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相关文献显示,个人生活方式差异可能是导致结直肠癌发生的主要原因。该文分析了丹麦55年来记载的结肠和直肠癌病人发病率的数据,评估疾病的发生与蔬菜摄入量、肉类摄入量、饮酒量和运动量4个可控制和提前预防的风险因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Lee SA,Shu XO,Yang G等针对动物源性食物的消耗和烹饪方式与患结肠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进行了一项研究,对73224名上海女性健康研究参与者进行评估。结果并没有发现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与肉类和鱼类总摄入量之间的相关性。鳗鱼、虾和贝壳的食用被证实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呈正相关。高蛋白的摄入量和高胆固醇的总摄入量同样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3脂肪酸的膳食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章、提取数据及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STATA11.0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最终共纳入7项病例对照研究和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253 479名研究对象。n-3脂肪酸膳食摄入最高量部分的人群相比摄入最低量部分的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0.88(95% CI:0.68~1.13;P = 0.316,4分类,6项研究)和1.03(95% CI:0.92~1.16;P = 0.606,5分类,5项研究)。 结论n-3脂肪酸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没有显著相关性,膳食摄入n-3脂肪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结肠直肠癌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结肠直肠癌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占癌症死因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结肠直肠癌的发生不但与遗传因素有关,且与饮食、吸烟、肥胖等后天因素有关。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在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及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认为炎症可能是肿瘤形成的根源,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中p53基因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人结直肠癌p53基因缺失的情况。方法 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24例结直肠癌p53基因缺失。结果 发现24例结肠癌中10例(41.7%)存在p53基因缺失,且发生淋巴结扩散和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中,p53基因缺失率较高(分别为60%和66.67%)结论 p53基因缺失是结直肠癌的一种常见的结构改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其发生率已占结直肠癌总数的70%。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推广,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和总体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低位直肠癌的解剖学特点决定其预后相对差于中高位直肠癌。对于肿瘤侵犯全层以上、合并淋巴结转移或周边切缘阳性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即使采用TME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美国,结直肠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3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不断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也已成为第3位常见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之一是直肠癌发病率高,且低位直肠癌比例高。近期研究提示,目前结直肠癌发病有右移趋势,但直肠癌所占比例仍高达49.7%~65.8%。目前,手术治疗是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几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低位直肠癌高发,目前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及保肛意愿的加强,低位保肛手术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人们对直肠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规律等认识的深入,以及各种术式的不断涌现与创新,直肠癌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外科治疗直肠癌手术方式的发展历程。同时,针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直肠癌治疗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PARδ在结直肠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有关PPARδ研究及结直肠癌发病机理的文献。结果PPARδ是Wnt信号通路的下游分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结论PPARδ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组织不同部位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探讨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开展抗结直肠癌血管形成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62例结直肠癌标本造影后,用立体显微镜对结直肠癌中心组织,远、近端癌组织内,癌组织远、近端肠黏膜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观测血管密度变化。结果结直肠癌远、近端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癌中心和癌远、近端正常肠黏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依赖于血管形成;微血管密度检测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早在70年代,人们就发现结直肠癌发病率与饮食习惯有关,并逐渐认识到环境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进入80年代,结直肠癌流行病学则主要致力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在病因中相互作用的研究,并有效地筛选出结直肠癌的危险因子,从而深入了结直肠癌流行病...  相似文献   

12.
散发性结直肠癌的hMSH3和hMSH6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基因hMSH3和hMSH6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性同位素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了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和20例癌旁组织中hMSH3和hMSH6基因的突变。结果hMSH3和hMSH6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突变率分别为5/48(10.4%)和12/48(25%),在癌旁组织中未见突变。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SH3和hMSH6参与了部发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就直肠癌术后排尿和性功能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手术的操作要点及适应证、PANP术后对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PANP与肿瘤根治性等复习有关文献,以评价PANP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综合要点如下:(1)直肠癌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和因素是多方面的。(2)PANP手术指征及对术后排尿和性功能的评价标准尚有不同意见。(3)PANP术后排尿和性功能的保存明显优于传统的直肠癌根治术和TME。(4)合理选择患者前提下,PANP同样达到直肠癌根治性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短程放疗联合序贯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接受短程放疗联合序贯化疗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参与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髓抑制分为发生组20例和未发生组6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物理因素,通过Logistic分析直肠癌患者短程放疗联合序贯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患者全骨盆V10以及腰骶骨V10和V20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全骨盆V10以及腰骶骨V10和V20均是直肠癌患者短程放疗联合序贯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全骨盆V10以及腰骶骨V10和V20是直肠癌患者短程放疗联合序贯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综合治疗对中低位直肠癌功能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西方化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使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40岁以下年轻人占30%以上,因此。在中国关注结直肠癌、尤其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状况非常有意义。尽管手术切除仍是直肠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淋巴结阳性和肿瘤侵犯浆膜者很容易发生肝、肺等远处转移,其局部复发率也很高;晚期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为4%~40%,  相似文献   

16.
有文献报道,性激素可以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但是,尚未见有文献报道内源性的性激素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健康研究中心机构,收集730名女性(293例结直肠癌患者及437名正常人)和1158名男性(439例结直肠癌患者及719名正常人)的相关资料,包括生活方式、病史、饮食及血样,检测其血浆中的雌激素酮、雌二醇、睾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及c-肽水平。结果显示,男性当中的总睾酮(95%CI:0.40~0.96)、性激素结合球蛋白(95%CI:0.42~0.99)及雌二醇/睾酮水平(95%CI:1.58~4.36)是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P〈O.05)。在女性当中,雌二醇/睾酮水平(95%CI:0.22~0.84)是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探讨直肠癌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 1(LYVE 1)的表达,以及微淋巴管密度(MLD)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直肠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中LYVE 1的表达及MLD。结果示,直肠癌组织癌中心区及周边部MLD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癌周边部的MLD明显高于癌中心区;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组直肠癌中MLD分别比无转移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直肠癌组织中存在肿瘤淋巴管的发生,主要位于癌周边部,其可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直肠癌组织的MLD可能成为评价肿瘤淋巴管发生及判断直肠癌淋巴转移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约有50%~6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或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患者(80%~90%)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肝转移灶无法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5年生存率为0,而肝转移灶能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  相似文献   

19.
结肠直肠癌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结肠直肠癌在近年有上升趋势,已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在我国的结肠直肠癌中.约70%发生在直肠,且大多位于中低位直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外科器械的改进及外科医师的不断探索,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有了长足进步。直肠癌手术技术的改进,使其术后局部复发率有了明显降低,越来越多的直肠癌病人在接受综合治疗的同时,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包括术后性功能和泌尿功能的改善、肛门括约肌的保留等。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位于第3位的恶性肿瘤,占欧洲、美国新发生肿瘤病例的10%~15%。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783000例新的结直肠癌病例,并且大约有30%的病例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犤1犦。结直肠癌在我国,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以年均4.2%的速度递增。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仍然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术后5年生存率仅在50%左右。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键。多年来,人们为探索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包括术前的动脉灌注化疗、术中肠腔内的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