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婴幼儿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临床观察赵广健赵广华赵清华左元新赵博福建省伤残儿童康复中心眼科(350002)关于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供体年龄,曾有用新生儿和婴幼儿角膜获得良好结果的报道〔1、2〕。作者就1992年1月—1993年12月间,用婴幼儿角膜作...  相似文献   

2.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与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由于各种原因损害角膜内皮细胞,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不能维持正常的泵功能,产生角膜基质水肿、上皮下水肿,并使角膜上皮形成水泡状隆起.常继发于某些内眼手术、眼外伤、眼内炎症等,治疗比较棘手.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尽管该手术安全有效,能减轻症状,改善视力,但仍受供体角膜缺乏、供体老龄化、术后并发症多等现状的制约.近年来,深板层内皮角膜移植术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已在临床上进行实践,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移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它将取代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来治疗角膜内皮功能损伤的疾病.本文就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与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用婴幼儿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 采用3岁以下(平均1.6岁)婴幼儿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6例26眼。结果 手术治愈率达92.3%,植片透明率达83.3%,视力获不同程度提高者79.2%。结论 婴幼儿供体角膜具有材料易得及内皮愈合储备能力高的优点,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泪疡可以控制感染、缩短病程、提高视力及保全眼球。  相似文献   

4.
Vajpayee  RB  王亚星 《国际眼科纵览》2007,31(4):286-286
角膜移植术自1905年开展以来,手术技术和手术效果不断提高。目前研究的重点是部分角膜移植,即选择性地切削病变角膜和供体角膜。手术方法主要是板层角膜移植术,包括去后弹力层自动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SAEK)、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自动板层治疗性角膜移植术(ALTK)等。DSAEK是以健康供体角膜内皮取代病变角膜内皮,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相比,具有愈合快,术后散光小,更好地保持角膜强度和完整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一、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受体眼的命运取决于供体眼的角膜内皮,这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假如把一个50岁的角膜(供体)移植于20岁的患者(受体),那么20年后,供体角膜内皮已70岁,受体角膜却只40岁。此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其代偿力如何?值得关注。近代对角膜内皮的研究已有很好的仪器。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证实:正常眼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青年人多于老年人,且随年龄的增加,细胞密度减少。因此,认为老年人的角膜不适于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幼儿角膜供体眼和青壮年角膜供体眼行角膜穿透性移植术后的内皮细胞情况。方法 应用 4℃湿房保存的婴幼儿新鲜供眼与同法保存的青壮年新鲜供眼角膜穿透性移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状况相比较。全部手术操作由同一术者完成。全部患者术后角膜植片保持透明。术后 2~ 2 4 (平均 19.5 4± 9.96 )个月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及与其同步显示的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应用婴幼儿供眼和青壮年供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面积变异系数、细胞最大面积、细胞最小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 (t=0 .14 1、1.980 P >0 .0 5 ) ,而平均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则有显著性差异 (t=2 .2 34、2 .4 5 2 P <0 .0 5 )。结论 应用婴幼儿供眼与青壮年供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具有相同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林莉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1881-1883

角膜病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中感染性角膜炎是角膜盲的主要原因。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角膜感染,角膜移植手术是控制感染,同时为患者复明的唯一希望。由于我国角膜供体严重匮乏,致使大多数患者在黑暗中苦苦等待,甚至丧失了眼球。因此,寻找新的角膜供体材料成为了眼科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生物工程角膜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已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工程角膜基质的情况和生物角膜内皮的研究前景进行综述,探讨利用生物角膜代替人角膜供体应用于角膜移植手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供体角膜必须具有一定的活性,术后才可望获得透明愈合,而内皮细胞的活性尤为重要,是国内外公认的事实。对各种方法活性保存的供体角膜,目前国内鉴定内皮细胞活性,大都采用肉眼观察的方法,以决定供体角膜的取舍。我院自1977年以来,改进了Stocker(1970)报告的锥兰染色法,并应用于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内皮活性快速鉴定。由于供体角膜的缺乏和临床上遇到的特殊情况,我们曾慎用过Stocker报告的内皮活性率70%以下的供体角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应用自动角膜板层刀切割一个供体角膜用于深板层角膜移植和角膜内皮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应用自动角膜板层刀预先将新鲜供体角膜进行切割,将带部分基质的角膜内皮植片用于角膜内皮移植术,剩余前板层用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回顾性分析2010年3—8月期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行角膜内皮移植术的17例患者及分别来自同一供体角膜的行深板层角膜移植的17例患者。术后随访19~24个月,分别观察角膜内皮贴附情况及前板层角膜植片愈合情况。随访资料包括医学验光、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手术前后视力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7例角膜内皮移植患者术后角膜内皮植片均贴附良好,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除1例碱烧伤患者因晶状体混浊,无法验光外,其余术后平均散光为(1.69±0.60)D。17例角膜内皮移植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128±244)个/mm^2,平均角膜内皮植片厚度为(152±46)μm。17例前板层角膜移植患者角膜植片均透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平均散光为(2.50±0.90)D;平均前板层角膜植片厚度为(343±39)μm。结论利用角膜板层刀将一个供体角膜用于两位患者的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切实可行。经长期随访,角膜植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该方法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供体角膜,缓解中国供体角膜匮乏现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由于角膜供体材料严重短缺以及供体年龄限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临床广泛开展受到严重制约,应用组织工程体外培养高密度、具备常规六角形态和健康内皮功能的角膜内皮细胞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角膜内皮种子细胞的来源、载体的选择及角膜内皮细胞移植方法、免疫机制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总结目前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11.
角膜移植术有多种不同的术式, 需要根据角膜各组织层混浊和病变的特点, 采取精确的角膜上皮、基质(板层)、角膜内皮、全层(穿透性)角膜移植或人工角膜移植术治疗。而目前临床上存在一种倾向, 即不论角膜疾病程度、是否有相应的眼库保障和手术技术条件, 一概行经典的穿透性(全层)角膜移植, 或者追求技术条件要求高的内皮移植和人工角膜移植等新的术式, 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和角膜供体材料浪费。正确选择角膜移植术式的优点包括保留更多健康的角膜组织、节省供体、视力快速恢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等。角膜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角膜移植手术的适应证, 并根据手术医生自身技术、医院和眼库的条件, 有序开展不同的角膜移植术式,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由于角膜供体材料严重短缺, 穿透角膜移植术及角膜内皮移植术的临床广泛开展受到严重制约, 其根本原因在于健康角膜内皮的增生能力有限。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不断发展, 组织工程角膜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培养高密度、具备健康内皮功能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移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组织工程角膜内皮技术研发的关键在于种子细胞、载体材料和移植方式的选择。目前, 国内外大量研究的种子细胞来源包括人角膜内皮细胞、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人羊膜上皮细胞等。常见的载体材料包括羊膜、脱细胞角膜基质、后弹力层、晶状体前囊膜等。体外培养的细胞采用穿透角膜移植术、角膜内皮移植术或前房注射细胞的方式进行移植。本文从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来源、移植载体选择以及角膜内皮移植方法等方面就组织工程角膜内皮移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结目前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人角膜内皮细胞是保持角膜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新的选择性角膜内皮移植术比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有诸多优点,而内皮的供体来源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内皮移植术的应用推广。随着基础研究及组织工程学的进展,使体外构建内皮细胞移植膜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研究的可能用于角膜内皮膜体外构建及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种类做一综述,并做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角膜移植手术无论在手术理念、手术设备和器械方面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穿透性角膜移植一直处于治疗角膜盲患者的主导地位,近年来成分角膜移植得到迅速发展,已逐渐代替穿透性角膜移植,成为角膜移植的主流。板层角膜移植可以取代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位于角膜深基质层以上的病变,角膜内皮移植则用于治疗发生于角膜内皮的病变。此外,飞秒激光技术的发展使其在角膜移植手术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可以替代传统的角膜环钻,辅助角膜移植手术开展。总之.角膜移植手术理念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减少了角膜移植并发症,更加节省角膜供体,并能够获得更快的视力恢复和更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5.
前言角膜材料保存在国内外已研究多年了,在不同保存液的优缺点论述方面各有千秋。但供体角膜内皮之活性程度对角膜移植术后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著者应用M—K液等四种不同保存液保存角膜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内皮形态改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供体角膜大桥状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轻新生儿供体角膜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近视程度。方法推导出应用新生儿供体角膜时植片直径与值床直径关系的矫正公式以缩小植片,采用大桥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式以增加植片抗张力。用角膜屈光度测量、光镜组织学、角膜内皮细胞检查等方法,进行了50只家兔眼的对比观察,并临床应用13例。结果术后180d实验组角膜屈光度为49.11±4.72D,对照组为60.00D。13例病人平均随访8.96mo,植片平均屈光度47.90D,验光近视-1.00~-8.00D,平均-3.75D。结论缩小植片联合大桥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式可减轻新生儿供体角膜穿透移植术后的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角膜内皮细胞的重要性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在穿透角膜移植术中注意保护供体角膜植片,减少术中机械性损伤而导致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对保证手术后角膜透明是至关重要的。我科于1689年5~7月间采用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与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透明质酸钠,作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中保护角膜内皮和前房填充材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角膜供体材料的严重缺乏导致众多的角膜盲患者不能通过角膜移植来复明仍是临床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和材料学的发展为替代人角膜材料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而且以深板层移植和内皮移植为代表的成分板层移植的推陈出新从临床技术上有力地推动了组织工程角膜的研发。现就脱细胞角膜基质板层材料、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感染性角膜溃疡伴有大量前房积脓患者于角膜移植术前行前房冲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手术的角膜溃疡伴有严重前房积脓的患者20例(20只眼),前房积脓均超过3 mm,其中13例患者伴有明显的角膜内皮斑,术前裂隙灯显微镜下病灶边缘难于判断.对20例患者采用前房穿刺冲洗联合穿透或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供体采用角膜中期保存液保存或甘油干燥冷冻保存.对术中与术后并发症、视力、免疫排斥反应等进行观察,随访时间术后6~12个月.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行前房穿刺冲洗联合角膜移植手术,其中11只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9只眼行板层角膜移植.10例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患者采用角膜中期保存液保存的供体角膜,其余10例患者采用甘油脱水冷冻保存的供体角膜.术中并发症主要为虹膜出血(11例),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部分虹膜后粘连(8例)、一过性眼压高(4例)、前房积血(5例),药物治疗均缓解.真菌复发1例,行扩大病灶切除再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后感染控制.4例患者发生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3例抗排斥治疗后控制,1例发生植片混浊.至2009年12月最后随访,9例接受角膜中期保存液保存角膜供体患者的植片透明,1例植片水肿混浊;8例接受甘油脱水冷冻保存角膜供体患者的植片透明,2例植片水肿.结论 常规角膜移植前行前房穿刺冲洗,对严重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病灶边缘的判断和手术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角膜内皮具有使角膜处于相对脱水状态从而保持透明的功能。从近代的研究已知人的角膜内皮细胞缺乏增殖能力或仅在幼年时有微弱的增殖能力。一旦损伤,只能由相邻的内皮细胞移行和扩大而进行缺损区的修复。如损伤过重,残存细胞无力进行修复,则角膜将出现不可逆的水肿与混浊。角膜移植是挽救角膜病失明者的有效方法。但全层角膜移植的植片须有健全的角膜内皮。由于种种原因使内皮层受损,均可导致移植失败。另一方面,有些角膜病如Fuchs营养不良及大泡性角膜病变,如能单作有强活力的内皮层移植,则无须另外寻找供体角膜,而且移植物只是单层细胞,从而大大减少了排斥反应的发生,这无疑对角膜移植或治疗某些特殊性角膜疾患,都有积极的意义。近年国外在角膜内皮移植的研究上,已做了不少工作,在动物中已取得内皮培养的成功,在动物同种或异种内皮移植的实验上,亦已得到初步的成功,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