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早在公元2世纪已见于我国医典《内经·素问》中,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已有可用于局部治疗或透皮吸收的膏药。中药经皮给药方法众多,《古今中药外治真传》一书收载有中药外治50余法。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经皮给药”远远突破了传统界限。本文从中药透皮制剂的制备工艺、中药透皮制剂基质优化工艺研究方法、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透皮吸收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等方面介绍中药透皮制剂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经皮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但存在皮肤渗透率低、药效持续时间短、生物利用率低等局限性。为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患者依从性,应用于经皮给药的脂质纳米给药系统开发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笔者对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脂质纳米给药系统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经皮给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与脂质纳米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性激素补充疗法新制剂开发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述国内外有关性激素补充疗法(HRT)新制剂开发及应用,为新制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对性激素补充疗法新制剂的研究日益增多,药物选择多主张使用天然雌激素,如:雌二醇等。制剂方面,目前以口服制剂为主,但主张使用非胃肠道给药制剂,如:经皮给药制剂、皮下埋植剂等。雌、孕激素分别给药的周期性给药法顺从性低,而低剂量雌、孕复方制剂连续给药法则因子宫出血发生率低而顺从性高。雌二醇的有效血药浓度为40~100pg·ml-1,而孕激素的有效抗子宫内膜增生血药浓度尚不确定。结论:新制剂开发应以长效、非肠道给药、低剂量复方、连续给药制剂为主。孕激素的有效抗增生血药浓度及局部抗增生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经皮给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药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国内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主要从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及优势、经皮给药制剂及促渗方法的研究和进展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说明经皮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有利于实现我国的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经皮给药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一种给药方式.中医药学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且有多种外治制剂.本文分别从体外评价、体内质量评价和皮肤的毒性和刺激性进行分析,介绍了系统化学和物理的评价方法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经皮给药系统,是指皮肤给药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经皮给药制剂能够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避免了胃肠道及肝的首过作用,它是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中药经皮给药是指将中药制成各种合适外用剂型施于皮肤(患处或相应经穴),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皮肤局部或进入体内产生药效,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方法.我国古代许多医籍中对中药经皮治疗都有记载,如<内经>、<肘后备急方>、<理瀹骈文>等名著,特别是<理瀹骈文>,收集了100多种经皮治疗的方法,方剂达1500多首.就经皮给药的发展史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7.
中药鼻腔给药制剂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采用鼻腔给药方式治疗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受给药剂型限制,使该方法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近年来随着现代制药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不断应用,中药鼻腔给药制剂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中药鼻腔给药制剂的进展以及中药鼻腔给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仅可直达病灶部位而发挥局部治疗作用,还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阴道黏膜给药在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的治疗和避孕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阴道的生理特点,探讨了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药品数据库和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阴道黏膜给药上市制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剂型、适应症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相关文献,对其剂型和体内外评价进行了综述;指出了阴道黏膜给药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以西药制剂为主,相关的中药制剂开发较少,(2)剂型以片剂、栓剂、胶囊剂等常规剂型居多,(3)开展体内外评价的研究较少。提出阴道黏膜给药系统今后发展可在多种药物联合给药、高黏附性的辅料、脂质体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以期为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经皮给药美国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美国经皮给药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为此根据美国1995年药学年会的资料,介绍美国经皮给药研究方面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方法:从经皮给药促渗剂、离子导入、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等方面总结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及药物经皮渗透的研究结果。结果:复合促渗剂、促渗剂同系物的合成及选择,离子导入的在体研究及药物经皮贴片的研究成为重点。结论:经皮给药所涉及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透皮制剂的临床化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直肠给药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方法之一,历史悠久,随着我国中医现代化的深入研究,中药直肠给药制剂在提高药效和稳定性等方面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介绍中药直肠给药常用剂型并以“中成药”“栓剂”“直肠给药”“灌肠剂”等为关键词系统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国产药品数据库、药智数据库、CNKI近二十年来我国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研究的文献,整理NMPA批准上市中药品种的数量、剂型、用药说明及疾病种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药直肠给药新制剂技术、生物药剂学等研究前景进行展望。结果发现,我国中药直肠给药制剂上市品种批准文号仅占国产药品的0.06%,种类较少,主要用于治疗肛肠疾病,占比65.38%。剂型主要以传统的栓剂、软膏剂为主,多用以清热燥湿、解毒止痛等为功效的药材,其中冰片占比最大。近年来有研究通过药动学、代谢组学等完善药物作用机制,明确药效物质,可为后期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综述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青藤碱在经皮给药方面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以及青藤碱经皮给药的PK-PD模型的建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药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 ,公元前二世纪的《内经·素问》中就有许多章节记载有关中药外治的内容。〔1〕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对黑膏药的制法、条件、用具都有详细的记载。此外 ,我国还有两部论述外治法的历史专著《集救广生集》和《理论骈文》。〔2〕进入 2 0世纪后 ,随着美国Alza公司东莨菪碱贴片 (Transderm -Scop) 1981年的成功上市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 传统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目前研究较多的传统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为软膏剂、凝胶剂、乳膏剂和普通硬膏剂等 ,而且大多在制备工艺上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吡咯烷酮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聚乙烯吡咯烷酮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尤其是用作粘合剂、用于固体分散技术、用于经皮给药制剂等方面的用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经皮给药制剂(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作为第三代药物制剂研究的新型给药系统,其优点有:可以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提  相似文献   

15.
中药经皮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通过透皮吸收,药力直达病所,发挥药效,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等。特别是乳房疾病,更适合经皮给药,因其是体表器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透皮给药制剂以其毒副作用小、长效方便等独特优势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制剂学专家,并成为当今国际制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述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十年来有关中药经皮给药的文献,主要介绍了中药经皮给药的新剂型。结果:中药新剂型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广泛运用,为中药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结论:中药透皮给药制剂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曾立斌  任远 《西部中医药》2007,20(12):66-68
鼻腔给药作为一种独特的给药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鼻腔局部疾病的治疗,通过鼻黏膜吸收发挥全身性治疗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通过分析、总结相关文献就鼻腔的生理结构及给药特点、鼻腔给药制剂及鼻腔给药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静  王冬梅  徐月红  唐志 《中草药》2005,36(8):1254-1257
随着近年来经皮给药制剂的迅猛发展,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从体外经皮渗透研究、在体经皮吸收研究、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等3个方面对近年来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展望。指出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在突出自己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必定会为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19.
寸冬梅  李炜  孙琳  方亮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0):760-766
 目的 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儿童药物剂型设计与开发的新进展。方法 对已发表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剂量不准确、依从性差是目前儿科药物制剂发展的主要问题。确定给药剂量时除患儿的年龄、体重外,还应考虑患儿的身体状况以及联合用药所带来的影响。结合掩味和口感改善技术的口腔速崩片、经皮给药贴剂以及直肠给药制剂均可提高儿童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论 口腔崩解片和经皮给药贴剂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儿科药物新剂型。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现代制剂技术的发展,小儿用药剂型种类日益增加,极大地增强了小儿用药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我国近年来对小儿用中药剂型的开发也日渐深入.因此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口服制剂、经皮给药制剂以及特殊途径给药制剂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制出更多的适用于小儿的药物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