)d。平均住院费用PCNL组(19 195±3 809)元,RIRS组(13 319±1 537)元。并发症发生率PCNL组23.81%(10/42),RIRS组3.70%(2/54)。 结论相对于PCNL,RIRS在处理≤2 cm的肾结石在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上有优势,而两者术后结石清除率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Resonance金属输尿管双J管和传统聚合物双J管在解除恶性疾病相关性输尿管梗阻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9例晚期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输尿管引起上尿路积液的病例资料,均由我科同一治疗组医师逆行置入Resonance金属输尿管双J管(RMU组)或传统聚合物双J管(T组)解除梗阻,RMU组肾盂分离(31±10)mm,上段梗阻15条,中下段梗阻53条,术前肌酐115.5(85.7)μmol/L;T组肾盂分离(29±7)mm,上段梗阻7条,中下段梗阻16条,术前肌酐104(101)μmol/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两组置管成功率、支架引流通畅率、支架引流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1)共收集69例患者(91条输尿管单位)临床资料,进入Resonance金属双J管组并进行后续研究者50例(68条输尿管单位),平均随访250 d;进入传统聚合物双J管组并进行后续研究者19例(23条输尿管单位),平均随访203 d。(2)Resonance金属双J管组和传统聚合物双J管组置管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7% vs 87.0%,P>0.05),在30 d、60 d、90 d各时间点,Resonance金属双J管组引流通畅率均明显高于传统聚合物双J管组,且平均引流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聚合物双J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esonance金属双J管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聚合物双J管组(46.0% vs 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esonance金属双J管用于解除恶性疾病相关性输尿管梗阻时,置管成功率与传统聚合物双J管相当,引流效果优于传统聚合物双J管,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RIRS)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处理一期PCNL术后多发性残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采用PCNL术后多发性残石78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46±13)岁,残石2~5个,单个结石直径≤2 cm。78例患者的操作均在一期手术后5~7 d肾造瘘管引流液变清后进行,根据残石的处理方案分为输尿管软镜组(R组)43例和经皮肾镜组(P组)35例,R组进行逆行输尿管软镜取石,P组在原经皮肾镜通道的基础上进行多通道PCNL。 结果所有操作均成功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P组和R组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在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值(0.95±0.86 vs 0.29±0.45 g/dl)、住院时间(5.7±1.9 vs 1.8±1.5 d)和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5.1±1.1 vs 1.6±0.7)上显著高于R组(P<0.01);P组和R组术后第1天血肌酐较术前升高值分别为(0.22±0.04)mg/dl和(0.07±0.01)mg/dl,(P<0.05)。 结论RIRS和PCNL处理PCNL术后多发性残石均是安全有效的,输尿管软镜对患者的的影响和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留置双J管时间对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治疗(RIRS)清石率、并发症及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肾结石患者15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76例,均采用RIRS进行治疗,术前常规留置双J管,观察组留置时间为1周,对照组为2周,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d及1个月结石清除率、术后疼痛、输尿管壁损伤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1.05%和65.79%(P0.05),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7.37%和93.42%(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及输尿管壁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及尿源性脓毒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石残留、血尿和输尿管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RS术前常规留置双J管1周可导致较大结石手术时间较留置2周时明显延长,但对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临床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缩短双J管留置时间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气囊导管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使用输尿管气囊导管防止结石上移。结果34例有效地预防了结石的上移,一次性碎石成功,成功率为94.4%(34/36)。结论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使用输尿管气囊导管,可以有效地防止结石上移,提高碎石的成功率,同时也可减少菌血症的发生和促进术中结石排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多发性肾结石的治疗中,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输尿管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肾结石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行后腹腔镜肾盂切开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功能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及结石清除率等。 结果10例手术均成功,一期结石清除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143±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8±3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1.0)d。1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6 h肌酐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有1例患者发生尿瘘,保守治疗无效后于术后1个月再次行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术,现已痊愈。所有患者术后复查腹平片未见结石残留,术后平均随访(10±5)个月,未发现吻合口狭窄,无继发性肾结石形成。 结论在选择性病例中,后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逆行腔内注射超声造影剂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技术处理无积水肾合并肾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行逆行输尿管注射超声造影剂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60例肾结石患者。右肾结石患者25例;左肾结石患者35例。肾结石位于肾盂或者肾盏。术中通过...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compare intraoperative ureteral injuries in RIRS with UAS insertion with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after RIRS without UAS insertion.Patients and methodsIn this randomized trial, patients who received an indication for RIRS between January 2017 and December 2017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had no UAS insertion and Group B had UAS insertion. Post-Ureteroscopic Lesion Scale (PULS) grading was performed after UAS or flexible ureteroscope removal. Proximal, middle and distal ureteral lesion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PULS scale. Additionally,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followed postoperatively to assess any infective complication.ResultsThe evaluation comprised 181 patients, 89 for group A and 92 for group B. Overall stone-free rate, clinically insignificant residual fragments, and final stone-free rate were 41.4%, 53.5%, and 95%,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33 (37.1%) patients with ureteral lesions in group A while 42 (45.6%) patients had ureteral lesions in group B,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overall pres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was much higher for Group A (37.1% vs 16.3% P = .03).ConclusionsUAS insertion does not result in a higher number of ureteral injuries. UAS insertion during RIRS allows a lower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 Number (ISRCTN registry number): 5554628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输尿管镜下逆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US)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行输尿管镜逆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的单侧单发的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总共40例患者,其中男、女各20例,年龄25~76岁,输尿管狭窄段位置位于盂管交界处12例,输尿管上段8例,中段3例,下段17例。输尿管狭窄段的长度0.2~2 cm。均应用U30球囊扩张器扩张,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或者海马管6个月至1年,每3个月更换一次,术后随访1年。 结果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0 min。术后2~3 d出院,平均住院日2.5 d,无严重并发症,血尿及尿路刺激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随访1年,有效患者25例(62.5%),无效患者15例(37.5%)。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尿管狭窄段的长度及术前患侧肾积水程度是影响输尿管镜球囊扩张术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输尿管狭窄的位置以及狭窄的原因对手术治疗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 结论输尿管镜下逆行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tone surgery,RI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RIRS的64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4例,女216例。年龄(46.2±12.8)岁。结石最大径(1.4±0.7)cm。肾下盏结石126例,非肾下盏结石514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96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118例,单侧肾结石236例,双肾结石90例。104例术前留置双J管。马蹄肾8例,孤立肾合并肾功能不全30例,盆腔异位肾合并旋转不良4例,先天性输尿管畸形6例,海绵肾2例。术前血红蛋白(133.2±5.6)g/L,血清肌酐(84.4±12.2)μmol/L。手术均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软镜顺利进入肾盂后首先观察肾盂及各肾盏并寻及结石。使用200μm光纤碎石,钬激光功率为12~45 W(0.5~1.5 J/10~30 Hz),根据实际情况辅助取石网篮套取结石。术中检查各肾盂、肾盏,确保结石已完全粉末化(结石最大径<0.3 cm),留置双J管和尿管。手术均由同等资历的术者完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6±14.6)min。术后第1天复查血清肌酐(76.0±10.6)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6,P<0.05);血红蛋白(126.4±9.6)g/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P=0.064)。术后住院时间(4.8±1.5)d。术后3例(0.9%)发生严重并发症,分别为2例脓毒血症,1例包膜下血肿。术后3个月596例获得随访,其中552例达到结石清除标准,结石清除率(stone-free rate,SFR)为92.6%;余44例未达到结石清除标准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再次输尿管软镜手术或拔除双J管后观察。结石大小(χ^2=29.569,P<0.05)和位置(χ^2=44.949,P<0.05)是SFR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大小不是影响SFR的独立危险因素(P=0.639),结石位置是影响SF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结论RIRS对于上尿路中小结石患者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但对于大结石及肾下盏结石的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肾下盏结石是影响RIRS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联合导入鞘内芯扩张输尿管下段在导入鞘置入失败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置入导入鞘失败57例,采用F 8/9.8输尿管硬镜联合导入鞘内芯扩张输尿管下段。结果经过扩张后顺利置入F 12导入鞘41例(71.9%),均未见输尿管穿孔或撕裂。扩张后仍未能置入导入鞘16例中,3例留置双J管4周后成功置入F 12导入鞘,11例行无导入鞘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2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论输尿管硬镜联合导入鞘内芯扩张输尿管下段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