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1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康复方案,对照组应用西医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康复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康复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痛苦,尽快恢复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肝郁气滞型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肝郁气滞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自拟理气解郁方+针刺+穴位按摩)。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74.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HAMD评分、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AMD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肝郁气滞型卒中后抑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早期干预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原则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72例,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中医组给予中医康复技术,基础治疗除基础干预外,还增加中药注射剂早期介入,辨证中药汤剂,中药泡洗。西医组为现代康复技术和基础干预。两组各观察14d,观测指标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ADL-R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ADL-R量表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早期干预缺血性中风具有治疗作用,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内科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认知功能缺损评分(MMSE)、生活质量评分(QLI)以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Q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清热化瘀汤联合系统性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1年9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均实施系统性干预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热化瘀汤;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SF-36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化瘀汤联合系统性干预方案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恢复期采用中医针灸康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50例CI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康复疗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8.67%,74/75)高于对照组(86.67%,65/7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7.40±1.01)分,低于对照组的(15.11±2.19)分;ADL(70.22±10.65)、SF-36(90.84±5.52)分,高于对照组的(58.74±9.78)分、(82.62±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恢复期采用中医针灸康复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对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艳琴  年随  张明霞 《新中医》2017,49(6):133-135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350例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75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的康复效果和焦虑、抑郁、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总康复率82.86%,对照组总康复率6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月后,研究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用中医情志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轻于单纯常规护理干预,且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康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通络牵正方联合的康复疗法对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方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再学习方案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和自拟通络牵正方内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Ashworth法评价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估肢体综合运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价生活质量,并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3.5%,优于对照组的77.4%(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Ashworth,Fugl-Meyer(上肢和下肢)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CA评分上升,观察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残损和Ashworth肌张力分级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的中医康复手段改善了患者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减轻了临床症状,改善了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其在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康复治疗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中超微补阳还五汤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和抑郁量表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37例按单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控制血压、降糖等常规处理并予常规功能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微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VEGF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0、60 d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60 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5、30、60 d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治疗30、60 d后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5、30、6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治疗30、60 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超微补阳还五汤能增强神经血管生长因子VEGF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抑郁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储莺  郑业  蔡鸣春  汪玲  顾炜萍 《河南中医》2023,(11):1710-1714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治疗组给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活动能力,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化痰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中药组加服化痰通络法中药。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至治疗后90 d,记录Barthel指数及改良Rankin指数评分情况。[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82%;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良Rankin指数评估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优势。[结论]化痰通络法中药疗效肯定,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能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郭玉红 《天津中医药》2016,33(8):467-469
[目的]观察中药浸洗结合AM1000A神经功能重建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浸洗结合AM1000A神经功能重建系统治疗。以Fugl-Meyer、Barthel、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量表为评价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获得一定疗效,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中药浸洗结合AM1000A神经功能重建系统的综合方案,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震  张连城  周震 《天津中医药》2009,26(5):370-372
[目的] 观察中两医结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及中药灌肠,14 d后统汁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6%,组间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并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李昭莹  李炯伟  杨然  张振伟 《天津中医药》2022,39(12):1526-1531
[目的] 观察调督舒筋手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躯干控制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7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常规内科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训练疗法,观察组实施调督舒筋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干控制功能与血清VEGF、bFGF、Ang-2水平的变化,并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躯干损伤(TIS)量表(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协调3个分量表)评分、伯格平衡(Berg)量表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bFGF、Ang-2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2%(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28%(2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督舒筋手法联合康复训练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躯干损伤状况,提升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并上调血清VEGF、bFGF、Ang-2水平,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上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3例,两组均使用每日1次吸氧、抗凝、保护脑细胞等一般康复措施作为基础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和丹红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提高,且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总体有效率上,实验组92.0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84%.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比使用依达拉奉单药治疗效果更好,并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利水通络方药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利水通络法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西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利水通络口服液(由水蛭、泽兰、益母草、茯苓、泽泻、川芎、地龙、冰片、大黄等组成)加西医常规治疗 ,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4d后采用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利水通络方药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伴发焦虑患者焦虑水平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特质焦虑量表(TAI)、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对60例2型脑梗死伴发焦虑患者进行测评,并随机分成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各30例。西药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给予帕罗西汀加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8,周后再次测定TAI、MUNSH水平。[结果]8周后,两组患者特质焦虑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中西医结合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西药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益气活血中药口服治疗,疗程1个月。采用运动功能(FMA)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表(QLI)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QLI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药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00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药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5年12月间中药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评价溶栓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通过电话随访方式,调查溶栓治疗后1a内患者再次梗死、出血、死亡等不良状况发生情况.统计各种中药在溶栓患者中的使用频次.[结果]100例中药联合小剂量尿激酶组总有效率为83.00%,100例单纯小剂量尿激酶组总有效率为71.00%.溶栓后1a内,中药联合小剂昔尿激酶溶组其死亡、脑出血及再次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单纯使用小剂量尿激酶组.[结论]中药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中西医联合溶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