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曦 《甘肃医药》2014,(7):534-53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检测用于肺栓塞诊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肺栓塞疑似病例,均接受血浆DD检测,并经肺血管造影确诊,其中肺栓塞组45例,其他疾病组47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DD用于肺栓塞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肺栓塞组及其他疾病组血浆DD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D=0.525mg/L为诊断切点,敏感度为82.2%,特异性为97.9%;以临床常用的DD=0.500mg/L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88.9%,特异性为80.9%。结论:血浆DD检测用于肺栓塞早期筛查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组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发病在72 h之内的ACI患者;对照组来自同期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浆DD和Fib,并进行统计学比较(t检验)和ROC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浆DD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DD诊断AC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2±0.058,最佳分界值为0.65μg/ml,以血浆DD≥0.65μg/ml来预测ACI,敏感性为82.7%,特异性为50%。血浆Fib诊断AC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0.055;最佳分界值3.185g/L,以血浆Fib≥3.185g/L来预测ACI,敏感性为62.7%,特异性为67.6%。两条曲线AU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并不比Fib在诊断早期ACI过程中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认为DD并不比Fib有更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检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65例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97例同时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发现两组间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血浆NT—proBNP≥1643.5ng/L作为闽值诊断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左心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4%、85.3%和85.1%。提示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左心衰竭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胡绘  赵苏  孔德勇  梅芬  卢忠心 《重庆医学》2015,(35):5010-50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 )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恶化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6例COPD稳定期患者及44例 COPD急性恶化组患者,分别测定其血常规、PCT、hs‐CRP及BNP ,同时进行痰细菌培养。结果 COPD急性恶化期患者的hs‐CRP、PCT、BNP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P<0.05),hs‐CRP、PCT、BN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79、0.8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2%、88.5%、91.3%和58.8%、71%、73.2%。联合检测hs‐CRP和BNP对COPD急性恶化期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8%和75.7%;联合检测PCT和BNP对COPD急性恶化期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3%和81.3%。结论在COPD急性恶化期,联合检测hs‐CRP、PCT 和BNP是较好的诊断指标,在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判断上,PCT较hs‐CRP更有诊断价值,BNP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悦心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11):847-849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PE组(25例)和非PE组(57例)、PE组中高临床概率患者(11例)和低临床概率患者(11例)DD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并应用ROC曲线分析DD诊断PE时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同时计算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PE组DD明显高于非PE组,低临床概率患者明显高于高临床概率患者。以0.5mg/L为阳性界点,DD诊断PE的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67.2%,阴性预测值为98.8%,阳性预测值为70.7%。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55~0.983)。结论DD对PE诊断,尤其是低临床概率PE的排除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诊断方式在PTE(肺血栓栓塞症)中应用,评价CTPA+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有效的诊断和治-疗PTE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13例PTE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9例非P1['E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CTPA,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度,评价联合诊断FIE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和CTPA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6.92%和85.62%,检查阴性率分别为23.08%和14.38%,对照组检查阳性率分别为61.90%和16.78%,阴性率分别为38.10%和93.22%,D-二聚体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6.92%和38.10%,CTP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5.62%和93.22%;72例患者CTPA+D-二聚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62%和96.61%。结论:临床单独使用D-二聚体或CTPA对患者进行诊断不能完全准确的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采用CTPA+D-二聚体诊断方式可提高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有效的诊断和治疗PTE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喻飒  张孝钦  曹立名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70-147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心病心力衰竭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108例COPD患者血清RDW、脑钠肽(BNP)和血气分析,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RDW、BNP.根据BNP水平将COPD患者分成合并心力衰竭组(38例)及无心力衰竭组(70例).结果 COPD组R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RDW水平明显高于COPD无心力衰竭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RDW水平与血浆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5,P<0.01).RDW诊断COPD并发心力衰竭的临界值为14.1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诊断敏感度为65.8%,特异度为82.9%.结论 RDW水平检测对COPD合并心力衰竭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炎性标志物及纤溶标记物活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6例PT E患者(PT E组)及250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PTE组血浆炎性因子Hs-CRP、IL-6、TNF-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PTE组血浆纤溶标志物PAI-1、FIB、DD、t-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纠正了年龄、性别、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及血浆IL-6、TNF-a、FIB、t-PA水平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Hs-CRP、PAI-1、DD水平及肥胖为PT 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 E患者处于纤溶功能减退及炎症状态,测定炎性因子及纤溶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漏诊及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获得性危险因素中肥胖为 PT 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PT E的防治方面对这类人群的生活习惯早期干预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不同分期中静脉血数值的变化,了解其在本病的价值。方法104例入组病例平行分为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COPD稳定期(S-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静脉血CRP,对各组数据作出统计学分析;对AECOPD组治疗前、后CRP结果作出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 CRP在AECOPD组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AECOPD组治疗后CRP较S-COPD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S-COPD组CRP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 <0.005);根据ROC曲线,选择CRP>14.6 mg/L为停用抗菌药物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9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结论 CRP在COPD患者不同分期存在显著变化,可以作为AECOPD患者停用抗菌药物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lncRNA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本5(lncRNA GAS5)和lncRNA CCAT1表达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收集60例NSCLC及60例良性肺病患者的血浆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中lncRNA GAS5和lncRNA CCAT1的表达水平,比较两者在NSCLC组和良性肺病组的表达差异。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ROC曲线图确定lncRNA GAS5和lncRNA CCAT1诊断NSCLC的折点(cut off),计算两种lncRNA分别诊断及联合诊断N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与经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Cyfra21 1)进行比较,评估这两种lncRNA诊断肺癌的效能。结果: 与良性肺病患者相比,NSCLC患者血浆中lncRNA-GAS5表达显著下调,而lncRNA CCAT1表达明显上调(P均<0.05)。除血浆lncRNA-GAS5表达与吸烟相关外,血浆lncRNA-GAS5和lncRNA-CCAT1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分型、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均>0.05)。lncRNA-GAS5和lncRNA-CCAT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略高于癌胚抗原和Cyfra21 1。血浆lncRNA GAS5和lncRNA CCAT1诊断NSCLC的敏感性分别为86.7%和88.3%,高于癌胚抗原和Cyfra21-1(66.7%和45.0%)。相比于单独诊断,两种lncRNA联合诊断时敏感性提升到91.7%,但特异性略有降低。当lncRNA-GAS5及lncRNA-CCAT1联合传统肿瘤标志物时诊断效能增加,且敏感性得到明显提升,特异性保持良好。结论: lncRNA-GAS5和lncRNA-CCAT1在NSCL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与良性肺病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对NSCLC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疾病的护理对策。 方法 选择浙江医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5例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为栓塞组,282例COPD未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为未栓塞组。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史、双下肢不对称水肿、咯血、发热、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COPD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双下肢不对称水肿、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是COPD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双下肢不对称水肿、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是COPD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双下肢不对称水肿、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是COPD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重视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预防COPD患者肺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的可能作用,为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复合物(PAC-1)、P-选择素(P-selectin,CD62P)、血浆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PAC-1、CD62P的表达、血浆PAI-1、D-D水平均较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PAC-1、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COPD存在显著的血小板活化,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血小板活化程度更高。COPD肺动脉高压时,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进一步说明血小板活化和肺动脉高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可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鼠发展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过程中各时期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方法 将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OPD造模1周组、2周组、3周组、4周组,每组10只.采用熏吸香烟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用BE-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柱退行性变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浙江萧山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和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1.76±0.23)μg/ml、(2.32±0.41)μg/ml、(1.67±0.35)μg/ml;(1.28±0.31)μg/ml、(1.26±0.27)μg/ml、(1.31±0.23)μg/ml均高于术前(0.68±0.14)μg/ml;(0.74±0.15)μg/ml(P>0.05);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截断值为1.17 μ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可信区间下限为0.890,上限为0.966。以D-二聚体 ≥ 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阳性,D-二聚体<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阴性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79.1%,误诊率为20.9%,漏诊率为7.1%,总符合率为13.0%+68.0%=81.0%,Youden指数为72.0%,阳性预测值为41.9%,阴性预测值为98.6%。 结论 脊柱退行性变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血栓栓塞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月平  邱志坚 《重庆医学》2011,40(9):881-882,88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CPHD合并PTE患者41例(CPHD+PTE组),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CPHD患者38例(CPH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浆D-二聚体水平、PaO2变化情况。结果 CPHD+PTE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干湿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与单纯CPH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顽固性右心衰竭及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PHD患者无法用原发病解释的顽固性右心衰竭、低氧血症、血浆D-二聚体的升高,尤其是出现双下肢不对称水肿等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合并PTE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D-二聚体以及Wells临床评分系统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疑似PE患者共46例,以多层CT肺动脉造影为确诊PE的金标准,检测20例确诊为PE患者(PE组)、26例非PE患者(非PE组)及对照组14名健康受试者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D-二聚体含量,利用ROC曲线分析并比较IMA、D-二聚体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PE组患者血清IMA和血浆D-二聚体均较非PE组与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ROC曲线分析,IMA的最佳界值为63.45 U/mL时,其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76.90%、75.00%、90.90%。D-二聚体的最佳界值为0.795 mg/L时,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57.70%、66.67%、89.47%。IMA联合Wells评分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00%、38.45%、54.89%、98.20%;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00%、28.85%、51.29%、97.45%。结论:血清IMA可用于PE的诊断,其诊断的特异性高于血浆D-二聚体。与Wells评分结合时,血清IMA诊断PE阳性预测值比D-二聚体高,而阴性预测值和敏感性与D-二聚体相似。  相似文献   

17.
李艳 《四川医学》2013,(9):1468-147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AECOPD患者102例,COPD稳定期患者80例,检测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同时作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测,选择同期5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OPD程度的加重,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也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可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升高,导致凝血机制异常,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其严重程度与病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CPHD合并PTE患者28例(CPHD PTE组),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CPHD患者30例(CPH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氧分压(PaO2)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CPHD PTE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干湿啰性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与单纯CPHD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顽固性右心衰及双下肢不对称水肿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PHD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SPAP、血浆D-dimer水平、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HD PTE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SPAP、血浆D-dimer水平、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后SPAP、血浆D-dimer水平、PaO2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PHD患者无法用原发病解释的顽固性右心衰、低氧血症、血浆D-dimer及SPAP的升高,尤其是出现双下肢不对称水肿等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合并PTE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修正的Geneva评分、Daniel心电图评分与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预测肺栓塞(PE)的价值.方法 选择91例疑诊PE患者,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确诊52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诊断试验常见评价指标,评价修正的Geneva评分、Daniel心电图评分、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以及这两种临床评分与D-二聚体相结合对PE的预测价值.结果 修正的Geneva评分0~3分PE可能性为21.4%,4~10分为55.4%,≥11分为85.7%;Daniel心电图评分<2分PE可能性为33.3%,≥2分为70.7%;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对于PE诊断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69.2%.修正的Geneva评分预测PE的ROC曲线下面积与Daniel心电图评分进行Z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9,P>0.05).修正的Geneva评分、Daniel心电图评分结合D-二聚体预测PE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7.5%.结论 修正的Geneva评分、Daniel心电图评分和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均对PE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中修正的Geneva评分和D-二聚体结合,可较为安全地排除P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重度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67例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分成中度组(35例)与重度及以上组(32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检测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两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用ROC曲线进行诊断价值的判定。结果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FEV1及FEV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proBNP与FEV1%间存在负相关。NT-proBNP的诊断界点为1 105 pg/ml,敏感度0.906,特异度0.943,曲线下面积0.934。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肺功能程度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