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推拿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脑血流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40岁左右易患此病,一般分为脊髓型、脊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反射性脑血管痉挛引起头痛、头晕,当头部转到某一位置时,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脑动脉供血不足,有时甚至可猝倒。近年来,认为脑血流图(Rheoen-cephalogram)是较能客观反映脑血管紧张性、弹性、血管搏动后血液供应情况的一种方法,因此,  相似文献   

2.
气功主要是通过“意”和“气”的锻炼以调整人体各组织器官、部位的机能,为探讨在静坐练功时的大脑生理效应,我们对1名静坐练功者观察了34次在双掌合十静坐练功中脑血流图及心率变化。实验发现,静坐练功中脑血流图中的波幅值呈明显降低。提示,前头部脑血管收缩搏动性供血量减少,与练功前相比,经统计学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心率变化不大。现将实验观测情况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正> 新生儿脑血流图是根据血流搏动性流动而引起的阻抗变化,经放大记录得到阻抗式容积描记图,从而反映颅内血流动力和血管状况。国外有人曾对新生儿脑血流速度进行过分析,但对新生儿的血流峰值及血流人时间的测定则报道甚少。为此我们于1994年11月起对54例正常新生儿及43例脑疾病的新生儿进行了脑血流图检查。根据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研究其值的正常范围,以期为新生儿的脑血肿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血流图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辨证分型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采用各种客观检查指标来研究中医辨证分型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脑血流图是测定头部搏动性血流供应状况的一种无创伤性的生物方法,对于定性地反映脑循环的功能状态,是有价值的方法之一。根据祖国医学的脏腑相关,整体观念,和现代医学的冠脑综合征的理论,我们对冠心病患者在中医阴阳气血辨证分型的基础上,作了脑血流图的检查,拟从这一角度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些规律及其病理生理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文晴  徐重白 《中医药研究》2012,(10):1191-1192
目的观察健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病人脑血流、血管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CCCI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西药基础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加用健脑颗粒,疗程2个月。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PI)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能双向调节脑血流速度,降低PI,提高血管顺应性,改善血管弹性,改善脑供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脑颗粒治疗CCCI能改善患者脑血流量,改善血管弹性。  相似文献   

6.
脑血流图在家兔眩晕造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家兔造模前后脑血流图的变化,探讨脑血流图在眩晕动物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EG-IG2型血流图自动分析诊断仪,观察气虚血瘀型眩晕证大耳白兔造模前后的脑血流图变化。结果:(1)在模型组,造模后与造模前比,脑血流图波幅、S(面积)、V(速率)、F1(弹力指数)等指标均有所下降,Z1(阻力指数)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造模后家兔脑血流量相对减少,血流速度变化变慢,血管紧张度增高,弹性下降,脑血管阻力增加。(2)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脑血流图的波幅、S(面积)、V(速率)、F1(弹力指数)等指标均有所下降,Z1(阻力指数)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模型组脑血流量相对减少,血流速度变化变慢,血管紧张度增高,弹性下降,脑血管阻力增加。结论:脑血流图检测可反映脑血管供血量和功能状况的变化,在眩晕动物实验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血管性头痛,系指血管舒缩障碍引起的头痛,主要是颅外动脉和颞动脉的剧烈扩张所致,疼痛位于颞部,早期呈搏动性剧烈的疼痛后期则呈胀痛,颞动脉搏动明显增强、喜按,部分病人伴失眠多梦、恶心呕吐等脑血流图检查,在前驱期时患者颈外动脉系统脑血流下降,头痛发作期脑血流增高。我们采取按压颈动脉及内服中药治疗本病,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1.按压颈动脉法:患者取坐、卧位均可,头偏向健侧,在病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平甲状软骨下方约1公分处,扪及搏动颈动脉,用手指持续按压2—3分钟。  相似文献   

8.
电子冷针热针对血管性头痛患者脑血流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葛宝和  陈乃明 《中国针灸》1997,17(5):267-269
采用电子控温的冷针、热针对血管性头痛患者外关穴进行针刺,以观察不同温度的针刺对脑血流图的影响。结果:电热针可使偏低和正常范围的脑血流图波幅升高,上升时间缩短,流入容积速度提高,说明电热针可提高脑血管充盈度,使脑血管紧张度降低,使脑供血增加。电冷针则有与其相反的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血管痉挛性头痛等原因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性(脑血流图波幅偏低)疾病,以电热针治疗为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当代医家金寿山先生之益气聪明汤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 ,探讨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 将 3 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15例 ,予益气聪明汤口服 ;对照组 15例 ,予安慰剂口服。两组治疗后进行症状、记忆力、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血脂检测 ,2个月后复查。结果 益气聪明汤可明显改善患者记忆力 ,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该方具有改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症状、提高记忆力、扩张脑动脉、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代脉与脑血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结代脉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对28例脉象结代的患者,利用TCD探测其发生期前收缩时的血流速度,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出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以及S/D值,同时在同一浓度探测其正常的血流,并予对比。结果:结代脉发生时的收缩峰速度、舒张末速度、平均速度均低于正常脉象组,而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则高于正常脉象组。结论:结代脉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脑血流速度下降,易引起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结代脉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对 28例脉象结代的患者,利用 TCD探测其发生期前收缩时的血流速度,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出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以及 S/D值,同时在同一深度探测其正常的血流,并予对比。结果:结代脉发生时的收缩峰速度、舒张末速度、平均速度均低于正常脉象组,而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则高于正常脉象组。结论:结代脉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脑血流速度下降,易引起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2.
慢性脑供血不全,即大脑慢性动脉供血不良。在临床上当脑血流逐渐降低时最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是各种自觉症状,随着脑血流的进一步下降,逐渐会表现出精神症状,只有当脑血流下降到相当明显时,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和体征。同时随着脑血流的逐渐下降,大脑的器质性改变逐渐变得更为明显。如果控制不好,在一定情况下,就会出现一过性相对完全的脑机能障碍,即发展成为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严重时发展成为临床上的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塞。中医学称慢性脑供血不全为眩晕。  相似文献   

13.
笔者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120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头颅CT扫描正常而脑血流图检查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资料一致表明,近视患者的眼血流量偏低,血管弹性偏弱,血管紧张度增加,针刺可以改善近视学生的视力,但能否改善近视学生脑及眶区的血液供应,为此,我们实验观察了针刺百会对近视学生脑血流图及眶区血流图即时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三甲复脉汤加味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痛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年来,以三甲复脉汤加味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痛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55~79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1年。其中24例经头颅CT检查:6例轻度脑萎缩,4例腔隙性脑梗死,3例脑血栓形成。心电图7例合并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血流图均呈血管弹性减退性改变。36例血液流变学检查呈高粘血状态,42例有三酸甘油和(或)胆固醇升高。眼底检查全部有动脉硬化性眼底改变。脉均弦,弦硬者19例,弦滑者7例,沉弦者4例,弦数者9例,弦细者9例,合并结代脉28例。音质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川芎天麻方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川芎天麻方煎服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对照组单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改善优于与对照组。结论川芎天麻方配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血管性头痛,可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调整脑血管的不稳定性、促进脑血管弹性和改善脑血流供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观察应用阻抗式血流描记,对68例高血压、早期脑动脉硬化病员,对45例神经机能性头痛病员,作针刺(合谷或内关)前后的脑血流图与肢体血流图的分析,初步发现,针刺可以使高血压、早期脑动脉硬化病员脑血流图波型改善,重波好转,波幅增高,上升时缩短,主峰变锐。内关穴刺还可  相似文献   

18.
中风偏瘫患者头针前后脑血流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流图或脑电阻图是检测大脑血管功能的一种无损伤性方法。我们在中风偏瘫患者头针治疗前后观察了脑血流图变化及临床疗效。现将11例病人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应用上海第一医学院生产的BR-1型脑血流仪,电阻定于0.5欧姆,定标10~30格,输出讯号接国产68722心电图机。2.脑血流图描记,于头针治疗前休息3~5分钟及治疗后休息20分钟进行。取额一乳突导联。3.病例选择:11例均有一侧肢体瘫痪。男8例,女3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50岁以上10例。病程最短一月,最长二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本组均系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8月我院中医科门诊病例。诊断标准 :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神经病学》(第二版 )中偏头痛诊断标准。治疗组 31例 ,男 11例 ,女 2 0例 ,年龄 8~ 4 8岁 ,平均 2 9± 4 .82岁。病程半年~ 5.5年 ,平均 2 .8年。发作频率 1~ 6次 /月 ,平均 3.5次 /月。部位多为双侧太阳穴 ,性质为搏动性。伴呕吐 7例 ,面色发白 8例 ,腹痛 6例 ,眼闪光暗点 16例 ,有家族史 14例。脑电图轻度异常 8例 ,脑血流图异常 2 4例 ,其中脑血流速增快 16例 ,脑血流速减慢 8例 ,以大脑中动脉血管收缩、舒张改变为主。血肝肾功能正…  相似文献   

20.
脑动脉硬化为脑血管的慢性变性与增生性改变,是脑血管闭塞或破裂出血的重要因素。如病变广泛,但并未造成脑梗死和出血,反使脑血流普遍地减少并影响脑功能,即为脑动脉硬化症,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潘智敏主任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首批全国50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杨继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