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惠州市惠阳区道路交通事故伤发生特点、规律及临床救治经验,为进一步控制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伤的发生,降低意外伤害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惠州市惠阳区1995年1月~2004年12月道路交通事故统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0年来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0176起,总伤亡人数25390人,其中死亡349人,致残907人,经治疗痊愈24134人。调查显示,交通事故伤的发生与季节、道路交通高峰时段、道路状况、职业、驾驶员违章驾驶、群众交通意识低下、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及医疗网络建设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加强事故高发路段的交通管理,严格执法,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加强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是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了中国城市人群死亡的主因。据统计,我国每年有九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天约死亡246.57人,相当于每天坠毁一架大型客机,损失之大不言而喻。为此,我们必须就道路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探讨道路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为制定防范道路交通事故的法规提供科学依据。现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八县两市2000年--2004年2862起道路交通事故预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和医学事业的发展 ,道路交通事故伤已广泛引起国内创伤医学专家的关注( 1~ 3) 。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又为道路交通事故伤增加了新的特点。本课题通过 5年中 75 4例道路交通事故伤员的分析 ,探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普通道路交通事故伤在事故类型及伤害特点等方面有何不同及事故类型与伤害特点的内在联系 ,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及提高交通事故伤害的抢救水平提供相应的依据。1 资料与方法山东省交通医院和山东交通急救中心自 1 994~ 1 999年救治的道路交通事故伤员 75 4例 ,其中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 3 2 0例…  相似文献   

4.
刘勇  杨莉  彭振仁  黄开勇 《广西医学》2013,35(3):257-259
目的 构建广西道路交通事故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为研究广西道路交通事故提供新方法.方法 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与人、车、路等因素关系的基础上,选取人口数、客运周转量、民用车辆拥有量和公里里程数作为输入变量,交通事故发生数作为输出变量,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2010年广西道路交通发生数进行预测.结果 2010年广西交通事故预测数为4 562次,实际发现4 351次,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为4.85%,建立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广西交通事故数的预测,为交通部门进行交通事故预测研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270例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回顾性分析邓月利李生彦赵顺录何冰(四川南部县人民法院)(四川南充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四川南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是交通事故处理的重要环节,是依法处理交通事故的客观科学依据〔1.2〕。笔者将四川省南部县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流行趋势与特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邓世雄  赵新才 《重庆医学》2004,33(7):1074-1076
目的研究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趋势与特征及其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中国1951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万车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事故烈度、伤害死亡率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与机动车、人口增长等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机动车和人口增长,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巨大,万车死亡率处于高水平,10万人口死亡率逐渐增加,事故烈度大,伤害死亡率高,这些构成了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流行趋势与特征.结论针对性完善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体系建设将有助于预防与遏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是近几年法医领域研究的课题之一。焦炎等 [1]人是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进行分析 ,而张益鹄 [2 ]进行的是 2 7年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法医尸检回顾性研究。但道路交通事故引发致死性医疗纠纷国内少有报道。笔者以本室鉴定的案件素材为基础 ,结合实际案件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引发致死性医疗纠纷的类型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供同道参考。1 资料收集本室 1 989年至 1 999年鉴定的交通事故死亡案件 83例 ,现将涉及医疗纠纷的 2 7例案件进行整理分类 ,要求所有案件的鉴定材料完整 ,尸体解剖、病理取材、鉴定结论均由我室独立…  相似文献   

8.
卫生部近日印发《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医疗救治诊疗行为,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有限医疗资源和保险资源利用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事故538例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道路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伤残鉴定的特点。方法:对538例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道路交通事故人身致伤残已占社会人身伤残总数的43.9%,其中文化程度低占61%、农民占56.7%、自行车及行人占61.9%。伤残等级Ⅷ ̄Ⅹ级为主,占71.56%。结论:农村及市郊道路为交通事故高发地段。伤残等级以Ⅷ ̄Ⅹ级为主。  相似文献   

10.
<正>在造成交通事故的人-车-道路环境系统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文献报道9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驾驶员负主要责任的事故占70%以上[1]。可见,驾驶员是交通安全的主导因素,其生理、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均有一定的影响。而在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加强交通监管力度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地区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9 824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流行病学资料,重点分析年龄、驾龄、人员素质、天气及道路状况等.结果 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以17岁以上多见,职业以居民、农民、干部和司机多见.导致事故的司机3年以上驾龄者多于3年以下驾龄,实习司机高于学习司机.高速路上交通事故占致死性交通事故的80.34%,晴天占85.71%.发生事故的车辆以货车、农用车、小车和摩托车为主.结论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加强交通监管力度,尤其是高速路上执法力度,是降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后影响伤残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486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案例资料进行整理录入,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与伤残有关的影响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伤残的相关重要危险因素.结果 颅脑损伤程度、酒后驾驶、年龄和事故类型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后伤残的重大影响因素,酒后驾驶和年龄与伤残等级呈正相关(B>0),颅脑损伤程度和事故类型呈负相关(B<0).结论 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后伤残相关因素的干预将有助于减少伤残的发生,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车外行人道路交通事故的损伤形式及其死因。方法对100例车外行人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进行检验,分析讨论损伤形式及死亡原因。结果交通事故中孤立的单纯性损伤发生的死亡率较低;交通事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复合性损伤;死亡人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结论复合性损伤、单纯性颅脑损伤是致命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截止2013年底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数已达10.44万公里,但另一方面,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又逐渐成为影响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仅2013年,全国共发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8 693起,造成5 843人死亡,11 169人受伤,伤死率高达34.34%。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加之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尚不具备完整、系统的创伤救治体系,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害的医疗救治的能力问题愈加凸显。本文就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以及国内外创伤救治能力进行综述,并展望了为促进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的创伤救治能力的未来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伤的发展趋势分析与防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挥德  李铭  黄开球 《广西医学》2004,26(8):1109-1112
目的 分析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伤的发展趋势 ,研究防护策略。方法 统计近几年来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伤的相关数据 ,分析其疾病谱排位、年龄分布、国家和地区差别、共性原因和经济损失。结果 道路交通事故伤疾病谱死亡排位为第 10位 ,年龄≥ 6 0岁组死亡最多 (2 6 5 /10万人 ) ,其次为 15~ 5 9岁组 (2 2 2 /10万人 ) ,最低为 <15岁组 (13 6 /10万人 ) ,低收入国家死亡占全球死亡数的 87 9% ,高收入国家则占 12 11%。结论 影响道路交通事故伤的因素包括居民数量和素质、道路长度和质量、机动车数、驾驶员数和环境等 ,防护策略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措施、完善工程设施公路、车辆建设 ,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后临床治疗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法医学伤残评定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司法机构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出具的120例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法医学伤残评定资料,对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特点、后遗症以及法医学伤残评定时机进行探讨。结果 120例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患者伤残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8例、Ⅴ级8例、Ⅵ级12例、Ⅶ级16例、Ⅷ级18例、Ⅸ级20例、Ⅹ级25例;14例患者无颅脑损伤后遗症,其余106例遗留有颅脑损伤后遗症;伤残评定时间以6个月-12个月为最,占比60%。结论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法医学伤残分级普遍较高且多遗留有颅脑损伤后遗症,法医学伤残评定时间建议于6个月后开展为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车辆数迅速增加,公路运输量也急剧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交通事故伤亡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社会问题[1].近年来,包头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也有上升趋势,而九原区地处包头市郊区,由于地理位置、居民生活方式及居民素质等因素,使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其特殊性.本文于2002年3月至5月对包头市九原区1997-2001年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道路交通事故及其引发的道路交通伤害(roadtrafficinjury,RTI)有了很大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创伤的主要原因,对社会经济和人的财产、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并使道路交通参与者时刻面临着RTI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124例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道路交通事故指各种机动车及自行车所造成的交通意外。随着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的一大公害。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鉴定成为现代法医学不可忽视的课题。作者结合有关文献,分析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损伤特点及事故损伤、疾病与死亡的关系。1 资料1.1 资料来源 124例尸检资料是我系1989~2001年间受理的交通事故死亡尸检鉴定案件材料。1.2 性别与年龄 124例交通死亡事故中,男性78例,女性46例;年龄5~76岁,其中15~55岁84例,占67.7%。  相似文献   

20.
<正>多辆机动车辗轧致人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是交通事故中的一种复杂形态。在这类交通事故中,明确死者的交通方式,在道路上的位置,行驶方向,运动轨迹,以及与第一辆机动车的接触碰撞部位,被其他车辆辗轧的次数,辗轧时受害人是否存活等问题,是确定各方当事人的过错和交通事故责任的关键。围绕上述内容,多车辗轧死亡交通事故法医的检验鉴定要点是通过检验死者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