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及神经黏附分子在嗜神经浸润的肿瘤中常有异常表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神经黏附分子(NCAM)作为其受体发挥作用[1].但对于其两者在嗜神经浸润肿瘤中的相关性缺乏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选择GDNF作为切入点,结合其最新发现的受体NCAM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及两者在胰腺癌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及神经黏附分子在嗜神经浸润的肿瘤中常有异常表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神经黏附分子(NCAM)作为其受体发挥作用[1].但对于其两者在嗜神经浸润肿瘤中的相关性缺乏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选择GDNF作为切入点,结合其最新发现的受体NCAM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及两者在胰腺癌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及神经黏附分子在嗜神经浸润的肿瘤中常有异常表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神经黏附分子(NCAM)作为其受体发挥作用[1].但对于其两者在嗜神经浸润肿瘤中的相关性缺乏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选择GDNF作为切入点,结合其最新发现的受体NCAM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及两者在胰腺癌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及神经黏附分子在嗜神经浸润的肿瘤中常有异常表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神经黏附分子(NCAM)作为其受体发挥作用[1].但对于其两者在嗜神经浸润肿瘤中的相关性缺乏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选择GDNF作为切入点,结合其最新发现的受体NCAM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及两者在胰腺癌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及神经黏附分子在嗜神经浸润的肿瘤中常有异常表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神经黏附分子(NCAM)作为其受体发挥作用[1].但对于其两者在嗜神经浸润肿瘤中的相关性缺乏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选择GDNF作为切入点,结合其最新发现的受体NCAM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及两者在胰腺癌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及神经黏附分子在嗜神经浸润的肿瘤中常有异常表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神经黏附分子(NCAM)作为其受体发挥作用[1].但对于其两者在嗜神经浸润肿瘤中的相关性缺乏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选择GDNF作为切入点,结合其最新发现的受体NCAM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及两者在胰腺癌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及神经黏附分子在嗜神经浸润的肿瘤中常有异常表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神经黏附分子(NCAM)作为其受体发挥作用[1].但对于其两者在嗜神经浸润肿瘤中的相关性缺乏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选择GDNF作为切入点,结合其最新发现的受体NCAM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及两者在胰腺癌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及神经黏附分子在嗜神经浸润的肿瘤中常有异常表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神经黏附分子(NCAM)作为其受体发挥作用[1].但对于其两者在嗜神经浸润肿瘤中的相关性缺乏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选择GDNF作为切入点,结合其最新发现的受体NCAM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及两者在胰腺癌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及神经黏附分子在嗜神经浸润的肿瘤中常有异常表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神经黏附分子(NCAM)作为其受体发挥作用[1].但对于其两者在嗜神经浸润肿瘤中的相关性缺乏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选择GDNF作为切入点,结合其最新发现的受体NCAM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及两者在胰腺癌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及神经黏附分子在嗜神经浸润的肿瘤中常有异常表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神经黏附分子(NCAM)作为其受体发挥作用[1].但对于其两者在嗜神经浸润肿瘤中的相关性缺乏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选择GDNF作为切入点,结合其最新发现的受体NCAM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及两者在胰腺癌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神经浸润是胰腺癌特征性浸润和转移方式,其转移率高达53%~100%,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胰腺癌这种高度神经浸润特性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TGF-B超家族的成员,而其受体RET(属于酪氨酸激酶)为RET原癌基因的产物,两者过表达与胰腺癌及甲状腺癌等肿瘤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但其过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检测胰腺癌组织GDNF及RET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GDNF及RET基因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胰腺癌细胞神经周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发生机理,为胰腺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对包含有关胰腺癌PNI、嗜神经浸润、神经-肿瘤微环境和神经生长因子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有关PNI的发生机理。结果胰腺组织本身具有的丰富神经支配和神经纤维鞘具有裂隙样的结构是PNI的解剖基础。癌细胞表达神经源性标志物或获得嗜神经浸润表型可能是PNI的病理基础。肿瘤-神经微环境或神经生长因子家族及其相应受体可能是PNI的分子基础。对于PNI,不仅仅在于癌细胞本身具有的嗜神经浸润能力,也可能是癌细胞和神经纤维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 PNI的机理较复杂,尚没有明确的定论,但相关机理将可能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对胰腺癌神经浸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神经浸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51例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作为胰腺癌组和12例非肿瘤性胰腺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GF及其受体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神经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中NGF阳性率为25%,(3/12),未见P75和TrkA阳性染色;胰腺癌组的胰腺癌细胞胞质中NGF阳性率为82%(42/51),P75阳性率为7l%(36/51),未见TrkA阳性染色.13例胰腺癌标本的神经纤维中发现Frk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NGF及其受体在胰腺癌组中表达明显增强(X2=12.97,19.97,P<0.01).NGF和TrkA的表达水平和神经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0.85,0.70,P<0.01).P75则与之呈负相关(r=-6.86,P<0.01).结论 NGF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取决于TrkA和P75的表达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GDNF和NCAM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隙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SD大鼠42只,随机均分为疼痛组(CCI组)和对照组(C组).CCI组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慢性限制性损伤模型;C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3、5、7、14、21 d测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适时PCR技术检测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结果 CCI组术后3、5、7、14 d MWT明显低于、TWL短于C组(P<0.01),而GDNF和NCAM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结论 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术后可出现痛阈下降,同时伴有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的神经侵犯(PNI)是胰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相关因素,但目前为止,其机制仍未完全明了.本文综述了近来在神经侵犯机制中相关因素的最新进展,包括诸如神经分布,临床病理因素,淋巴管及血管,细胞因子,黏附分子,一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以及黏蛋白在神经侵犯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此外,也对胰腺癌诊治手段的进步进行了概述总结.  相似文献   

16.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t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GDNF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多种抻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持和损伤修复起重要作用。另外,GDNF还参与中枢和外周水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发展。该文主要就GDNF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NCAM和DPC4的表达与胆管癌神经浸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NCAM和DPC4在胆管癌神经浸润中的作用,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2例胆管癌标本及16例正常胆管组织中NCAM和DPC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CAM高表达及DPC4低表达的胆管癌神经浸润率高,NCAM低表达及DPC4高表达的胆管癌神经浸润率低。提示NCAM高表达及DPC4低表达,在胆管癌的神经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NCAM可能成为临床预测胆管癌神经倾向的生物学指标,并对判断胆管癌恶性程度与预后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胰腺癌神经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能够模拟胰腺癌细胞沿神经轴突浸润动态过程的体外实验模型——背根神经节细胞(DRG)与Capan-2人胰腺癌细胞株共同培养,并采用显微镜观察、侵袭速率计算、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胰腺癌细胞神经侵袭的动态过程、GDNF的作用机制以及阻断治疗的效果.结果 胰腺癌细胞、DRG共同培养可促进背根神经节神经突的生长;背根神经节对于胰腺癌细胞具有化学趋化作用,这种作用能够被GDNF抗体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道(MAPK)阻断剂PD98059部分阻断;GDNF 40 μg/L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为0.09±0.01、1.85±0.11、1.92±0.06、1.87±0.15,其他3组与0m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分别为1.53±0.04、1.53±0.11、1.51±0.09、1.49±0.12,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μg/L组p-ERK的表达为0.11±0.13、1.97±0.15、1.89±0.04、1.82±0.13,其他3组与0 m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K的表达分别为1.76±0.14、1.76 ±0.16、1.87±0.06、1.79±0.11,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NF可上调ERK磷酸化产物p-ERK的表达水平(P<0.05),而对于ERK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GDNF具有促胰腺癌细胞增殖分化和化学趋化作用,其作用介导过程有细胞外信号控制激酶Ras-Raf-分裂原活化抑制剂(MEK)-ERK途径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影响.方法 采用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45例胰腺癌组织和2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神经浸润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GMIAS2.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NGF、CXCR4蛋白在各组中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NGFmRNA、CXCR4 mRNA在各组中表达水平.结果 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发生率达到80%,NGF蛋白在神经浸润型、无神经浸润型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203.6800±20.7749)、(129.2200±15.98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蛋白在神经浸润型胰腺癌组织、无神经浸润型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82.3800±18.3524)、(123.3600±15.27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神经浸润型NGF mRNA表达水平为(0.7719±0.0634),明显高于胰腺癌无神经浸润型(0.2922±0.0288)和正常胰腺组织(0.2123±0.0231,P<0.01);胰腺癌神经浸润型CXCR4 mRNA表达水平为(0.6892±0.0573),明显高于胰腺癌无神经浸润型(0.2877±0.0255)和正常胰腺组织(0.2076±0.0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CXCR4在胰腺癌神经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向神经组织作定向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CD4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其配体(CD40L,CD154)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CD154-CD40交联不仅能够作为共刺激分子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以及肿瘤的血管生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即对CD40及CD154在泌尿系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